APP下载

多次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指标及聚集率的影响分析

2023-11-30梁菊玲罗益红卓创近陈燕佳庞晓丹伍伟健佛山市中心血站广东佛山528000

中国输血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负相关亚组献血者

梁菊玲 罗益红 卓创近 陈燕佳 庞晓丹 伍伟健(佛山市中心血站,广东 佛山 528000)

血小板是血液的重要成分,输注血小板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所致出血的重要手段,单采血小板纯度高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是当前血小板输注的主要来源。目前单采血小板多来源于固定献血者,其采集次数多者可达1 年20 余次,对于多次重复捐献血小板是否会影响血小板聚集功能目前尚无确切定论,因此,本研究选取血站2021 年9 月—2022 年10 月83 名单采献血者对比分析,探讨多次单采血小板是否影响献血者的血小板指标及聚集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佛山市中心血站2021 年9 月—2022 年10 月单采血小板献血者83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献血次数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将首次采集血小板或距上次采集时间>1 年的献血者纳入对照组,将非首次血小板献血者纳入研究组,研究组根据采集频次再分为4 个亚组:即2~5 次组(2≤1 年内献血次数≤5 次)、6 ~10 次组(6≤1 年内献血次数≤10 次)、11~15 次组(11≤1 年内献血次数≤15 次)、16 次组(1 年内献血次数≥16 次)。 所有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中血小板捐献者健康要求。 其中对照组9 例,男5 例,女4 例,年龄22~51 岁,平均年龄(34±9.92)岁;研究组74 例,男68 例,女6 例,年龄20~57 岁,平均年龄(37.81±10.21)岁,其中2 ~5次组20 例,男19 例,女1 例,年龄20 ~51 岁,平均年龄(35.85±9.50)岁;6 ~10 次组18 例,男15 例,女3 例,年龄22~57 岁,平均年龄(37.39±11.84)岁;11~15 次组26 例,男24 例,女2 例,年龄23~54 岁,平均年龄(38.81±10.06)岁;16次组10 例,男10 例,女0 例,年龄23 ~49 岁,平均年龄(39.90±9.59)岁。 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亚组、以及研究组各亚组间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亚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多次献血者男性多于女性,考虑为妊娠、分娩、月经期等因素对女性影响较大所致,经独立样本t检验示不同性别血小板常规指标(Plt、PDW、MPV、P-LCR)、MAR 无显著差异(P>0.05),可排除性别因素对血小板指标的影响。

1.2 方法与仪器

1.2.1 标本采集 于献血者采集血小板前抽取静脉血5 mL置于EDTA-K2抗凝管,用于血常规检测。 再取静脉血4 mL置于枸橼酸钠抗凝管,用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检测,所有标本室温保存,均在采血后4 h 内测定完毕。

1.2.2 富血小板血浆(PRP)制备 取专用塑料试管1 只,标记为PRP,将标本放入水平离心机,设置离心力为120 g,离心时间10 min,离心后的上清即富血小板血浆(PRP),用移液器吸取0.5 mL 上清至PRP 试管,吸取过程中勿触及白膜层及红细胞,检测PRP 血小板计数应在150×109/L 以上[1]。

1.2.3 贫血小板血浆(PPP)制备 取专用塑料试管1 只,标记为PPP,将吸取PRP 后的标本继续离心,设置离心力为1 500 g,离心时间15 min,离心后的上清即贫血小板血浆(PPP),用移液器吸取0.5 mL 上清至PPP 管,勿触及白膜层及红细胞,检测PPP 中血小板计数应低于10×109/L[1]。

1.2.4 血常规检测 所有血常规检测均按照Sysmex XP3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操作方法进行,检测并记录各标本采血前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

1.2.5 聚集率检测 采用光学比浊法原理,检测仪器为Sysmex CS-2400 全自动血凝仪,致聚剂为花生四烯酸(AA),终浓度为1.0 mmol/L,用0.5 mL PPP 调零,将0.5 mL PRP 加入测试杯,加磁力搅拌珠,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

1.3 观察指标 分析Plt、MPV、PDW、P-LCR、以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 直线相关分析、Spearman 秩相关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血小板指标 研究组各亚组Plt、MPV、PDW、PLCR 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各亚组Plt、MPV、PDW、P-LCR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血常规参数及最大聚集率比较(¯x±s)

2.2 各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研究组各亚组血小板MAR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各亚组MAR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2)。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比较 (¯x±s)

2.3 血小板指标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相关性 Plt 与MAR相关系数为0.445,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MPV与MAR 相关系数为-0.282,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PDW 与MAR 相关系数为-0.233,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P-LCR 与MAR 相关系数为-0.217,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表3)。 散点图矩阵见图1。

图1 血小板指标散点图矩阵

表3 血常规指标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相关性矩阵

2.4 血小板指标相关性分析 Plt 与P-LCR 相关系数为-0.339,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Plt 与PDW 相关系数为-0.307,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Plt 与MPV 相关系数为-0.399,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PDW 与PLCR 相关系数为0.817,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PDW 与MPV 相关系数为0.792,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MPV 与P-LCR 相关系数为0.863,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详见表3、图1。

3 讨论

本站单采血小板多为固定献血者,初筛体检均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两次捐献血小板间隔时间超过14d,以确保血小板质量和献血者身体健康。本次研究分析不同频次捐献对血小板指标和最大聚集率的影响,为单采血小板工作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表1 显示不同频次献血组(2 ~5 次组、6 ~10 次组、11 ~15 次组、16 次组)和首次献血组血小板指标Plt、MPV、PDW、P-LCR 无显著差异,不同频次献血组之间血小板指标亦无显著差异。 有研究表明单采血小板捐献后PDW、MPV 值增大,Plt 值减少[2-4],本研究示对照组和研究组血小板指标无显著差异,考虑为献血者间隔上次采血已过2 周,机体血小板已恢复正常水平,表明在14d 以上间隔期多次重复捐献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指标无显著影响,这与Thokala 等、单泓等[5-6]研究结论一致。

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止血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聚集功能是实现血小板止血功能的关键,光学比浊法(LTA)是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金标准[1]。 本研究采用比浊法检测不同频次血小板献血者和首次血小板献血者聚集率,分析检测结果以明确献血次数是否对血小板功能有影响,为提供优质血小板和保障献血者身体健康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结果(图2)显示不同频次献血组(2~5 次组、6~10 次组、11~15 次组、16 次组)和首次献血组MAR 无显著差异,不同频次献血组之间MAR 亦无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正常间隔期后多次重复捐献血小板不影响献血者血小板聚集功能。

表3 和图1 示MAR 与Plt、MPV、PDW、P-LCR 存在相关性,其中与Plt 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0.445,P<0.05),与MPV、PDW、P-LCR 存在负相关(r分别为-0.282、-0.233、-0.217,P均<0.05),且Plt 对MAR 影响最为明显,MAR 随着Plt 增加变大,可能是因为血小板数量增多其膜糖蛋白表达总量也增多,而血小板膜糖蛋白参与了血栓形成及止血的始动环节,是实现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关键效应因子,其表达水平越高则血小板聚集功能越强[7-9]。

MPV 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血小板生成和功能状态的指标[10],MPV 值偏大表明大体积血小板较多。 PDW 是反应循环血液中血小板体积均一性的指标,PDW 值越大则血小板体积差异越大,PDW 越小则血小板体积均一性较好[11]。P-LCR 代表大血小板占血小板总量的比率,是对Plt 和MPV的综合分析。 由表3 和图1 可知MPV、PDW、P-LCR 与Plt 同为负相关,MPV、PDW、P-LCR 三者间互为正相关,当血小板消耗较多时Plt 值减少,此时新生大体积血小板增多,总体血小板分布宽度增大,大血小板所占比率也随之升高,反之亦然。 有研究表明新生大血小板膜蛋白数量多,被激活后释放的活性物质也较多,代谢更强,且血小板体积差异变大,理论上其聚集能力更强[12-15]。 而本研究结果示MAR 与MPV、PDW、P-LCR 存在负相关,考虑可能为MAR 受Plt 值影响更大所致,当MPV、PDW、P-LCR 变小时Plt 增大,此时由于血小板总数量增多其表达的膜蛋白和活性物质仍较多,因此MAR 偏高。 当MPV、PDW、P-LCR 变大时Plt 减少,此时由于血小板总数量减少其表达的膜蛋白和活性物质仍较少,因此MAR 偏低,这与解雯涛等研究观点有类似之处[8]。

总之,本研究结论显示多次重复献血对献血者Plt、PDW、MPV、P-LCR 无明显影响,对献血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无明显影响,表明多次重复献血不影响血小板质量和献血者健康。 单采献血者血小板指标中,Plt 对MAR 影响最明显。 血小板指标中MPV、PDW、P-LCR 与Plt 同为负相关,MPV、PDW、P-LCR 三者间互为正相关。 因单采献血者为健康人群,目前少有报告关于健康群血小板指标和聚集率相关性探讨,本研究初步得出其相关性结果,但由于标本量较少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待日后进行大样本拓展研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负相关亚组献血者
槭叶铁线莲亚组的研究进展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更 正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