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张力结构下的审美
——以《阿房宫赋》为例
2023-11-30娄冬梅
娄冬梅
《阿房宫赋》为唐代杜牧所作,是古代诗歌史上一篇杰出的辞赋体文学作品。其整体气势恢宏,以赋体形式展现了作者对阿房宫的深切情感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追溯和政治讽谏。文言张力结构紧密、铿锵有力,令人感受到作者对磅礴历史文化的尊崇和爱慕之情。在修辞语言上,文章运用了象征、借代、排比等手法,使得诗文更具有文学性和视听感。该文的结构也非常紧凑,呈现出明显的起承转合和高潮迭起的铺陈效果。开篇从“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开始,一直到“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这个高潮处,将秦朝整个历史过程和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辉煌大室、广阔大宇的颂赞美
赋体以气长胜,设景布局,铺排叙述,虚渺阔达,穷尽描写,前后一气,使人目眩而神迷。唐代繁华兴盛的社会,拥有包举宇内、气吞八荒的政治局面,从皇帝到子民都充满了骄侈的情感,三言两语难以抒发放荡的情怀,唯有极尽浪漫的描述,排比铺设,才能将内心那股骄纵的情怀宣泄而出。赋篇在排比字句的铺陈之下,遂发而为文,放旷之心融澎湃之情。读者在接受这般层层叠叠的讯息之后,才能够亢奋精神,获得高度的满足。《阿房宫赋》虽是讽谏之作,但文章层层转强、节节升高,以恢廓声势铺采摛文、道尽傲气。阿房宫是始皇帝行使权力的场所,是统治权力和事务管理的中心。宫殿的建筑规模和布局、装饰、陈设都展示了皇帝的威望和身份。在《阿房宫赋》中,作者先是封功于秦朝“六王毕,四海一”,道出阿房宫得以出现的根本原因,然后以“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宫殿规模来反写秦朝的疆土辽阔,与上一句形成相映的审美体验。
宫殿也代表了国力。在古代,宫殿不仅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还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实力和文明程度。因此,宫殿的规模、建筑风格以及装饰艺术水平,都成为彰显国家文化和衡量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阿房宫赋》以从“覆压三百余里”到“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共一百五十三字,形容阿房宫的占地辽阔、建筑之雄伟,由外及内展开对阿房宫的铺排式叙述,在清晰分明的层次中呈现出阿房宫的庞大、繁复、精巧,展现出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司马相如曾说:“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杜牧作为赋家,也极尽视野,从宫殿楼台写到山河形势,从朝歌夜弦写到妃嫔烟柳,从鼎铛玉石写到天下之人,最后卒章显志,披露自己的思想。
二、标榜政治立场、以赋为讽的室宇书写
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一篇标榜政治立场、以赋为讽之作。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铺采摛文”指的是赋文中对事物的叙事技巧以铺排敷陈为主。《阿房宫赋》中作者杜牧通过生动的笔触和华丽的辞藻,描绘了阿房宫的壮观景象。他详细描述了宫殿的规模、布局、装饰和建筑风格,展现出阿房宫的宏伟气势,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宫殿中。而“体物写志”,则是赋末表达的对秦朝奢侈豪华、荒淫腐朽的生活的讽喻之意,极为鲜明。
宫殿代表着皇帝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宫殿是皇帝展示威望、接待贵宾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同时也是皇帝与百姓沟通的窗口。在古代,皇帝经常会在宫殿内举行盛大的庆典和仪式,集合百姓观看,以加强皇帝与百姓之间的联系,并稳定社会秩序。不过阿房宫的建造与使用是皇帝对百姓的单方面索取,破坏了和谐的君民关系,这也是杜牧的讽谏所在。在末尾,杜牧运用讽刺手法,暗示秦始皇的统治缺陷。他警告读者不要被金碧辉煌的阿房宫所迷惑,因为这只是一种表象,而实际上秦始皇的统治充满了暴力和压迫,“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文章在讽刺意味上延续并继承了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评价:“凡此类推,皆为将相王公,固非人臣之比也。且秦之疆域,膏腴水泽,田畴所广,人民所众,然而十年之间,暴戾恣睢,天下之民,涂炭穷极。”最终,在卒章显志的格局之下,杜牧留下了咏叹般的文辞警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三、因理设事的叙事美学
晋挚虞《文章流别论》载:“赋者,敷陈之称,古诗之流也,古之作诗者,发乎情,止乎礼义。情之发,因辞以形之,礼义之旨,须事以明之,故有赋焉。所以假象尽辞,敷陈其志。”诚然,赋家的创作目的是抒发那些被礼义所束缚的情感,而这种情感通常要借助具体的事物来表现。唐赋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详细铺叙时,会对场景氛围进行细腻的刻画,但往往不局限于叙述描写,还多结合议论、抒情等手法。一般来说,赋的前半部分主体是叙述描写,末段部分则为议论、抒情,常常起到画龙点睛之用,形成一种因理设事的叙事美学。在《阿房宫赋》中杜牧运用了因理设事的表现手法,对阿房宫的规模、构造、装饰等元素的描写都隐喻了对于强权政治、荒唐浪费的批评和反思。咏史的目的在于说理,但应该建立在叙事的基础之上,而阿房宫早已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又何以知道阿房宫的雄伟壮阔呢?因此,作者在作赋时一定是以奇幻的想象来展开叙述,从中寄寓情感,以达到意味无穷的审美效果。“书之纪人事者谓之史,书之纪人事而不必果有此事者谓之稗史,此二者并纪事之书,而难言之理则隐寓焉。”寻根究底,《阿房宫赋》的叙事目的无非就是点出“穷奢极欲,湛湎荒淫,俯仰无人,以为心安”的盛世假象与“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义理警言。而这也正是赋因理设事的叙事策略的具体体现。从后世来看,此赋的褒奖者也多围绕“只是篇末说秦及六国处佳”,可见因理设事、议论入赋也是《阿房宫赋》美学的重要部分。
四、结语
在文言张力结构下,杜牧的《阿房宫赋》展现出了惊人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这篇赋以华丽的辞藻、生动的描绘和精湛的技巧,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光彩夺目的建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之繁荣和华美。
该赋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文学价值。杜牧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反语、讽刺等,将阿房宫建筑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深刻而生动地呈现出来,使得整篇赋不仅具有文学意义,更具有思想性和批判性。其次是审美体验。在阅读《阿房宫赋》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建筑的热爱和追求。杜牧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功底,将阿房宫建筑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读者在欣赏赋的同时,也沉浸其中,获得了强烈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