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协调发展探析

2023-11-29吴杨伟朱振明

济宁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职业化山东省耦合

吴杨伟 朱振明

(重庆三峡学院 财经学院,重庆 404020)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更新换代深刻影响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势在必行。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农民职业化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山东省在切实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县镇村联动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山东省有关部门围绕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深入开展农民生产技能、文化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推进乡村人才分类评价,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大力推进农民职业化发展。那么,我们不禁存在以下疑问: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发展水平如何?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的相互依赖与作用程度如何?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的协调发展程度如何?两大系统是相互发展还是相互制约?如何促进两大系统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协调发展为研究对象,试图厘清和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为推动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提供经验借鉴。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围绕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的内涵、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的发展水平评价、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关系等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围绕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学者们展开了丰富的讨论。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提出的改造传统农业理论,对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影响。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有赖于农业的迅速稳定增长,而传统农业不具备迅速稳定增长的能力,出路在于把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即实现农业现代化[1]97。韩士元(1999年)[2]68-70、赵景阳等(2007年)[3]28-31认为,农业现代化体现在与农业部门发展密切相关的农村物质生产水平、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王春光(2021年)[4]29-45认为,农业现代化包括物质、技术、经营管理、环境保护等层面的现代化。杜志雄(2021年)[5]1-10则认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改善物质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力水平,形成有竞争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Jiang H P等(2006年)[6]87-91运用多指标分析方法建立中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模型,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最快,西部地区最慢。辛岭和蒋和平(2010年)[7]646-650参考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评价指标测评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建立包含4项准则指标和12项个体指标评价体系。张淑英和夏心旻(2012)[8]41-47构建出包含农业产出效益、农业设施装备、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经营、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支持保障等6个一级指标的评价体系。杜宇能等(2018年)[9]79-89构建了一个包含23个指标的三级指标体系。上述研究尚未形成一致的观点。

围绕农民职业化的内涵,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认为,职业农民作为理性经济人,将市场需求作为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起点与指挥棒,落脚点是实现农业的比较利益与其他产业收益的均衡[10]539-541。杨钧(2012年)[11]73-75指出,农民职业化无关乎其出身和所处的社会地位,完全从职业角度来组织现代农业生产与经营,真正使农民成为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何礼花和李明贤(2016年)[12]65-67认为,从职业分化层面来说,农民不是身份,而是一种务农居民职业,所有从事农业工作的人统称为“职业农民”。

关于农民职业化发展水平,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衡量指标体系。李淑娴和刘冰(2018年)[13]182-189选取了全职务农程度、受教育程度以及对务农职业的态度作为测量水平的指标体系。童洁等(2018年)[14]75-81选取职业文化素养、职业薪酬、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认同五个指标,构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化一般发展指数。

关于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的关系,一方面,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民职业化。李惠(2012年)[15]45认为,农业内部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农民职业化成为一种必然,中国要想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迈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农民职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蔡秀珍和朱启臻(2011年)[16]160-161发现,职业农民培育对发展现代农业至关重要,在解决农业劳动力后续保障的同时,还可以保护耕地。夏益国和宫春生(2015年)[17]56-64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是追求盈利的经济人,是农业规模经营乃至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者和实践者。孙华平等(2015年)[18]185-189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基础与保障,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培养一代新型职业农民。

综上所述,关于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的内涵、发展水平评价、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对本文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学者们普遍认同新型职业农民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侧重单一方向研究,依靠数据实证验证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基于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视角,选取农业和人口大省山东省作为研究区域,构建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指标体系,测算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探究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并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两点。第一,研究视角上的创新。现有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的研究大多是单向的,从耦合协调发展角度剖析两者关系的研究相对欠缺。本文从耦合协调视角探究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关系,构建了包含4个维度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展开实证分析,丰富了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协调发展的研究。第二,研究内容上的创新。本文将山东省及各市域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耦合协调发展作为系统研究内容,不是对特定市域的非系统性内容进行研究,而是对山东省及市域间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耦合协调发展进行研究,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山东省农业现代化提供经验借鉴。

二、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研究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两大系统耦合关系,需要选取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指标体系,需要全面反映两者的内涵,同时贴合山东省经济发展实际状况。一方面,充分考虑空间差异、数据获取难易程度、具体指标差异性等影响因素,构建涵盖10项具体指标的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包括农业生产投入、农业综合产出、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4个层面。另一方面,借鉴童洁等(2018年)[14]75-81、奂平清和何钧力(2015年)[19]120-128相关研究,构建农民职业化评价指标体系,涵盖10项具体内容,包括科技应用水平、全职务农程度、农业经营水平和信息化程度4个维度。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评价指标体系

选取山东省16个地级市2011—2020年数据。由于莱芜市于2019年并入济南市,为保证前后指标统一,将莱芜市2019年之前的数据加入到济南市。数据来源于山东省各市统计年鉴和各市历年统计公报。

(二)指标权重确定

为了使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客观化,需要将数据无量纲化并赋权,通过熵值法计算获得各项指标权重。由于每个指标的量纲和单位皆有差异,直接运算比较困难,因此,在计算各指标权重之前,需要标准化处理:

第一步:标准化

单位不同使得变量间的绝对数值差异很大,导致赋权结果差异较大,为此需要消除量纲的影响,采用极大-极小值标准化方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

正向指标标准化:

yij=(xij-ximin)/(ximax-ximin)

(1)

负向指标标准化:

yij=(ximax-xij)/(ximax-ximin)

(2)

其中yij为经过无量纲化处理的第i个单位的第j个指标,xij为第i个单位的第j个指标的原始值。为保证后续进行熵值法时各数据有意义,对标准化后的变量同时加上0.001。

由于面板数据同时具备对象和时间属性,单纯考虑一方的标准化,势必会忽略另一方。在进行标准化时,需要同时考虑这两方面,记Znj为对象和指标两属性的标准化矩阵,Ztj为时间和指标两属性的标准化矩阵,标准化计算方法如式(1)和(2)。

由此,得到最终的标准化值为:

(3)

(4)

第三步:指标信息熵值e与信息效用值d

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值为:

(5)

信息效用值为:

dj=1-ej

(6)

对于第j项指标,信息熵值越小,指标值差异越大,对主体评价的作用越大。

第四步:计算权重

信息效用值越大,则指标重要性越大,对评价重要作用越高,最后得到j项指标的权重为:

(7)

第五步:计算综合值

计算综合得分:

(8)

在此基础上对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进行测算:

U1=m1×Z11+m2×Z12+…+mj×Z1j

(9)

U2=n1×Y11+n2×Y12+…+nj×Y1j

(10)

T=αU1+βU2

(11)

式(9)-(11)中:U1是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数,评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U2是农民职业化综合评价指数,评估农民职业化发展水平;T为综合协调指数,代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发展水平对协调度的贡献,反映两个系统之间真实的协同水平;mj和nj为两个系统各项指标权重,Zij是农业现代化系统第i个区域第j项指标标准化后的结果,Yij是农民职业化系统第i个区域第j项指标标准化后的结果;α表示农业现代化贡献发展系数,β表示农民职业化贡献发展系数。

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作为相互作用的两个系统,参考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构建出耦合协调度模型:

(12)

(13)

式(12)和(13)中:C为耦合度,反映两个系统相互作用程度的强弱,C越接近1,表明两个系统的耦合度越大,相互作用越强,依赖程度越高,彼此之间有序发展;C越接近0,表示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度越小,依赖程度越低,各自处于无关且无须相互发展状态。耦合度C的类型划分为:C=0,无关且无须相互发展;0

D为耦合协调度,数值越大,表示两系统协调发展程度越高、相互促进,越接近1,表明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这两个体系越能和谐发展;数值越小,表明两个系统协调发展程度越低、相互制约。借鉴唐未兵和唐谭岭(2017年)[20]140-151、曹现强和姜楠(2018年)[21]147-153的相关研究,依据数值大小对耦合协调度的类型进行划分(见表2)。

表2 耦合协调度划分标准

根据熵值法,计算得到各指标的相应权重(见表3)。

表3 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指标权重

从各指标权重来看,山东省农业发展中,指标重要性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人均经营耕地面积,农业从业人员数和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比。

三、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发展水平分析

结合本文构建的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指标体系,测算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两个系统的发展水平与综合协调指数(见图1、图2),并加以比较分析。

图1 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数变化趋势

图2 农民职业化综合评价指数变化趋势

(一)时间维度分析

从全省整体发展水平来看,2011—2020年山东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均高于农民职业化水平。探究其原因,可能是源于山东省一系列促进农业现代化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大力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如《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方案(2021—2025年)》《山东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文件和相关政策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重要支撑作用;坚持调整优化,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升级;坚持生态引领,提升乡村绿色发展能力;坚持改革开放,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坚持常态长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推动山东省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引领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山东省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相比较而言,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尚处于初期,相关政策待落地,且农业生产者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参与培育意愿不足,妨碍了农民职业化水平的提升。

一方面,2011—2020年间,山东省的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数从0.131上升至0.213,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在2017年后,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速,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德州市与菏泽市。2016年和2019年出现小幅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源于极端天气导致农作物受灾、产量下降,另外还有农业污染等原因。另一方面,山东省农民职业化综合评价指数在0.111~0.207间波动,亦呈整体递增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是山东省结合国家方针政策,联系省域实际状况,出台了一系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如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指出,坚持引进培植与就地培养并重,培训与教育并举,加快培育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的高素质农民,有效提高农民现代农业生产技能与科学文化素养,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另外,山东省还制定了土地流转等配套方案。这些举措有力推动了农民职业化水平的提升。

(二)空间布局分析

2011—2020年各地级市之间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从地理布局上可以将山东省划分为四大区域:胶东、鲁北、鲁中、鲁南。胶东地区包括青岛、烟台、威海3个地级市,是山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青岛的综合实力排名山东第一。鲁中地区共4个地级市,包括济南、淄博、潍坊、泰安,是山东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域,其中济南市是山东省的省会。鲁南地区包括济宁、菏泽、枣庄、临沂、日照5个地级市。鲁北地区包括聊城、德州、滨州、东营4个地级市。

一方面,就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数而言,胶东和鲁南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处于高水平或较高水平,这些市域大多是山东省的传统农业产区和粮食产区,农业基础良好。鲁中地区的淄博、潍坊等市域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可能是因为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基数大,播种面积和农产品产量较少。鲁北地区的滨州、东营等市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源于耕地面积少、土地盐碱化严重,农业发展受限。另一方面,农民职业化发展水平也存在空间差异,鲁北地区的滨州、德州、聊城以及鲁南地区的济宁、菏泽、临沂、日照等市域的农民职业化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可能是因为政府为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实行人才引进专项资助,扩大农业投入,加强科技教育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使这些市域的比较优势得到发挥。胶东地区烟台、威海的农民职业化水平相对低,原因可能是城镇化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老龄化问题严重。鲁中地区的济南市呈现明显的极化特征,可能是因为作为省会城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环境较好,大量涉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更专业的平台支持。

(三)综合协调分析

在评估山东省及各市域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数和农民职业化综合评价指数,测算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的综合协调指数(见图3)。假定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民职业化发展同等重要,即农业现代化贡献发展系数等于农民职业化贡献发展系数,赋值:α=β=0.5。

图3 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综合协调指数

从山东省及各市域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综合协调指数的分区域年度变化折线图来看,各区域综合协调指数存在明显的年度差异,其总体特征表现为:随时间变化,综合协调指数呈递增态势,大多数区域在2020年的综合协调指数达到最大值,在2011年出现最小值。各区域表现出较大区域差异性,其中,德州市、菏泽市、济南市、潍坊市等区域的综合协调指数相对较高,表明以上区域两个指标相对发展水平较高;东营市、日照市、泰安市、威海市、枣庄市、淄博市等区域的综合协调指数相对较低,表明以上区域两个指标相对发展水平较低。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度分析

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作为相互作用的两个系统,结合构建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得到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发展程度结果(见图4),并进行比较分析。

图4 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度

从时间维度来看,2011—2020年山东省两个系统耦合度从0.488变化为0.496,且在[0.488,0.497]之间波动,波动幅度较小,处于中度耦合阶段。各地级市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耦合度总体水平保持在0.463~0.500之间,波动幅度相对于全省略有增大,但仍然属于中度耦合状态。数据表明,山东省及各市域两个系统之间耦合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程度较高,虽然两个系统各自的发展受到一些限制,但由于政策激励和运行机制促使这种关系进一步发展,因此耦合度数值出现缓慢提升趋势。

从空间布局来看,各地级市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耦合度有增有减,各市域存在明显差异。胶东、鲁中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职业化水平都较高,耦合发展较好。其中,青岛、潍坊、济宁等市域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下,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集聚优势特色产业,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创新,吸引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拓展两大系统发展的融合空间,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耦合发展。

(二)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协调度分析

在评估山东省及各市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农民职业化耦合发展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测算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协调度(见图5),比较分析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

图5 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协调度

从时间维度来看,2011—2020年期间,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耦合协调度由0.240增加到0.321,总体呈现波动式上升,耦合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衡升级到轻度失衡。各市域的耦合协调性整体呈逐年增强的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源于国家农业改革新举措的实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注,为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有利的政策保障,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水平得到了提升和协调发展。

从空间布局来看,山东省各市域的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协调度存在异质性。其中,淄博、东营、枣庄、日照、聊城、威海、烟台和泰安的耦合协调度低于0.300,处于中度失衡阶段。淄博和东营的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协调度最低,都低于0.28,表明两个系统协调发展程度低,两者之间相互制约作用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淄博人口基数大,2022年人均耕地面积0.72亩,仅为全国平均耕地面积的一半,耕地资源匮乏,土地流转数量少,难以达到农业规模化生产条件;加之财政支出民生占比80%左右,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农民教育水平低,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相对滞后,农民职业化水平低,导致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低。东营沿海滩涂土地盐碱化,荒地多,不利于农业发展;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财政支出倾向于城市工业建设,对农业投入较少,农业发展缓慢。

枣庄和日照两市域的耦合协调度虽高于淄博和东营,但都低于0.29,表明两个系统协调发展程度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制约作用。这可能是因为枣庄和日照更加注重工业发展。其中,枣庄构建“6+3”现代产业体系,以煤化工、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为主;钢铁和石化产业成为日照的主导产业。两地对农业生产经营投入相对较低,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协调度不高,不能达到良性协调状态。

山东省其余各市的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但都低于0.38,这表明两个系统协调发展程度依然不高,两者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相互制约作用。原因在于:这些区域农业资源相对丰富,注重发展自己的优势,打造特色农业;部分市域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例如,2022年,聊城致力打造特色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粮食总产量超过114亿斤,瓜菜菌年产量超1300万吨。但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示范作用急需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亟待提速,农民职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总体而言,鲁南地区的协调发展度相对高于其他区域。鲁南地区具有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利用先进科技手段促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数字化生产,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注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试点,农民职业化发展潜力相对较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在研究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协调发展后发现:

1.受到农业生产投入产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山东省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在小范围内波动增长,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

2.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引导和激励,培育工作初步取得成果和效用,农民职业化综合评价指数呈递增态势。

3.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高于农民职业化发展水平,综合协调指数略有增长。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两大系统处于中度耦合阶段,两个系统之间相互制约作用逐渐降低,二者之间耦合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程度提高。

4.从时间维度来看,山东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两大系统耦合协调等级由最初的中度失衡逐渐转变为轻度失衡,耦合协调度相对提高,但增速较慢;两大系统有向协调发展阶段转变的态势,但整体协调度偏低,两大系统相互制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二者的协调发展。

5.从空间维度来看,山东省内各市域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等级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鲁南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协调性相对高于其他区域;两大系统的相互制约作用相对最小,依靠农业资源、技术优势和政策引导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注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职业化发展潜力大,为向协调发展阶段转变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的耦合协调发展。

(二)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水平

各级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水平不断提升。(1)构建农业现代产业体系和生产经营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智慧化等现代化方向发展。(2)支持和鼓励返乡创业就业。落实便捷的市场准入、普惠的金融支持、优惠的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政策措施,支持创业培训。(3)探索新型职业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措施。对于农民担心的社会保障问题,要给予考虑和支持。(4)总结和交流新型职业农民务农合作与经营经验。鼓励和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带头创业,探索与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多领域合作与联合生产。

2.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打造优势特色农业

山东省各市域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不同市域采取不同措施,打造优势特色农业。(1)枣庄和日照等市域的农民职业化发展水平高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要以农业经济效益提升为主要目标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侧重于变革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生产率,推进现代化进程。(2)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高、农民职业化水平较低的市域,如青岛、潍坊、烟台等,应在深度应用和推广农业技术的同时,注重促进农民职业化水平不断提升。(3)鲁西平原区应发挥粮食畜牧业的特色优势,稳定发展优质小麦产出,扩大充当饲料的玉米种植规模,加快发展食草类畜牧业,实现农业和牧业协同发展。(4)在黄河流域市域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实现区域特色农业和本地生态环境协调共进。(5)在滨海市域,发挥海滨城市优势,加快远洋渔业发展和智慧化海水养殖,推动海洋农产品和陆地农产品精加工集约化发展。(6)对地处丘陵的市域,注重水果、茶叶、中药材等特色种植,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创意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乡村产业多元融合发展。(7)对于基础设施健全、经济基础良好的市域,重视智慧化设施和数字化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向数字农业转型,辐射带动周边市域发展。

3.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促进耦合协调发展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民职业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农业生产经营中,打造出一批高素质的务农者,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协调发展。(1)不断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鼓励涉农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站参与培育工作。(2)发挥市场和政府的调控作用,采取集中培训、基地实习和参观考察等方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培育。(3)深化产教学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培育高质量新型职业农民。(4)积极推动各市域新型职业农民跨区域交流,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通过电子智能设备提供全程指导和在线教学,提高培育效果。(5)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开放共享式培育师资库,加强学习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农业经营管理、互联网营销和电商等方面的能力。(6)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同时,注重提升农民职业化水平,为向协调发展阶段转变创造条件,以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化山东省耦合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山东省即墨市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