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通识课程的高校双语教学实践探索

2023-11-29鲍东星汪国强蒋爱平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12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鲍东星 汪国强 蒋爱平

摘    要:通过对通识课、双语课课程特点的分析,结合当前培养国际化创新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文章探讨了如何在现有教育环境、教学资源条件下,以通识课为切入点,在高校开展通识课双语教学的路径和方法。以“计算机网络”通识课双语教学实践为例,综合考虑通识课、双语课教学目标及授课对象特点,在教材选定、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精心设计,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及英文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实现从“学”英语到“用”英语的教学理念的转换,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双语教学;通识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12-0086-03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加强英语教育是扩展学生国际视野、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提升学生在新技术新领域掌握新知识能力的关键,对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以及增强国际竞争力都非常重要。高校应按不同时代的社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学内容和语言环境。高校双语教学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双语教学,就要从双语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着重研究双语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环节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如设计教学语言、讲授重点知识、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参与互动与教学效果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的综合匹配关系,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与教学结构的有效综合运用,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总结,优化双语教学模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

二、“计算机网络”通识课双语教学优势分析

通识课程(General Courses)是指除专业课程以外的基础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适合所有想扩展知识结构的学生学习。在科学技术信息化、全球化与国际化的今天,跨学科的新技术和新领域不断出现,仅掌握本专业知识的人才已不能满足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此,很多高校为了体现教育的多样性都开设了大量的通识课程。通识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关于世界的大图景,使学生更好地利用科学全面的思维方式,发展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认识世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2]。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母语以外,将另外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同步提高外语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双语教学适应了教育国际化的需求,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外语水平,让学生的学识与国际接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国际学术前沿,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了解新知识、新领域,让学生认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为学生在未来全球化的社会中生活和工作打下必要的文化和语言基础,有利于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创新人才[3]。

双语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授课语言。授课语言不仅仅是指课堂讲授所用语言,也包括教与学过程中各环节所用语言,包括教材、参考资料、实验、作业、报告、討论、辅导、考试等所使用的语言。授课语言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学科的性质、学科的学术载体(包括书籍、学术期刊、国际会议用语等)、现时所通用的语言、专业资格要求、学生与教师的语言习惯、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教学效果等。就学科性质而言,较少强调文化差异性,而学术载体以英文为主的课程,如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相关课程,若采用双语授课,能够使概念的表述更直接、准确,介绍新知识、新技术更及时,更好地实现与国际接轨[4]。“计算机网络”正是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内容为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包括网络传输媒介、局域网广域网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数据通信的实现、互联网的形成、网络协议、网络应用、网络安全等。双语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又有助于他们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针对目前高校开设的通识课程,从课程开设的角度看,各个专业的教师都可以以本学科专业课程为依据,开设介绍和推广本专业知识的通识课程;从选课的角度看,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可以跨学科、跨专业选修感兴趣的通识课程。“计算机网络”通识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既有利于打破专业间的壁垒,优化师资力量,也能避免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一方面,可以将对跨学科知识感兴趣、英语水平较好、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由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都较好并且愿意尝试双语教学的专业课教师来讲授通识双语课程,既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解决了有些专业因双语教师不足,难以开设双语课程的问题。

三、面向“计算机网络”通识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

双语教学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更是一种专业知识的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技术、方法与手段,将外语教学与学科知识教学融于一体,使双语教学具有鲜明的特色,达到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5]。作为双语教学的“计算机网络”通识课程,教学目标是让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既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原理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又能提高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

(一)教材选定

选用一本好的教材对于双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很有帮助。如果选用中文教材,学生没有语言阅读障碍,比较方便理解和掌握知识;如果选用英文原版教材,能为学生提供英语阅读环境,有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快速提高,习得更多新知识、新技术。“计算机网络”通识课程课程组综合考虑各方因素,选用了计算机网络领域著名专家、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D. E.科默(D. E. Comer)博士编写的经典英文原版教材Computer

Networks and Internets作为课程教材,此教材全面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形成、结构、发展、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语言生动,便于理解,同时还有大量实例,非常适合作为介绍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通识双语课程教材使用。选用英文原版教材不仅能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语阅读环境,而且对国际学术前沿成果的介绍更新及时,针对性与实用性都比较强。另外,此教材还有对应的中文翻译版本《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非常适合学生课后复习时参考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以弥补语言理解和课时不足方面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安排

考虑到通识课程的课时比较少,而且选课的学生来自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因此,从教材内容选取到授课内容的安排上,既要对计算机网络有全面介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的愿望,又要减少过于专业、技术性过强、难于理解的内容。综合以上考虑,课程组从原版教材的4个部分30多章内容中,精心筛选,选取了传输媒介、局域网、广域网、包传输、互联网、域名系统、邮件系统、网络安全等章节作为教学内容。

(三)教学语言使用

双语教学的教学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中文教材英文授课,也可以是英文教材中文授课;可以是在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前期采用中文授课,后期采用英文授课,也可以是在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中英文交替授课。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如果自始至终采用一种方式进行教学,并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外语能力的提高。针对“计算机网络”通识课双语教学,教师考虑到学生来自于不同专业,英文能力存在差异,采用了“中英文穿插渐进”双语教学法来逐步调整教学过程中中英文使用比例,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会先用中文对计算机网络知识中的专业词汇进行介绍,随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逐步掌握,授课时逐步增加英文的使用比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观察学生学习和接受情况,如果学习效果良好,就继续增加英文使用比例,到学期末时基本可以达到全英文授课。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英文使用比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英语运用能力。

(四)多样化互动教学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运用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计算机网络”通识课双语教学各环节、各角度,采用多样化、立体化的教学方法、教學手段进行尝试,注重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良好互动,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外语水平的提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前教学准备

(1)由于课程采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有困难,因此,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英文原版教材对应的中文翻译版教材《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作为学习参考书,并且制作重点专业词汇和缩略词的中英文对照词汇表,帮助学生理解和复习。(2)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等现代教学手段、方法实现3D立体教学,制作生动的英文教学课件(关键知识点用中文注释),如形象、生动、直观的图示和视频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弥补语言理解上的不足。例如,在介绍网络传输媒介时,以图示、视频的方式介绍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传输媒介及其应用(如同轴电缆用于有线电视数据传输),对学生理解知识非常有帮助。

2.课堂互动教学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注重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也不忽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教师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用汉语对计算机网络关键词汇和知识点加以解释,对学生的理解有很大帮助,使学生不会因为语言影响知识理解,进而失去学习兴趣。(2)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多讲、多写、多思考,使学生“动”起来,实现从“学”英语到“用”英语的教学理念的转换,提高学生未来在撰写、阅读学术论文及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让教学更有成效。例如,在介绍局域网的基本拓扑结构时,教师可按总线、环状、星型3种基本拓扑结构将学生分组,课堂上,小组合作讨论,各组学生分别找出各种结构的优点和缺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并给出各种结构缺点的改进方式。(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讲听式”的教学模式,根据每节课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任务驱动式”“翻转式”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采用多视角教学方式,设计让学生能主动思考的问题,启发学生从网络设计者和使用者的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课后复习巩固

(1)在“计算机网络”通识课双语教学中,计算机网络既是学习内容,又是学习手段,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中、英文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上的“计算机网络”中文精品课程,国外著名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在线英文课程等,使得学生在课后复习时,也能有良好的知识和语言学习环境,既延展了课堂,也能缓解课时不足的问题。(2)课后作业是复习巩固知识和语言的关键,“计算机网络”通识课双语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后整理课堂知识点并制作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掌握各章节知识点间的联系并记住重要的专业词汇;也可以让学生练习转述知识点,这是很好的掌握知识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

(五)教学效果分析

“计算机网络”通识课双语教学按照上述各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从课堂互动方面看,学生普遍表示喜欢这样的教学形式,学习态度积极,课堂参与度高;从教学效果方面看,“中英文穿插渐进”双语教学法的实施,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使学生有意识地采用英语和同学、教师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英语的表达能力;从不同教学阶段的测试结果来看,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英语运用能力都在稳步提升;从课后反馈看,大多数选修过这门课的学生都表示从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和英语能力的提高两方面有收获,一些学生还会将这门课推荐给其他同学,该课程的选课人数也在逐渐增加。面向“计算机网络”通识课开展的双语教学实践效果良好,达到了通识课双语教学的目标。

四、结束语

教育国际化的途径之一是课程国际化,课程国际化的重点是外语教学,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双语教学是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国际化的需要。将外语融入到教学中,对于培养具备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面向“计算机网络”通识课的双语教学,为来自不同专业不同英语程度的学生提供了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提高英语水平的平台。授课教师实践了教学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更好地开展双语教学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  严明.高校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外语教育视角[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192-217.

[2]  WESTBURY I, WILKOF N.科学、课程与通识教育:施瓦布選集[M].乔翠兰,郭元祥,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53-82.

[3]  王雪原,王亚男,董媛媛.本科生双语教学模式设计[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74(4):1-3.

[4]  王文婧.双语教学的本土化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72(9):73-74.

[5]  龚雪,张海森.普通本科院校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思考[J].高教学刊,2021,7(21):43-45;49.

收稿日期:2023-03-10                                                          修回日期:2023-03-29

作者简介:鲍东星(1969—),女,辽宁大连人,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人机交互。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通识课程‘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的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2019C66)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通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通专融合视野下高职教育集群型课程模式建构
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实施研究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湖南省高校舞蹈啦啦操课堂开设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初探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