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体施护联合揿针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3-11-29黄小春杨火秀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22期
关键词:鸣音腹痛体质

王 玲,黄小春,杨火秀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江西南昌 330006

剖宫产作为常用分娩方式,其安全性虽较好,但手术牵拉、组织损伤等会影响肠功能,严重者会引发肠胀气、肠梗阻等并发症,增加产妇身心负担,影响其早期康复[1]。据报道,剖宫产术后肠功能紊乱发生率高达77%,而促使肠功能恢复对缩短产妇康复进程尤为重要[2]。中医将剖宫产后肠功能减弱归为“腹痛”“腹胀”等范畴,认为手术损伤会导致气血亏虚、血行不畅,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减退,造成排泄障碍,干预以调节脏腑功能、行气活血等为原则[3]。中医认为体质是人先天禀赋、后天获得形成的固有特质,不同体质患者脏腑功能存在明显差异,而根据患者不同体质施护,有利于更好地刺激脏腑功能[4]。揿针为中医常用外治法,其将揿钉型皮内针埋于特定穴位,并施以按压刺激,可起到通脉络、行气血等作用[5]。鉴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辨体施护联合揿针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2年1-9月进行剖宫产术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每组40例。纳入标准:首次剖宫产;年龄20~35岁;足月分娩;单胎活妊娠;产时出血量≤1 000 mL;精神、智力正常。排除标准:瘢痕子宫;既往有腹部手术史;高危妊娠;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合并肠道疾病;合并精神疾病;存在认知障碍。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27.48±1.24)岁;分娩孕周37~41周,平均(39.10±0.23)周;初产妇29例,经产妇11例。试验1组年龄22~35岁,平均(38.01±1.20)岁;分娩孕周37~41周,平均(39.05±0.21)周;初产妇27例,经产妇13例。试验2组年龄21~35岁,平均(39.44±1.22)岁;分娩孕周37~41周,平均(39.01±0.25)周;初产妇28例,经产妇12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如体位护理、用药指导等,并嘱患者术后6 h内肠道未通气时可食用无糖、半流质食物,待肠道通气后方可正常饮食,术后12~24 h需下床活动。试验1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揿针治疗,取天枢穴、足三里穴;以穴位为中心常规消毒,选用图钉型皮内针,用镊子将揿针胶皮夹住,针尖对准俞穴,垂直缓慢按下,揿针需完整没入皮肉,且圆环贴合皮肤;确诊揿针完整刺入,贴好透气边缘胶布,固定揿针,刺入位置以指腹按压无痛为宜;揿针留置3 d后取出,留置期间,指导产妇及家属点压刺激穴位,每次1 min,每天4~5次,注意需垂直按压,避免揉搓,揿针刺入位置避免沾水、大力摩擦等。试验2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辨体施护联合揿针治疗,揿针治疗方法同试验1组;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6]辨识产妇体质,主要分为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气郁质,其中阳虚质取关元穴、气海穴,阴虚质取太溪穴、三阴交穴,痰湿质取丰隆穴、列缺穴、三阴交穴,气郁质取太冲穴、合谷穴、三阴交穴;产妇术后回病房,采用指按法、指点法进行穴位按摩,各穴位每次1~2 min,两次之间间隔4~8 h,直至肛门通气。(1)指按法:将拇指螺纹面对准穴位,其余4指为支撑,以腕关节为支点,掌指施力,垂直按压穴位,按压力缓慢增加,以产妇耐受为宜,最后缓慢松劲撤力,注意按压节奏需平稳。(2)指点法:将手指面与穴位垂直进行点压,拇指点压时,手握拳状,拇指紧贴食指关节,以前臂、拇指发力点压;中指点压时,将食指末节指腹紧靠中指助力,中指指端点压穴位,注意点压时用力要稳,点压力缓慢增加,以产妇耐受为宜,点压结束后缓慢减力。关元穴、气海穴以中指点压法,其余穴位均以拇指点压法。

1.3观察指标 (1)首次通气、首次排便与肠鸣音恢复时间:记录3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其中脐周、左侧或右侧下腹部任意两个听诊区每分钟有4~5次肠鸣音即为恢复。(2)腹痛程度:术后1、3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评估3组腹痛情况,拿一把长10 cm游动标尺,一面刻有10个刻度,起始端分别为“0”“10”,1 cm为1分,让产妇自主标记,最高分10分,其中0~3分、4~6分、7~10分分别对应轻度、中度、重度疼痛。(3)腹胀程度:根据产妇自主感受、腹围等评估,无腹胀,腹围增加范围≤2 cm为0级;轻度腹胀,对睡眠无影响,腹壁张力较高,腹围增加范围≤2 cm为1级;中度腹胀,对睡眠影响轻微,腹壁张力较高,腹围增加范围>2 cm为2级;重度腹胀,对睡眠影响严重,腹壁张力较高,腹围增加范围>2 cm为3级。

2 结 果

2.13组首次通气、首次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 试验2组首次通气、首次排便与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试验1组、对照组,且试验1组首次通气、首次排便与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首次通气、首次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

2.23组腹痛程度比较 试验2组腹痛程度轻于试验1组、对照组,且试验1组腹痛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腹痛程度比较[n(%)]

2.33组腹胀程度比较 试验2组腹胀程度轻于试验1组、对照组,且试验1组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腹胀程度比较[n(%)]

3 讨 论

肠功能紊乱作为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多因手术损伤、用药等因素导致,具有较高发生率,若不及时干预,会引发肠梗阻、肠粘连等并发症,不利于子宫与腹壁切口愈合,且可能会影响乳汁生成,降低母乳喂养率[8]。目前,剖宫产术后西医多给予胃肠减压、药物等干预,并指导产妇早期下床活动,以促使肠功能恢复,但部分产妇疼痛敏感性强,加之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因而会排斥用药,导致整体干预效果不佳[9]。

中医认为剖宫产术后会导致脉络受损,淤血留滞,脏腑功能减弱,加之产妇情志不畅,肝郁结,从而影响肠功能,而早期采取通脉络、调节脏腑等干预措施,有利于肠功能早期恢复[10-11]。辨体施护为中医常用特色护理方案,其基于体质理论辨识患者体质,并选取相应穴位干预,以更好地调节脏腑功能[12]。揿针作为中医常用辅助疗法,其在相应穴位上埋针,可起到穴位按摩作用,且可减轻疼痛,促使气血运行、疏通脉络[13]。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2组首次通气、首次排便与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试验1组、对照组,且试验1组各项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剖宫产术后产妇采用辨体施护联合揿针治疗有利于肠功能恢复。分析原因在于辨体施护通过辨识产妇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气郁质等体质,选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穴等穴位进行按、点刺激,可促使脉络畅通,推动气血运行,且可调理脾胃,调节气机,增强脏腑功能[14]。同时,联合揿针治疗,可增强穴位刺激效果,疏通脉络,且长时间微弱刺激穴位,有利于提高肠功能,从而可促使肠功能恢复,缩短通气、排便、肠鸣音等恢复时间[15]。本研究还发现,试验2组腹痛、腹胀程度均轻于试验1组、对照组,且试验1组腹痛、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说明剖宫产术后产妇采用辨体施护联合揿针治疗更加有利于减轻腹痛及腹胀。分析原因在于辨体施护根据产妇体质循经取穴,可促使机体气血运行,濡养肠道,且可调理脾胃,从而加速肠道气体排出,同时联合揿针治疗,可进一步增强肠功能,促使肠道蠕动,从而缓解腹痛、腹胀。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后产妇采用辨体施护联合揿针治疗有利于肠功能恢复,减轻腹痛程度,缓解腹胀。

猜你喜欢

鸣音腹痛体质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