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喻文化视角下农村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11-29涂艾林
涂艾林 彭 俊
(澳门城市大学 教育学院,澳门 999078)
一、在后喻文化传递中家庭教育的缺失
后喻文化传递即子女将自己的认识和所学知识传递给父母或临时监护人,通过传递自己对某事物或某观点的认识来改变或影响家长的想法,不仅能使他们学到很多新知识,也会对自己产生教育影响。家庭教育具有自身存在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因此文化传递渐渐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文化功能[1],后喻文化传递过程中留守学生正确认知以及家长认知水平会影响后喻文化传递过程中家庭教育的成效。
伴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传媒也迅速发展起来,这使得后喻文化成为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传媒发展存在一定的弊端,留守学生在通过传媒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文化的过程中接触到一些腐朽、有害的内容,会造成留守学生思想上出现偏差。同时,由于临时监护人和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在后喻文化影响过程中子女向他们进行文化传递的内容存在问题,而家长还是一味地选择接受,于是会产生溺爱的教育现状,反过来更不利于留守学生自身的发展。
二、在同喻文化中家庭教育的缺失
同喻文化也称并喻文化, 是一种短暂的过渡性质的文化模式[2]。影响留守学生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即同伴群体,在家庭教育中,同伴群体间的同喻文化传递存在最主要的两个方面。
(一)家庭中兄弟姊妹之间的文化传递和教育影响
通过调查研究,同代人的教育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占很大的比重。目前,留守学生大多是非独生子女,在哥哥姐姐或弟弟的陪伴下成长。相似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使得留守学生与兄弟姊妹之间存在很多的共同语言和话题,成为生活中交往、交流最为密切的同伴群体。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当留守学生遇到困难、问题而无法解决时,会寻求同代人的帮助,与他们进行分享,但由于年龄相差较大、教育阶段不同,或长期与父母分开,无法得到正确的教育引导,那么处于相同家庭教育环境下的他们主要还是得靠自己。那么,当同伴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正确的行为引导时,他们相互之间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这反而会使他们出现道德行为偏差。这就说明同代人之间的不良影响是会造成并喻文化中家庭教育的缺失。
(二)父母之间的文化传递和教育影响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父母的教育观念会大大影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程度和水平,父母之间可以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上进行沟通交流,给孩子以更好的家庭教育,弥补留守学生在临时监护人的教育下所存在的不足,因此父母之间也是需要进行同喻文化传递学习的。由于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自身文化水平低,教育能力有限,也有家长会根据孩子和家庭的实际情况,盲目学习其他父母的教育方式,因此这一部分的同喻文化教育有很大的缺失,从而降低了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质量。
三、在前喻文化传递中家庭教育的缺失
(一)情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当留守学生的父母外出工作后,原本完整的家庭成员结构出现了变化,留守学生缺失了父母的直接教育与陪伴。父母作为一个家庭的主要成员,在离开家后,留守学生就会变得孤独,整个家庭的氛围和教育环境也就随之发生变化。根据问卷访谈的相关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留守学生会将自己与其他非留守学生进行比较,情感的缺失使得留守学生更加孤独和失落,他们会羡慕父母都在身边陪伴的同学。这就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家庭教育的缺失会影响到孩子心理健康上的发展,甚至会影响一个家庭的和睦氛围。
中学时期的孩子在情绪上是很敏感的,他们会更想要得到父母的陪伴与关心,这就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心理以及行为。通过调查发现,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缺少了对孩子各个方面的关心和照顾,使得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疏离,孩子更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和沟通,这必然会影响留守学生情感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另外,大部分的隔代教育都会存在临时监护人不够理解孩子的情况,隔代老人不重视孩子心理、情感上的教育,很难给予正确的疏导和引导,使得情感教育严重缺失。
(二)德育教育的缺失
一方面,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精力和时间有限,因此很难照顾关心到孩子的各个方面,平日缺少交流沟通,日常联系中更多的是对日常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的了解,缺少对思想品德相关的教育;另一方面,父母为孩子选定的临时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的监护教育会受到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而缺失了正确的文化传递方式。另外,教育观念上的落后、教育方法的不科学等都致使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充足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甚至还会存在教育空白的现状。因此,正处于中学阶段的留守学生由于父母外出,无法得到父母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和指导,加之临时监护人教育能力有限,容易出现溺爱或者十分严厉这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更不利于孩子思想道德的正确引导,这就说明在前喻文化传递过程中缺失了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部分。
(三)学校关怀教育的缺失
通过访谈、问卷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农村学校没有具体的针对留守学生的关怀措施,教师和学生所提到的学校心理讲座和班级主题班会的开展都没有针对性和引导性,学校也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以弥补留守学生在情感、心理教育上的缺失,也没有家访活动以更加深入了解留守学生家庭及教育情况,学生在学校里体会不到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学校作为正规的教育主体,没有正确引导和关注留守学生各个方面的教育,也没有对留守学生的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上的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质量,从而阻碍留守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三喻文化视角下农村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现状的对策性思考
(一)改善社会教育环境,优化后喻式家庭教育
在后喻文化理论背景下,农村留守学生对家长的文化传递受社会教育环境的影响,因此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成为促进留守学生发展的重要解决对策。在当前的学习型社会,人们的学习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局限,在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国的家庭教育开始得到个体、社会与国家的重视,逐步从自然走向自觉,从私人领域溢向公共领域[3]。在中学阶段,孩子在一个大的社会教育环境中会接触到很多新知识新观念,为了使留守学生得到更积极、正确的引导和扶持,那么就需要从社会教育环境出发,改善、净化社会环境,特别是在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共同打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因此,为了优化后喻式家庭教育,社会层面应当重视媒体、社会舆论对留守学生相关的宣传,应将重点放在对留守学生的关怀和相关措施的实施监督上,让留守学生在正常的社会教育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以促进留守学生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同代文化传递,深化并喻式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中应重视留守学生与同代人的教育影响。不同的家庭会有不一样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方式,应当根据孩子的独特性来加强同代文化传递,正确引导孩子与兄弟姊妹之间的相处。在同代文化教育过程中,年纪大一些的孩子应当积极传递正能量,带动影响和督促弟弟妹妹学习,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在家庭教育上正确影响他们,从而优化家庭教育氛围,提高整个家庭的教育质量。
2.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家庭教育实际,正确使用同喻文化中的教育方式。不要盲目地采取“邻居家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如果没有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反而会适得其反。应当做到谨慎选择正确的贴合实际的家庭教育方式,加强自身同代文化学习能力。应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其实际需求,理性借鉴同代父母教育方式、父母育儿理念和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传递模式。同时,父母也应该重视孩子的并喻式家庭教育,重视孩子与同代之间的交流、交往,让孩子在同代文化传递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能够弥补在情感和心理上的缺失,从而做到深化并喻式家庭教育。
(三)反思教育方式,强化前喻式家庭教育
1.重视情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提高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幸福感,是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农村留守学生来说,加强他们与父母之间的联系,加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前提,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和睦对于一个孩子的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
不论是孩子的父母,还是孩子的临时监护人,都应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行为动态和情绪变化。在访谈和问卷中都表现出了家长的鼓励式教育,即在孩子表现优秀、学习进步时应当及时表扬和给予适当的奖励,给孩子增添信心;反之,则应该及时纠正孩子的问题,予以教育、疏导,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爱,这一点能够弥补一部分因父母外出而产生的情感、心理教育缺失。父母外出上班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在能力范围内会满足孩子的部分物质需求,同时更应关注的是孩子在情感教育上的缺失以及在心理上的需求。另外,还要重视临时监护人在情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重要性。父母要积极引导临时监护人如何更好地给孩子提供相关的教育,要使他们懂得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是能够促进孩子发展的,要加强他们的家庭教育功能,毕竟他们才是孩子身边最重要的陪伴。
2.落实德育教育,强化家庭教育责任,提高教育能力。 德育教育是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该部分的缺失会影响留守学生人格的正确形成,因此,父母和临时监护人都应重视孩子的德育教育。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的作用在逐渐弱化,但是后喻文化的影响作用在家庭教育中仍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因此应当强化家长对留守学生各方面的教育,强化他们的家庭教育责任,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家长,特别是父母应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为孩子树立榜样作用,以自身良好的思想行为去影响孩子的德育教育。其次,家长应当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好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使得孩子在更能接受和学习的教育方式下进行德育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父母应当尽可能地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态,从而掌握孩子思想道德发展的状况:表现好的予以表扬,让孩子意识到德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而表现不好的要及时纠正,以防因为思想道德问题而误入歧途,出现行为偏差。另外,临时监护人在孩子的德育教育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也应提升临时监护人的教育能力和德育教育意识,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
3.家校形成合力教育,建立完善留守学生教育和监护体系。 通过问卷访谈可以了解到,父母长期在外工作,临时监护人大多是年迈的长辈,而他们对孩子的了解不够全面,无法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情况。因此,应当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为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提供有效帮助。应当针对留守学生建立完善教育和监护体系,对留守学生的生活进行正确的引导,更好地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特别是农村的寄宿制学校,更应加强家校沟通,加强教育监管[1],给孩子提供更便利的通信途径,加强孩子与父母与家人之间的联系,为留守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教育是一种正规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一种辅助学校教育的教育,二者有着互补、互相促进的作用,双方形成教育合力,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留守学生的健康发展。留守学生缺少父母直接有效的监护,那么在学校就应当得到教育弥补,让学生在学校能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二者共同作用,才会形成家校合力。
另外,学校不仅应当重视对家长的培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还应对教师进行留守学生教育、家庭教育等相关的培训。教师只有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家长的学习。教师也应对留守学生进行家访,这样才能更深层次地了解留守学生的生活、家庭教育现状,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要主动与留守学生的家长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健康及心理发展情况,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家校合作,推动家庭教育的发展。
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学生家庭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缺失,从三喻文化的三个视角分析总结出了所缺失的现状问题,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对缺失现状提出了三大解决对策,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实质性的帮助,最终实现家庭教育的三种教育模式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走向融合[4]。农村留守学生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应当得到社会、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关注和力所能及的帮助。农村留守学生会更加珍惜和感恩所接受的教育,不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同时,他们也更渴望得到关爱和帮助。作为研究者和教育者,需要做到的就是更全面地了解农村教育发展现状,深入探究农村留守学生教育上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减少家庭教育的缺失所带给留守学生的消极影响,促进留守学生的健康发展,最终为学校教育、农村教育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