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教师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2023-11-29王银苗陆玲玲
李 静 王银苗 陆玲玲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工作并不只是针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教师的教育也同样重要。在此背景下,高校要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教育方针,要将“三全育人”的教育活动贯彻到高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要让思想政治教育无所不能以及无处不起到影响,让“三全育人”的每个环节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互进步,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以及学生能够齐心协力、共同进步。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三全育人”的每一个方面都融入其中,全力以赴,当好人才培养的服务者、助力者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要树立起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一、“三全育人”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作用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在社会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人才。高校的思政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为最终实现全员育人的教育思想,必须开展针对教师的教育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开辟崭新的发展局面。尤其是在新形势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高校的思政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这极大地降低了思政工作的实效,使得思政工作很难成为学生职业生涯和岗位成长的一种思维导向。而强化“三全育人”思想的实施,有利于高校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利于高校教学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学效果。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有着显著的共性,课程思政主要是将其他的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结合起来,通过课程的开发,拓宽“思政课”的范围以及内涵。“三全育人”要求高校的思政工作与其他各环节的工作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节,促进思政工作健康发展。在实际运用中,高校要把“思政”和“三全”有机地融合,把“立德树人”和“思政资源”当作“三全”的培养途径,把“思政”和“三全”更好、更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校外校内”“线上线下”“课堂课外”等三个层次有机融合,促进“思政”向“外”和“内”延伸,通过“内”和“外”两个层次实现全面发展。
二、“三全育人”背景下开展教师教育工作价值
在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各种类型的人才的质量都有了新的要求。高校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素质和道德品质的人才的主阵地,它既是一个接受文化教育的地方,也是一个培养较高思想素质以及职业素养的平台。在高校中,要对大学生进行足够的关注,他们将成为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道德素质的高低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间也存在很大的联系。“三全育人”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以此为基础开展创新思政工作,符合时代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络中存在的信息是各种各样的,既有正向的信息,也有对学生发展不利的信息。而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对这个世界进行探索的阶段,他们对各种新事物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不注意很可能会陷入信息陷阱当中,从而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而“三全育人”则与当前时代发展对思政工作的新需求相吻合,有助于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三全育人”在充实思政课的内涵、提升思政课质量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所传达的理念与当代青年更为贴切,也与时代发展相吻合[1]。
三、“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开展教师教育现状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育人工作提出新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内容的融合,是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形式,同时与当代文明有机地交融在一起,从而具有更强的活力与创新能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运用,对于社会的发展以及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来说,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融合,树立起一种文化的信心,让学生懂得如何选择,如何正确认识在多种文化的共同作用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使高校的思政工作拥有更加深入的内涵,富有生机,富有情怀。
当前,国际局势更加错综复杂,在向其他国家学习的过程中,更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高校的思政工作要融入并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高校的学生能够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以及判断能力、坚守精神和担当精神[2]。而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并且要积极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保持对党的教育事业的热情,从而在思政育人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作出杰出的贡献,培育出优秀的人才,使得学生的思想素质能够不断提升。
(二)师德建设与辅导员工作水平有待提升
当前,国际、国内、社会环境对教师道德建设提出了更为丰富、更为苛刻的要求。正如“亲其师,信其道”一样,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刻的乃至终生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反映出道德,并会对学生造成影响。无论教师的职责还是道德品质,都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用较高的学识、较好的道德品质、仁爱的心态、高尚的情操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同时要结合课程教学的实际[3],所以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最近,属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辅导员的个人素养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辅导员群体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尤其是大一新生,刚踏入校园,受到高中教育模式的严重影响,其思想还不成熟,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起到很大的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学生由中学向高校转变,能否更好地融入高校的教育方式,关键在于指导教师。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如果能够成功地从高中到高校之间进行转换,那么在这段时期内,学生就可以成功地学会如何处理好自己所处的各类关系,对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进行合理分配,从而树立起一个良好的人生观,并进行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因此,班主任和辅导员的一举一动都具有榜样的作用,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们应该要做到学高为师、身体力行,而且要在工作中坚持下去。
(三)青年教师缺乏经验需要快速成长
怎样让青年教师快速地成长、成熟起来,变成能够独立工作的好教师,是各大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因为青年教师的心理和年龄与学生比较接近,所以他们可以跟学生展开更加深入且密切的交流。因为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所以他们在遇到某些问题时,很容易不知所措。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他们需要接受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尽快与学校的工作和文化环境融合在一起。良好的校园环境是青年教师发展的肥沃土壤。要有优良的师德,要有爱心和责任,要有责任感和情怀,要成为良知之师、美德之师、育人之师。好教师的榜样,在历史上数不胜数,比如孔子,比如墨子,比如老子,比如庄子,比如每一个时代的伟人、每一个英雄、每一个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人[4]。当代有很多榜样之师,他们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而敢于承担责任的科学巨匠,是为了人民的健康而年事已高的医学泰斗,是为了国家的建设而努力一生的大国工匠,等等。这些都是开展思政工作可以用到的正面素材以及案例。
(四)网络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出全新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化信息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特别是在面临着如此巨大的数据量以及以极快的速度传递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些数据的便捷性、高效性和实时性,以及防范这些数据的欺诈、扭曲和攻击性。特别是在大学生的人生观和判断力还不够成熟的人生成长时期,在面对各种各样信息的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理性以及判断的能力,所以需要着重对大学生的这些能力进行培养,让他们能够理性地认识这个世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帮助,让大量有用的信息变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帮助,以信息的迅速传输来提升教育教学的效能,这就需要每一位高校工作者,特别是思政工作人员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并不断地学习。
在信息时代,学生可以有更多的途径获得更多的资讯,因此要指导他们学习如何能够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进行信息的选择,作出正确的判断。要让他们对政府和学校公布的资讯深信不疑,并在思想和行为上与政府和学校保持同步。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培养爱国意识,同时能够让学生自己去进行信息的筛选,主动排除那些带有不良属性的信息。在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过程中,要保证其进行的新闻工作是与人才培养的需求相一致的,使得立德树人的培养理念能够充分落实到教育工作中,从而能够对积极向上的思想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培育社会主义人才。
四、“三全育人”背景下教师教育实践
(一)建设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首先,根据中央的要求,高校的相关制度要完善,要进行更加全面的教育规划,建设更加完善的教育平台。高校不仅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指导,使学生在课堂上不知不觉地将思政要素融入自己的教育中,还要建立一支专职的思想政治育人团队,特别是辅导员团队。要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强化教师道德修养,坚守原则,关注教学,开展有温度的教学。在课堂中,可以传授知识,可以培养能力,可以对思政进行启发,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关爱,开展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
(二)打造个性化的教师队伍
在处理与学生有关的问题时,一定要立足现实,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的理念下,去相信学生,去理解学生。教师在开展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能够推动教学的正常开展,教师要对这些状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这对解决问题、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开展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家中没有网络,会发生不能及时听课、不能每次都及时完成作业等现象。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有耐心,要有敬业的态度,既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指导,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个一个地去解答。例如,有些学生因为网络问题而错过交作业的截止日期,教师应该在合适的时候对作业进行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将作业提交上去,而且在批阅作业的时候,要对学生形成合理的评价,从而能够发挥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和宽容,从而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学习[5]。
对于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教师应给予理解、重视、鼓励,并且及时地对学生展开相应的指导。思政工作不仅要形成完善的政策以及制度,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开展教育工作,尊重学生的思想以及选择,不断对传统教育方式进行创新,以创新性引导学生自身思政素质的提高。
(三)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专业精神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与学生的思维模式相联系,对他们进行政治自觉和国家意识的培养,将专业的严谨与道德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对人才进行专业化和创造性培养的同时,也要确保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体现出社会主义指导性以及对他们进行关爱的实时和长期的效果。专职思政育人教师也应该快速地融入自己的专业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去,做好自己的思政育人工作,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要指导他们理性地应对舆情,让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现在他们所能够拥有的生活都是来之不易的,要懂得珍惜[6]。
(四)完善网络教育,提高信息安全性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让新闻具有思想性、积极性和健康性,这样才可以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培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确保新闻的社会主义特性。这就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学生的思想变化进行动态的掌握,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并能分辨是非,特别要提防一些外国势力通过剪切录音、篡改照片,再加上一些歪理邪说、歪曲事实、居心叵测的煽动与攻击。这些新闻故意夸大事实,歪曲事实,煽动舆论,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欺骗和煽动作用,容易影响青少年的判断力。在此背景下,教师应作出理性的评判与筛选,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QQ群、微信群、朋友圈等自媒体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方便,因此,在高校的思政工作中,要让这些自媒体充分地发挥正能量,使得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用正确的价值观念来进行自我行为的约束。
(五)强化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成为我们国家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教学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重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并积极地利用正确的思想以及理论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开展思政工作的过程中,要对党的路线以及方针、政策有深入的认识,对中国近现代史有深刻的认识,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要坚持“学术上没有禁忌,课堂上要讲规矩”的原则。唯有如此,高校才能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培养具有较高思想素质的青年,为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7]。
(六)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建设
由于教师是一种特别的职业,其劳动对象是人,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所以在遵循一般市民的伦理准则之外,教师的伦理准则也应符合其职业特征。教师应具备“大爱”,既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又要对自己的学校忠心耿耿;要热爱祖国,热爱民族,要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积极地开展教育工作,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培养优秀的人才。教师要保持对学生的热爱,不能将他们看成是被灌输的对象,而要将他们看成是一个身体和心理都需要得到教师关爱的人,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应该体现在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满足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有了“大爱”,就会更好地完成其职责。
(七)培养教师的职业理想,激发教师内在发展动力
优秀的教师在艰苦的教育工作面前要有坚持不放弃、不服输的精神,要不怕辛苦,不怕孤独,不为现实的诱惑所吸引而忘记教师职业的初衷。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事业目标,同时面对自己的职业必须具备良好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要有远大的抱负,热爱工作,忠诚工作,愿意付出,要自觉地承担起教育教学工作的神圣任务,把培养优秀人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用崇高的情怀来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许多杰出的教师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教师拥有了正确的职业理念,那么他在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所能体会到更多的不是工作的艰辛,而是工作的乐趣。“师德”理念是对师者的一种崇高的道德规范,是每一位教师的价值追求,也是师者所追求的最终目的[8]。师德理想是师者最美好的品德,它为师者树立个人发展的价值导向,是其孜孜以求的最终目的。
(八)加强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首先,在新的教学思想的指引下进行教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够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领导地位充分地发挥出来,进而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培养,还能够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其次,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教育学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因为教育的目标是人,是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敢于探索的大学生。最后,要善于探索教育与教学的规律,不断推动与加深教育与教学的变革,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采用最优的方式,进行知识的灌输,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尽快地掌握自己所学习的学科知识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