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lidWorks“立体表面上点和线”类虚拟模型的创建方法
2023-11-27郗志刚
郗志刚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广东佛山 528225)
工程图样是设计与制(建)造过程中工程与产品信息的载体、表达和传递设计信息的主要媒介,在机械、土木、水利工程等领域的技术与管理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被喻为“工程界的语言”[1]。因此,“工程制图”是普通高等学校工科专业重要的工程基础课程,用以培养学生工程图样绘制、阅读以及形象思维能力,具有理论体系严谨、与工程实践联系密切等特点。
作为“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我国在1992 年启动了“CAD 应用工程”[2]。随着二维、三维CAD 技术在工程设计和加工制造领域应用的全面普及和推广,将CAD 技术引入“工程制图”教学也一直是我国图学界的研究热点。特别是伴随着三维CAD 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应用普及,在“工程制图”教学环节中,利用三维几何建模进行各种教学改革的应用实践也在不断深入,方法更是多种多样[2-6]。
在各种教学实践和探索中,应用CAD 软件建立三维虚拟模型,利用虚拟模型立体感强、构建容易、修改方便、信息量大、便于线上共享等优点,丰富了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成为“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应用之一。但在这些教学实践中,主要是单个立体和装配体等虚拟模型的构建,基本没有涉及到展示“立体表面上点和线”的虚拟模型如何创建。立体表面上点和线投影关系的相关知识点,既是后续学习截交线、相贯线、组合体等内容的基础,也是课程学习的难点。目前,随着“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的开展,学生在课外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完成知识的接受学习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立体表面上点和线”虚拟模型的制作方法,与一般的三维建模方法和思路不尽相同,为了便于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实践,本文基于SolidWorks 软件,介绍几种“立体表面上点和线”虚拟模型的创建方法。
1 创建平面立体及其表面上点的虚拟模型
平面立体是由若干个平面图形封闭而成的空间实体,基本体中主要包括棱柱和棱锥。制作平面立体表面上点的虚拟模型,主要目的是直观地体现点的从属性和可见性。
1.1 棱柱表面上点的虚拟模型制作
以图1 所示“求作三棱柱水平投影,并补全表面上点三面投影”[7]为例,介绍一种虚拟模型的制作方法。
图1 棱柱及其表面上的点
(1)按照三棱柱的尺寸,创建三棱柱模型;
(2)使用“草图绘制”工具,将各“点”分别绘制在三棱柱相应的表面上,并通过“几何关系”和标注尺寸,使“点”的位置准确,如图2 所示;
图2 三棱柱及其表面上点的三维模型
(3)新建工程图文档,插入表面带点三棱柱的三个投影和轴测图。当点所在平面的投影具有积聚性时(如B、C 点的侧面投影,D、E 点的水平投影和正面投影),点的投影与面的积聚性投影重叠,相应点的投影显示不出来,需要使用“草图”将不显示的“点”重新绘制,并通过添加“几何关系”和标注尺寸,确保“点”的位置准确。“点”的位置确定后,将标注的尺寸隐藏;
(4)对投影图和轴测图中每个点添加注释(点不可见加括号),如图3 所示。
图3 三棱柱及其表面上点的投影图和轴测图
这种制作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快捷,表面上的点符合原型;缺点是在投影图中,当点所在面具有积聚性时,点与面的投影重叠,需再次添加。另外,在e-drawing 模型中,表面上的点与面完全融合,观察不到了。
1.2 棱锥表面上点的虚拟模型制作
以图4 所示“求作四棱台侧面投影,并补全表面上点三面投影”[7]为例,介绍第2 种虚拟模型的制作方法。
图4 棱锥及其表面上的点
(1)为了使“点”在模型中的直观性比较强,可用一个小圆球表示“点”;为此,先准备一个“圆球”模型,其直径可根据平面立体的大小成比例设定(通常可取直径为1~1.5 mm),并将其单独保存为一个文件;
(2)按照四棱台的尺寸,创建四棱台模型;
(3)使用“插入>零件”工具,将“点”插入到四棱台中;在插入零件过程中,注意勾选“转移”中的“实体”、“基准面”和“找出零件”选项,以便后续“点”的移动和定位;
(4)利用“重合”、“距离”等配合设定,将“点”准确地放置在立体表面上应有的位置上;
(5)重复以上两个步骤,依次将立体表面上所有的点均插入到四棱台中;
(6)使用“插入>特征>组合”工具,将所有插入的“点”与“四棱台”组合为一个实体;
(7)新建工程图文档,插入表面带点的四棱台的3 个视图和轴测图,并对每个点添加注释(点不可见加括号),如图5 所示。
图5 四棱台及其表面上点的投影图和轴测图
这种方法制作的虚拟模型优点是表面上的点显示突出,易于观察,且形成的e-drawing 模型中点的显示也很清晰,可见性也随着模型的拖动和旋转而变化,图6 为对“点”标记注释后的模型上色图和线框图的效果;缺点是制作稍麻烦,且以小球实体表示点,与立体原型稍有不同,球与原立体也产生相贯线,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理解。
图6 四棱台及其表面上点的三维模型
2 创建曲面立体及其表面上点的虚拟模型
曲面立体是表面由曲面或者曲面和平面所构成的实体,主要包括圆柱、圆锥、球和圆环等。以图7 所示“补画圆台表面上各点的二面投影”[7]为例,介绍第3 种立体表面上点虚拟模型的制作方法。
图7 圆台及其表面上的点
(1)按照尺寸创建圆台模型;
(2)在“上视基准面”绘制草图,草图为大小与立体成比例的一个圆(通常可取直径为1~1.5 mm),并通过“几何关系”和尺寸,使圆与表面上点的位置一致;利用“曲线>分割线”功能,将草图向圆台上、下面投影,分别在相应的面上分割出圆形的面域,用该面域表示面上的点;
(3)按此方法,将立体上每个点所在位置的表面均分割出小的“面域”;
(4)新建工程图文档,插入表面用面域表示点的圆台的3 个视图和轴测图,并对每个点添加注释(点不可见加括号),如图8 所示。
图8 圆台及其表面上点的投影图和轴测图
用一个小面域表示一个点,以便增强“点”的辨识性,可在轴测图和e-drawing 模型中将点清晰地显示出来,是这种方法与前两种制作虚拟模型的区别。优缺点与用小球表示点相同,但制作更方便一些。在上色模型中,可将表示点的面域设置为另外一种颜色,使点的显示更为突出,图9 为该模型上色图的效果。
图9 圆台及其表面上点的三维模型
3 创建立体及其表面上线的虚拟模型
3.1 平面立体表面上线的虚拟模型制作
以图10 所示“正五棱柱及表面上折线ABCDE”[8]为例,说明“平面立体表面上线”虚拟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图10 棱柱及其表面上的线
(1)按照尺寸创建正五棱柱模型;
(2)分别在各段折线所在的棱柱表面上绘制草图,并通过添加“几何关系”和尺寸,使草图中的直线与表面上各折线的位置一致;
(3)由于线段AB 未将其所在表面完整分割,故其草图画成一个宽度很窄的矩形,如图11 所示(图中为了显示该矩形,宽度比较大,实际制作模型时,矩形宽度可设置为0.01 mm 或更小);
图11 线段AB 的草图
(4)利用“曲线>分割线”功能,将草图分别向每段直线所在的棱柱表面投影,则相应的棱柱表面被分割为两个面域,表面上的线就是面域的分界线;
(5)新建工程图文档,插入五棱柱的3 个视图和轴测图,并对直线端点添加注释(点不可见加括号),如图12 所示。在图中的水平投影、正面投影和轴测图中,隐藏了表示线段AB 矩形的多余三条边线;若矩形的宽度比较小,则不影响显示效果,也可不隐藏;
图12 五棱柱及其表面上线的投影图和轴测图
(6)在棱柱表面标注出线的各端点,并保存为e-drawing 格式的模型。在模型中,旋转立体以不同视角观察可见,棱线和表面上线的可见性,是随着观察视角的不同而变化的,如图13 所示。
图13 五棱柱及其表面上线的三维模型
3.2 曲面立体表面上线的虚拟模型制作
常见曲面立体表面上线的题型,线一般没有将曲面完全分割为两部分,制作虚拟模型时需要用封闭草图分割曲面。以图14 所示“圆柱及其表面上的线”[8]为例,说明圆柱面上一般曲线虚拟模型的制作方法。
图14 圆柱及其表面上的线
(1)按照尺寸创建圆柱模型;
(2)确定曲线上A、C、E 三个特殊位置点,并找出若干个一般位置点(如图中B、D 点);在“前视基准面”上新建草图。首先画出这些点,并通过添加“几何关系”和尺寸确定点的位置,然后作通过各点的样条曲线;最后通过“等距实体”、绘制直线、“修剪”等操作,使草图形成如图15 所示的封闭线框(图中为了显示该线框,宽度比较大,实际制作模型时,宽度可设置为0.01 mm 或更小);
图15 圆柱及其表面上的线
(3)利用“曲线>分割线”功能,将草图向前半圆柱面投影,则圆柱表面被分割出一个面域;
(4)新建工程图文档,插入圆柱的3 个视图和轴测图,并对曲线上的特殊点和一般点添加注释(点不可见加括号),如图16 所示。在图中的正面投影、侧面投影和轴测图中,隐藏了“等距实体”作出的样条曲线;若草图中线框的宽度比较小,则不影响显示效果,也可不隐藏;
图16 圆柱及其表面上线的投影图和轴测图
(5)通过保存为e-drawing 格式文件,可创建该立体的虚拟模型。
4 结语
在“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中,利用SolidWorks 建立种类齐全、数量丰富的虚拟模型库,可弥补传统教学工具和手段的不足。借助虚拟模型的三维动态演示和轴测图的直观性,可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清晰、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为后续进一步学习立体的截交线、相贯线和组合体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新工科”和“混合式教学”等改革实践的深入开展,应不断地创新方法来补充、完善虚拟模型库,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