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馍艺术融入学前教育的路径探究*
2023-11-27张李想
张李想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花馍,也称“面花”,是中国民间面塑品。起源于汉,盛行于明清,历史悠长,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记载,面花最早被用于祭祀活动。根据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记载,诸葛武侯征战梦孟获,需用人头祭祀神灵,才可得阴兵相助,诸葛武侯用面包着牛、羊、猪肉,做成了人头形象,因此,花馍最早起源于汉代。[1]此后慢慢演变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日祝寿、婚丧嫁娶、民间送礼等等。制作的种类也开始丰富起来,它象征着不同时代人们的理想和生活。
据了解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目前会涉及玩教具制作课程,此课程包含泥材料制作课程,虽然制作方法和花馍的制作技巧略有相同,但它没有花馍独有的历史与文化,没有其特有的象征意义,也没有丰富且有趣的民间造型。将花馍艺术融入学前教育中,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提高动手能力,传承优秀文化。本文将对花馍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融合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将花馍艺术融入学前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传统艺术的现代崛起,促使非遗文化振兴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传统文化的消逝,相反,从大量的中国原创艺术,民间艺术,各种艺术和绘画,以及西方现代艺术中不难发现,优秀的传统艺术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众所周知,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根与魂,坚持正确立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非遗文化振兴是每一位艺术文化传播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花馍艺术是传统艺术的典范,教师应尝试让此艺术走进校园,挖掘、发现和培养新人,为中华传统艺术增添新生力量,把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从而进一步提升文化艺术水平,激发更多的创作热情,实现非遗文化振兴。
2.花馍造型广泛且手法多样,极具趣味性
花馍造型多样,制作工艺和手法众多,大致分为和、搓、团、捻、擀、捏、剪、扎、按、卷等十多种工序。其中,使用的工具也种类繁多,除了最常见的和面盆与擀面杖外,还有刀子、筷子、铲子、模子、剪子、梳子、签子等,制作过程有趣,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学习和制作。花馍在造型样式上种类繁多,常见有果蔬、花卉、动物,人物等,大多有一定的寓意和寄托,有一定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更多地是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企盼。如鱼类造型的花馍中“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在古代鱼象征着富贵,现在常象征生活和谐美满和幸福安康。牡丹造型花馍则象征着典雅高贵和富贵吉祥,现也象征繁荣昌盛。桃子造型的花馍有吉祥的象征,寓意健康长寿,送上带有桃子元素的花馍,可以此祝愿家中的老人能够健康长寿,此外,桃子还能象征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两者两情相悦的感情。胖娃娃造型的花馍活泼可爱,寄托着人们对于家族人丁兴旺、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结婚时用同样会用到花馍,作为女儿出嫁的陪嫁之一,此花馍和其他种类有区别。结婚用的花馍一般都是请专人定做的,因为制作手法比较繁杂,普通人难以胜任。做这些花馍的师傅们技艺精湛,作出的花馍样式精美,在做结婚用的花馍时,最主要的就是龙、凤花馍、龙凤呈祥的意思,制作并不是一步完成,而是分步骤,先做底盘,也就是龙凤的身体,然后做他们的眼睛、尾巴这些部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身体的各个部位之间的连接是靠清水,而不是单纯的放在上面就可以了。除了这两个主要的面塑之外,还会做一些其他形式的面塑。[2]
手工活动和绘画有很大区别,手工活动必须依靠物质材料,如花模的原材料“面”具有可塑性,能实现各种造型的创作。将一块儿面由粗糙单一逐渐变为细致、生动和准确的过程,是极具趣味性的。这种趣味性极强的手工活动非常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也为毕业后开展自己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高校教室宽敞设备齐全,可操作性强
制作花馍需要较多工具和宽敞的场地,而高校有各类手工活动室,活动室里有各类工具可供学生使用,小到刀剪、食用色素,上色笔刷等,大到蒸锅,各类电器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手工制作环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愉快地参与其中。学校还可长期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给学生提供全新的平台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可随时在工作室里进行艺术创作并积极参加各种作品展,在展示自己成果的同时也弘扬了传统文化。
4.高校学生课余时间充裕,能更好地培养相关技能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供自己安排的课余时间较充裕,所以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会合理分配课余时间既能满足学业需要,才能既丰富课后生活,又能使自己能够全面发展。如将制作手工和学习传统艺术也渗透到日常生活学习中,会使得学生生活更加开放和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对此就需要教师良好的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空暇时间学习和深入传统艺术。
二、学前教育中融入花馍艺术的必要性
1.传承非遗文化特色,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非遗不仅仅指作为一种记忆培训,更是给大家带来历史与文化的陶冶。时代之河川流不息,传统文化顺流而下。在今天的校园,呈现在学生面前的非遗课堂是清河而独具魅力的。凝聚历史才能展望未来,学生回到历史的深处,回到文化的中心,畅游历史之后,妙感悟文脉之深邃。
立足当前,增强文化自信,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花馍艺术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实现文化自信,把拥有深厚底蕴、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各种中华传统艺术传向海外充分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已传遍世界,优秀的文化、深厚的底蕴,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支撑,文化自信的源头。展望未来,增强文化自信,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文化自信,不仅来自文化本身的积淀和传承,更来自文化的不断再生再造、凝聚升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创新中发展、进步,在增强我国的软实力的同时,也展示出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刻不容缓,中华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学习和研究花馍艺术,就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和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对国民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往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支配下,学校教育束缚缺少创造性,课堂上一般老师讲学生听及老师问学生答的统一模式,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缺乏创新能力,难以面对未来社会中各种无法预见的问题及挑战。因此,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其手工课上教师更应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指导学生制作花馍时应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将自己的想法与设计制成作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
3.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高未来工作能力
花馍艺术作为中华传统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和掌握它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知识空间,更能提高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在这个人人技能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多掌握一门传统技能更利于大学生快速地扎根余社会。在成为一名幼师后,展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能引导出更多思维开阔的小朋友。
三、学前教育中融入花馍艺术的具体措施
1.课程设计理念
手工制作是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统一融合的课程,如果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开展教学,便能较好地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手脑并用,在动作的内化中学会思考、学会审美与创新意识。花馍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珍贵的民间艺术,其用于教学中,既是课程思政的融合,也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独厚的作用。
要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首先要有合理的课时安排,如课时太少,连最基本的技能都无法解决,更谈不上良好的教学效果。每班每周按两个课时来进行,最少需要两周或两周以上的时间去学习。否则就只能了解简单的方法,难以做出优秀的作品。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制作技能课程与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不同,它具有自己的特点,既要学习一些手工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要把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融入以后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中。所以在学习结束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前往幼儿园实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创新的方法再次传授给幼儿。
2.详解花馍历史,提高学习兴趣
所有艺术的学习都不应直接上手,而应先了解其历史起源。要对其发展历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他的发展、演变等等,才会彻底地了解这门艺术,所谓深山藏璞玉,天然去雕琢。在花馍制作学习的第一节课上,通过教师讲解、图片欣赏,视频观赏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花馍是历经逾千年的民俗瑰宝,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根据宋代高层的失误,纪元记载,诸葛武侯征战,梦或者用须用人头祭祀神灵,才可得阴兵相助。诸葛武侯用面包着牛羊猪肉,做成了人头形象,因此花馍最早起源于汉代,之后花馍艺术发展在民间,制作的种类也开始丰富起来,象征着不同时代人们的理想和生活。只有真正走进历史,了解历史,才能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花馍艺术技法。
3.深入乡村,向民间传统手艺人学习
众所周知陕西蓝田县,白水县均是花馍的盛产地,当地各村落集中了大量制作花馍的传统手艺人,他们精通各类花馍制作技巧与方法。教师应尝试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弘扬花馍艺术,不能只在学校去学习,学校虽然是传统艺术的重要阵地,但不应该是唯一的阵地。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艺术的无限魅力。不仅让传统艺术教育停留在课堂内,学校中,而且能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精髓,在知行合一中收获真正的成长。
乡村的传统艺术有其特有的味道,走进乡村对弘扬传统艺术的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走出学校,走进乡村,通过采风、参与民俗活动、深入农村民间手工艺品,让学生了解传统花馍文化,体验不同特色的花馍艺术。这使学生能够不断感知和认同当地文化,从而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及自豪感。
4.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趣味性
花馍制作属手工类课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营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可以设置一些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会产生认知矛盾,产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其中,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方法变得灵活多样,利用互联网让学生欣赏到更多优秀作品及历史文化,彻底改变过去死板的黑板教学模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花馍课程还可制作成精品课程供学生课余时间观看学习,精品课程通常利用录播系统将教师课堂教学授课,通过课堂教学互动以及板书等进行多种信息化模式的整合与录制,通过系统生成多媒体教学课件。[3]建立有关花馍手工制作课程共享资源库,保证学生可随时反复观看课程及制作步骤,促使学生能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技能。
另外,还可以整合馆校资源,学校、图书馆整合自身的文化资源,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丰富,且在引进书刊,资料时视野开阔,资料先进。由于读书层次不同,所从事的专业不同,查阅文献资料的目的不同,因而,高校图书馆馆藏的传统文化书籍层次不同,种类各异,数量丰富,足以满足全校师生及各种社会成员学习传统文化之需。[4]总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游戏教学法,还可以尝试情景式教学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该给学生更多培养兴趣的闲暇空间,让学生真正地在快乐和自由中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主动学习并促进今后的长久性学习。
5.以丰富的花馍造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花馍造型多样,大多物体都可以通过花馍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花馍制作时不要局限于某个形象,应提倡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去制作出各类样式的作品,也可以通过想象去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形象,如各类科技物品等。这种发散思维式教育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出众的表现力,具备分析事物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有创造力的孩子在解决问题上面不会拘泥于一种方法,他会试图去寻找新的途径,并且总是能有新颖点子,所以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他们会有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6.鼓励学生深入幼儿园检验学习成果
要学会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工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后都是新一代的青年幼师,所以目前在校学习手工技能的同时应做好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深入幼儿园实践,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在将“花馍”制作课程的课时学习完成后,教师应鼓励和带领学生前往就近的幼儿园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与造型技法再教给小朋友,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理论的高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传统艺术的不断发展,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手工课程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实现中国传统艺术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从而推动手工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并使青年担起传统文化传承的重任,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