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模块完整,突出任务驱动
2023-11-26仇恒石蒯正聪
仇恒石 蒯正聪
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具有的目标统一、内容融合、实施系统、评价完善等特征,赋予其在突破、整合、深化、生成等维度胜于其他教学模式的能量,构成更完整的教学叙事。为在任务群的框架中更好把握课程性质,站稳学生立场,营建学习情境,教师需要在一系列限制和界线的干扰中重组内容和流程,突出逻辑响应和素养指向,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实现有意义的、完整的学习。在这样的思路引领下,作业设计不仅是课程实施重要的组成,也是一条无可替代的活动主线。从语文学科出发,作业设计属于任务群的任务之一,从作业设计本身看,好的作业设计又能自成体系,同样需要充分实现学习任务群的各项特征。实践中,学习任务群统领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着重从两方面把握,一是完整体现作业各模块,二是以任务强化驱动。
一、学习任务群视野下作业设计现存突出问题
学习任务群教学的理想状态,是以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完善的教学方式完成任务,达成目标。然而,教学实践中,作业设计参与教学目标整合与内容融合、作业实施参与教学结构组织与过程推进、教学评价落实与价值理解等的教学参与度并不高,作业设计与实施都还存在认知、理解和实践力不足的问题,不仅弱化了作業的教学地位,也削弱了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课程自信力。
(一)“群”意识淡漠
学习任务群是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呈现,以教材为基础,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作业设计,教学自主化和运用设计性很容易滑向教学的碎片化和实践的随意性。原因在于,一方面,教师不能以开阔的教学视野、审慎的教学态度实现精致的学习任务群设计,主观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教师作业设计常缺乏学习任务群教学应该有的目标整合性、内容构建性、形式丰富性的一致性要求,客观上综合素养相对乏力。两重负面因素的叠加,成为有效作业设计的突出障碍;随意性的作业安排,也使学习任务群作业实施缺乏真正的设计感和“群”效应。作业与学习任务群各自独立存在,作业角色异化的情况就在所难免,导致学习任务群的任务驱动力的消耗和抵消,教学功能和教育价值不能正常发挥和合理兑现。
(二)“课”能力不强
学习任务群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生态,学习任务群下分学段学习任务设置和选择、教学单元重组和重构、教学模式搭建与创新都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程构建力,充分发挥作业课程作用。从课程构建的角度审视,作业不仅是教学的内容组成,也是教学的结构参与,还是教学的过程推动,是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落实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有机统一。然而,学习任务群视野下的作业设计,课程构建力尚显不足,最为突出的就是作业设计还难以做到和课堂教学积极呼应。主观上,作业设计过多局限于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拘泥于教材内容的限制,多为中规中矩的知识强化训练,主观的随意、形式的呆板、教与学的剥离,不同程度降低了作业的学习存在感;客观上,作业设计又过多局限于单课教学模式,拘泥于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孤家寡人式”封闭训练,作业的课时目标、难度、类型结构不合理,缺乏整体性、序列性设计,更难以从“群”的视角来综合设计作业。
(三)“学”功能不全
从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看,作业的基础性追求依然占据上风,不是基础性作业不重要,而是简单机械的基础性作业占比过多,机械重复训练本身就会形成过重负担;同时,基础性作业目标指向离核心素养距离过大,不利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养成,也是对学生学习情趣的无谓消耗。作业“学”的功能不显著,还表现在发展性作业设计与实施不足,作业的学情针对性设计用意不够,使作业的分类、分层设计实施推进迟滞。作业“学”的功能性障碍最为明显的是,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突围依然艰难。实践性作业,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利于学生自主运用所学,借助思维工具和生活经验,突出能力发挥,提升发展需要,达到学以致用、用以致学的目的。而实践性作业的缺失或孤立,使教师、教材、学生无法建立更紧密关系,课内课外联系松散,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也难以实现有效的协调、呼应和统一,作业的“学”功能的发挥大打折扣。所以,要突出作业“学”的功能和价值,就需要有基础性、发展性、拓展性作业的共同参与,加强发展性作业设计实施,促进知识巩固与能力提升的同步实现。
二、作业设计中模块化思维的体现
学习任务群作业有效设计与实施,既要着眼于学习,确保学生知能有效转化,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也要着眼于目标、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模块化,致力于核心素养的行动诠释,营造真实的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生成完整的动态化作业系统,使作业内容与结构安排符合学生学习与发展需要,增强作业的教育功能。
(一)基于任务协调,实现过程职能的模块化
强化作业的功能,有必要的作业分工,使目标指向、素养追求更清晰、更明确。从单课教学的实施阶段看,一般有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从学习任务群单元化实践看,基于“群”的教学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一般有基于教材文本的阅读、基于学习问题的探究和基于学习积累的实践几个常设课段。
就单课教学而言,基于学习任务群某项或一两项任务开展教学,作业的任务分工,也因课的时段任务不同而不同。课前预习性、尝试性作业,主要是资料搜集,自主阅读课文,实现初步的认知、观察、体验和思考,激发深入兴趣;课中引导性、达标性作业,始于学习情境创设,呈现于开展的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在课堂阅读、思考、探究、讨论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学生对新学内容的理解和知识强化,将作业留在课堂,将问题解决在课堂;课后巩固延伸性作业,一方面落实对课堂所学知识、技能、方法的巩固与运用,另一方面将任务群学习延伸至课外,强化整合,联系至生活,活动至实践,培养迁移运用能力,突出课程育人功能。
从学习任务群整体教学审视,各课段任务“群”化显著,系统性要求更强,作业的课段分工的协调性作用就更突出,常态化的学习任务群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习任务群教学基本环节,设计识字与写字、阅读与探究、表达与交流、评价等模块化作业,培养学生记忆、理解、分析、运用、评价、创新等方面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等学科素养。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语文要素为“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以任务群的思维,本单元作业可以这样设置:第一课段选一本适于学生阅读的探险类故事书,主要任务是梳理故事情节,并学习从人物、场景、装备、险情、应对等多角度分析,借助思维导图等形式学习探险故事一般方法,激发构思、创作探险故事的兴趣,为后续课段任务完成准备;第二课段主要是指导学生运用表格或思维导图梳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等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或行文思路,适当评价,表达启示,为第三课段创作的人物设想和情节构思准备;第三课段主要立足于课外,自主构思和撰写故事,运用相关的写作知识和任务群所学,形成较流畅的故事并讲述、推介。
当然,也有超课段的综合实践类作业,突出学科融合、知识运用和实践发展,强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生活联系和创新运用,突出学科育人价值追求。因此,因各课段教学任务推进需要,作业所要担负的功能也是差异化的,分工明确,事半功倍;分工不清,事倍功半。作业融合在教学全过程,时段核心任务不同,作业的形式安排和作用要求有别,所以要针对学习任务群不同阶段重点任务,功能化设计作业,提高作业的教学适应性,增强作业的课程构建力。课时内、课时间,课段内、课段间,司职不同,分工有别,作业设计不仅要和整体学习任务相融合,也要形成作业内容和形式的目标和职能配合。
(二)坚持素养统一,关注目标指向的模块化
面对学生全体的学习任务群作业设计,应全面反映教学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响应。作业就要与教材、课堂教学、其他教学资源一起配合,突出核心素养目标倾向,作业分类设计合理要有鲜明的目标指向。
基于作业任务素养目标指向,根据语文学习结果不同,在语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策略目标与态度目标的分类策略指引下,作业设计实施重心分别落在引导学生通过作业练习而实现“知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的作业目标分类设计,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从抽象的知识概念走向具体的、可见的、多维的学习行动中,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基于作业任务完成形式,语文学科主要通过听说读写落实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所以,作业设计和完成形式当以听说读写训练为主,动手实践类作业融合参与,单课内、课段间分类协调,以不同的训练方式共同担负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作业任务。综合听说读写以及综合实践等作业训练形式,整合作业内容,有利于具体素养目标的达成。如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布置对话型作业,利用师生、生生对话,交流、思辨,促进认知,拓宽知识视野;安排绘制型作业,以绘画制表等形式,深化学习对课文等教学内容的理解和领悟表达,促进语文知识的内化:设置活动型作业,如课本剧、故事会等演绎教学内容,增强学习的体验性,丰富学生的知识认知。
基于作业任务分解形式,可作细化分类,如一般的拓展型作业,基本在课段结束部分,为了让作业基于任务驱动需要更有针对性,可在该课段分类设置归纳型作业促进学生自主建构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开放型作业促进学生跨界学习以开阔语文学习视野,布置综合型作业促进学生自主创新以提高综合素养。
作业与教学内容是完整的系统,作业设计是教学设计重要的组成,作业实施必须协调在教学系统之内,与教学内容有一致的实施的目的性,结构的逻辑性。作业科学分类,促进多元化作业实践,创建更完整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遇到更自信、更能干、更优秀的自己。
当然,关注作业分类,是为了建立有效的作业机制,实现作业的课程化、校本化,更好实现作业具体有效的学习功能,引领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在最适合的知识情境中学习,动手、动脑,思考、进步。
(三)重视能力差异,立足学习能力分层的模块化
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相应的学习平台,才能以最舒适的学习姿势,最佳的学习状态进入学习中;从作业的角度来说,分层的个性化的作业实现全覆盖,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选、能选,能学、会学,以恰当的知识呈现、内容拓展、學习延伸、思维进阶促成学生学习的过程更真实。作业分层设计,旨在尊重学生的差异,适应不同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实现有作业参与的任务群学习过程中的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学习潜能。语文学科最常见的作业分层主要有三类:一是主要担负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的基础型作业,二是包含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发展型作业,三是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拓展型作业。学段、课段、时段不同,作业分层要求的重点也应有所侧重。教学实践中,要实现完整的任务驱动,至少要科学合理地实现这样三类分层要求。
首先是对学生分层,把握学生不同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作业分层设计和作业具体要求才会具有针对性。其次是对作业量分层,尊重学生的基础和素养差异,作业的统一性和自主性相结合,作业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作业内容和量的要求。最后是对作业难度分层,基于学生的学情差异,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难度有别的作业,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作业内容协调,形式搭配,契合课堂教学,满足不同学情学生学习需要。
就具体的学习任务群而言,立足于课标要求和核心素养追求,重点是准确把握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基本学情,围绕课段任务设计和实施课段内和课段间分层作业。
三、以任务驱动推进作业落实
(一)牢固树立“群”意识
任务驱动的大单元教学,最显性的特征是对学科教学单元内容的整体设计和二度开发,其学科核心素养的追求、学生认知规律的遵循、学科知识逻辑体系的建构,离不开学习任务群内容、形式和过程落实,也就离不开任务群视角下的作业设计和实施。促进完整的任务驱动,“群”意识的牢固树立,关键在于作业作为任务主体角色的准确定位。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作业设计,立足于单元整体教学,着力打破课堂与作业的形式与功能界限,让作业以任务、内容、支架、成果等的主体形式参与到对学习内容的整合与开发之中,以实现主题鲜明、目标清晰、任务具体、情境丰富、活动真实、评价及时的结构化显著的完整的教学推进。
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为单元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等多篇革命题材的课文,教师可确立了解革命历史、学习英雄品质、培养崇敬之情、提高语用能力、学习场面描写、尝试演讲表达等具体学习目标,创设小小红色演讲家活动情境和演讲活动任务,分设“沐浴红色书香”“宣讲红色精神”和“留住活动精彩”,通过具体的任务落实学习过程。在学习任务群的任务驱动下,一方面着眼于教材、课堂,以及师生的直接互动,读课文,知背景,读重点,解难点,感受英雄无畏,体味爱国深情;一方面课内外结合,学方法,晓策略,懂选材,蓄涵养,成习惯,为广泛阅读、熟练习作、流畅表达培养能力、蕴蓄素养。
具体而言,一方面是充分把握教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教学,将《七律·长征》教学延伸至课外《菩萨蛮·大柏地》主题阅读;利用《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宏大场面描写塑造英雄群像的共性,比较阅读群文;组织《灯光》和《我的战友邱少云》战斗场面特写课文,突出“点面结合”方法的学习,使任务群学习过程中的“沐浴红色书香”子任务循有序、渐有近、落有实。另一方面,确立作业的教学内容、结构和过程的主体性,如“知背景”,在单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所以,以课前预习、课外阅读为补白的阅读性作业的主体性参与,就是“群”意识的必然要求。教师在阶段教学中,设计学生阅读书籍、查阅网络、观看革命题材电影等方式获取资料,整理并形成文字记录、思维导图、简笔绘画,或线性铺陈,或点面结合,或叙议配合,或长短参差,或精略适意,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长征洪流转乾坤”“抗日烈火染神州”“保家卫国凯歌还”等为主题,以作业的形式参与,融入教学中,为学生搭建可依托的层次化的学习支架,不仅促进完整任务驱动的达成,也为第二个子任务“宣讲红色精神”积累了素材,孕育了情感,积蓄了学习势能,形成持续的参与力量。
正是有了作业作为教学内容主体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参与,“群”意识的落实才有更系统的保证。而且在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中,科学的作业设计和实施不仅是教学内容不可或缺的组成,是学习任务本身,也是学习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组织策略和推动力量。第二子任务中教师设计以“革命精神代代传”为主题的演讲,引领学生自觉走进革命历史岁月,感受革命英烈的崇高精神,拟定演讲题目,搜集相关材料,写成提纲,完善讲稿,了解演讲技巧方法。这样的学习任务反向驱动学生将文本阅读走向深入,将情感體味引向真挚,将方法把握引向内化,彰显了作业作用于教学的组织功能和推进力量。
(二)叙述完整的学习事件
学习任务群学习,集合了目标、情境、知识点等课程要素,是对语言、知识、技能、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追求,学习过程既要有具体的任务把握,又要有整体的素养目标追求。所以,学习任务群作业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作业设计与实施要有内在的逻辑性与综合性,要在整体素养目标追求指引下有重点、有梯度推进,将任务细化在具体的题目、题型和过程设计的细节中,并实现单元内的知识、能力、素养的全覆盖,使之成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的课程。
作业是连接课程、教学和评价的关键环节,学习事件的完整构建,离不开任务群视角下有效的作业实践和评价。一般情形下,课堂教学并不能构成完整的学习过程,甚至呈不同程度的碎片化状态。形成完整的学习事件,需要有效作业设计的知识与实践的补白,思维与探究的串联,从而形成学生主体性突出、学习情节性强,具有丰富性、感染性过程的完善的学习实践。作业既是学习内容,也是过程构件,还是学习事件的叙述策略和叙述语言,是与课程和教学紧密关联的核心素养实现路径。由任务驱动到学习驱动,不仅要树立“群”意识,确立作业的任务群学习从内容选择到结构安排的主体地位,还要不断优化整体教学环境,改良教学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所以,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力驱动,总体而言,要着眼于学生的学,突出作业内容的知识点位,加强重点知识联系,促成知识张力转化;强化作业过程要求打造学习方法矩阵,注重加强学生思维进阶,提高思维品质,形成能力发展场域;突出作业结构完整,致力作业形式表达的情境性和内容的内在逻辑性,适应学情需要,促进作业系统完善。
四、结语
学习任务群学习,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它是有逻辑、有层次、发展的系统学习。建构经验,激发内驱,体验成功,无不以知识的期待、获得、巩固、展望为基础。所以,学习任务群作业设计首先要夯实知识基础,一是注重作业内容的整合,加强学生知识构建,用好作业这一自主习得的“例子”。二是增强作业形式的活动性与开放性,突破教材和课堂限制,促进知识迁移,开阔学生知识视野,确保知识巩固基础上的不断更新。学生发展是一切教学活动、一切“任务”落实的根本宗旨。能力与知识并行,学习才能获得更好的价值兑现,作业设计要有发展的眼光和视域,对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知识能力要有比较清晰的认知,确认学生“跳”的基础,把目标达成、任务要求、方法步骤想清楚,预设好,对学生知识与能力适度拔高的要求,从而培养学生从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跨越能力,设计出具有知识整体性、能力递进性、学习迁移性、素养达成性的作业与学习活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与作业实践系统,更好适应学生能力与素养发展的需要。
【本文为合肥基础教育研究院研规划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2022YJY0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