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标准供给二元结构研究

2023-11-25陈冰慧金波李中深

中国标准化 2023年2期
关键词:二元结构层次分析法

陈冰慧 金波 李中深

摘 要:从2015年标准化改革到2021年《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发布,优化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二元结构,一直是近年来标准化工作的亮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现有标准供给量化评价相关文献的综述,引入标准供给贡献力这一概念,借助层次分析法构建标准供给贡献力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本文以温州市2015至2021年五类标准数据为基础、标准供给贡献力为手段,开展标准供给二元结构历年走势分析,给出了标准供给二元结构的平均比值为82:18,通过量化分析提出二者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标准供给,标准供给力,二元结构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02.002

Study on the Binary Structure of Standards Supply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CHEN Bing-hui JIN Bo LI Zhong-shen

(Wenzhou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 From the standardization reform in 2015 to the release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Outline in 2021, optimizing the binary structure of government-led standards and market-oriented standards has been the highlight and diffi culty of standardization work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the review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standards supp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tandards supply contribution, establishes the index system of standards supply contribution by means of AHP, and determines the index weight. Based on the fi ve-level standards data of Wenzhou city from 2015 to 2021, by means of the contribution of standards supp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rend of the binary structure of standards supply over the years, concludes the average ratio of two types of standards in the binary structure as 82:18,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types of standards.

Keyword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tandards supply, standards supply contribution, binary structure

1 引 言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国际竞争与合作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标准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利器,我国也愈加重视标准化工作,深化落实标准体系改革。2015年,中央深改办明确将标准化改革纳入重点工作[1],提出构建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的新型标准体系。经过两年的试点实践,2017年,修订通过的《标准化法》从法律层面将标准体系改革成果加以固化。2021年10月,第一份以党中央名义颁布的标准化纲领性文件《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2]首次系统提出,标准化工作第一个转变就是“实现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

新时期,不断优化政府与市场二元标准供给结构,成为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新难题。本文以标准供给贡献力(下文简称标准供给力)这一综合量化指标值,来衡量某一地区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在一定时期内,为促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在各级标准持续有效供给过程中的贡献程度。通过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供给力的合成,得到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供给力(下文简称政府类标准供给力);团体、企业标准供给力的合成,得到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供给力(下文简称市场类标准供给力)。在此基础上开展区域标准供给二元结构定量分析,为政府与市场二元标准可持续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2 文献综述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字资源搜索得知,目前,国内外对于“标准供给”指数研究的文献可谓凤毛麟角,搜索“标准供给”相关文献仅约280多篇,且多是“试论”“探讨”“浅析”等定性观点表述的文献。标准供给的定量研究主要在标准数量水平上,且多集中在一或两个层级的标准上,以国家和(或)行业标准居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甘克勤等[3]提出一种以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为核心的“标准研制贡献”的量化方法,将起草单位排名第一位计1分,随后每递减一位少0.2分,第六位之后以0.1分计入,再从起草单位类别和起草单位所在地区两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侯俊军等[4]以2017年与2018年现行的39类中国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比值算出供给水平指数,分析得出我国各类现行国家标准供给非常充足、较为充足、相对充足、不足等情况;王世明[5]将我国服务标准与美、德、英、法等四国在1996年至2007年的服务标准存量与分项进行比较分析;张鹏等[6]对2004年至2018年襄阳市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梳理,依据起草单位在标准中的排序赋分,从不同层面分析襄阳标准化发展现状、问题,并提出建议。

层次分析法是匹兹堡大学Thomas 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成为决策(评价)工具中最为普及的一种有效方法[7]。中国知网数字文献搜索“层次分析法”且包含“指标体系”的关键词,得到结果约为26,000多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以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的分析、应用、评价等具有一定的成熟度。因此,标准供给力的研究中利用层次分析法来权衡不同层级标准供给的影响力,以及同一标准各起草单位的贡献度等,相较以经验习惯赋权的方法更为合理。

3 标准供给力指标体系研究

传统的标准数量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各层级标准相对独立的信息,但由于各层级标准的供给所需投入的资源、标准制定的程序和要求等不同,其产出量、影響面、适用范围等相去甚远,较难进行不同层级标准之间的合并或比较分析,指数化研究的综合性、可比性等能较好弥补这一弊端。

3.1 构建原则

一是兼顾简约性与全面性,指标应尽量精炼,宜简不宜繁,标准供给可从资源、技术等维度衡量,但从评价成本角度出发,以结果为导向,沿用我国现有五类标准体系确定的框架,既能基本涵盖评价对象的范围,又能通过主导和参与两个维度体现出标准供给贡献程度;二是兼顾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每个指标内涵要清晰,同一层次的各指标之间不应重叠,同时相关指标应选取可获得、可测量、可比较的数据;三是兼顾局部性和整体性,通过分指标的合成可用于动态监测二元标准结构情况,全部指标的合成可用以评价区域标准供给整体情况。

3.2 指标体系

标准供给力一级指标包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5个二级指标,即《标准化法》明确的五类标准体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一般由多个起草单位共同制定,故确定第一起草单位为主导,除第一起草单位外的所有单位为参与,企业标准基本由一家企业制定,因而只有主导,按以上要求确定三级指标共9个(见图1)。

3.3 矩阵构建

3.4 权重确定

式(3)中,CR为随机一致性比率,CI为一致性指标,RI为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Saaty 给出了RI的值,如表1所示。

对于一致性比例,当CR<0.1时,认为A是满意一致性矩阵;当CR>0.1时,称A不具有一致性,这意味着评价者要重新作出判断,调整矩阵,直到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结果达到满意为止。本研究共向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等领域标准化专家发放调查表20余份,经一次性检验后得出二、三级指标权重(见表2)。

根据确定的指标权重以及汇总的专家意见发现,首先,权重占比最高的是国家标准,随后依次为行业、地方、团体和企业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权重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标准,主因是这两类标准立项的要求、制定程序的复杂程度等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标准,且标准是协商一致的产物,这两类标准协商一致的范围更广,过程中要投入的资源远高于其他类型标准。其次,同一层级主导制定的权重高于参与制定,是因为有能力主导制定标准的单位,其在相关领域或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威信,其产品技术或服务水平处于领先位置,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投入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要素等高于参与制定的企业。

3.5 指标合成

综合评价的依据就是指标,由于各个指标的量纲、意义、影响、作用以及对总目标作用趋向不同,如企业标准的数量远多于其他类型的标准,加之在标准供给力计算时,需要将多个指标的信息加以汇聚,得到一个综合值,以此来反映被评价对象的整体情况。因此,必须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消除指标之间的差异影响,再将处理后的数据乘以权重,以求出标准供给力综合评价值。

4 标准供给二元结构实证分析

4.1 数据选取

标准供给二元结构改革从2015年标准化工作改革的初露雏形,到2017年《标准化法》的有法可依,直至2021年《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持续深化,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之一,故此次实证分析数据选取以标准化综合改革起到十三五结束为周期,即2015年至2021年。考虑到数据处理的可行性、便捷性,以温州市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组织,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8]公开的,主导和参与制定五类标准数据为基础,借助标准供给力计算方法,探索开展标准供给二元结构的分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4.2 历年标准供给力走势

2015年至2021年,温州市五类标准的总标准供给力呈周期性振荡趋缓之势,奇数年为波峰,偶数年为波谷,总标准供给力最高的是2017年为0.72,最低为2016年0.22,平均标准供给力为0.49。振荡主要是由国家标准主导呈大小年交替引起,通过对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的单位分析得出,主导制修订单位重复率约有43%,国家标准制定一般需要1~2年的周期,加之国家标准主导的权重较大,故呈现出的总标准供给力也会随之振荡(见图2)。

4.3 二元标准供给力走势

2015年,《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明确整合精简政府类标准的数量和规模,与图2相比,政府类标准供给力下行趋势更为明显(见图3),2016年达到谷底为0.19。与政府类标准持续收紧相反的是市场类标准供给力呈逐年稳步上升之势,得益于温州作为改革开放“探路者”,民营经济先行区,积极响应号召,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温州“标准化+”效应全面迸发。先后出台各项政策鼓励企业研制技术指标高于政府类标准的市场类标准,特别是在国家标准委等十部委联合组织的“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中温州表现突出,截至2021年,全国对标达标平台显示的企业数、产品数、对标技术方案数等各项数据指标,均列全国186个参评城市前三甲。

4.4 二元标准供给力占比

2016年至2021年,政府和市场类标准供给力占比亦呈大小年交替,奇数和偶数年份的市场类标准占比都在逐步提升,其中政府与市场类标准供给力占比相差最悬殊的是2017年为93:7,相差最小的是2020年为72:28,占比平均比值约为82:18(见图4)。温州市二元标准发展基本符合《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的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但长远来看市场类标准的比重仍应继续加大,政府与市场类标准二元标准结构优化尚存较大提升空间。

4.5 发展建议

政府类标准与市场类标准应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从标准供给力来看,市场类标准的制定有积水成渊之功,政府类标准的制定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做好市场类标准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通过政府类标准实现质的跨越是一条可行的途径。故应尽快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标准化工作的“大标准”格局,一是鼓励更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制定并公开相关技术指标高于政府类标准的市场类标准;二是开展重点企业调查,对产品质量领先、具备较好基础的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给予重点关注,形成政府类标准制定培育梯队清单,进行重点扶持培育;三是继续推行包容审慎的市场类标准行政监管环境,鼓励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各级标准创新贡献奖的评选,以评比促提升。

5 结 语

標准供给力从力的思维角度探索标准供给结构,诠释合力的强弱,分力的差异。未来经过时间的积累,数据量的增加,可引入由数据驱动的客观赋权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形成组合权重,不断完善权重赋值。同时标准供给力还可用以比较不同区域、行业等各维度标准供给情况,便于政府部门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推进标准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促进标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可持续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EB/ OL].(2015-03-11)[2022-08-20].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5-03/26/content_9557.htm.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EB/OL].(2021-10-10)[2022-8-20].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10/ content_5641727.htm.

[3]甘克勤,李爱仙.大数据背景下的标准研制贡献研究与实证[J].中国标准化:2016(16):84-88.

[4]侯俊军,韦小彦,秦萌.中国国家标准供给水平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5):70-74.

[5]王世明.我国服务部门标准发展的国际比较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3):30-38.

[6]张鹏,王小莉.从标准研制贡献指数看襄阳标准化发展[J].标准实践,2020(4):130-133.

[7]张炳江.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案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8]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DB/OL].[2022-06-01].https://std.samr.gov.cn/.

作者简介

陈冰慧,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标准化及经济管理。

金波,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标准化。

李中深,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标准化。

(责任编辑:张佩玉)

猜你喜欢

二元结构层次分析法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对策研究
国内在探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突破口方面的研究综述
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路径探析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江苏城乡二元结构现状及实现城乡统筹的政策建议
基于AHP—GRA的工程施工项目进度风险管理研究
基层社会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乳制品品牌顾客满意度实证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