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山脉的山水之谜
2023-11-25马志飞
马志飞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晚年在四川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下的一首《绝句》。诗中的“西岭”究竟在哪里?“千秋雪”又是什么呢?
学者们经过考证认为,“西岭”是位于成都西部的山脉,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千秋雪”就是雪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今天,当我们站在成都市内的高楼上,推开窗户远眺,就能看到若隐若现的雪山,但只有走进横断山脉中,才会发现那些隐藏在群山深处的绝美风景。
亚洲水塔的咽喉
在四川、云南和西藏三省(区)交界的区域,平行排列着许多纵贯南北的山脉。清朝末年,一位名叫黄懋材的地理学家受朝廷派遣,從成都出发前往西藏,然后转去印度考察。在西行的路上,黄懋材看到一重又一重纵贯南北的高山,如同一道道天然屏障横亘于眼前,阻断道路,便为它们取名为“横断山”。
青藏高原地势高峻,山系纵横,冰川广布,湖泊密集,储存着极其丰富的水资源,有“亚洲水塔”的美誉。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江河,大部分要经过横断山脉,于是,狭窄而又险峻的横断山脉就成了“亚洲水塔的咽喉”。这里地形复杂,山高坡陡,落差极大,最高可达5000~6000米,近乎于南北走向,虽然横断山脉阻断了东西交通,却成为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的通道,因此,当地降水丰沛,河湖众多,高山与峡谷相间排列,形成“七脉夹六江”的自然奇观。
横断山脉的地质、地貌非常特殊,这与其成因有关。大约在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导致青藏高原缓缓隆起,在东西向的挤压下,形成了一系列褶皱和断层,横断山脉就是诞生于此的褶皱山系。这里大约四分之三的区域都是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和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除了连绵巍峨的雪山和奔腾的江河,还有许多清澈的湖泊以及香格里拉、稻城等美丽的小城点缀其间,让横断山脉秘境深处变得更加美轮美奂、生机勃勃。
金沙江为何拐了弯
如果你打开横断山区的地形图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里的山脉和江河非常密集,依次有高黎贡山、怒江、怒山、澜沧江、芒康山、金沙江、沙鲁里山、雅砻江、大雪山、大渡河、邛崃山、岷江、岷山。它们共同造就了前文提到的“七脉夹六江”奇观。
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条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千米,彼此之间互不干扰,各行其道。其中,怒江与澜沧江间的最短直线距离不足19千米,澜沧江与金沙江间的最短直线距离为66千米,它们共同构成了“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景观。罕见的地貌景观、种类繁多的生物物种和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横断山脉的资源景观精华所在。2003年,“三江并流”自然奇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流经横断山脉的各条河流中,金沙江的水量无疑是最大的。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河床陡峻,给航运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以至于古人曾为此发出感叹:“金沙自古不通舟,水急天高一望愁。何日天人开一线,连樯衔尾往来游。”这首诗以摩崖石刻的形式出现在云南省巧家县白鹤滩的绝壁上。白鹤滩是金沙江上著名的险滩,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和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交界处,以水流湍急著称。摩崖石刻上的这首诗既描绘了金沙江的凶险,也寄托着古人对水运交通的期盼。清代纳西族诗人牛焘曾创作《金沙江西行十首》,其中有这样几句:“沙岸晴飞雨,渔灯夜泊舟。吟诗怀往哲,万里有高楼。”该诗表明,金沙江似乎并不是一片人类难以涉足的禁地,仍有渔舟往来于江上。
更为奇特的是,金沙江流经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时,与同伴怒江、澜沧江分道扬镳,转身左拐,先向东,然后又向北流去,从崇山峻岭之间穿过,形成了一个近乎180°的大拐弯,人称“长江第一湾”。这种奇怪的现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迄今仍是未解之谜。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金沙江与长江原本并不相干,但长江在溯源侵蚀的作用下,源头不断向西延伸,最终切割了金沙江,并将它的河水夺去,于是,金沙江就成了长江的一部分,这种现象被称为“河流袭夺”。金沙江被长江袭夺之后,它的下游失去了水源补给,从而成了一条断头河,即现在云南省境内的红河(又称元江)。
“西岭雪山”为何山
横断山脉是山与水的王国,更是一片冰雪世界。极高的海拔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这里营造出极富层次的自然风光,高山峡谷、湖泊森林、冰峰雪岭交相辉映,以至于曾有人这样形容横断山脉:“如果说山脉是其骨骼,河流是其血脉,那么冰雪就是其魂魄了。”据统计,横断山脉的冰川多达1961条,冰川总面积累计约为1395.06平方千米,占中国冰川总面积的2.69%。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大雪山,比如贡嘎山、四姑娘山、雪宝顶等几十座美丽的雪山都集中在这里。因此,有人赞叹横断山“浓缩了中国最多的极致风光”。
成都平原多雾,能见度差,是我国阴雨天气最多的地区之一;然而,杜甫打开窗户就能看到“西岭千秋雪”,实在令人称奇。不过,杜甫看到的景象具体指向哪座山,今天的我们已很难搞清楚。
有人认为,杜甫笔下的“西岭”指的应该是贡嘎山。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是横断山脉的第一高峰,号称“蜀山之王”。它位于四川省康定市南部,距离成都大约250千米。在藏语中,“贡”是冰雪之意,“嘎”为白色,所以贡嘎山的原意就是“白色的雪山”。其山顶高耸入云,终年积雪,冰川广布,在数十座巍峨的雪山簇拥下,傲视群雄,独领风骚。
也有人认为,“西岭”应该是四姑娘山。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小金县与汶川县交界处,是四座由南向北一字排开的连绵山峰。相传,它们是四位美丽姑娘的化身,分别被称为大姑娘山、二姑娘山、三姑娘山、四姑娘山(幺妹峰)。如果按照个头进行排名,它们的顺序却是倒过来的。其中,四姑娘山的海拔最高,是四川省境内第二高峰,其高度仅次于贡嘎山,被誉为“蜀山皇后”。四姑娘山距离成都只有短短的130千米,从平均海拔约500米的成都遥望海拔6250米的四姑娘山,并非难事。
还有人认为,“西岭”可能是成都市大邑县境内的大雪塘。大雪塘位于邛崃山脉南端,海拔5364米,距离成都的直线距离只有80多千米,是成都市最高峰,号称“成都第一峰”。当地人干脆直接将大雪塘冠以“西岭雪山”之名,大大提高了它的知名度。
红石滩缘何“泄天机”
“蜀山之王”贡嘎山下分布着许多幽深的沟谷,其中包括著名的黑沟、燕子沟、南门关沟、海螺沟等。冰川在这些沟谷中向下缓缓流动,将长长的冰舌一直深入到山麓地带的原始森林里。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贡嘎山上还隐藏着一处奇特的景观—红石滩。红石滩里到处散布着大小不一的红色石头,这些石头如同被刷上了一层红色油漆,在雪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红石滩也因此而得名。
很久以前,紅石滩是古人运输茶叶和马匹等商品的必经之路;不过,这里山路崎岖,地势陡峭,而且常有暴雨和洪水阻挡人们前行的道路。后来,常年穿行于沟谷的商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不同的季节,红石滩里的石头的颜色会发生变化。每到寒冷的冬季,这些石头鲜红似火;而到了夏季,则略带黄色。甚至在不同的天气状况下,红石滩的石头的颜色也不一样,有时艳丽,有时暗淡。于是,商人们逐渐学会了利用红石滩里石头的颜色变化来预测天气:当石头颜色红艳时,就表明天气晴朗,可以放心出行;若颜色变淡就不要出门,避免遭遇暴雨。
关于红石滩的形成原因,有学者研究发现,那些鲜红的岩石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都是常见的花岗岩,但它们的表面覆盖着一层毛茸茸的松软丝状物,看起来如同苔藓和地衣,这种丝状物最后被专家确认为是乔利橘色藻。乔利橘色藻属于低等植物,藻体内富含类胡萝卜素,因而外表呈现出橘红色,以帮助自身抵御高海拔地区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当乔利橘色藻附着在花岗岩表面时,就如同给岩石披上了一件红色的外衣,使冰冷的岩石多了一分暖意。
乔利橘色藻依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营养维持生存,喜欢温度低、湿度大的环境,寒冷的冬季和潮湿的河边更适于其生存。光照强度、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都会影响藻体内类胡萝卜素的形成。当天气晴朗时,大气中的紫外线增强,类胡萝卜素就会增多,所以红石滩的石头颜色更加鲜艳;相反,当遇到云雾或雨天时,红石滩的石头颜色就会变淡。这正是红石滩能够“预报天气”的原因所在。
红石滩的奇特现象十分罕见,主要分布在贡嘎山下海拔3000米左右的地方,有人称赞它是“雪山下的红宝石”,还有人说它是“神奇的红色画卷”。在洁白的雪山下,大自然创造了这片惊艳世界的红色大地,一块块鲜红的石头布满河床,宛如跃动的音符,与郁郁葱葱的森林、缓缓流淌的冰川融水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贡嘎山下绝美的自然画卷。
【责任编辑】赵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