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鸟铳:明代最先进的单兵作战火器

2023-11-25王昕然冯震宇

百科知识 2023年21期
关键词:明军火器精准度

王昕然 冯震宇

你听说过鸟铳吗?

鸟铳,听起来有点陌生,也许会令人联想起晚清时期的鸟枪和抬枪。那时候,中国用鸟枪、抬枪等过时的武器与西方的坚船利炮抗争,这两种武器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火器技术的重要标志,但鸟铳背后的历史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鸟铳在明代中期刚传入中国时,可谓当时最先进、最重要的单兵作战火器,并逐渐成为中国军队的主流装备。不过,当下了解鸟铳的人并不多,这种“利能洞甲”的单兵武器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其实,鸟铳曾在西方军事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并深刻地影响过中国的历史进程。

鸟铳的三大来源

西方的火绳枪传入中国后被称为鸟铳或鸟嘴铳,它是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出现的一种重要火器,因为能射中林中飞鸟而得名。据明代军事著作《登坛必究》记载,佛郎机、子母炮、快枪、鸟铳都出现于嘉靖年间,鸟铳出现得最晚,却最具威力,也比快枪精准。

制造鸟铳的技术(简称鸟铳技术)起源于欧洲,中国的鸟铳技术主要有三大来源:葡萄牙、日本和土耳其。这三种鸟铳技术的发展过程各不相同,但都对中国鸟铳技术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推动作用。

葡萄牙是较早崛起的殖民国家,在其征服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过程中,鸟铳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东南亚及中国沿海扩展影响力时,葡萄牙与当时的明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尽管火力强劲的鸟铳在与明朝水军作战时没有占据太大的优势,但正是在这些战争中,明军第一次接触到了鸟铳这种先进的单兵作战火器。据《筹海图编》记载,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明军指挥卢镗带领部队攻破了葡萄牙人的据点双屿岛,俘获了善制铳的外国人,获得了制铳技术。葡萄牙式鸟铳是欧洲鸟铳技术起步阶段的产物,其作战威力远不如后来传入日本和土耳其的鸟铳。

在中国东南沿海开展的大规模、长时间的抗倭战争,是日本鸟铳(倭铳)传入中国的直接原因。经过对欧式鸟铳的技术改进,日本鸟铳的威力更大、精准度更高,造成的杀伤力也更强,在作战中给明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后来,通过对日本海盗的分化和打击,明军缴获了部分鸟铳并获得了制作方法,从而改进了中国的鸟铳。这使明军所用的鸟铳威力不断增加,再配合其他火器使用,有效地遏制了中国东南沿海的日本海盗。

中国学者对于在抗倭战争中从东南沿海传入的鸟铳技术关注较多,而较少提及通过噜密(今土耳其)传入中国的鸟铳技术。然而,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在明朝哈密争夺战期间(1513—1524年),噜密的鸟铳技术便经过吐鲁番传入中国西北地区。从明代军事发明家、火器专家赵士桢在《神器谱》中的奏疏可以得知,噜密铳在中国的传播范围并不广,当时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万历年间(1573—1620年),赵士桢仿造了噜密铳后,情况才有所改变。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赵士桢通过时任游擊将军的陈寅,初次知晓噜密铳。陈寅之所以了解噜密铳,则是因为他与噜密国的火器官员朵思麻有交往。朵思麻在嘉靖年间因进贡而留居北京,陈寅从他那里得知了噜密铳。可见,噜密铳在嘉靖年间已经传入中国,但直到几十年后,才真正被中国人了解、掌握、制造和使用。

鸟铳为何“利能洞甲”

鸟铳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利能洞甲,射能命中”的特点。它能够穿透重铠,这得益于其细长的铳腹,火药可以在其中充分燃烧,从而产生强劲的气体推动力,增大了铅弹的威力。鸟铳命中率高则归功于“三点一线”的瞄准器、铳管出口的平直以及点火装置的改进。经过改进的点火装置使得使用者的脸腮能够紧贴弧形铳托进行瞄准,从而提高了射击的精准度。在明代中后期,鸟铳已成为明军作战中重要的装备,作为单兵火器的战略作用一直延续到清朝。

明代初期的中国火器主要以火铳(小型金属管形火器)为主,通常使用铅子(铅弹)作为发射物。火铳以一种类似发散弹的方式进行发射,因此其射击精准度较低。为了确保火铳的气密性,明代初期的火铳在装填时通常需要筑土(用土块填充),并使用木马子(一块与火铳的内径相同的木片,起到阻隔火药和弹丸的作用)压紧压实,从而保证发射时作用于铅子上的膛压稳定。鸟铳则采用单个铅子作为发射物,铳管经过锻造后变得光滑笔直,铅子也经过仔细打磨,铳管壁与铅子之间的间隙十分细小,因此不再需要使用木马子。关于为何使用铅弹的问题,明末火器著作《火攻挈要》中提及:铅弹适用于鸟铳,因为与铁和铜相比,铅的密度较高、重量较重、穿透力更强,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可以更有力地穿透甲胄并造成致命伤害。

与明代传统的火铳相比,鸟铳的主要改进在于瞄准和发火装置。鸟铳的前后分别配备了照星和照门,使用者可以通过拨动发机来发射火药,不会因临阵仓促点火而延误战机。这一改进使士兵们可以像执弓弩一样双手执铳进行瞄准射击,而无需一手执铳一手点火,从而提高了射击的精准度和效率。

鸟铳的瞄准装置由前面的照星和后面的照门组成,它们是鸟铳的枢要,讨准全在于此。照星为一窄长铁条,位于鸟铳的前端;照门为中开一圆孔的马蹄形铁片,位于鸟铳的后端,靠近火门处。视线透过照门的圆孔,看到所要击打的目标被照星遮挡时即为完成瞄准。明代的主要兵书基本上都详细论述了这一点,足见“三点一线”的瞄准原理在当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明代名将王鸣鹤在《登坛必究》中提出了更加专业的分析,指出目光必须端直,同时穿过照星和照门,不可仰视及俯视。士兵在射击时,目光对准照门,照门对准照星,照星对准所要击打的目标,三者保持直线,这样射击的命中率十之八九。

猜你喜欢

明军火器精准度
BH66F5355 增強型24-bit A/D MCU
着火了!快拿灭火器
明中后期对后金之情报活探析
壬辰倭乱时期移居明朝的朝鲜流民考
让党建活动更加有“味”——礼泉县增强“两新”党建精准度
被抹黑的明朝中日惨战
2017年IoT设备DDoS攻击更严重
论提高不动产产权保护精准度的若干问题
高空灭火器
切好的牌还能变回去,猫腻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