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抵在唐代社会各阶层的开展状况解析

2023-11-25薛更新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角抵宫廷

薛更新

始建于公元618年的李唐王朝,在我国历史上虽不是统治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但却是政治清明、经济富庶、军事强悍、文化繁荣的朝代。唐朝统治者为顺应时代趋势所进行的相对开放的文化战略为国内各行业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农工商等行业的繁荣使社会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作后盾,这对于当时体育包括角抵在宫廷、军中和民间的发展是一种机遇。

角抵是古代先民在生产生活中进行的两两相抵的徒手竞力活动。其作为唐代最受欢迎的竞技表演运动之一,每在大型宫廷活动时都有表演[1]。唐多位统治者也都非常喜爱这项活动,宫内还有专门的角抵队伍,使角抵开始了专业化发展;在军中,角抵不仅是训练项目,还是军士选拔和汇报训练成绩的重要手段;同时,角抵在民间也很受欢迎,重大节日活动和集会上的角抵表演,百姓都会竞相前去观赏。角抵在唐朝的广泛开展,离不开社会各阶层的支持与喜爱。它在各阶层的开展状况、机构、主体和场所等也各不相同。以下进行具体分析。

1 宫廷角抵:统治阶层消遣与娱乐之重戏

唐代统治者喜欢角抵,除日常观看作为消遣外,大型宴饮必有角抵表演,并将宫廷表演与日常戍卫相结合,出现了左右神策军——既是军队编制,又是为皇帝表演角抵的特殊群体[2]。宫廷角抵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角抵在表演过程中的激烈对抗性和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迎合了统治者的猎奇心理,加上其本身的观赏性决定了唐统治者对观看角抵的喜爱。唐高宗喜爱集体性角抵表演。他曾在上元元年至含元殿东翔鸾阁大宴群臣,命雍王李贤带领东朋,周王李讳带领西朋,分队比赛。“务以角胜为乐。”[3]唐敬宗于宝历二年三月“尝阅角抵三殿”。在比赛中甚至有人碎首断臂,其比赛时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唐敬宗还曾于六月在三殿观看由左右神策军、教坊、内园等力士、杂役、艺人分队比赛驴鞠、角抵表演[4],亦有人碎首断臂,直到一更二更方才停止[5]。统治者喜爱的角抵表演并不是点到为止的声色表演[6],而是更倾向于为满足个人的猎奇心理不惜使艺人致残或丧失生命的激烈竞技。唐文宗在开成四年二月十六日和寒食节,都有到勤政楼观看角抵、蹴鞠的记载[7]。还有唐玄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和唐僖宗等也喜爱观看角抵。可见角抵在唐统治者中的受欢迎程度。从观看时间、频次、宫中恒设角抵表演者可知角抵在统治阶层的盛行程度。

另一方面,在盛大的宫廷宴饮时,角抵常作为压轴大戏登场。唐玄宗“每赐宴设酣,大阵(陈)山车、旱船、寻撞、走索、飞剑、角抵诸戏”。其中的“每”即证明这些表演在宴会中已经成为惯例,而角抵放在最后,有压轴之意。唐宪宗李纯于元和十三年二月驾临麟德殿大宴群臣和公主等,并在宴上共同观看蹴鞠、角抵表演,同时配以诸乐合奏,极尽欢娱方才停止[8]。臣子宴会中的角抵表演也在《新唐书·四弘正传》中有记载。刘悟在平定藩镇之乱后,设宴欢庆时有角抵表演以带动热闹的气氛。角抵作为力量与技巧的展示,正是统治者的喜爱,使其发展成宫廷宴会与重大仪式中的重要助兴节目。从政治视角来看,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唐王朝强大的军事力量与国家的安泰和平。

唐朝也是最早记载具有管理开展角抵机构的朝代。其将秦汉以来的竞技性角抵从角抵戏中分离出来,使其在宫廷中成为以娱乐助兴为主的竞技表演项目,又为宋元明清时期角抵的全面完善提高与进一步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是角抵的专门化阶段。它在唐代宫廷开展的主体和管理机构等方面都自成体系。

唐代宫廷开展角抵的相关名词,主要有相扑朋、内园、教坊司和供奉。其中相扑朋是专门培养角抵手为皇帝和宫廷各项活动表演的组织,以便征集擅长角抵者随时竞技;内园是皇宫内从小培养体育表演者的机构,又叫小儿内园,也是皇帝观看表演的场所;教坊司于唐高祖时期设置,其前身为隋文帝时设置的尚仪局,到玄宗时扩大为左教坊和右教坊,是皇宫内管理包括相扑朋和内园内艺伎以及宫廷俗乐教习和演出事宜的部门;供奉则为这几个组织机构内表演人员的统一称呼,是唐代宫廷开展角抵的主体。

“相扑朋”是唐代角抵专业化发展的主要表现,它对于唐代角抵的发展、角抵人的培养和竞技表演起到了重要作用。虽在东魏、北齐时宫中已有角抵队的建制,但不是固定的机构,直到唐代,“相扑朋”才专供表演[9]。内园里的培训内容主要是体育类项目,如角抵、蹴鞠、步打球等[10]。其中角抵手蒙万赢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宫廷角抵手。他自幼被选入内园,擅长蹴鞠、步打球、弹鸟等技艺,后因蹴鞠时将球踢到皇帝驾临的地方,便在皇帝面前进行了用拳击球、使球打中飞鸟等项目改革。十四五岁被选入相扑朋中,其拳术轻快敏捷,在角抵比赛中常常获胜,故得“万赢”之名号,“累累供奉”,且多次受到皇帝赏赐[11]。到唐昭宗时,新进的力士他都很熟悉,且乐于传授技艺,向他请教的有几百人,对当时角抵的推广和技术的提高做出了一定贡献。后因藩镇军阀割据混战,其与教坊艺人跟随昭宗到凤翔、华州以东,再到两浙地区,蒙万赢当时虽已年老,仍受到武肃王钱镠的赏识,安排他在伍子胥庙训练年轻的角抵力士并在浙江长兴终老。蒙万赢不仅是唐懿宗、僖宗和昭宗的表演人员,还为唐朝培养了一批角抵人,是名副其实的职业角抵人。

2 军中角抵:选拔优等兵士与日常训练之要求

自古一个国家的军队战斗能力是衡量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准。角抵作为战斗中最原始的格斗技能,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唐代角抵在军中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为战场作战服务。其主要作为日常军事训练、选拔优等军士、娱乐消遣以及汇报训练效果等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将士在士兵面前立威的重要手段。

武则天在位时,建立武举制选拔人才,以加强唐代军备,曾特别规定在每年十二月军中集中习武,主要是练习射箭、武技和角抵。后接受麟台监王方庆的建议将此活动放在合乎古代制度的十月。《新唐书·兵志》载,唐玄宗以后,离队军士“壮者为角抵、拔河、翘木、扛铁之戏”,也反映了军士们在军营中受过角抵等训练。可见,角抵是唐朝军队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军中的角抵训练也是为了发展兵士体格。“角其材力以相抵斗”,是体格相当、两两相抵的竞力运动。唐僖宗时的周建《角抵赋》有“前冲后敌”,皆为有力量之人,描述了角抵人训练时的状态。

由于角抵在军中的盛行,将军在选拔优等兵士时也会参考这项标准,激发了兵士练习角抵的热情。在《唐语林》中有唐代宰相李绅在镇守大梁期间以角抵比赛考查新进军卒,最后独将力士冯五千留于军中的记载。李绅后在检阅镇海军中的角抵手时感叹其为真壮士。“可以扑杀西胡丑夷”,表明军中善角抵者的选拔还有与西域胡人比赛的内容。《旧唐书·李载义传》载,李载义自小孤苦,常与见识寡陋的人在一起[11],但其“有勇力,善挽强角抵。”因角抵被幽州节度使刘济征为亲军作战,还因军功升任都知兵马使。

《唐语林》与《玉堂闲话》记载左神策军四军的军使王卞出镇振武,常以角抵之戏犒劳士兵[12]。“乐戏之毕,乃命角抵。”有一高大壮健的相扑力士从邻近郡县赶来参加比赛,军中数十将士皆不能敌。可见,当时的军中角抵也用于娱乐助兴,并有较高的参与度。军中角抵是一种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较力活动。军中的左右神策军进行娱乐性的角抵就是专为皇帝表演的[13],如前文所述的唐宪宗、穆宗、敬宗等都有观看左右神策军角抵的记载,但角抵在军中仍以提高军士体格及战斗力、活跃军中氛围为主要作用。由于统治阶层的喜爱,有不少官员搜寻力士为博取皇帝喜爱以便于仕途发展。如敬宗在位时,便有河中献力士8人,禁军中也争相效仿献力士专为表演,大大推动了唐代角抵的发展。

军中开展角抵的机构主要是左右神策军[15]。平定安禄山叛乱以后,唐朝增设禁军种类,地位在所有禁卫军之上,由选拔出来的精锐组成,主要负责皇宫安全保卫工作。《角力记》中提到“左右军”又指比赛的双方。在唐代中期后,左右神策军虽还属于军队编制,但已在六军之外,逐渐从军队编制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专业化的官办百戏组织,主要以角抵、杂戏等为职[16]。

唐天宝年间,唐玄宗要求保卫京城的飞骑营士兵身高必须五尺九寸至六尺(按照唐大尺30厘米[17],约为177~180厘米),为体格宽阔、壮健、力气大的力士。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的佛幡绢画(见图1)唐代角抵图可见,在一个有回廊的庭院中,两位头戴幞头的半裸角抵手皆两臂前后上举,两腿作弓步状,侧身站立[18],重心降低,呈交手前的动作,举臂抬足间皆为伺机进攻状。二人虽体格健壮,胳膊粗、腿粗、肚子大,但这种体格在实际战争中并不占优。到天宝末年,内地军队士兵和保卫京城的禁军平日多以角抵和拔河取乐,虽身材健壮,却战斗力欠佳,有些士兵连兵器都不会使用。在安史之乱时,内地军队战斗力较弱也成为唐廷一大劣势。

图1 唐代相扑图

3 民间角抵:娱民乐众健身防病之良方

唐代是一个思想开放、民风活跃的朝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城市发展的高峰期。这为唐代民间开展体育类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体育活动的开展极具民间追求快乐生活、节日娱乐与健身抗病的特点。角抵作为自上而下推行的体育活动,在民间也广泛开展。唐玄宗在开元二年以“伤风害政”为由禁绝广场角抵,也成为角抵由宫廷走向民间的催化剂。

唐代角抵在民间的流行以节日集市时的表演为主,是百姓的重要观赏娱乐活动,出现了“高棚横跨道路,广幕高矗至云霄”的盛况。《荆楚岁时记》载,荆楚人亦常在五月“结伴为相扌费之戏”。“扌费”在《康熙字典·手部·十二》中的解释为“击仆”;“相扌费”是相扑、角抵的方言说法,即经常结伴进行角抵。《酉阳杂俎》续集中有荆州百姓郝惟谅,性子粗疏直率,曾于武宗二年寒食日时,在郊外与人一起蹴鞠、角抵的记述。可见郊游时进行角抵等体育类活动已是当时的一种风尚。在《太平广记·东城父老传》中还记载了清明时节“万事欢庆,角抵万夫”的情景。此外,《角力记》中提到,七月中元节时,“俗好角力相扑”。“正月上元”“清明”“寒食日”和“七月中元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可知唐代角抵在民间的开展主要集中在节庆集会上,成为民俗体育的一部分。

民间角抵在表演过程中有类似裁判的人会在一旁组织。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第321窟南壁的角抵壁画(见图2)。图中一着黑衫男子和一半裸男子正在相互进攻,旁边有一着蓝衫人一臂平举,类似现今裁判的制止继续比赛状,生动描绘了角抵比赛的场景。

民间角抵的兴盛也离不开角抵高手的教授和获胜彩头的鼓励。名手蒙万赢在相扑朋时,就经常为慕名而来求教的“五陵少年”指点迷津,受教者数百,直至年老时仍在教授,充分反映了民间对角抵的喜爱。陕南等地会在上元节招募壮勇者在山前平原搭建的台子上进行角抵比赛,有时直到夕阳西下方才结束。且获胜之人有专门的组织给予财物奖赏。

女子角抵在唐《禁断女乐敕》中亦有体现。“自有隋颓靡……广场角抵,长袖从风,聚而观之”[21],文中的“长袖从风”,即指女子角抵。这种民间角抵无疑是对男女有别的传统伦理思想的挑战。还有《角力记》中记载一位皇家角抵高手张季弘,被一位山村妇女的高超技艺吓得大汗淋漓,神情骇然[22]。可见唐代妇女中也不乏角抵名家。关于小儿角抵,图3的三彩相扑俑可见,两个憨态可掬的童子相抱,类似角抵中的动作。其与河南博物院藏的绿釉陶相扑俑(见图4)形态相似。再结合同时期出土的小骆驼、骑牛牧童、拍腰鼓俑等来看,应为一组表现儿童生活的小玩具。可为唐代开展小儿角抵以及宫廷小儿园中从小培养角抵手的记载佐证。

图3 唐代三彩相扑俑[21]

图4 北宋绿釉陶相扑俑(河南博物院藏)[22]

4 结语

唐代角抵是在两晋南北朝社会动荡和民族文化融合的情况下,依托唐代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国力强大的时代背景,在统治者及官方机构的引导下逐渐走向专门化,至宋元明清时期角抵的完善成熟,它是一个具有承前启后作用且内涵丰富的系统。基于前文研究可知,唐代角抵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宫廷、军中、民间三个阶层。其开展机构与主体各不相同,如相扑朋、内园和教坊司是宫廷角抵的组织机构,开展主体称为供奉;军中角抵的开展机构为六军,以军中的将士与兵卒为主体;民间开展角抵虽无专门机构的记载,但其主体较为广泛,除普通民众外,有职业角抵手“抵人”、军队退役人员,还有女子和小儿角抵。各阶层均喜爱角抵的情况也表明各阶层在角抵上处于较为统一的认知状态,而其开展状况所展现的历史价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角抵宫廷
明代宫廷队舞考论
由辽墓壁画看辽代的休闲娱乐活动
歲朝图 帝王宫廷篇
高句丽古墓壁画中的角抵
传统伦理与古代角抵治理研究
夕为“皇室宫廷饮” 今入寻常百姓家
角抵
浪漫宫廷
宫廷古法白米饭
先秦至唐五代角抵与相扑名实考辩
——兼论敦煌壁画、文献中的相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