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区药品使用和存储安全的关键因素及管理策略探讨

2023-11-25陈丽君陈瑞云

北方药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效期病区管理制度

陈丽君,陈瑞云

(华安县医院,福建 漳州 363800)

药品的使用和存储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病房(区)内药品由医疗机构统一管理。其中,药品的使用和存储安全是临床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最关心的问题。药品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的基石。病区药品是医院开展临床用药和护理工作的物质基础,药品种类繁多、数量大,在病区内使用和存储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何有效管控病区药品的使用和存储安全,对于医院临床用药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从医院管理、医务人员、患者、护理人员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保病区药品使用和存储安全的关键因素及相应管理策略,通过加强对病区药品的管理,提升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减少了药品不良事件发生,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本文对如何提高病区药品使用和存储安全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年7月—2022年4月在我院对病区药品实施药品管理与储存改进,并选择病区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用药管理质量评分,并将结果与管理前(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的情况相比。

参与此次研究的护士84名,均为女性;学历:大专66名,本科18名。84名护士在研究期间均未发生离岗、调岗,且了解此次研究,愿意参与研究。

1.2 方法

管理前,实施常规管理方法,即每天进行药品数量清点,仔细核对使用记录单,确保药品出库有溯可追;认真核查每款药品的保质期,防止药品过期,对于过期药品及时清理预防不良危险事件发生;整理药品,摆放整齐,归类摆放,对于特殊药品进行记号标识等。管理后,实施药品管理与储存改进,具体如下。(1)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病区药品管理制度,内容包括:病区药品管理范围、用药原则、储存条件、保管制度等。明确管理职责,临床科室要分别建立各自的药品管理组织,并明确科室负责人是病区药品管理第一责任人,对病区药品的使用和存储安全负主要责任。(2)强化安全意识:规范药品管理制度。为提高病区药品的管理水平,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了《病区药品管理制度》,涵盖了药品采购、储存、发放、使用、回收等全流程的药品安全管理制度,内容涵盖了护士站药品管理和患者用药安全等。(3)做好药品效期管理:药品效期管理是指药品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的期限。根据药品特点,其效期一般分为:效期半年内、1~2个月、2~4个月、4个月以上四种情况。病区药品的效期管理应根据药品的品种、剂型、规格等确定具体措施。(4)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管理: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病区药品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大多与用药剂量相关。(5)病区剩余药品管理:对于医院剩余药品生产数量大的药品,修改HIS系统中药品基础信息,按最小剂量的单位收费,例如氯化钾注射液按毫升收费;实现按需原则,对于因错误医嘱而造成的余药应对当事医生进行惩罚。(6)加强退药管理:进一步完善退药制度,规范退药流程以确保药品质量。包括:退药申请单医师应申请并说明理由,药师应审查后予以退药;第一类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拆零分装药品和外包装污染的药品一律不予退还;冷藏药品返还药房后,要求病区护士将退药申请单中的药品注明存放在冷藏环境中;将退药较多的重点科室、重点药品以处方点评方式进行点评、负责、向医务科报告,与科室考评分直联。(7)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告诉病人药物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基于药物动力学和药品不良反应制定给药方案如胰岛素制剂应用不当导致血糖剧烈波动,抗过敏类药物导致镇静催眠作用均可对病人产生二次伤害。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药品管理质量评分,并将结果与管理前(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的情况相比。

用药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呕吐、过敏。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本院自制问卷,分为很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患者满意度=(很满意+不满意)/总数量*100%。药品管理质量评分采用本院自制评分表,包括四大维度:效期管理、退药管理、安全意识、剩余药品管理,总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用药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前发生不良反应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管理后发生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管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用药不良反应比较(n,%)

2.2 患者满意度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前患者满意度为87.5%,管理后患者满意度为98.0%,管理后患者满意度高于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满意度比较(n,%)

2.3 药品管理质量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前用药管理评分中效期管理、退药管理、安全意识及剩余药品管理四大维度得分均低于管理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药品管理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药品管理是医院的重点管理内容,其不但关系患者的生命健康,而且也直接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常规病区药品管理内容不够全面,难以调动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导致缺陷事件发生率居高不下。加强病区药品管理,可以排除风险,减少安全隐患,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患者病情的复杂性、药物种类繁多、患者个体差异大等原因,对药品的要求往往高于治疗用药要求。同时,临床工作中一些不规范的用药行为,如:无医嘱用药、重复用药、超量用药、配伍禁忌等,给临床用药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要求护理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病区药品使用和存储安全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患者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的医院药剂科、护理部等科室还未建立完整的药品管理制度。我院药剂科为药品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护理部也没有单独设立药剂科。但药品在医院的各项工作中都有不可替代性,护理人员应该从根本上加强对药品使用和存储安全的管理。

本研究探讨了病区药品使用和存储安全的关键因素以及相应的管理策略。首先,病区药品使用和存储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意识。医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药品知识和技能,并了解药品使用和存储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他们应严格按照规程执行药品发放、核对、记录等操作步骤,避免因个人原因导致错误的用药或存储。其次,合理的药品管理制度和规范也是确保病区药品使用和存储安全的重要因素。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药品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流程,包括采购、验收、入库、发放、计费、退库等。此外,制定明确的药品分类、摆放和标识规范,确保药品的易读性和易取性。另一个关键因素是科学合理的药物库存管理。药品库存管理应根据患者需求、治疗方案和历史消耗量进行科学计算和预估,避免库存过剩或不足的情况。同时,定期进行药品盘点和清理,确保库存中无过期、变质或失效的药品存在。最后,培训和教育也是确保病区药品使用和存储安全的关键策略之一。医院应定期开展各类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药品管理意识和操作技能。这包括药品知识、用药原则、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本研究中,通过培训使护士明确自己在药物使用和存储过程中的职责和义务,增强护士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规范医护用药行为。通过培训,使临床医生更清楚地了解患者用药情况、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等,为其提供用药指导,避免不合理用药带来的风险。同时,根据药品生产厂家的不同,其包装上也会标注有效期,效期管理是确保病区药品使用和存储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规范药品效期管理制度,明确规定药品效期管理要求和管理流程,可减少病区药品使用和存储过程中不安全因素,提高药品使用和存储安全水平。综上所述,确保病区药品使用和存储安全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包括人员素质、管理制度、库存管理、技术设备、培训教育、沟通协作和管理策略等。只有全面落实这些措施,才能够提高病区药品使用和存储的安全性,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用药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药物治疗服务。未来,医院管理团队应持续关注和改进病区药品管理的各个方面,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具体和有效的管理策略,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的缺陷事件发生率低于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实施药品管理与储存改进可以缩短取药时间,降低危险时间发生,提高管理质量。实施药品管理与储存改进可以进一步降低过期药品、药品混放、药品存储错误等事件发生,保证药品质量。此外,实施药品管理与储存改进也能规范工作人员的用药习惯,并不断向其灌输安全理念,让其自觉参与药品管理中来,促使病区药品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持续提升管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总之,在病区药品管理中实施实施药品管理与储存改进,可以进一步减少贵重药品存放差错、药品放置不规范、腐蚀性药品混放、备药基数不准确等事件发生,提高管理质量,患者的满意度更高。

猜你喜欢

效期病区管理制度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药品效期管理:有效期≠失效期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漫谈药品效期
品管圈活动在药房减少近效期药品工作中的应用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