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险投资、政府补贴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文献综述
2023-11-25刘畅
刘畅
(桂林旅游学院商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创新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已成功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质量是否提高的关键产业。
我国的技术创新的确已经比之前有了很大进步,但对一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并未掌握,创新基础相对美国仍有差距,创新能力还达不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大量依靠技术创新,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投资的周期较长,投资的结果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常常被传统金融机构拒之门外,高新技术产业长期面临创新融资困难、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为此,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来补贴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以解决创新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风险投资在我国已经发展了30多年,也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融资方式。本文通过梳理文献,探索国内外学者对风险投资和政府补贴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研究成果。
1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
虽然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存在着缺少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低、产品附加值低、盈利能力差等问题。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进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实力。
在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研究中,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一直是研究重点。从企业组织内部来看,影响因素集中于企业规模、所有制、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等方面。陈程和刘和东(2012)认为,产权机构和企业规模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研发效率均有显著影响;楼旭明和徐聪聪(2020)探讨了在智能制造领域,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较小;Pavitt和Townsend(1987)则认为,并不是企业规模越大,创新绩效就越高,中小企业由于内部结构不复杂,经营方式更加灵活,反而创新绩效更高;钱丽等(2019)认为,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创新能力不同,非内资企业创新绩效最高,内资企业创新绩效偏低;姚立杰和周颖(2018)提出,企业管理层的能力决定着企业创新水平的高低,高管能力越强,企业创新绩效水平越高,企业可通过给管理者股权激励以提高创新绩效,通过股权绑定,管理者将主动做好创新管理及创新战略安排;朱德胜和周晓珮(2016)通过实证指出,股东持股比例和高管持股比例对企业创新绩效均起着正向促进作用,且随着比例的增大,两者有替代作用;许晓娜肖宇佳(2023)实证结果,表明董事会正式层级对开放式创新绩效和封闭式创新绩效均有负面作用,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两者均有正向作用。
影响产业创新绩效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政府支持、市场竞争程度、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解维敏等(2009)指出,政府补助通过企业R&D支出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研发绩效,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将显著激励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进而推动地区的创新水平提升,同时上市公司R&D投入受当地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积极影响,而政府干预则会削弱这种积极影响。Fang等(2017)研究发现,一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得越好,知识产权法律越完善,企业创新的意愿就越强烈,因为能减少其他企业模仿和抄袭,以维持其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同时企业产学研协同越强,企业创新绩效水平就越高。
2 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研究
国内外实践证明,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和繁荣有着密切联系,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对接后,为高新技术产业带来了丰富的资金及资源支持,提高高新技术研发效率,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Lerner(2000)以美国20个行业的经验研究认为,一个行业风险投资参与度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该行业的专利发明率,进而促进技术创新。硅谷的高新技术企业能在创新领域保持着领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地众多风险投资给予的资金及资源支持,并且能得到后续更多轮的融资;丁健(2022)认为,风险投资对我国科技创新企业的高质量创新有促进作用,但是对常规创新无影响,风投之所以愿意承受市场及技术风险来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是为了获得巨大的潜在超额利润;李先江(2008)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认为风险资本比传统投资机构更能处理高新技术初创企业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能够更加吻合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求;肖珉等(2022)认为,公司风险投资比传统风险投资有更高的失败容忍度,同时承载着母公司创新学习战略意图,从而更能促进企业的创新。
另一部分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Caselli等(2009)选取了意大利的74家上市公司,实证表明在风险投资进入企业后,企业会将注意力从创新转移到其他经营管理指标上,并不能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Atanasov等(2006)利用390个有VC支持的IPO企业的数据,发现风险投资存在攫取创新企业创新思想的情况;夏清华与乐毅(2021)表示,企业的创新投入和产出均与企业有无风险投资背景没有显著关系,当存在不同外部调节变量时,也不影响此结论;徐明(2022)认为,政府风险投资与风险投资机构两者的投资目标难以协调,且更喜欢投资风险较小的企业,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更大;温军与冯根福(2018)提出,风险投资的攫取效应大于其增值效应,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创新水平。
3 政府补贴与技术创新的研究
国内外关于政府支持与创新研发绩效关系的讨论非常多,目前尚未达成共识,主要的两类观点如下:
第一类观点认为政府支持会提高创新研发绩效。Lerner(1999)表示,创新补助可以支持企业尤其是高科技行业的研发创新,能够获得政府补助就是企业研发技术能力得到认证的表现,同时能吸引到其他外部投资者;Duguet(2004)通过考察法国年度研发调查的数据,论证了创新补贴会增加法国创新活动私人资金的投入;杨浩昌、李廉水(2019)认为,政府支持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绩效的提高,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提高技术绩效来实现;陆国庆等(2014)论证了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生创新补贴的绩效是显著的,创新的外溢效应也是显著的;叶祥松、刘敬(2018)证明了政府支持科学研究在长期内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促进作用;庄旭东、段军山(2021)研究表明,政府支持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具有促进作用,且其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第二类观点则认为政府支持能削弱创新研发绩效。Mamuneas 和 Nadiri(1996)表示,虽然政府的创新资助能帮助企业节省成本,但对私人创新投资有一定的挤出作用;黎文靖和郑曼妮(2016)运用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探讨产业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行为,发现企业会为了得到政府补助只选择增加创新的“数量”,而不是提高创新的“质量”,企业的这种应对式寻求政府扶持的方式表明了创新补助的反作用;魏志华等(2015)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助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会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但容易导致企业过度投资;吕久琴和郁丹丹(2011)通过实证验证了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挤出”效应,样本中接近50%的企业研发被政府补助完全或部分挤出。
4 风险投资、政府补贴与技术创新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同时研究三者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少,大多从企业微观层面,比如谢光华等(2018)以2009—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风险投资如何影响企业配置、政府补贴开展创新活动,发现政府补贴与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具有互补效应,凭借其专业的知识技能和管理经验,风险投资能够帮助企业有效配置政府补贴资源,增加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杨昀等(2019)以2011—2016年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风险投资机构对被投资企业利用政府补贴进行研发创新有明显的监督作用;王庆东、孙雅茹(2021)也以创业板高新技术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认为财政补贴对创新产出质量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而风险投资行业专长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产出质量,且风险投资行业专长显著削弱财政补贴对创新产出质量的抑制作用;赵宝芳、陈晓丹(2022)以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发现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与风险投资规模及政府创新补贴均呈正相关关系。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作用,风险投资与政府创新补贴相互促进。
还有学者从单一行业论证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周方召等(2013)以中国沪深两市物联网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认为政府直接补贴和税收优惠及风险投资的参与对物联网上市公司生产绩效均无显著的积极影响;王昶等(2020)利用2008—2017年中国新材料企业面板数据,探讨了风险投资和政府补贴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投入进而促进新材料企业的技术创新。其中,风险投资的激励效应更加明显,但具有短期性,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则具有滞后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影响因素、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政府补贴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对作为市场机制的风险投资与作为行政手段的政府创新补贴同时介入是否会产生交互效用的研究尚少。未来,可以研究对不同所有制、不同制度环境或不同企业家特征的高新技术企业影响的差异性,探索更多风险投资及政府补贴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