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案例分析 *
——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药理学专业课教学
2023-11-25万国庆乐佳美
万国庆 解 伟 乐佳美 王 进
(上海健康医学院药学院,上海 201318)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二学年,而第三、第四学年则主要进行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显然,这种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集中的方式并不能满足和实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一教育总体目标。在此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3]。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必修课之一,授课范围广,听课学生较多。其课程内容不仅涉及药学基础知识、生物化学学科基础知识,还涉及药物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学方面的知识要点,属于多学科的理论交叉[4,5]。药理学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紧密,比如,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涉及用药安全、环境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
为了落实好教育部课程思政的要求,本项目以上海健康医学院“药理学”专业课为例,提出了在专业课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具体措施,基于立德树人于“润物无声”的理念,将思政教育“基因式”融入药理学课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药理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现将我们在药理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做法和体会阐述如下。
1 药理学课程的德育内涵及融入途径
以课程中高血压一章为例。首先,作为学生应了解课程性质、学习目标及考核标准等重要内容。因此,课程导入显得非常关键,好的课程导入,可以让学生学习兴趣更高。该环节中,教师不仅要根据教案介绍授课周次、课学时数、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难点、所用教具等,也要介绍课程的素质目标与要求,并能把握好该章节第一节课的讲授,踏实做好思政课程的第一步。例如,该章节第一节课,讲授高血压定义及发病机制部分,可以通过向学生讲授我国当前高血压病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当前高血压病预防和治疗的紧迫性,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学生作为一名药学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外,以多媒体授课形式观看科普微电影《生死竞速》,让学生意识到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性,提高学生努力学好医药知识的动力,增强学生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使命感,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新药研发中。
其次,专业课的核心是向学生讲授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例如,在讲授“抗高血压药物处方分析”中,可以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目前抗高血压药物药理学的基础理论及用药规律。而高血压药物的联合应用的特殊性往往被人忽略,很多人在抗血压药物使用中较为盲目,而由此引发的耐药问题正日益凸显[6]。通过联合用药的案例,让学生掌握临床联合用药的思路和注意事项,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理用药观念,帮助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和用药安全意识等。
最后,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紧扣学术前沿,向学生介绍专业发展的趋势及最新进展。在抗高血压药物讲授中,应当让学生了解我国高血压病患者的最新情况以及目前抗高血压药物的进展。近年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抗高血压药物取得了重大突破[7]。以此为基础,授课教师可以结合科技与创新,激发学生对新型药物的探索热情。
2 在药理学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具体措施
以抗高血压课程为例。首先,本教研室结合药理学课程特点、思政要求及往年授课经验,对教学大纲及教案进行了修改,进一步确定了该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即通过对药理专业课的学习,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的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抗高血压药物研发领域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在抗高血压药物使用过程中,能够明晰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联合用药原则等,增强学生在抗高血压药品生产、流通、调剂配发中的职业及伦理道德意识,树立牢固的药学专业思想以及运用药理学知识对病患及社会公众提供无私的药学服务的使命感。
其次,合理有效的教学过程是保证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关键。思政教育并不是附加于教学过程的,而是与系统教育教学过程相融合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8]。本课程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与药理学课程教学有机地融合[9]。(1)前期准备:在课程开始之前,将教学大纲、思政相关的新闻报道及参考资料上传至班级QQ 群及微信群,以便于师生交流;并通过社交软件进行实时交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2)每次课程为2学时,每个学时为40 min。将每节课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30 min),上课前,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讨论组,按座位就近分组讨论,每组4 人,自由选出3个角色,分别为组长、秘书、发言人。讨论时,可先由小组间分享各自的学习体会,展现个性,互相解答疑难问题,在此过程中逐渐展开专业课知识点的讲授,同时,结合课前发给学生的思政相关资料,适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回答问题中进行思考。第二阶段(10 min),讨论过程中,授课教师对本课堂知识点进行总结,让学生学会辩证唯物主义,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强调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最后,考核是检验专业课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也是检验课程思政实施质量的重要指标。考核方式为随堂考核和试卷考核,随堂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讨论过程中的道德表现;试卷考核为课程期末考核,以案例分析为主,涉及本章专业知识点以及学生的道德判断。
3 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部分学生存在专业困惑、认识误区以及价值误区,要做到及时了解并掌握,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是教学主体,也是思政教育的主体,只有真正掌握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的思政教学工作[10]。所以,教师需要多与学生沟通,以此更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药理学专业课。
其次,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课程的另一大障碍便是教师本身,他们的关于思政教育专业理论的水平有限或者学习不足,无法将思政教育融进专业课程。很多情况下,专业课教师刻意地增加思政相关内容,过度生硬刻板,无法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知识学习。可以从课程排布、课程设计着手,将思政元素增加到专业课中。比如备课环节中,要对相关章节进行有意识的设计,将专业理论、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地结合。
最后,要做到专业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共进,不仅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求授课教师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以及较为敏锐的洞察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去了解并掌握当下思政教育的动态,准确地将思政理论与专业课内容进行统一,让二者内容相互印证,形成协同效应。因此,授课教师首先要明确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将专业课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达到让学生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提升品德修养的目的。
4 结语
总之,在课堂上结合高血压病的诊断、日常注意事项、药物依从性等方面,给学生强调为社会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学生一方面需努力学习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需提高药学道德水平。而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既要善于将思政元素载入专业课教学,又要善于利用思政元素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只要我们在思政教育的道路上坚定信心,及时总结分析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就能在以后的课堂中进一步结合好思政教育,做好中国传统药学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药学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