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立学课堂”的研究思考

2023-11-24李欢欢

教师博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立学先学素养

李欢欢

(东海县桃林镇第二中心小学,江苏连云港 222300)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立学课堂”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立学课堂”起源于南通,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诞生的一种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立学”是一种立人之学、立根之学、立身之学,“立学课堂”是坚持育人方向、素养朝向、问题导向的课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立学课堂”的建构原则、实施路径与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立学课堂”的建构原则

在建构小学数学“立学课堂”时,应当坚持素养导向、问题引领、以学生为中心、整体教学四大基本原则。

(一)素养导向原则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中国教育逐步迈入素养时代,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当前教师教学方向的指南针。课堂由“传道授业”转向“教书育人”,教学由“知识传授”转向“立德树人”,“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育成为教学关注的焦点,教学更加强调学会学习、自主发展。

小学数学“立学课堂”坚持素养导向原则,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不仅指向数学概念、定理、性质等知识的教学,还指向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智能的培养。“立学课堂”不仅注重发挥数学课程的知识价值,还关注数学课程的思维价值、文化价值、德育价值,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立学课堂”,无论教学目标设计还是教学活动开展,都不能偏离核心素养这一中心。“立学课堂”的核心素养导向,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变化上,教学目标从双基到四基,从单维到三维,从三维到核心素养。其次,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变化上,从注重知识转向注重能力,从关注智能转向关注素养。最后,体现在教学方式的优化上,从关注教转向注重学,从内容单元转向学习单元,从碎片教学转向整体教学,从教师讲授转为自主探究,从独立学变为合作学。

(二)问题引领原则

“立学课堂”是问题驱动的课堂,教师引领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开展探究学习。“立学课堂”是问题教学的课堂,课堂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主线,整个课堂中,用问题引领教,用问题引导学。

数学“立学课堂”中的问题能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立学课堂”中的问题能够给予学生直观感知,引发学生展开丰富联想,促进学生知识关联;数学“立学课堂”中的问题是发散性问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数学“立学课堂”中的问题是链式问题,能够将学生碎片化知识串联起来,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系统思考。

(三)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立学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立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充分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浓厚,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由被动接收转向自主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要求教师主动“让学”,让出课堂位置,让出教学时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搭建学习的平台,多组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多开展跨学科主题式学习。

(四)整体教学原则

“立学课堂”要为学生立本、立身,要培养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数学“立学课堂”应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结构化的整体,既有数学的内部结构,又有系统的边界。

数学“立学课堂”坚持整体教学原则,即具有连贯性、系统性、完整性。既可以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又要把部分融合成整体。整体教学要打破学科界限,沟通各知识间的联系,要能够把零散的知识有机串联起来。整体教学原则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统整构思设计上。教学目标要做到多维度,教学活动要结构化,教学方法要多元化。数学“立学课堂”坚持整体教学,形散而神聚,始终围绕核心问题,由一根主线串联。整体教学可以通过开展大单元教学、大情境创设、大任务驱动等策略去实现。

二、小学数学“立学课堂”的实施路径

小学数学“立学课堂”以“立”为手段,以“学”为中心,要把学生立在课堂中央,让学生自主学习建构。在实施“立学课堂”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去入手: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具体通过“让学”“共学”“展学”三条路径去达成。

(一)让学:限时讲授

在数学“立学课堂”中,主要有两条线:一条是教师的教学活动线,另一条是学生的学习活动线,通过这两条线去实现“立学”。在这两条线中,又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教师的活动为辅线。教师要充分让学,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首先体现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教学时间与学习时间划分要科学合理。让位不能缺位,教师不能不作为,让学课堂要求教师限时讲授,精讲精导,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要讲重点、难点、关键点,要恰当诱导、引导、指导。教师通过让和导,帮助学生“立学”。

(二)共学:合作学习

在数学“立学课堂”中,师生不是敌对的,学生不是孤立的,他们要结成学习同盟,组成学习共同体。“立学课堂”是合作共学的课堂,合作学习是“立学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即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优秀、良好、一般三类学生组成,各个小组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交流研讨,积极发表不同看法,对同伴观点进行评价,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观点,通过合作方式解决基础性问题,建构新的知识。“立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方式是多元的,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有学生之间的合作,有小组内部的合作等。总之,尽量以各种不同的合作方式开展共同学习。

(三)展学:踊跃展示

交往与交谈是学习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碰撞思想。在数学“立学课堂”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展学的机会,激励学生踊跃展示。

展示是学生个体内在的释放,是群体之间的相互对话。展示是一种解构,是一种建构,更是一种群体的互动。展示让学生分享成果,取长补短,增强自信,提升素养。数学“立学课堂”中的展学应力求形式多样化。在学生展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组织、适当引导、巧妙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展示,激励学生大胆质疑,指导学生学会规范表达,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表达,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批评质疑。踊跃展示,彰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凸显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小学数学“立学课堂”的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立学课堂”教学一般包含五个环节:情境激学、有效先学、合作探学、踊跃展学、分层练学。笔者以“角的度量”一课为例,谈谈数学“立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策略。

(一)情境激学,生情诱思

“立学课堂”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设情境是数学“立学课堂”的首选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将数学问题融入情境之中,变抽象为具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自主学习做好情感铺垫与知识准备。

(二)有效先学,独立探究

“立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以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数学“立学课堂”坚持先学后教,即在学生先行学习的基础上,再开展教学活动。所谓先学,是学生自主先学、自觉先学、有效先学。先学,是带着任务进行自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预习,而不是学生盲目地学、自由地学。

有效先学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究学习,教师成为学生自学的引路人与辅助工。教师给学生提供预学的辅助工具,如导学单、活动单、记录单等,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支架,使学生明确目标、明晰方法,为学自主探究保驾导航。有效先学,最好以独立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独自思考、独立解决,教师不要进行讲解演示,学生之间不要讨论交流,给学生留出独立探究的空间。“角的度量”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会用量角器正确地量角的度数”,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的方法,笔者放手让学生自主摸索,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亲手尝试,亲历用量角器量角的过程。

(三)合作探学,集体研学

合作探学是数学“立学课堂”的第三个环节,也是教学的核心环节。该环节旨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探究学习,通过集体研讨的方式深化学习。该环节以学生自主预习为基础,在初步自学的前提下,将各自的认知与困惑进行相互交流,同时围绕相关问题和共同任务展开合作。合作探学中可以采取观察、操作、分析、比较、讨论、反思等不同的方法。

合作探学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鼓励每名学生都参与合作探究,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师要善于提出优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合作。如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在学生独立自学角的度量方法后,笔者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部互相介绍对角的认识及如何测量角的度数。学生在各自观察、模仿的基础上,经过操作、演示、汇报、改进,对量角器的结构形成正确的表象,对测量角的三个要点和步骤逐步明了。

(四)踊跃展学,分享碰撞

展学是数学“立学课堂”教学的第四步,是学生认知交流与思维交锋的过程。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激励他们踊跃展示,积极互动交流。在此环节中,教师不仅要激,还要引,要激发学生主动展示、充分汇报,激励学生互相质疑、互相碰撞;要引导学生多元展示、多维展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提炼。如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在小组合作研讨后,笔者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汇报各自学习成果,着重围绕“计量角的单位”“量角器的结构”“测量角的方法”等内容进行交流,边互动交流,边归纳总结,边梳理提升。

(五)分层练学,应用提升

数学学习需要勤学多练、学用结合。练学是数学“立学课堂”的重要环节。所谓练学,就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巩固旧知、获取新知的目的。

数学教学倡导精讲多练。数学“立学课堂”一般采取分层练学。这里的分层练学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练习贯穿于整个课堂,根据教学内容的先后,依次开展教学和练学活动,即边学边练;第二层含义是在课堂的最后环节,设计一个综合性练习,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习题,引导学生分层次练习。例如,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两类课堂作业供学生练习。一类属于基础类,主要是对角、量角器、量角的度量等知识点的考查,基础类主要有填空题、判断题,如判断量角的方法是否正确,看图填出每个角的度数。另一类属于提升类,着重是测量角的度数,笔者设计了不同类型的角让学生测量,有锐角、直角、钝角,有开口朝右的角,有开口朝左的角,有开口朝上的角。当然,我们也可以开展差异性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能力,自主选择相应难度的内容进行练习。

猜你喜欢

立学先学素养
航程课堂:南通“立学课堂”校本化实践样本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立学、躬行、自省,奏响师德养成教育三部曲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