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戏《杀楼》的民间喜剧特色
2023-11-23王有国
王有国
《杀楼》是秧歌戏的代表剧目,又名《杀惜》《坐楼杀惜》,演的是宋江杀阎婆惜的故事。好多剧种都演这个戏,晋北的繁峙秧歌、广灵秧歌、朔州秧歌,河北的定州秧歌、蔚县秧歌,山西的神池道情、静乐道情、右玉道情等。另外,昆曲、京剧(《乌龙院》)、晋剧(《杀院》)、北路梆子、蒲剧等大戏也有这个剧目。每个剧种演唱风格不同,剧情大同小异。
京剧《乌龙院》和晋剧《杀院》等源于明代《水浒记》传奇,讲述的是郓城押司宋江仗义,施舍银两为阎惜姣埋葬了父亲。阎婆为了报恩,把女儿阎惜姣许给宋江做外室。宋江为她母女造下了乌龙院居住。阎惜姣不喜欢宋江,与宋江的徒弟张文远勾搭成奸,宋江风闻此事,至乌龙院探询。阎惜姣将张文远藏在床下,与宋江恶言相对,宋江愤而离去,发誓再也不去乌龙院。晁盖为报宋江的救命之恩,派刘唐下山拿着金条和书信去见宋江。宋江收了书信留下金条放入招文袋,送走刘唐。阎婆强拉着宋江到乌龙院夜宿,想让宋江和阎惜姣重归于好。结果二人互不理睬,争吵了半夜也没有和好,拂晓时宋江离开乌龙院,仓促间忘了拿招文袋,被阎惜姣发现后藏起。宋江急速回来取招文袋,阎惜姣乘机要挟宋江,逼宋江写下休书,但仍不还书信,还要告上公堂。宋江被逼无奈,将阎惜姣杀死。
宋江杀阎婆惜的故事最早见元人《大宋宣和遗事》,有如下两段:
一日,思念宋押司相救恩义,密地使刘唐将带金钗一对,去酬谢宋江。宋江接了金钗,不合把与那娼妓阎婆惜收了。争奈机事不密,被阎婆惜知得来历。
宋江回家,医治父亲病可了,再往郓城县公参勾当。却见故人阎婆惜又与吴伟打暖,更不采着。宋江一见了吴伟两个,正在偎倚,便一条忿气,怒发冲冠,将起一柄刀,把阎婆惜、吴伟两个杀了,就壁上写了四句诗。
与《水浒传》相比,《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故事很简略,有“刘唐下书”和“杀惜”的基本情节。刘唐送给宋江的只有一对金钗,并没有金条和晁盖的书信,阎婆惜是娼妓,宋江杀阎婆惜也是情杀。
《水浒传》是在《大宋宣和遗事》和民间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赞美称颂水浒英雄事迹。在人物和情节方面更精练、更集中、更丰富、更合理。在《水浒传》中描写宋江杀阎婆惜是出于无奈,并非情杀。主要为了刻画宋江这个人物的性格,表现他胸怀宽大、仗义疏财、乐善好施的美德,鞭挞了阎婆惜水性杨花、薄情寡义、贪得无厌的恶劣品质。
《水浒记》传奇为明许自昌所撰,后为清代昆曲盛演的剧目,京剧《乌龙院》即以此为蓝本。《水浒记》的情节取自《水浒传》,但又有所增加和改编。《水浒记》全本共三十二出,其中《借茶》《刘唐》《拾巾》《前诱》《后诱》《杀惜》《活捉》等宋江杀阎婆惜的戏是舞台常演的剧目。明传奇大都是文人创作的剧本,体量较大,动辄三五十出,主要用于文人圈内流传阅读,追求文学性,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并不是专门为戏剧演出而创作的,与舞台演出是两张皮,实际的舞台演出都是从本子中选择适合的几出,适当改编。
《水浒记》中有《借茶》一出,说的是宋江尚未娶阎惜娇之时,张三看见阎惜娇貌美,以口渴借喝茶水为由,接近勾搭阎惜娇,以致成奸。这是与《水浒传》不一致的地方。另外《活捉》一出,也是昆曲常演的剧目,说的是阎惜娇被杀死后阴魂不散,对张三不忘旧情,夜间来会张三,将张三的魂捉拿去阴间以续前缘。这两出戏在《水浒传》原作中是没有的,是剧作家的再创作。
最初京剧沿用昆曲剧本中阎婆惜的名字为阎惜娇。乌龙院则为妓院,阎惜娇是妓女,宋江成了嫖客,杀阎婆惜的动机也是情杀。后来,周信芳先生把这出戏改编得更接近《水浒传》原著了。
蒲剧、北路梆子、晋剧等剧种的《乌龙院》也大都与京剧情节相同。唯有秧歌戏《杀楼》独具特色。秧歌戏《杀楼》的乌龙院是妓院,阎婆是老鸨子,阎婆惜是被宋江包了房的娼妓,另外又增加了“红头”和唐牛儿。在《水浒传》中,阎婆惜只是宋江的外房,宋江给阎婆惜母女二人买的住宅也不叫乌龙院,更不是窑院。《水浒传》中只说阎婆惜的父亲阎公会唱,阎婆惜也会唱,可能他们父女是卖唱的,但并没有说阎婆惜是妓女,自然阎婆也不是老鸨子。可见秧歌戏《杀楼》的情节及人物身份与《水浒传》相差较远,仍然沿袭着昆曲本子的情节。
秧歌戏是民间小戏,具有鲜明的喜剧特征。《杀楼》的结构安排和角色设置表现了秧歌戏独特的风格和美学追求。民间称秧歌戏为“耍耍戏”,有浓重的喜剧气氛,丑角在秧歌戏中一直占重要地位,可以说,没有丑角就没办法开戏。晋北秧歌大多数剧目中都有丑角,如《龙蛇镇》中的李大,《三复生》中的侯氏,《闹花园》中白召和春花,《河灯会》中的刘二、老王八、老鸨。这些丑角戏份很重,增强了戏曲的娱乐性。这说明秧歌戏诙谐幽默、插科打诨、滑稽夸张等艺术特点,保留着民间说唱艺术的成分,适合民间的欣赏趣味,有强大的生命力。
《乌龙院》主要突出宋江和阎婆惜的矛盾冲突,只有三个人物,阎婆是个配角,戏份很轻。而《杀楼》中老鸨子的戏份很重,一出场先来几段干板,说明自己的娼妓身世和对娼妓生涯的体验,反映了旧时娼妓纸醉金迷的生活和悲苦命运。然后去县衙请宋江回乌龙院,因宋江与阎婆惜早已闹翻,老鸨子舍不得宋江这个财神爷,希望他们和好,于是劝说阎婆惜,劝说宋江。情节不复杂,劝说的内容却繁多庞杂。不仅有浓重的喜剧气氛,也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阎婆劝婆惜上楼去见宋江,婆惜不去,阎婆劝道:“女娃呀,趁年轻,早开心,挣银钱,过光景。买房地,置牲灵,开当铺,当衣襟,捣金铺里垫本银,哪一家不称咱个女财东。”“女娃呀,趁年轻,不开心,挣不下银钱一场空。再看那死后一灰心,席子卷,腰子捆,二人抬在你阴沟中,大狗拉,小狗啃,喜鹊过来丢丢地啄你那灰眼睛,你看那伤心不伤心。”语言生动活泼,说尽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也表现出老鸨子爱财如命,不惜忍辱含屈、卖身求欢的人生观。
阎婆劝宋公明的一大段,展现了民间语言艺术的魅力和趣味性,包含着丰富的地理、历史和民俗知识,也有充满哲理的民谚警句。如阎婆大肆显摆自家的见多识广,贬斥宋江见识少、气量小:“宋师傅这就是你的不是!我那女娃上的楼来,与你和美也罢,不和也罢,不该将我女娃唾骂一顿,你是见过个甚大,吃过个甚香。你见过鹰,见过鹞,见过小鸡尿过尿,见过娶媳妇的戴过孝,见过旗杆上头困过觉,见过你妈肚皮放过炮?”然后又夸耀她看过的戏,历数山西戏曲名家及代表剧目,又炫耀自己走过的地方见过的景致,“四大锦州”“九府十六州”等。“想吃水烟到兰州,想看好戏到蒲州,想吃白菜到忻州,想吃辣椒到代州,想喝粉浆到朔州,想看姑娘到苏州,想喝烧酒浑源州,吕祖卖药下杭州,砂锅出在平定州,去蔚州走应州,登州、曹州然后捎了个绛州,锦州的狮子应州的塔,真定府的大菩萨,大同的琉璃照壁不顯色……”然后又数说“县”,数说“山”,数说“东口”“西口”“康保”“包头”等地名,然后又夸耀自己娼妓生涯的一度辉煌。内容虽然庞杂,但观众并不觉得冗长,而是充满兴味。这些就是运用民间说唱艺术中的贯口,幽默诙谐、生动活泼,是民间说唱艺术与民间戏曲的融合,这也是民间戏曲的一个重要特征。
《杀楼》里的另一个丑角就是“红头”。“红头”本应该是个可有可无的龙套,但在《杀楼》中是个戏份不轻的丑角。“红头”是县衙跑腿的差役——因为戴着红帽子被称为“红头”,五更天奉命来叫宋江回衙,来到乌龙院见到老鸨子,二人斗嘴耍笑、调情戏弄,戏份很重。这段戏的加入,拖延了不少时间,延缓了情节的发展,对主题以及人物的塑造也没有多大作用,看似闲笔,却增加了喜剧气氛,大大增强了娱乐性。
从情节结构来看,“骂楼”和“杀楼”两场分别是剧情的发展和高潮部分,情节相当紧张。秧歌戏却在“骂楼”前有老鸨子的丑角戏,即“耍”;“骂楼”和“杀楼”之间插入了老鸨子和“红头”的“耍”,这样“耍”和唱相间,一张一弛,使情节波浪式推进,结构散漫舒缓,让紧张的剧情有了轻重缓急的节奏感。这就是秧歌戏独特的唱法,让严肃的正剧喜剧化。京剧和晋剧等大戏的《乌龙院》并没有秧歌戏里的那些丑角戏和戏耍成分,情节都是直線推进,不枝不蔓,干净利落,情节和主题都很集中。对秧歌戏而言,尽管增加了丑角戏份,同时也使情节结构更为臃肿,但如果去掉这些“臃肿”,就会失去秧歌戏的本来面目和味道。
还有一个丑角是唐牛儿。《水浒传》第二十回“虔婆醉打唐牛儿,宋江怒杀阎婆惜”中,唐牛儿是个大街上卖糟腌的,平时只是帮闲,因得到过宋江的周济,经常为宋江跑腿办事。那天唐牛儿赌输了钱,找宋江借钱,来到阎婆的住处。宋江正和阎婆惜生气,想借故离开,暗示唐牛儿诳说县太爷叫宋江回衙,被阎婆识破,将唐牛儿打走。后来宋江杀了阎婆惜,在大街上阎婆拉着宋江要报官,正好让唐牛儿碰见。唐牛儿见阎婆扭住宋江不松手,早就怀恨在心,打了阎婆一巴掌,阎婆松手,二人纠缠在一起,宋江借机逃走,唐牛儿和阎婆一起被官府拿住收监。广灵秧歌和河北定州秧歌的《杀楼》里有唐牛儿这个角色,在剧末宋江杀了阎婆惜后,唐牛儿出来要替宋江顶罪。这个情节虽然《水浒传》中没有,却也符合唐牛儿的性格。另外,《杀楼》中的“红头”也是由唐牛儿的形象生发出来的。“红头”五更天来叫宋江回衙的情节与《水浒传》唐牛儿半夜来找宋江的情节是对应的。
另外,秧歌戏《杀楼》中“骂楼”一场中有两个经典唱段——宋江的七十二个“我为你……”和阎婆惜的七十二个“动不动……”如宋公明唱:“我为你家下无使用,又为你买丫鬟名叫翠萍。我为你茶饭不美口,又为你到大街请厨工。我为你衣衫不整齐,又为你到大街请针工。”阎婆惜唱:“动不动宋公明你使了好心,动不动收留我在你家中。动不动为我盖下乌龙院,动不动又盖下看华亭。动不动我无有嫁你的意,动不动我未有随你的心。”能不能唱够七十二个“我为你”和“动不动”,最能说明演员的功底好不好,表演是否卖力,也是观众的兴趣所在。这样长的唱段明显带有夸张性和喜剧色彩,是民间小戏博取观众的常见手法。
综上所述,秧歌戏是通过丑角的表演来突出它的喜剧性,丑角在秧歌戏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秧歌戏是符合民间审美习惯的“耍耍戏”,是综合了民间说唱艺术的民间小戏,具有明显的喜剧特色和娱乐性,深受老百姓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