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的方式,演绎“减负提质”“童心圆”
——以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和旋转”同题异构教学为例

2023-11-23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8期
关键词:减负提质课例图形

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小学 刘 莉

在“双减”政策全面推进之际,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呢?本文以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和旋转”同题异构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以学生的方式演绎“减负提质”“童心圆”的高效数学课堂。

一、从学生的经验入手着重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在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经验对教材内容进行着重分析,追寻前后知识脉络结构,从而真正了解学情,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一)从教材出发,寻找教材设定目标的起点和终点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或图形在空间变换位置的方式,认识平移和旋转对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有重要的作用。苏教版教材安排了两次平移和旋转内容,第一次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二次安排在四年级下册。本单元是第一次教学内容,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点。这一单元的学习也是为四年级下学期平移和旋转的再认识及以后学习相关图形变换等知识做充分的铺垫。因此,本次教学目标定位不仅仅是感受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更是直击两种运动方式的本质:运动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变。教师在这两个课例的教学中都能找到教学目标的起点和终点,合理定位教学目标进一步去设计教学环节。

(二)从学生出发,寻找学生学习目标的起点和终点

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而且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逐步架构一节课的学习路径。两位教师都能以学生为中心审视教材,进一步考虑情境的合理性、知识的联结性,对教材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寻找到学生学习“平移和旋转”这一节课的目标起点和终点。课例1以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为研究对象;课例2以学生喜欢的游乐园游乐项目为素材进行研究,这两种素材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教师紧扣“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这一主线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最终促使学生由表及里地认识两种运动特征,并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二、以学生的视角创造性使用教材,精准抓住核心问题

新课标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以学生的视角创造性地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再加工,精准地抓住核心问题,从而设计出适合学生且高效的课。因此,两节课的教师都能抓住本节课的两个核心问题,分别是“怎样的运动是平移,怎样的运动是旋转?”和“物体在平移或旋转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那么,两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突破难点的呢?

其一,针对第一个核心问题,在两个课例中,教师都设计了“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借助身边的物体比画出它们的运动方式吗?”“你能用符号表示这些它们的运动方式吗?”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比画,再尝试用符号画一画,留下学的痕迹,再通过比较、举例等多种表征方式,从而深刻体会和概括出平移与旋转的概念。

其二,围绕“物体在平移或旋转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个问题,两位教师在课例中都对教材进行了合理地创编。课例1设计了小鱼对对碰游戏(见图1),让中间的小鱼通过平移运动找到四周能完全重合的小鱼;课例2充分发掘教材上的素材,对树叶平移题进行改编(见图2),把同原来树叶形状大小一样的,改成形状、大小、方向各有不同的树叶。如此,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和深刻地体会平移与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从而达到能识别平移与旋转前后图形差异的目的。像这样基于学生视角、立足解决核心问题的需要而设计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就能将学生引入深度学习,从而获得思维的提升和拓展。

图1

图2

三、以学生发展的眼光设计教学过程,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最终的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关注课堂中学生是否学得主动、学得快乐,是否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机会,是否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提升了能力。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来设计教学过程,通过鼓舞式、唤醒式、促进式、多样化、个性化的手段,不断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先扶后放,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两节课的教学设计都是引导学生从“直观感知—分层体验—语言描述—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归纳总结”等几个层次来逐步探究学习的,使学生对平移的认识逐渐丰满。学生有了研究平移运动的经验和方法后,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自主探究旋转运动现象的特点,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二)重视沟通比较,帮助学生整体构建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由于构成相关运动的要素不同,因此分开来看,它们彼此之间似乎没有联系。但其实不然,它们本质上都是全等变换,也就是运动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化。组织教学时,两位教师都重视沟通比较,教学中多次设计比较环节,如平移和旋转第一次分类,初步地进行比较。又如,单独研究平移和旋转的本质特点时,让学生比较平移或旋转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平移和旋转两种运动放在一起比较,能使学生获得整体性认识,当然,这一整体性认识的获得是初步的,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教师逐步帮助学生整体建构,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思维结构,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等综合能力。

四、以学生适合的方式有效展开教学,促进学生学力生长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兴趣导向,对自己感兴趣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会更主动。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喜欢的、适宜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有效地展开教学,促进学生的学力生长。

(一)注重情境创设,学有温度

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例1中的小鱼对对碰和快递员送快递、课例2中的游乐园和猫捉老鼠等都是一种有效的游戏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习。

课例1的教学片段:

师:“双十一”快递员都忙着送快递。

师播放录音。

快递员:你好,是兰兰吗?有你的快递,怎样把快递送到你家呢?

兰兰:先向北走,再向西走。

师:你认为快递员能正确送达吗?

生1:不能。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回事呢?

生2:兰兰没有说清楚向什么方向要走多远。

师:那该怎么办呢?

师:不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方格纸,在这样的平面图上,我们就可以帮助兰兰设计路线了,向西走多远,可以说成向西走几格。赶快试一试,帮助兰兰设计快递路线吧。

师:谁来分享?

生3(边数边说):先向西平移3格,再向北平移3格。

师:像他这样,数到哪,停到哪,是个好方法。

生4:还可以先向北平移3格,再向西平移3格。

师:你能找到最近的快递路线吗?

生5:斜着走。

师:如果真有这么一条路,那么它就是最近的一条。这样既省时间又省电。

课例2的教学片段:

师:现在要进入实战场地啦!有一只小老鼠躲在这个位置,你们能帮小猫抓住这只老鼠吗?先和同桌交流如何快速抓到老鼠。

生1:可以先向左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4格。

生2:也可以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4格。

生3:还可以斜着向左下角平移4格。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能快速捉住老鼠?

生4:斜着的。

师:为什么?

生4:最快,离老鼠最近。

师:是呀,其实方法还有很多,但是不管哪种方法,小猫要抓住老鼠,必须知道什么?

生5:向哪里走。

师:也就是要知道平移的方向。还需要知道什么?

生6:位置,距离。

师:明白你们的意思了,也就是要知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二)注重体验学习,学有效率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手、脑、口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师要将单调的视听式学习转变为体验式学习,就要引导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强化操作与体验,通过“做中学”“玩中学”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知识的获得与应用的过程,积极地促进概念形成、认知发展以及思维提升等。两位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地调动学生身体各个感官去参与学习,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操作—发现”的过程。如两节课都让学生借助身边的物品来比画不同的运动方式,还设计了丰富的动手操作游戏活动。课例1设计了“玩数学书”的活动,课例2设计了平移训练场游戏和转盘游戏等,虽然设计形式不同,但目的相同,且都能把学生引入学习活动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理解和掌握运动特征及运动的要素,从而让学习真正地发生,真正地促进学生学力的生长。

综上所述,基于学生的经验和视角,创造性地、结构化地使用教材,以学生适合的方式引领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自主架构知识体系的设计才是“减负提质”,真正走向“为了学”的设计。教师只要在学生遇到困难、偏离学习路径时恰到好处地及时介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和指导,就可以师生相长,共同演绎精彩的数学“童心圆”故事。

猜你喜欢

减负提质课例图形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课例
分图形
心灵之窗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转变教学行为 落实“减负提质”
图形配对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