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性护理在泌尿系感染患儿抗菌药物治疗期间的效果*

2023-11-23王慧芳何惠玲陈培玲洪建东谢小雁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泌尿系预防性抗菌

王慧芳,何惠玲,陈培玲,洪建东,谢小雁

(泉州市儿童医院血液肾内科,福建 泉州 362000)

儿童由于泌尿系统结构发育尚未成熟,因此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也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1]。泌尿系统感染主要由大肠杆菌等细菌直接侵入泌尿系统所导致的炎症,引发尿痛、尿急等症状,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尿失禁及尿潴留等,影响其身心健康[2]。当前临床上对于儿童泌尿系统感染多采取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可抑制和杀灭病原体,治疗效果确切。然而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生理系统器官发育并不完善,感染发生之后扩散较快,需使用抗菌药物尽快控制感染蔓延[3]。但随着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也逐渐加大了对儿童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这就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增加,影响身体的同时,也降低了患儿治疗依从性,最终影响治疗效果[4]。因此,如何预防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成为儿童泌尿系统治疗和护理的重要研究内容。预防性护理干预是结合临床实际及患者发病特点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预测,并采取对应护理方案的干预方式[4]。本研究旨在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儿童泌尿系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21 年1 月—2023 年2 月收治的60例泌尿系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5],合并尿急、尿频、尿路疼痛等临床症状;需采取抗菌药物治疗;年龄1~14 岁。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合并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者;合并全身性感染疾病者;合并免疫系统障碍类疾病者;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不能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年龄2~14 岁,平均年龄(5.53±2.32)岁;病程3~10 d,平均病程(5.13±2.10)d。观察组:男性15 例,女性15 例;年龄1~13 岁,平均年龄(5.77±1.98)岁;病程2~11 d,平均病程(5.30±1.80)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予以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预防性护理,具体方法为:①建立预防性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泌尿系主任医师1 名,儿科医师2 名,护士长1名,护理人员5 名。由小组开会制定护理措施,并由医生对护理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相关知识培训,持续性掌握抗菌药物,做到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后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培训之后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要求护理人员面对儿童抗菌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具有预判和处理能力。②保持良好的环境:由于本研究所纳入的患儿年龄较小,所以容易出现哭闹等抵触情绪,对于药物治疗依从性比较低,故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静脉给药治疗过程中要确保室内环境通风性和安静,保证室内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尽量避免患儿受到外界干扰,同时还能够以患儿年龄为单位,为患儿提供一些感兴趣的读物和卡通玩具,与患儿进行愉快的语言交流,缓解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枯燥感,分散其注意力,进一步提升患儿输液治疗的依从性,预防由于儿童对治疗产生抵触,不配合治疗所导致的静脉炎等不良反应。③缓解不良情绪:在泌尿系感染治疗的大量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所以在用药之前,护理人员需提前告知家长,例如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阿奇霉素对消化道所带来的不良反应等。加强患儿家属对于不良反应了解程度的同时,减轻患儿家属担忧情绪,提升家属治疗配合度,避免家属对不良反应过度担忧情况。④合理饮食:许多患儿在静脉穿刺之前如果是空腹状态,可能会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快、脸色苍白、心悸等生理变化,若患儿体质较差,可能还容易导致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用药之前嘱咐并告知患儿家长治疗前饮食的重要性,并食用一些清淡、营养、易消化的食物,预防在治疗过程中饮食不良造成的胃肠道不良反应。⑤提高用药安全:在正式用药之前,护理人员需严谨查看输液器质量、药物生产日期和药物是否存在漏气、过期和开裂等情况,确定患儿是否存在药物禁忌,准确遵医嘱对患儿进行药物注射,预防检查及用药不严谨导致的人为不良反应。⑥医护沟通:护理人员在遵医嘱用药的同时,不能够盲目遵从医嘱,需要在每次用药之前主动查看患儿病历、治疗药物的应用、药物剂量以及用药是否恰当等,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肾脏功能发育不及成人,代谢排泄也不足,所以容易由于超剂量引发不良反应。同时,还存在一些会将抗菌药物和地塞米松联合使用情况,而地塞米松会掩盖抗菌药物最初过敏反应。所以,护理人员若发现此类情况,需及时和医生沟通,避免与减少儿童由于抗菌药物应用所造成的不良反应情况。⑦预防药物过敏:除了用药之前对患儿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前进行药敏检测之外,需要在用药之前掌握患儿既往药物过敏史和食物过敏史,并在患儿静脉给药之前询问患儿家属患儿是否属于过敏体质,格外重视容易过敏药物的使用。⑧监护用药:在患儿静脉给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在输液的30 min 到1 h 之间注意加强巡视,观察患儿用药表现,提示家属若患儿出现任何不适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如果患儿出现注射部位疼痛或血管刺激情况,可以将50 ℃温度的热水袋放置在输液管上方,促使患儿局部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减轻药物对患儿血管的刺激和疼痛感。如果患儿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需立即停止药物注射,及时采取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度、吸氧等措施进行治疗,及时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及预防。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其中包括局部用药损害(血管刺激、穿刺位置疼痛感强烈等)、神经系统(头痛、头晕、意识不清等)、呼吸系统(喉头水肿、呼吸急促、气喘等)、消化系统(呕吐、恶心、腹泻、便秘、腹痛等)、全身性损害(发热、寒战、紫癜、过敏反应等)、皮肤(皮疹、皮肤红斑、荨麻疹、水泡等)等。②应用依从性评定量表评价患者的依从性,满分为100 分。其中完全依从为分数>81 分;基本依从为分数从71 分到81 分;不依从为分数<71 分。依从率=基本依从率+完全依从率[6]。③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尿急时间、尿频时间、尿路疼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④护理满意度:于出院前应用本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从医护人员的护理制度落实、职责履行、专业水平和护理态度等方面评估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患儿家长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方面,各25 分,共计100 分,其中非常满意:90~100 分;基本满意:80~89 分;不满意:<80 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基本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

2.3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尿急时间、尿频时间、尿路疼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d]

表3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d]

组别 n 尿急时间 尿频时间 尿路疼痛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30 2.33±0.80 3.53±1.33 2.63±0.56 4.20±1.52对照组 30 3.53±1.01 4.60±0.81 3.70±0.54 5.40±1.89 t 值 -5.102 -3.743 -7.572 -2.715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9

2.4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3.1 对患儿不良反应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取预防性护理能够减少泌尿系感染患儿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认为:抗菌药物在产生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造成变态反应、毒性反应等不良反应,甚至会导致医源性疾病的发生,对患儿带来永久性伤害。而本研究所采用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之中从患儿身心多方面制定护理方案,其中包括对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主要制定了关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培训,让护理人员能够更加重视泌尿系感染患儿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早期识别,早期预防。并增加了环境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检查、医护沟通、药敏检测、用药过程监护等护理方式,从患儿整个治疗流程中应用细致的预防性护理措施,进一步减少了抗菌药物使用不良反应情况[7]。其中,心理护理的应用能够提前针对患儿家属进行再次教育,让患儿家属也及时了解到抗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观察患儿,有助于及时发现早期不良反应的同时,减轻患儿家属的担忧情绪。通过饮食护理,能够避免患儿由于空腹给药或饮食不良引起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情况。用药检查的应用能够使护理人员在用药之前更加严谨地查看药物情况,从而进一步预防人为错误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医护沟通干预能够避免护理人员盲目遵从医嘱的情况,避免由于医护沟通不畅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过敏检查和用药过程监护,主要是针对泌尿系感染患儿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所针对性的不良反应预防措施,要求护理人员定期监测给药过程的同时,能够采取相关措施预防不良反应情况,并避免由于药敏检测不细致所导致的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对患儿治疗依从性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取预防性护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这是因为,儿童泌尿系感染抗菌药物多使用大内环酯类、头孢类、青霉素类等抗菌药物,然而儿童生长发育还不够成熟,对于抗菌药物接触的时间较短,敏感性较高,因此增加不良反应的同时,也会导致患儿治疗依从性降低,影响其临床疗效[8]。而采用预防性护理主要是针对不良反应情况制定的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的同时,能够在患儿用药治疗过程中创设符合儿童年龄的相关环境,减少患儿抵触情绪的同时,能够避免患儿受到外界干扰,减轻患儿治疗过程中的痛苦,进一步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3.3 对患儿尿路症状及住院时间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尿急时间、尿频时间、尿路疼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取预防性护理更有利于减轻泌尿系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早日康复。这是因为,对于泌尿系感染来说,及时采取抗菌药物的治疗能够尽快减轻患儿尿路症状,促进其早日康复[9]。而采取预防性护理能够以更优质的护理服务,相应专业性饮食护理,提高其体质,并在用药前的认真检查等均可及时预防患儿不良反应情况,提升治疗依从性,更好地发挥抗菌药物对泌尿系感染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持续时间。

3.4 对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取预防性护理能够改善患儿家属满意度。在临床工作之中,特别是与小儿及家属在接触过程之中,需要将护理措施更加细致化,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发生[10]。本研究在对患儿进行预防性护理的同时,增加了对于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和指导等工作,并与常规护理相比,护理措施更加细致化,减少患儿陌生感的同时,能够让患儿家属体会到来自医院的关怀,辅助提升患儿治疗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患儿家属满意度。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能够降低儿童泌尿系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一步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机体功能恢复,且患儿家属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泌尿系预防性抗菌
妊娠期泌尿系急腹症20例临床分析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如何降低泌尿系结石的生成率?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柏凤汤治疗泌尿系感染47例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