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外科Apgar 评分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及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3-11-23周丽丽
李 鹏,周丽丽
(1.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外一科,山东 淄博 255000;2.桓台县中医院小儿科,山东 淄博 256400)
胃癌作为中国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近十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胃癌根治术成为胃癌治疗手段的首选,为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提供了机会[1]。然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依然很高,有研究报道术后并发症会增加胃癌患者住院时间和早期死亡率[2],因此寻求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及短期预后的预测工具至关重要。外科Apgar评分(SAS)可作为多种类型手术术后并发症的简单预测指标[3]。SAS 由估计失血量(EBL)、术中最低平均动脉压(LMAP)和最低心率(LHR)3 个变量所组成。SAS 多用于预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然而SAS 在预测胃癌患者术后短期预后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旨在探究胃癌患者外科SAS 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及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于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行胃癌根治术294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根据临床诊断标准[4]确诊为胃癌,且于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合并精神疾病患者;③死亡或未达临床出院标准而放弃治疗。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5]等级评分、吸烟史。
1.2.2 外科Apgar 评分[6]记录术中数据,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估计失血量(EBL)、最低平均动脉血压(mAP)和最低心率(HR),评分细则见表1。
表1 外科手术 Apgar 评分
1.2.3 并发症严重程度评估 术后并发症定义为术后30 d 内发生的任何并发症。采用标准化并发症分级系统(Clavien-Dindo 分级)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级[7]。简而言之, Ⅰ级 并发症包括不需要特殊处理,以及在床边局部处理的伤口感染;Ⅱ级并发症可单纯通过药物、输血、理疗、营养支持等治疗;Ⅲ级并发症需要介入或手术治疗,无需全身麻醉;Ⅳ级并发症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需要进入重症监护病房(Ⅳa:单器官功能障碍;Ⅳb:多器官功能障碍)。V 级代表患者死亡。在本研究中,如果患者有1 种以上的并发症,则以等级最高的并发症定义。在这项研究中,只有≥ Ⅲa 级的并发症被认为是术后并发症。
1.2.4 随访 所有患者随访从手术日期开始计算。通过电话、信件及门诊临床数据库获得随访数据。随访结束时间为术后3 年。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 分析本研究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预测价值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评价。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BMI、糖尿病、ASA 病情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S < 7 组患者性别男、吸烟史概率均高于SAS ≥7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SAS <7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SAS ≥7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短期预后情况比较所纳入患者1 年、3 年生存率分别为82.99%(244 例) 、53.06%(156 例) , SAS <7 组患者短期生存率低于SAS ≥7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短期预后情况比较[例(%)]
2.4 SAS 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SAS 评估短期预后AUC 为0.74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11 和0.692,见图1。
图1 SAS 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3 讨论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估计占癌症相关死亡的三分之一。由于胃癌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是无症状的,所以常常在晚期被诊断出来。手术是胃癌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是患者长期生存的保证。其中胃癌根治术是目前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发生率为12.8%~14.0%[8]。术后并发症与胃癌根治术后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因此,准确评估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及短期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007 年,Gawande 等首次提出了外科Apgar 评分的概念,该评分是一个10 分制的评分模型,包括估计失血量、最低平均动脉压和最低心率3 个变量。据报道,术中失血量与肿瘤细胞溢出、免疫抑制和炎症有关,术中失血量大易导致癌症进展和复发,其中肿瘤细胞通过释放促炎细胞因子诱导心脏萎缩和功能障碍[9]。SAS 是一种客观、简单的外科预测指标,其评分越低,代表术后并发症风险越高[10]。若及时提高患者评分,则有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然而SAS 能否准确预测胃癌短期预后仍存在争议。
朱磊等[3]研究发现外科SAS有助于预测新辅助化疗后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与SAS 存在显著相关性,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会导致患者短期预后更差,比如手术部位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均会降低患者生存率,与短期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SAS 评分评估胃癌根治术后短期预后AUC 为0.74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11 和0.692,说明SAS 有成为预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短期预后工具的潜力,其原因在于SAS 作为术后并发症的预测工具,同时术后并发症与患者短期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合理使用SAS 评分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早采取有效预防手段,可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以及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综上所述,SAS 与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密切,对患者的短期预后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尚需要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