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023-11-23董红吉林省煤田地质局
董红 吉林省煤田地质局
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在越来越多地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内部控制作为事业单位重要的财务管理手段之一,其健康与否将关系到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然而,考虑到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与运作方式,会计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也较为复杂,这不仅影响了其财务管理效率,甚至还会给单位和使用者带来风险。
一、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是指事业单位在财务活动中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旨在保障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其核心是针对财务活动进行的各项规章制定和实践,以确保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规范和有效,避免重大财务纠纷和损失的发生。具体而言,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需要包括预算控制资金控制、会计档案管理、内部审计、财务报表管理等方面。这些制度和措施旨在从源头上避免或降低财务风险,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稳健运转和发展。事业单位需要注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规范和加强内部控制流程,增强工作人员素质和内控意识,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和协调等。只有这样,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为稳健运营和发展提供保障。
(二)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一是确保财务安全稳定:会计内部控制是保障事业单位财务安全稳定的基础,通过严密的内部控制,可以防范内部、外部的财务风险和损失。二是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可以规范和加强相应的内部会计流程,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利于领导和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和财务状况,为决策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数据。三是优化会计制度和流程:通过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可以优化会计制度和流程,使其更加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会计漏洞和误差的发生率。四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强的掌控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因此,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是保障事业单位财务稳健发展、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经营能力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之一。
二、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职责不清
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职责不够明确,缺乏互相配合,导致内部控制松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职责不明确:在一些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并不十分明确,导致其无法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出现一些财务管理混乱现象,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严密性。二是内部部门缺乏配合:在事业单位内部,会计部门往往需要与其他部门协同工作,但是,由于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重心不一样,会计部门的调查和审核经常得不到其他部门的配合,从而对会计内部控制形成巨大的压力。三是沟通不畅:在事业单位的人员构成中,包含了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员,他们习惯和意识不一样,导致彼此之间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理念存在沟通问题,甚至会影响到工作的进度和准确性。以上问题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效力,增加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难度,进而导致会计管理失控,增加企业运营风险。
(二)授权不规范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中授权不规范主要体现在授权过分,导致职责、权限和责任不对等,增加了个人滥用职权的可能性。这种情况可能出现问题:一是职责不匹配:授权过分可能导致一些人承担了超过其职责范围的任务和权限,而其他人则无法有效履行自己的责任。这会导致某些人负责过的任务,而其他人责任较轻,导致职责不平衡。二是权限滥用:过分地授权可能会导致某些员工滥用其职权,超越授权范围进行操纵或欺诈行为。他们可能会操纵财务数据,进行虚假报账或侵占资产等违法行为。三是责任不明确:授权不规范会导致责任不明确,无法确定某个具体责任人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追究责任,造成内部控制的松散和混乱。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
部分事业单位存在内控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和审计制度,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内部控制可操作性不强。具体表现如下:一是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部分事业单位缺乏明确的会计核算制度,导致会计处理规范不统一、会计凭证不规范、账务处理不规范等问题。缺乏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影响到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二是审计制度不健全: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审计制度,导致审计工作难以进行,无法对财务数据和内部控制进行全面审查。缺乏审计制度会增加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失控的可能性。三是工作效率低下:由于内控制度不健全,一些事业单位存在会计工作效率较低,会计流程冗长、烦琐,审核程序不合理问题。这会导致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下降,影响到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四是内部控制缺乏性:由于内控制度不健全,一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缺乏政策依据,缺乏明确的制度和流程,使得员工无法遵循标准的工作规则,容易产生失误和错误,增加了财务和经营风险的发生。
(四)内控管理落后
部分事业单位存在内控管理落后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管理水平不高,工作流程不顺畅无法及时处理突发事态,影响内部控制效力。以下是具体问题的展开说明:一是管理水平不高:部分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水平较低,缺乏高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和能力不足,无法有效组织和指导内部控制相关的工作,导致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不佳。二是工作流程不顺畅:事业单位的工作流程不够顺畅,流程烦琐,环节冗余,审核和批准程序复杂。这使得内部控制的执行时间较长,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和及时性。三是无法及时处理突发事态:由于内控管理的落后,事业单位往往无法及时处理突发事态,例如突发的金融风险、内部失职等。缺乏及时的反应机制和紧急处理措施,使问题扩大、控制失效。四是影响内部控制效力:由于上述问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效力受到影响。无法及时监测和预防内部风险,造成潜在的财务损失和安全隐患,对组织的稳定运营和发展构成了威胁。
三、解决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一)明确部门职责
为了解决内控管理落后的问题,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之一:明确部门职责。具体而言,可以构建明确的职责分配制度,以确保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得以明确,同时加强职责的协调与沟通。以下是对这一措施的详细叙述:一是构建明确的职责分配制度:事业单位可以制定明确的职责分配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通过制度化的方式,确保每个人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从而避免职责重叠或者职责漏洞的问题。二是厘清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在明确的职责分配制度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应该厘清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包括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职责,确保每一个人员都清楚自己的具体职责,从而有条不紊地完成内部控制相关的工作。三是加强职责的协调与沟通:为了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事业单位应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通过定期的会议、交流和信息共享,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加强协作配合,确保整个内控系统的顺利运行。通过以上措施,事业单位可以明确部门职责,构建明确的职责分配制度,同时加强各岗位之间的协调与沟通。这将有助于提高内控管理的效果,加大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从而更好地满足事业单位财务安全和稳定运营的需求。
(二)规范授权
为了防范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一个重要的措施是规范授权。具体而言,需要进行合理的授权,并完善授权范围,以便缩小权力的滥用空间。严格执行责任制,确保授权职责的履行。以下是对这些措施的详细叙述:一是合理授权:事业单位应该进行合理的授权,并确保授权的范围和与工作职责相匹配。具体而言,对于内部控制工作,应该将权力委托给具备相应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人员,并设定明确的权限边界。这样可以避免过度授权或者未经授权的行为发生。二是完善授权范围:为了减少内部控制风险,事业单位应该详细规定授权范围,并确保授权不超出必要的范围。授权范围应包括具体的权限和职责,以确保授权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进行控制操作,并避免滥用权力。三是缩小权力的滥用空间:通过细化授权流程和设立监督机制,事业单位可以缩小权力的滥用空间。比如,可以要求授权人员在授权过程中提交相关审批材料,确保授权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同时,建立独立的审批和监督机构,对授权行为进行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任何滥用权力的情况。四是严格责任制的执行:事业单位应强化责任制,确保授权人员履行其授权职责,并追究责任。这包括对授权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其按照授权职责进行工作。同时,对于违反授权职责或滥用权力的行为,应依法追究责任,形成严明的内部控制责任制。通过规范授权、合理授权,完善授权范围,并严格执行责任制,事业单位有效防范内部控制风险。这有助于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质量,保障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营和持续发展。
(三)完善内控制度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的关键措施之一。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会计核算和审计制度的配套、规范财务管理流程等方面都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以下对这一措施进行详细的叙述:一是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事业单位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内部控制的标准和规程,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法律依据,引导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并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和管理,防范内部控制风险的发生。二是加强会计核算和审计制度的配套:会计核算和审计制度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以重视和加强。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会计核算的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并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技术和管理上的培训。同时,事业单位应建立有效的审计机制,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确保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规范化。三是规范财务管理流程:规范财务管理流程是防范内部控制风险的重要途径。事业单位应设立财务管理部门,制定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建立财务账簿和制度档案,把握财务管理的全过程,确保全过程的可追溯和可控性。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会计核算和审计制度的配套、规范财务管理流程等方面的措施,事业单位有效防范内部控制风险的发生。这将有助于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确保其稳健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管理水平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推进文化建设、提升内部控制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效能、加强员工培训与管理、提高业务素养和管理水平。以下对这些措施进行详细叙述:一是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数据分析工具等,可以实现内部控制自动和信息化,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信息化也可以提高管理过程中的数据整合和共享,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提升内部控制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效能:通过采用先进的内部控制技术和工具,如智能审计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可以实现内部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这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监测能力,减少人为错误和风险的发生,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效能。三是加强员工培训与管理:针对不同岗位和职责,事业单位应进行全面的员工培训,增强员工的业务素养和内控意识。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内部控制相关知识、法律法规、财务管理等方面。同时,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招聘、考核、奖惩等程序,确保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符合管理要求。四是提高业务素养和管理水平: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需要与其业务素养相匹配。因此,管理者需要具备深入了解业务特点和需求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制定和实施管理策略。此外,管理者还需要具备组织、沟通、决策等管理技巧,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有效推动内控工作的开展。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内部控制自动化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强员工培训与管理、提高业务素养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措施,事业单位可以提升其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其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是保障其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会计内部控制普遍存在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共同行动以优化控制方式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只有通过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才能保障公司财务的安全,提高会计核算及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规范化,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以及稳健运营和发展水平。同时也需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优化内部控制机制,为事业单位营造更加和谐、健康的管理环境,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