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财务会计中内控制度问题分析及革新措施
2023-11-23梁敏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梁敏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立医院作为主要的医疗服务供应机构,肩负着为大众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的重要使命。公立医院不仅仅是一个医疗服务提供者,它还涉及复杂的财务管理和资源调配问题。在此背景下,财务会计作为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工具,对公立医院的整体运营和服务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内控制度,作为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和及时的重要机制,对公立医院的持续发展和健康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医疗服务体系的日益复杂化和医疗市场的多元化竞争,公立医院的财务会计管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因此,对公立医院的财务会计内控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不仅可以推进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也能为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公立医院财务会计的特征及内控制度
公立医院财务会计,作为公立医院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涉及多种经济业务和财务活动,为医院的日常运营与长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然而,与一般企事业单位相比,其存在着诸多特殊性。
(一)公立医院财务会计的特性
服务导向:公立医院的主要职责是提供医疗服务,这导致了其财务会计需处理的业务内容与其他类型机构有所差异,特别是在医疗费用、药品费用以及医疗服务成本核算等方面有其特有的考量方式。
政府资金投入:由于公立医院主要是公有资本构成,因此在财务管理中,其需要考虑政府拨款、补贴等内容,使得其会计核算更为复杂[1]。
财务风险敏感性:医疗服务涉及大量的资金流转,医疗纠纷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这使得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更为突出,需要细致的会计核算和风险控制。
(二)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及在公立医院中的应用
内控制度被视为确保组织经济活动真实、合规并有效运作的关键环节。对于公立医院而言,良好的内控制度不仅可以帮助其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更能够辅助其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和社会[2]。此外,由于公立医院涉及公共利益,其内控制度更应强调透明度和公正性,以满足公众的期望和要求。
二、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内控制度现状及问题识别
公立医院作为国家重点投资和监管的对象,其财务管理特点与传统企业存在显著差异,直接关系到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公立医院的内控环境特点
公立医院所处的内控环境具备明显特色。首先,公立医院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拨款,使得资金来源较为稳定但又伴随着使用限制。此外,医院的业务环境复杂,涉及的利益方多样,如患者、政府、药品供应商等,使得其内部控制更为复杂。再者,作为公益性质的机构,公立医院在业务决策中需平衡公共利益与自身经营利益,增加了内控难度。
(二)内控制度落实不足与造成的问题
1.资金使用不透明与管理缺失:由于部分医院存在着利益输送、公款私用等问题,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不透明情况时有发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导致公共资金流向不明、使用效益难以评估。长期下来,这样的管理缺陷可能损害医院的公信力和声誉,进一步可能影响到医院的资金来源和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而在经费的管理与使用上,医院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性。
2.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的不准确性:部分医院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由于业务特殊性或人为因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这种偏差反映在财务报告上,会误导信息使用者,对决策产生不良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不准确的财务报告可能导致外部评估机构对医院的经营状况产生误判,从而影响医院的融资和合作。此外,不准确的会计核算还可能导致税务纠纷,增加医院的法律风险。
3.财务风险的忽视与风险防控机制缺乏:部分医院对存在的财务风险缺乏充分认识,未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在日常经营中,可能因为没有及时识别和处理财务风险,使得一旦风险发生,后果严重,可能导致医院的经营危机。例如,医院未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管理,导致坏账增多,对医院的财务健康造成威胁。或是由于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和财务预测,导致投资失误,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财务人员培训与素质的不足
公立医院财务人员是保障医院财务健康运作的关键。然而,现实中,部分财务人员对最新的财务法规、会计准则了解不足,缺乏专业培训和实践经验。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可能遇到难以解决的会计和财务问题,导致工作延误或错误。长期下来,会影响医院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此外,许多财务人员在接受教育培训时,可能仅仅关注理论知识,而缺乏对实际工作场景的了解和模拟练习。这种脱离实际的学习方式,使得他们在真正的工作中往往手忙脚乱,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财务情况。再者,由于医院业务的特殊性,财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和业务流程理解,但当前的培训内容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导致财务人员在处理某些特定业务时显得力不从心[3]。医院应认识到,财务人员的素质和培训直接决定了医院财务健康状况的稳定与否。因此,为他们提供更为系统、实践与现实相结合的培训,不仅是提高医院财务管理质量的需求,也是对公众资金使用的责任和担当。
(四)技术支持与信息系统的欠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效的信息系统对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部分医院在这方面投入不足,依然使用落后的手工或半自动化管理方式,导致数据处理烦琐、不精确。缺乏先进的信息系统,使得医院在财务决策、风险预警和效益分析上处于劣势。
(五)政策与法规对内控制度的影响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医疗行业的政策和法规调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医院财务管理。例如,医疗保险政策、药品价格政策等可能导致医院收入的增减,进而影响其财务状况。医院需要及时调整内部控制策略,以应对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确保其财务管理的稳健。
三、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内控制度的革新方向与策略
(一)重视并加强公立医院管理者的内控教育与培训
公立医院管理者在医院财务会计的内控制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当前部分管理者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其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疏漏。为此,应加大对管理者的内控教育与培训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传递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培训管理者对内控制度的正确理解和实施。专题研讨会、培训班和工作坊等形式,都可以成为管理者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管理者不仅可以加深对内控制度的认知,更可以探讨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形成经验分享和交流。
(二)构建与完善分层次、多元化的内控制度体系
医院的运营涵盖多个层次和领域,因此,建立和完善一个分层次、多元化的内控制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健全的体系能够确保从高层管理到基层执行,每一环节都有明确的指引和规范可循,从而有效避免因缺失或疏忽导致的风险。首先,应建立一个全面的内控框架,将医院的业务流程、风险点及关键控制点纳入考量,明确各个层次和部门的内控职责和要求。这不仅包括日常的业务操作,还涵盖战略决策、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其次,根据医院的业务特点和风险特性,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内控制度。例如,医疗设备的采购和维护、药品的流通和使用、医疗服务的质量管理等领域都应有详尽的控制流程和制度。只有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严格审查和管理,才能确保整体风险的降低。此外,内控制度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医疗行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在持续变化,新的技术、新的治疗方法、新的管理理念都可能对医院的运营产生影响。因此,要定期对内控制度进行检查和修订,确保其与医院的实际运营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一致,避免内控制度的滞后性。最后,完善内控制度体系的同时,还需对员工进行持续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他们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都能达到预期标准。此外,应建立一个内部监察机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三)强化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与管理
在医院的运营中,财务风险一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要素。这种风险可能源于多个方面,例如不当的财务决策、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或是内部管理的缺失。为了确保医院的健康发展,必须对这些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评估和管理。首先,建立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机制至关重要。这意味着不仅要在日常操作中持续监控可能出现的风险,还要定期进行财务风险的系统性评估。这样的评估应涵盖各种可能的风险来源,例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并根据它们对医院运营的可能影响进行排序和优先级设定。在识别和评估了财务风险之后,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和策略便显得尤为关键。例如,针对信用风险,医院可以考虑提前进行合同审查,确保合作方的信誉;对于市场风险,可考虑进行多种经济预测,以做出更有前瞻性的决策。但仅仅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是不够的,如何确保这些措施得到有效执行,也是医院管理者必须关注的问题。因此,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教育和培训,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所有涉及财务操作的员工都应对风险管理有足够的了解,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地将这些知识应用起来。此外,要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风险管理的过程。当每一个员工都具备风险意识,都能够在工作中识别并提前预防风险,医院整体的风险管理效果将得到显著提升。这不仅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能力,更需要形成一个鼓励员工主动参与、提出风险管理建议的文化环境。最后,除了内部管理,医院还应与外部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分享风险管理的经验和策略,共同形成一个更加健全的风险防控体系,这既可以提高医院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也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风险管理标准[4]。
(四)推动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准确性与管理效率
在数字化时代,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提高工作效率和确保数据准确性的必然选择,公立医院同样不能例外。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减少人为错误,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首先,选择并引入适合医院实际需求的先进财务管理软件和系统至关重要。这些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数据录入、准确的数据处理和高效的数据检索。通过这些系统,医院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为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报告。但仅仅拥有先进的系统并不意味着能够充分利用其潜能。为了确保数据的流通性和利用性,医院应建立一个高效的数据交换和分享机制。这意味着,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人员都能够在权限范围内,方便地获取、使用和分享财务数据,这有助于加强跨部门的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5]。此外,为确保信息系统的充分和有效利用,加强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是关键。财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软件和系统的操作,能够灵活地应对各种财务管理任务。而且,随着技术的更新和升级,定期的培训和学习变得尤为重要,这可以确保财务人员始终与最新的技术和管理思想保持同步。最后,医院应建立一个信息化建设的长期规划。随着医院业务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有了明确的长期规划,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确保其始终与医院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总之,通过推动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医院不仅可以提高数据准确性和管理效率,还可以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的沟通合作,争取政策支持与指导
政府和行业协会在医院的财务会计内控制度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支持作用。因此,医院应加强与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政策动态,争取政策支持和指导。同时,应积极参与行业协会的活动和研讨会,分享经验,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内控制度的革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院从多个方面入手,形成一个完整的革新策略和方向,确保其健康、高效的运营。
结语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深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模式与内控机制无疑成为焦点。经深入分析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内控制度,揭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革新方向与策略。从加强管理者的内控意识,到构筑多元化的内控制度框架,以及深化财务风险管理与促进财务会计信息化进程,这些建议均展现了现阶段医疗行业在财务管理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对应的应对之策。然而,每一步改革与进步都需要时间和努力。它们不仅依赖于医院管理者的坚决决策,更需要财务团队的密切合作、与外部相关实体的深度沟通以及不断的专业培训。更为重要的是,面对医疗与金融环境的日新月异,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和内控策略亦应灵活应变,不断创新完善,以确保持续适应时代需求,为公立医院的财务健康与稳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