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德汉剧演员高校委培教学研究

2023-11-23

戏剧之家 2023年29期
关键词:汉剧常德戏曲

唐 鑫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 常德 415000)

常德市第七中学2023 年9 月秋冬学期将有一批特殊的中学新生入学,他们不是普通的小升初的新生,而是湖南省常德市首届特招的汉剧演员定向委培的新生。这批委培生除了学习中学阶段常规的文化课,还将学习作为未来常德汉剧演员的戏曲专业课程。中学毕业后,经过综合考核,他们将进入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剧后备人才培养的定向委培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学制五年。这是一个重大举措,它必将成为湖南省戏曲人才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其意义之深远非同小可。

概括而言,意义有三,其一:这一举措将构建新的“三位一体”戏曲人才培养体系。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常德汉剧进一步发展,经常德市委市政府批准,将于2023 年9 月开办常德汉剧后备人才培养的定向委培班,由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传承中心与常德市第七中学、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方合作,共同培养未来汉剧人才,由此形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二:这一举措将建立起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新的教学模式。过去戏曲人才培养方法主要是师父带徒弟,口传身授的“传帮带”方法,即便是在戏曲学校,其教学方法、内容也都相对传统,在教学模式上呈现出明显的不足。而新的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将呈现崭新的面貌,即在常德市第七中学阶段的文化课课程设置与普通九年义务教育相同,新学员所接受的文化课教育水平不低于社会普通水平。这一点极其重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凡优秀的艺术人才均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自然、科学、人文等全面的知识储备。到了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传承中心,这些已经具备良好文化素质的学员,将接受汉剧专业技能的全面培养与训练,其师资大多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表演艺术家。最后,当这些具备了良好文化素质和汉剧表演专业技能的后备人才进入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后,他们将接受更高层次的综合培养。其三:这一举措将在新的高度上体现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战略意义。从普通文化课教育到专业技能培养再到高校综合性的培养,这种三步跳远式的教育历程,将构筑一个崭新的汉剧人才培养体系——“三位一体”。这一培养体系,在战略上保证了我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迈上新台阶。

那么,常德汉剧演员高校定向委培如何在教学模式上发展与创新,如何从实践层面建立起一个崭新的教学体系,显然是一个复杂而长远的科研课题。

一、教学模式

(一)合作教学模式

1.文化课教育

常德汉剧演员定向委培的总体方案分为两个时间段和三大教学内容,共计8 年学业。第一时间段是3 年中学,第二时间段是5 年大专。在中学阶段,委培生将在常德市第七中学接受文化课全程教育。中学老师将按照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开设的课程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思想品德、物理、化学、生物、体育。定向委培生将与普通中学生一样完成初中学业并通过考核。

2.汉剧专业课教育

在接受普通文化课教育的同时,定向委培生还要学习汉剧专业课程。也就是说,第一时间段包括两大教学内容,即普通文化课和戏曲专业课。关于专业课教学的相关问题,笔者专门采访了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传承中心第一届常德汉剧人才定向委培招生委员会主任丁松,他简要介绍了委培生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主要内容是:第一,在常德市第七中学学习的3 年时间里,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传承中心将聘请5 位汉剧专业课老师,他们负责戏曲演员的基本功训练;第二,3 年戏曲专业课程包括三个方向,一是戏曲演员基本功训练,主要是毯子功、腿功和把子功。二是唱腔课,教授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学习各种板腔体唱腔,了解不同流派的唱腔风格。三是音乐基础课,即视唱练耳和基本乐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学好简谱视唱,训练音乐听觉;第三,常德汉剧团成立专门的委培生教学小组,在保证剧团正常演出的情况下,小组成员都要承担委培的教学任务。教学小组以青年演员为主体,由教务秘书根据教学内容随时调配小组成员,以协助5 位专职教师完成委培生的戏曲专业课程的教学。

总之,委培生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主体是文化课和戏曲专业课。其特点是普通中学老师与汉剧专业课老师分工合作,一手抓文化课,一手抓戏曲专业课,二者齐头并进,不偏不倚,一改传统戏曲人才培养在文化课教学方面的薄弱现象。

3.大专教育

经过三年的综合培训,委培生通过考核后进入大学,继续接受五年制大专教育。在此期间,先要根据委培生的综合资质进行行当划分,然后由前辈汉剧艺术家和一线青年演员担任不同行当教学的主讲与助教。简而言之,“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红生(专指勾红色脸谱的老生)、娃娃生;“旦行”是扮演不同年龄、性格和身份的女性角色,分为正旦(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净行”俗称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分为正净(铜锤花脸)、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丑行”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形式上分文丑、武丑。在剧目教学中,从戏曲片段到“折子戏”再到完整的剧目,主要采取“一对一”“一对二”或“一对多”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老师们没有统一的教材,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除了剧目课以外,高校老师主要担任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如:政治、英语、体育、音乐史、音乐美学、戏曲概论、乐理、视唱练耳等。

从以上三个教学阶段的简单描述可以看出:教学流程清晰,不同的教学阶段无缝衔接,具有内在逻辑性,这是其一;其二,由汉剧表演艺术家承担主课教学,确保了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未来可期的高水准;其三,由汉剧团一线青年演员担任助教,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教带演”“教演并举”的培养模式。据笔者专访了解到,过往汉剧人才培养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不成体系,教材的选用随意性较大,不同的老师可能有不同的教材,多数是从剧目中摘录复印成册,因此缺乏稳定与传递、补充与修正以及不断更新的教材建设措施。现在,即将实施的委培生方案,以中学教育、戏曲院团和地方高校三方合作模式,将建构全方位、多层次优势互补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

(二)实践教学模式

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目的是让委培生通过表演实践获得成长。每一出剧目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离不开演员扎实的基本功,如四功:唱、念、做、打。唱是指歌唱,念是指念白(韵白),做是指舞台表演,打是指戏曲武打。因篇幅有限,本文重点论述“唱”和“做”的实践教学。

1.戏曲之魂——唱功

唱功是戏曲艺术的灵魂,是戏剧人物塑造的核心要素,是检验戏曲演员整体艺术水准的试金石。常德汉剧自然也不例外,各大院团对演员的唱功都很是重视,各行当的演员在发声、咬字、润腔等方面都十分讲究。不同行当有不同的发声方法,可以分为大本嗓(真声)、边嗓(比小嗓较宽的高嗓音)、夹嗓(扩大小嗓音量的强唱)、小嗓(假声)四种基本类型。生行一般用本嗓,讲究唱腔圆润,或边嗓将唱腔上行翻高;旦行一般用小嗓,讲究甜美、俏皮;净行是本嗓与边嗓结合,讲究气势恢宏;丑行用本嗓,讲究诙谐幽默。

这四种嗓音又可结合运用,如本带边,本带夹,本带小,小兼边等。在演唱常德汉剧《思凡》时,则是用真假声结合的形式,来塑造小尼姑这一经典人物形象,摒弃了传统意义上旦角假声“一唱到底”的方式,消除了演唱者演唱吃力的现象,也让唱腔更具有感染力。常德汉剧的语言为常德官话,其语音音韵与“中卅韵”①基本相同,分为阴平、阳平、上声以及去声四类,行腔咬字,分辨尖团字②“江、将、九、前”四字诀是武陵戏唱、念字音分辨尖团字的范例。“江”“九”两字是团音,声母为“j”,“江”念作jiānɡ,“九”念作jǐou,“将、前”两字是尖音字,声母为“z”“c”“s”。“将”念作ziānɡ,“前”念作ciān。咬字有空口音,如婚、皇、灰;实口音,如基、其、希;满口音,如虎、呼、湖;双唇音,如奔、平、布;唇齿音,如发、文、方;舌齿音如知、这、子等。

2.表演之本——做功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常德汉剧演员在台上的一个台步,一个眼神等一招一式,都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训练、打磨的结果,一个优秀的戏曲演员必须在“手眼身法步”的做功方面样样精通。戏曲中的“做”既要遵循程式化的表演,也要处理好戏曲创作中虚与实的关系。业界曾流传“生怕《表功》旦怕《思凡》”这是什么意思呢?以常德《思凡》这出折子戏为例,此剧为43分钟的独角戏,讲述的是小尼姑为了追求幸福生活而勇敢地反抗封建礼教,摆脱世俗习俗的故事。舞台上只有小尼姑一个人物,然后就是一桌一椅,无其他实物。在此情景下,演员想让观众产生共鸣,就需要自身的表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否则很难吸引观众的眼球。比如在刚出场时,小尼姑便心事重重,低头缓步,两眼看着手中的佛珠、云帚,紧接着挥帚、甩珠,然后微翘着嘴做“烧香换水、参拜菩萨”等动作。同时,含羞地回忆起前几天与一个“少年”互相偷觑,便想下山去找他,但是想象着如果主动亲近后,会遭到“阴曹地府”的酷刑,她嘴犟表示“不怕!不怕!真正不怕”并狠狠地跺了跺脚、翘嘴瞪眼、连喘三口粗气,以壮自己的胆,消除内心的恐惧。但是最终还是垂下手,满脸哀怨地诉说“无可奈何”的心情。到最后小尼姑下定决心出走去找“少年”,想过幸福美满的生活时,唱到“我心要去难留我”,她双手将佛珠扭扯,用力掷向一旁,小纵步出门,一挽袖,轻盈下场。卸下佛珠,丢下拂尘,每演至此,观众们长舒一口气地对小尼姑的叛逆行为致以热烈的掌声。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做身段动作的时候,不仅要知道怎么做动作,而且要懂得为什么做这个动作,内心要有人物动作的依据,才能将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

再看汉剧演员邱吉彩在《祭头巾》中的精彩表演。故事讲述的是年过八旬的老儒生石灏久困科举考场而不第,最后竟然迁怒于头巾,遂撰文“祭头巾”与它永别。邱吉彩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其表演既保持了生角的稳重,又兼有丑角的风趣。首先他先擦擦眼睛,掸掉烛花,然后把祭文拿到烛台前发现看不清,于是拿着祭文绕到烛台后,双眉紧皱,额上的肌肉往上皱,耸鼻,鼻梁以上的皱纹和眼圈成三角形,双眼微眯,目光集于一点,拉着哭腔一字一顿地读了起来。悲恸的石灏与悠闲的书童形成对比,石灏读祭文声与书童的鼾声相呼应,构成一幅妙趣横生的画面。

二、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

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汉剧人才引入高校定向委培,与中学和戏曲院团共同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就意味着这绝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因此,建立符合戏曲人才培养规律和目标的课程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一)课程设置

汉剧人才培养在高校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剧目课、基本功课和音乐、戏曲理论课。剧目课和基本功课已在前面有所提及,这里不再展开论述。专业理论课主要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史、戏曲史、常德汉剧概论、音乐美学、艺术概论等。理论课的学习不仅能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学生们的专业素养,而且能全面提高他们解读作品、研究作品,塑造人物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教材建设

常德汉剧人才定向委培在教材选择方面应有明确的目标。本文以三本教材着重论述如下:

1.基本乐理

汉剧演员委培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过乐理,对于乐理基本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在大学阶段还要进一步学习乐理,但学习重点应在《中国乐律学》③。其中,“乐学”主要是从音乐艺术实践中所用乐音的有关组合形式或技术规律出发,从形态学(morphology)的角度运用逻辑方法来研究乐音相互之间的关系。中国戏曲演员,对于戏曲音乐最常用的五声调式体系以及内部结构复杂的调式交替、调式综合等知识必须深入学习,熟练掌握,以提高分析戏曲音乐和唱腔、唱段的能力。我们常常见到,音乐院校的学生对于民族调式的学习似懂非懂,原因要么不重视,要么因为复杂而难学。民族调式比西洋大小调式确实更复杂,知识点更多,譬如五声调式、七声调式、同宫系统各调式等等。此外,学习戏曲的学生还要懂一些中国古代乐理知识,如三分损益法、十二律、八十四调以及公尺谱常识。

2.视唱练耳

戏曲表演中的视唱练耳课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视唱训练音准、节奏、节拍的准确性。据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出版发行的戏曲视唱教材寥寥无几,仅能见到如《戏曲视唱练耳教程》《视唱练耳戏曲教学与研究》等两三种教材,这种情况显然不能满足专业戏曲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更重要的是,戏曲视唱教材在内容上也需要补充、更新和创新。譬如,将音乐院校的常规视唱教材的内容与戏曲音乐相结合,编创出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关系的新的视唱教材。教材的内容不仅有西洋大小调式和五声调式风格的曲目,更要有不同剧种和戏曲音乐风格各异的曲目,甚至包括少量有代表性的近现代音乐风格的曲目。如果是专门的戏曲视唱教材,则需要加入大剧种如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戏曲音乐的曲目;对于常德首届委培生来说,他们的视唱教材还特别需要加入常德汉剧、湖北汉剧和广东汉剧音乐的曲目。但这些曲谱不宜照搬或截取戏曲唱腔,可以根据汉剧唱腔和曲牌音乐重新编创,以符合视唱曲目的一般规范(如篇幅短小,训练目标明确等)。

3.常德汉剧概论

常德汉剧是常德地区古老的剧种,它包括弹腔、高腔和昆腔,其中常德高腔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汉剧演员对于自己所学、所演、所唱的剧种必须有深入的了解。就像美声专业的学生要学习西方音乐史以及意、英、法、德等外国语一样,汉剧演员必须学习汉剧音乐史论方面的课程。音乐院校的戏曲概论是对器乐、声乐、作曲、音乐学等专业学生开设的理论课,而作为定向委培的汉剧演员,还要继续沿用这一教材而一成不变吗?笔者认为应该以常德汉剧概论为主,兼顾戏曲概论。例如,在常德汉剧理论的学习中,可以将常德汉剧与其他地区的汉剧加以比较,以利于更准确更深入地把握常德汉剧的本质内涵,包括唱腔、风格、语言、剧目、乐队等方面。

三、结语

教学研究本就是内涵丰富、常论常新的科研课题,而汉剧演员委培生的教学研究则更是系统性的新课题,其理论与实践意义之重大是显而易见的。传承与发展常德汉剧是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题中之义,定向委培高质量的汉剧表演人才、缓解戏曲普及教育的断层现象,是高校音乐教育应当承担的重大课题和社会责任,它不仅是对学科体系的挑战,更是对教育决策者、管理者和教学工作者的挑战。“汉剧演员定向委培”是一个全新的学科,关于学科建设的一系列课题,如建立教学团队、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开设专业课程等等,都是这一新学科构架的核心“构件”。然而,戏曲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早已形成了传统范式,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研究必须遵循常德汉剧艺术的美学思想,充分依靠已有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在新的高度上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显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所能起到的作用充其量不过是抛砖引玉,所论话题挂一漏万,期待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出现,期待“三位一体”戏曲人才培养体系得以建立和实施。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中卅韵:是中国近代汉族戏曲韵文所根据的韵部。中州韵以河洛地区的中州官话为基础,成为中国许多汉族传统戏曲剧种在唱曲和念白时使用的一种字音标准。

②尖团字:尖字和团字的合称,音韵学名,只戏班中有此说法。声母齿音z、c、s 同i、ü 或以i、ü开头的韵母相拼的字,叫做尖字;声母(舌音)j、q、x 同i、ü 或以i、ü 开头的韵母相拼的字,叫作团字。

③缪天瑞,吉联抗,郭乃安.中国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年.第482 页。

猜你喜欢

汉剧常德戏曲
荆风楚韵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剧
武汉市汉剧剧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扶琴》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清溪雅集》
美丽常德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梁素珍广东汉剧旦角表演艺术特色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