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街舞进校园的价值及路径研究*

2023-11-23段英凤董亚鹏董亚琦张春雷宋紫薇

运动精品 2023年5期
关键词:街舞进校园青少年

段英凤 董亚鹏 董亚琦 张春雷 宋紫薇

街舞进校园的价值及路径研究*

段英凤1董亚鹏2董亚琦3张春雷4宋紫薇5

(1.丰城市朱罗小学,江西 宜春 330205;2.韩城市桑树坪学校,陕西 渭南 715400;3.共青城市中学 教研室,江西 九江 332020;4.河北省保定市95866部队,河北 保定 071051;5.北京体育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09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街舞进校园的价值及路径,以期为通过街舞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认为,街舞进校园的价值主要有:健身价值,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教育价值,提高学生创新和审美能力;表达青少年自由个性;诠释时尚青年文化理念。街舞进校园的发展困境:人们对街舞缺乏认知;缺乏街舞人才;缺乏系统化的街舞教材;保障机制不完善。街舞进校园的推进路径:开展街舞活动,扩大宣传力度;培养街舞人才;开发系统精品街舞教材;完善街舞进校园的保障机制。

街舞;校园;价值;推广路径

20世纪60年代末,街舞由美国纽约南布朗克斯区黑人和墨西哥人所创。由于街舞出现在不受场地器械限制的街头,故被称为街舞。街舞主要由身体自由摆动、翻转跳跃、倒立、旋转等多种技巧性动作组成。街舞作为新兴时尚的健康运动,具有极强的参与性、观赏性和竞赛性,在世界上有较广的受众面,深受全世界青少年的青睐,街舞进校园必将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并逐步成为一种时尚的健身运动。街舞动作自由随性、节奏动感明快,个性和创造性突出,强调“做自己、享受生命、勇于挑战”的理念。青少年通过街舞张扬青春活力,展示个性,表达积极进取和勇于挑战的生活态度。2014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国外兴起的说唱、街舞等艺术形式,人民群众喜欢就要用,并赋予其健康向上的内容[1]。2016年12月6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将街舞、空手道、攀岩列为青奥会正式项目。2020年底,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召开会议,同意2024年巴黎奥运会增设Breaking项目。街舞进校园可以依托教育部门优势为备战巴黎奥运培养街舞后备人才,同时以街舞为平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参与体育锻炼,最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1 街舞进校园的价值

1.1 健身价值,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街舞以其动感节奏、炫酷的技术、自由随意的动作、富有趣味和创新性的特点吸引了广大青年群体。街舞是身体随音乐伴奏进行翻转、跳跃、支撑等多种组合动作的技巧性舞蹈。街舞以走、跑、跳等基本动作为基础,充分动员全身各部位的关节和肌肉,通过头、颈、肩、上肢、躯干等部位的摇摆、扭动、屈伸、绕环、摆振等连贯动作完成[2]。街舞充分锻炼了参与者上肢与下肢、腰与背部、头部与躯干的协调性,也使得不易活动的小关节和小肌肉群得到充分拉伸,提高身体各肌群的肌肉力量。另外,街舞的组合动作需要人体多关节和各部位肌肉协同完成,能强化肌肉对神经刺激的反应性和准确性。街舞力求参与者的肢体动作符合音乐的节奏,有利于充分锻炼参与者关节和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3]。街舞是一项有氧运动,能提高参与者的心肺功能,塑造标准的体形。街舞时尚随性的风格符合学生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1.2 教育价值,提高学生创新和审美能力

从街舞起源和发展历史来看,街舞最初是黑人通过身体舞蹈反对集权制度,表达突破自己、追求自由的个性心理。街舞融合了娱乐性、健身性、表演性、观赏性和趣味性,吸引了来自不同职业、年龄阶段的青年群体。街舞鼓励动作自由设计与创新,个体在街舞练习中可以创造性地编排新动作技能,在交流互动中提供街舞的参与魅力。对于街舞参与者来说,所有人都是平等和独立的,大家本着分享知识与交流技能的想法进行自我展示。街舞在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兼顾学生的美感和乐感的发展[4]。跳街舞是一种生命体验和个性展示的过程,动作幅度大、协调连贯的特点使学生在参与街舞运动中感到轻松愉快,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街舞强调个人主义,鼓励个体发展自己的特色,自由的风格具有极大的随意性,特别注重个人身体动作的创意变化。街舞激发了青年人追求创新难美动作的热情,从而创新出一系列高难度动作,拓展了青少年个性化表达的空间。街舞自由随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体潜能。

1.3 表达青少年自由个性

街舞起于青少年追求自由、表达个性、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由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开始实行,父母将希望全部寄托于唯一的子女身上,导致青少年群体背负复杂的学业负担、心理压力和社会责任。父母对青少年学业和生活压力的施加与青少年叛逆心理,使青少年寻求一种自由随性的减压方式来放松心态。街舞恰逢其时的引入,自由奔放、轻松随意的文化形式很快被青少年所接受。街舞时尚的舞步、新潮的装扮、新颖的动作、张扬的个性等元素有效调节了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容易获得青年人的接纳与认同[5]。最初社会冠以从事街舞活动的少年为不良少年,随着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建设文件出台,街舞已经去污名化,作为一种时尚健身运动入驻各地健身中心,成为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新兴运动项目,受众群体规模逐步扩大,有助于学生拓宽交际、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抒发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其自由、释放、随性的文化内涵被青少年和家长所接受。街舞可以强化青少年对身体的驾驭能力,有利于释放青少年的紧张情绪,时尚元素易被青少年所接受,有利于青少年坚持街舞锻炼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4 诠释青年文化理念

街舞是一种流行的青年文化,有独特的文化功能。街舞进校园可以使青少年了解街舞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史,从而更好地学习街舞技能。青少年通过街舞活动,能激发个体的创新能力。街舞是一种自由随性的身体表达,街舞文化昭示了个体对生命意义的积极探索,展示青少年群体青春活力、张扬个性、追求生命意义的心理。街舞作为一种新文化,使青少年敢于打破既定的文化常规,按自己的想法塑造自我,形成勇于进取的生活态度[6]。特别是青春期人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急于摆脱父母的管束,寻求人格独立,表现为对同龄人的情感依赖与认同。追求新奇事物、新刺激、新感受是青少年的天性,街舞迎合了青少年追求新异刺激的心理。街舞激发了青少年积极创新高难动作的热情,拓宽了青少年个性化表达的空间。街舞强调“做自己、享受生命、勇于挑战”的文化理念,街舞创新、开放、共享、时尚、自由的文化符号使其在传播之初就迎合年轻群体的自我表达需要。年轻人群的活力和创新力是街舞项目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促进街舞文化认同与迅速传播。

2 街舞进校园的发展困境

2.1 人们对街舞缺乏认知

20世纪90年代,街舞传入中国,国人传统观念抵制西方流行舞蹈文化渗透,认为街舞是精神鸦片。目前,街舞仍属于小众化运动,人们对街舞缺乏正确的认知,甚至存在偏见和误解。许多家长认为街舞是颓废、另类、叛逆的文化,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街舞穿扮怪异,动作随性开放,将街舞视为有伤风化的痞子艺术,将热烈追捧街舞的学生视为不良少年。还有专家认为街舞违背我国传统经典艺术文化,不具备健康的审美观念[7]。大幅度随意夸张动作缺失了经典艺术的自律性,强调张扬个性的街舞文化容易形成自由泛滥、松散懈怠的精神状态。人们普遍缺乏对街舞随性、率真、自由文化内涵的理解,对街舞运动的起源、发展历史、社会功能和价值认知模糊,这些片面、错误的认知观念严重影响街舞进校园的进程。街舞从民间自发低层次的传播形式到高校大众化教学的传播推广,是街舞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必然路径。当前高校以民族传统舞蹈教学为主要教育内容,街舞基本处于空白。

2.2 学校缺乏街舞人才

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建设环境下,街舞作为一种时尚的健身运动已经入驻各大健身机构。但街舞在我国仍属于小众项目,参与人群仅限于年轻一代,街舞主要以学校体育社团的形式开展。街舞人才是学校开展街舞教学的首要条件,但因街舞缺乏专业指导教师,很难有效开展。学校多以社团形式开展街舞运动,社团成员自学街舞视频进行团内指导,由于未经过系统的理论与专项训练,在街舞创编能力和赛事组织上存在短板,无法科学指导学生街舞教学与训练[8]。现阶段我国的街舞教练员和指导员成长速度和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街舞的发展速度,当前街舞教练主要是在学校或俱乐部有过街舞经历的舞者,虽然了解街舞基础知识,从专业角度审视,其街舞的运动技能、教学素养、街舞文化理念等方面存在不足。

2.3 缺乏系统化的街舞教材

自从街舞由美国传入中国后,一直处于民间流传状态。由于我国街舞主要在青少年群体中自发开展,缺乏专业的专家学者对街舞进行系统化研究,缺失专业的街舞理论,未能从文化层面剖析街舞内涵,也不能从语言上归纳街舞动作元素特征,尚未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街舞教材。街舞教学模式单一,教材内容不规范,部分内容由授课教师自由创编,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认知模糊,缺乏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街舞教材。街舞教学不能脱离理论的支撑与指导,现行街舞教材主要是体育教师结合网络视频进行创编,较难适应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育水平和街舞学习需求[9]。体育教师根据自身所了解的街舞知识技能进行选择性讲解,缺乏街舞教学、训练竞赛等系统化的经验,当前尚无系统衔接各学段的街舞教材和街舞技能等级评定标准,无法满足街舞教学需求。

2.4 保障机制不完善

街舞是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中国健美操协会下设的一个项目,尚未成立中国街舞协会,缺乏专业化的组织管理,不利于街舞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街舞比赛赛事较少、规模小、参与人数有限,导致街舞在我国的影响力较小。而全国性的大型街舞赛事每年仅开展一届,而且缺乏系统的街舞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等级认定制度,缺乏统一细化的具体评分规则,街舞裁判主要以主观经验为主,缺乏可依据的细则[10]。学校相继出现诸多自发性的街舞协会,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地,吸引街舞爱好者参加锻炼,有效推进了街舞进校园的进程。但是,学校缺乏系统的街舞管理机构,在经费保障和赛事管理方面欠缺组织管理,导致校园街舞自发运作,出现组织不规范、运作无保障等问题。另外,街舞人才升学通道尚未打通,高校高水平街舞团偏少,招生名额较少,升学通道较窄。

3 街舞进校园的推广路径

3.1 开展街舞活动,扩大宣传力度

利用网络、影视、社交平台等实时传播街舞艺术,新媒体平台成为时尚街舞传播最快捷的推动载体,使街舞爱好者在第一时间搜到最新的资讯,根据视频学习与交流街舞。竞赛是街舞运动进校园的核心,街舞运动的推广和普及需要一体化、全覆盖的赛事体系。打造精品赛事,增强社会和家庭对街舞的认同度,进一步带动更多的人群参与街舞。打造精品街舞赛事,通过朋友圈、抖音、校园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宣传街舞赛事、街舞健身价值、街舞教学视频、街舞文化、街舞装备等资讯,提高街舞在社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11]。通过街舞赛事提高家长对街舞文化的认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街舞运动。学校和社区定期开展群众性街舞赛事、街舞嘉年华等活动,扩大街舞的受众群体。学校定期开展校园街舞大赛、街舞艺术节、街舞知识讲座等活动,专业街舞教师利用街舞团开展校园表演活动,吸引爱好街舞的学生加入社团,每年举办校园街舞大赛进行推广。组织家长参与和观摩街舞赛事,鼓励不同年龄群体体验街舞,提高街舞的参与度和支持度。

3.2 科学规划,系统培养街舞人才

学校应制定街舞长远发展规划,培养街舞教练及指导员,扩大校园街舞人才队伍,保障校园街舞教练的专业水平和人才规模。对体育教师进行街舞理论与专项技能培训,应对校园街舞教师不足的现状。邀请专业街舞教师对学校体操、健美操、舞蹈老师进行街舞知识、技能、竞赛组织、裁判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学校教师的街舞教学水平。鼓励操舞类体育教师转型发展,不断提高操舞类教师的街舞执教水平与艺术素养,满足学校日益增长的街舞人才需要。丰富体育教师街舞培训途经,采取线上与线下培训的方式提高体育教师的街舞文化素养,借助多元的社交平台,了解最新的街舞动态资讯,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学习街舞的新动作,延伸街舞教学内容,扩大体育教师的知识面,巩固所学的街舞技能。另外,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或观赏街舞比赛,邀请专业街舞团进校园表演,提高学生对街舞的兴趣,营造时尚活跃的街舞锻炼氛围。高校体育院校可以增设街舞专项课,培养面向学生、服务学生、科学系统组织管理运营街舞活动的专业人才[12]。由于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街舞训练场地,学校要加大街舞场馆建设,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健身房、食堂、舞蹈室等空地,利用校外街舞俱乐部、培训机构的空闲时间,适当收费或免费向学生开放,满足学生街舞健身的需求。

3.3 开发精品街舞教材

将街舞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符合学校体育生活化、多样化、娱乐化、终身化的发展要求,中国舞蹈家协会联合高校体育学院,借鉴国内外街舞发展经验,聘请专业权威人士编写街舞教材,制作街舞教学视频,逐步形成系统化的街舞教材。制定街舞培训的行业标准,研发符合中国教育水平和学生发展的街舞考级制度。利用影视、社交平台等实时传播街舞艺术,新媒体平台成为时尚街舞传播最快捷的推动载体,使街舞爱好者在第一时间搜到最新的资讯,根据视频学习与交流街舞。在街舞教材选编上,要遵循科学性、时尚性原则,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街舞教材,使学生通过街舞实现全面发展。广州体育学院正在编写《健康街舞》大、中、小学专用的街舞教程,强调中国本土特色,在街舞编排中加入中国武术、戏曲、国学等元素,将民族图腾、冬奥吉祥物等应用于街舞服饰用品上,不断创新促进街舞的中国化。学校应适当改良街舞,在街舞自由时尚风格的基础上,降低街舞技术难度,使全体学生参与到街舞运动中。注重对学生肢体小关节律动能力,促进小关节的协调配合,提高学生自编、自练、自演的街舞表现能力。

3.4 完善街舞进校园的保障机制

学校要积极扶持街舞协会、街舞社团等街舞组织,建立学校体育指导中心,成立街舞组织管理中心,保障学校街舞赛事有序开展。抓住街舞入奥的契机,大力推进街舞进校园。整合教育系统与体育系统的街舞赛事资源,做好不同学段街舞系列赛事的衔接,积极开展校际之间、地区之间的街舞比赛,不断扩充校园街舞受众群体,通过赛事促进街舞的普及和提高。逐步规范校园街舞竞赛制度,打造大中小学相衔接的街舞赛事,保障街舞赛事的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坚持培养学生对街舞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街舞技能。在中小学阶段开设系统的街舞比赛,重点培养学生对街舞的兴趣,使学生通过街舞形成健身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部要根据标准严格遴选街舞传统特色学校,完善街舞竞赛体系,形成各个学段有序衔接的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可建设街舞进校园试点县,逐步扩大我国街舞参与人口,形成示范和辐射效应。充分发挥各地街舞协会、街舞俱乐部对校园街舞的服务与指导作用。加大高校高水平街舞队建设,逐渐细化街舞的招生规模与技能评判标准,进一步畅通优秀街舞人才的升学通道。

[1]张伟.体育运动中嘻哈身体的文化诠释:以街舞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7):17-22.

[2]Jeffrey O.G. Ogbar. Hip-Hop Revolution The culture and Politics of Rap[M].Kansas state: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2007:12.

[3]GWIHO A, SUGHUI S. State of Standard curriculum of the academic credit bank system for bachelor,s degree in dance and the reality of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J].The Korean Journal of Dance Studies,2014,46(1):19-46.

[4]周义义,于海渤.武术与街舞申奥历程的文化逻辑与价值省思[J].体育与科学,2021,42(1):83-88.

[5]黄璐,吴印波.普通高校《街舞》教材整体框架设计[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1):88-90.

[6]丁家豪,刘元国.滑板运动价值及推广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0,38(9):36-40.

[7]黄河,吴玉华,肖随龙.中国街舞发展回眸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16,34(3):38-41.

[8]刘晓丽.论街舞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6):118-121.

[9]王莹.高校健身街舞课程的构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09,16(3):52-54.

[10]张伟.体育运动中嘻哈身体的文化诠释:以街舞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7):17-22.

[11]刘琳.流行街舞与健身街舞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33(2):56-58.

[12]辛丹.2024年巴黎奥运会霹雳舞“入奥”的可能性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5):252-253+256.

Research on the Value and Path of Street Dance’s Introduction to Campus

DUAN Yingfeng, etal.

(Zhuluo Primary School of Fengcheng, Yichun 330205, Jiangxi, China)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研究重点课题,立项编号:GQCTYZD2021-949。

段英凤(1991—),本科,中教二级,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董亚琦(1991—),硕士,中教二级,研究方向:体育产业。

猜你喜欢

街舞进校园青少年
街舞女孩,势不可挡
青少年发明家
聚焦《这!就是街舞》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我的街舞梦想
街舞青春,你的未来在这里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