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阿特伍德机”为素材的试题命题归类赏析
2023-11-22刘万强向家林
刘万强 向家林
阿特伍德机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的乔治·阿特伍德在1784年发表的《关于物体的直线运动和转动》一文中提出的著名的力学实验装置.阿特伍德机,基本结构为一根质量近似为零、几乎没有形变伸长的细绳,跨在一个光滑的、无转动的滑轮上,绳子的两端分别挂着两个质量不相等的重物,自由释放重物后,一个重物下降,另一个重物上升.这样的装置经常出现于高中物理和大学普通物理的教学中,经典应用于解释物理学中的常见的力学原理,涉及力、运动、能量、动量等物理知识,蕴含了丰富的物理内涵,备受命题老师的青睐.下面就“阿特伍德机”素材,从动力学、能量与动量三个角度,对常见的考试命题进行归类赏析.
一、考查动力学原理,应用于科学测量
阿特伍德机装置,实际上就是轻绳连接问题.连接的两个重物,因轻绳连接,在相互作用关系上,轻绳对两重物的作用力大小相等;在运动关系上,某段时间内的位移、某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等大小相等,在动力学上存在多个关联,可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进行研究.这样的装置经典应用于动力学问题,涉及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物理知识,即涉及相互作用观、运动观等物理观念,对运动的系统,还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来测量重力加速度g等.【例1】如图1所示,细绳跨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连接A、B两物体,定滑轮悬挂在一个力传感器的正下方,保持A物体质量m0不变,取不同质量m的B物体,通过计算机描绘得到传感器对滑轮的拉力F随B球质量m变化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F=F0直线是曲线的渐近线,重力加速度为g.则()
C.m越大,其运动的加速度越小
D.m越大,其运动的加速度越大
【解析】当m>m0时,B向下做匀加速运动,A向上做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大小均为a,细绳中的拉力大小为T,对A、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有T-m0g=m0a①、mg-T=
【答案】B
【点评】本题以“阿特伍德机装置”为素材,从“物理观念”上看,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在连接体中的应用,从“科学推理”上看,考查了应用数学工具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例2】如图3,某实验小组应用阿特伍德机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在阿特伍德机旁边固定一铁架台,铁架台上固定直尺和光电门,选取两重锤A、B分别悬挂在轻绳的两端,且mA>mB,在重锤B上固定一遮光片(宽度为d).实验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量重锤mA、mB的质量,如图4,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片的宽度d=cm.安装调整好实验装置,固定好光电门,读出光电门所在位置的刻度x0,用手托住A静止,记下B的遮光片的初始位置,其刻度为x1,B上升的高度h1=x0-x1.
(2)接通光电门,松开手,让A向下运动,B向上运动通过光电门,记下B通过光电门的时间间隔Δt1,则B到达光电门的速度v1=.(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3)多次改变A静止释放的初始位置,记下此时B的遮光片的初始位置,其刻度为x2、x3、x4、x5…….松开手,让A向下运动,B向上运动通过光电门,记下B通过光电门的时间间隔Δt2、Δt3、Δt4、Δt5…….
(4)利用每次实验的数据计
【点评】本题以“阿特伍德机装置”为素材的测定性实验,应用该装置和牛顿第二定律测定重力加速度g,理解实验原理,进行科学推理,考查了相互作用观、运动观等物理观念和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
二、考查功能关系,应用于科学验证
阿特伍德机装置,因摩擦和滑轮转动等损失的能量少,在中学阶段被选作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的经典模型.轻绳对连接的两个重物做功的代数和为零,两重物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可以应用功能关系进行研究.这样的装置经典应用于功能问题,涉及功、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物理知识,即涉及功能关系、能量观等物理观念,因细绳拉力做功的大小不容易直接测定,可借助功能关系来验证拉力对系统的做功为零.
【例3】如图6所示为著名的“阿特伍德机”装置示意图.跨过轻质定滑轮的轻绳两端悬挂两個质量分别为2m和m的物块A和B,当左侧物块2m附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C时,该物块由静止开始下落,下落h后小物块撞击挡板自动脱离,系统继续运动.忽略系统一切阻力,已知挡板的高度也为h,物块B向上的运动不受绳子和滑轮的阻挡,物块落地不反弹,速度立即减为0,求:
(1)小物块C撞击挡板前的速度v1.
(2)物块A落地前的速度v2.
(3)物块B上升的最大高度H.
【点评】本题以“阿特伍德机装置”为素材考查了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因绳子绷紧有拉力,研究对象从三个到两个、到一个物体,分别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研究,考查了能量观及科学推理等核心素养.
【例4】一学生小组利用给定的器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步骤如下:
(1)分别测量给定的两物块的质量,质量大的为物块1,其质量记为m1;质量小的为物块2,其质量记为m2;
(2)按图7所示组装器材:物块1、2由跨过轻质定滑轮的细绳连接:物块2下端与打点计时器纸带相连,初始时,托住物块1,两物块保持静止,且纸带竖直绷紧,打点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相邻两次打点的时间间隔记为Δt.
(3)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释放物块1,两物块开始运动,打出的纸带中的一段经整理后如图8所示,每两个相邻的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将相邻点的间距依次记为s1,s2,s3,s4和s5,测量并记下它们的大小;
(4)利用上述表示各物理量的符号和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完成下列填空:在打出图(b)中B点时,物块的运动速度大小为;从打出B点到打出E点,系统动能增加量为ΔEk=,系统的重力势减少量为ΔEP=;
(6)写出一条本实验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
(5) 0.0560.0571.8 (6) 绳与轮、打点计时器与纸带有摩擦消耗掉一定能量,绳子、纸带动能势能变化没有计入等
【点评】本题以“阿特伍德机装置”为素材的验证性实验,考查了实验原理的理解,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考查了能量观念和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
三、考查动量变化,应用于科学探究
阿特伍德机装置中的轻绳对连接的两个重物的拉力大小相等,某一过程的作用时间相同,拉力对两重物的冲量大小相等,可以应用动量定理进行研究.这样的装置经典应用于动量问题,涉及冲量与动量、动量定理等物理知识,即涉及动量观等物理观念,细绳拉力大小不容易测定,可借助动量定理来探究拉力的冲量关系.
【例5】如图9所示,物块A和B通过一根轻质不可伸长的细绳连接,跨放在质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两侧,质量分别为mA=2kg、mB=1kg.初始时A静止与水平地面上,B悬于空中.先将B竖直向上再举高h=1.8m(未触及滑轮)然后由静止释放.一段时间后细绳绷直,A、B以大小相等的速度一起运动,之后B恰好可以和地面接触.取g=10m/s2.求:
(1)B从释放到细绳绷直时的运动时间t;
(2)A的最大速度v′的大小;
(3)初始时B离地面的高度H.
代入数据解得t=0.6 s
(2)B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末速度v=gt=6m/s
对A(取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则有:F2Δt-mAgΔt=mAv′对B,同理则有:-F1Δt+mBgΔt=mBv′-mBv;而F1=F2
联立解得-gΔt=2v′+v′-6
由于细绳绷紧的时间Δt极短,gΔt近似等于0
因此有v′=2 m/s
代入数据解得:H=0.6 m.
【答案】(1)0.6s;(2)2m/s;(3)0.6m.
【点评】本题以“阿特伍德机装置”为素材考查了运动、动量和能量等知识,因绳子瞬间绷紧,拉力冲量大,分别应用动量定理进行研究,考查了守恒观和科学推理等核心素养.
【例6】如图10,某实验小组应用阿特伍德机探究系统中物体的动量关系.在阿特伍德机旁边固定一铁架台,铁架台上固定直尺和光电门1和2,选取两重锤P、Q分别悬挂在轻绳的两端,且mQ>mP,在重锤P上固定一遮光片,实验过程如下:
(1)用天平测量重锤mP、mQ的质量,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片的宽度d,按装置图安装调整好实验仪器,用手托住重锤Q静止不动,记下重锤P的初始位置O.
(2)接通数字光电计时器,将选择开关置于“1”,释放重锤Q,重锤P向上运动,分别通过光电门1和2,记下遮光片分别通过光电门1和2的时间间隔Δt1和Δt2,从而计算出通过光电门1和2的速度v1= 和v2= .系统中P、Q两重锺的动量的增量ΔP= .(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3)将选择开关置于“2”, 让重锤P的初始位置置于第1次释放的同一位置O,释放重锤Q,重锤P向上运动,分别通过光电门1和2,记下重锤P从光电门1到2的时间间隔t.
(4)比较系统中P、Q两重锺的动量的增量ΔP与两重锤的合外力的冲量I,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ΔP= ,从而得到了系统的动量关系.
(5)某同学单独对系统中重錘P进行研究,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测量后计算可得细绳对P的拉力冲量的大小IF= ,然后再单独对重锤Q进行研究,选取同一运动过程,即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也可得细绳对Q的拉力冲量的大小I′F,研究发现I′FIF.
【点评】本题以“阿特伍德机装置”为素材的探究性实验,考查了实验原理的理解,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考查了动量观念和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
近几年来,物理学科的高考试题特点主要有三条线,即“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强调试题要围绕“立德树人”金线,考查“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以真实情景为素材.以“阿特伍德机”素材进行物理命题,聚焦主干内容,考查关键能力,凸显素养导向.从“核心价值金线”看,选取“阿特伍德机”这种经典素材进行命题,感受物理前辈的闪光智慧,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崇尚科学、善于研究、敢于突破,有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能力素养银线”看,高考考查内容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个层面,综合考查了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运动、功与能、动量等力学知识,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实验设计、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能力,独立思考、挖掘隐含前提与开放论证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等.从“情境载体串联线”看,“无情境,不成题”, 将阿特伍德机作材料,实现对物理学科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思维方法的考查和选拔,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新问题、进行新解释、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