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究
2023-11-22王岚王会霞
王岚 王会霞
摘 要:“一带一路”给高校带来了更宽广的国际交流平台、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大的国际影响力等机遇,同时,也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应在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与国内外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交流,以及重视学生的多元综合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一带一路” 高校 人才培养
课 题:本文系2023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后真相时代大学生信息伦理失范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课题编号:2023SJSZ0199)的研究成果。
“一帶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倡议。通过与沿线国家积极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以及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教育国际化和文化多元化具有重要作用,对创建新的经济结构体制、实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层互动,甚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一、“一带一路”为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精准扶贫”“互联网+”……为中国经济、文化、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教育事业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而高等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最为密切、联动最为灵敏的一类教育,自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一带一路”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有以下几类。
(一)提供更宽广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涉及沿线多个国家。截至2023年1月,我国已同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种多国家加入、多人才参与的合作交流平台,给高等教育提供了广阔的互动、对话机遇。高等教育借助“一带一路”,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各高等院校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发展、共赢,迎来了更多的国际发展机遇。
(二)促进高校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为我国高校学习与探索沿线国家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成长经验、管理体制、实践路径、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方案等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以我国卓越大学联盟高校(E9)与东盟各国8所大学联合组建的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为例,该联盟在课程开放、信息共享、人员流动、双学位项目、合作共识以及奖学金6个方面切实进行了合作交流。这为国内高校的专业发展、课程建设、教学质量提高等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这对高校提质增效具有重要作用。
(三)增加毕业生的实习就业机会
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中国与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基础设施、交通、经济、文化和旅游等产业、行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就为我国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参与境外实习和工作的机遇,开拓了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丰富了毕业生的就业途径,从而增加了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四)扩大高校的世界影响力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的国家众多,使人才需求、市场规模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伴随“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将得到更多国家的关注。这将进一步拓展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高校作为“一带一路”相关技术、人才支持与输出的重要阵地,自然会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这对提升我国高校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力,具有显著作用。
二、“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创新人才类型
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与关键。“一带一路”建设为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迎接挑战,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来看,土木工程类、现代物流类、语言类、财务管理类、文化产业与教育类、旅游管理类人才较为紧缺。
(一)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方面的人才
“一带一路”强调“五通”发展,其中“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离不开“通路通航”的建设,即公路、铁路、港口、物流和航空等的支持;离不开“基建产业链”的建设,即装备制造业、建筑基础设施业和钢铁建材等材料业的支撑;离不开“能源行业”的建设,即电站、电力和油气等的发展。这就需要高校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人才的培养,加强人才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其管理、实操等水平,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语言服务行业方面的人才
据《2022中国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分析,目前,我国英语仍处于“一家独大”的局面,小语种人才较为匮乏,相关小语种服务业务与能力水平较低。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业务的拓展,语言服务相关人才的缺失将严重阻碍我国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沟通交流、贸易合作甚至“一带一路”相关行业的发展。
因此,伴随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需要,高校应加强语言方面人才的培养,考虑语言、宗教和文化各方面的相似或相通等因素,科学有效地设置相关专业,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体系。注重语言服务行业软实力的提升,加快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步伐,进一步拓展延伸语言服务业的发展深度与广度。
通过培养精通外语、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的相关人才,进一步提升我国在语言服务方面的话语权,从而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住机遇。
(三)具备综合能力的国际贸易人才
投资贸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与国内企业交易来往日益频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金融贸易服务。2021年,我国同拉美地区的贸易总额仍创历史新高。中拉进出口总额约为4515亿美元,与2020年相比增长41.1%。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迫切需要熟知货币流通、资金运作、金融服务、贸易文化、国际贸易政策、贸易合作机制以及开展的线上贸易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四)文化旅游方面的人才
在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上,声声驼铃摇荡出中西方交流的序曲,文化的交融、文明的碰撞一直随着丝路延续千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文化交流、人文旅游等产业正蓬勃发展。
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国家众多,地域较为辽阔,政治、社会、文化、历史、宗教信仰和民风民俗等差异较大,各国国情较为复杂,政局情况难以预料,我们要更多地了解、掌握各个国家的人文风俗,重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学习,加强有关文化、教育、旅游和影视等方面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快速、有效地向前推进,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效地带动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真正做到“民心相通”。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人才类型,为了更好地满足“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实现“一带一路”发展愿景与目标,我国高校应该切实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不断摸索、探讨人才培养的路径。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为高校提升“一带一路”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一)准确定位: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与宗旨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相关用人单位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高校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理应适应新的形势,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这是实现高校快速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应该以《“一带一路”:愿景与行为》为切入点,分析“一带一路”发展形势,正确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围绕“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项目设置相关专业,建立相关人才培养改革的机制体制,积极实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顶层设计到具体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有的放矢的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二)师资先行:打造高水准教师团队
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需求,高校教师应具备较宽的知识面以及较高的技能水平。
高校应注重优质教师团队的建设,加强对教师专业素养、技能水平和国际视野等方面的培训,重视对在职教师跨文化、跨地区、跨专业的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师与国际知名大学、科研学术机构交流学习。同時,注重对教师小语种的培训,提升教师团队国内国际影响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合作培养:加强跨国学校和企业协作办学
“一带一路”的实施不是一家企业或一所学校的单打独斗,也不是局限于某个国家内部的合作交流。“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多个国家,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度、文化环境和高等教育发展基础等各不相同。这是一项跨越国家、超越地域限制的发展伟业。
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尝试与国内外相关院校及企业建立沟通桥梁,加强与国内外企业、行业、商会和协会等的协作交流。通过组建“一带一路”高教联盟,为国内高校与丝路沿线成员国高校的合作学习提供平台。
完善跨国校企协作办学体制与机制,采用多种联合培养方式,争取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优质资源互补,达到创新人才的共培共享共赢。
(四)技能多元:注重学生多元能力复合培养
“一带一路”下各行业、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针对我国高校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高校应该根据“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找准定位,对人才进行“量体裁衣”式的培养,借助信息技术赋能高质量教育,通过数字教育改革传统教育形式,加快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依靠“产学研用”立体化、全方位的培养方式,采用项目教学、时间实习、定向委培等方法,加强对学生多元技能的培养,丰富其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一批批实用性强、技能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束语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的经济中心、政治格局、科技力量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全球高等教育格局面临重构。
我国高校应该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带给教育的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更加主动、积极、高效、更具活力地参与到全球大发展中。
我国高校应加强研究,重视创新,注重发掘本土文化优势,着重长远发展,抓住机遇,以开放、积极的心态,加快“一带一路”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充分利用好国际资源,抓住机遇期,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在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高校、企业的合作交流,契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更快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琪,张义民.“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回顾与展望:基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考察[J].比较教育研究,2022(6).
[2]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
(作者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