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单元作业整合实践研究*

2023-11-22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8期
关键词:双减布置作业

陶 超 汤 瑜

(合肥师范附小教育集团长丰分校 安徽合肥 231100)

引言

在“双减”政策颁布和实施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规划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优化日常的课后作业设计,让学生在低年级的数学课程学习中进一步缓解课业压力,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配合教师完成作业任务。因此,相较于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而言,以单元作业整合的方式来优化作业设计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更短时间内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课程的学习乐趣,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更为全面的调整。

一、当前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过于强调基础知识的夯实训练

低年级数学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简单地认识数学学科,初步学习一些基础的学科知识。有些教师基于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将作业设计的重点放在夯实基础层面,希望能够通过大量基础知识的训练,来帮助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因此,作业设计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呆板和陈旧。这样的作业设计显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甚至让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产生厌烦情绪。大部分低年级的学生都有较强的好奇心,也乐于接受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墨守成规的基础知识训练不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发展特征,会让学生对数学学科形成糟糕的既定印象,进而不愿意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这是当前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二)过于重视书面作业布置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课余时间完成作业的,因此学生作业完成的实际状况难以被教师及时获知,教师无法在课余时间承担监督职责,督促学生顺利完成作业。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对当天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大部分教师都会采用布置书面作业的形式。与其他类型的作业相比,书面作业需要学生动笔完成,因此,教师可通过作业批改的方式来详细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但书面作业布置量占总体作业布置量比重过大,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让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产生较为明显的疲惫感,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让学生的作业完成体验得到进一步提升是很困难的。因此书面作业布置过于受到重视,也是当前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单元作业设计优化原则

(一)降低作业的重复性

由于课后作业的完成总时长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因此低年级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布置类型重复的作业。重复作业的完成不仅需要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未必能够让学生在当天所学知识巩固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许多教师为了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效果,会布置大量重复作业。例如在笔算训练和口算训练过程中,教师往往布置海量的训练习题,这非但难以让学生体会到作业完成的乐趣,还会加重学生的作业完成负担。因此在“双减”政策颁布与实施的背景下,教师要尽可能地降低作业的重复率,遵循作业设计的多样性原则,借此来提升作业设计和布置的效果。

(二)降低作业的机械性

机械性作业任务很容易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期待,甚至可能让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产生麻木的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生也无法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例如有些教师在混合运算的作业设计过程中,将一成不变的算式训练换成了算24点游戏和数独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式。

(三)加强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主性

正因为教师难以对学生的作业完成实际情况进行监督,因此学生的实际作业完成效果与学生的自主作业完成能力有密切的关联。如果学生的作业完成态度不积极,那么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也并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状态。因此提升学生的作业完成自主性尤为重要。有些学生之所以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无法产生积极主动的心理,是由于相应的作业设计形式太过死板,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为此教师可尝试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增加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而有些学生之所以对完成作业并不积极,是因为相应作业的难度和深度与其现阶段的学习进度和状态不相符。因此,想要让学生的作业完成自主性得到提升,就应当了解不同学生现阶段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状态的作业任务,只有如此,学生完成作业时才会更为积极。

三、低年级数学单元作业整合实践措施分析

(一)基于学生的年段和学情,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

在设计单元作业之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年段的基本学情。如果学生在这一单元课程学习之前没有知识基础,那么教师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基础性单元作业。如果学生在这一单元课程学习之前有相应的经验和知识基础,那么教师在基础性作业设计过程中就可适当地减少时间和精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这一单元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与时间相关的基本知识,认识了钟面,并且已经全面掌握了整点和半小时的读写特征。那么在这一单元的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就可尽量减少与基础钟面知识相关的作业量,而将单元作业设计的重点放在更为深入的内容学习和掌握方面。这能够避免学生在简单重复的作业中耗费时间,使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确立三维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思想品质

在现阶段的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并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锻炼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优秀的品格。因此,教师需要确立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全面掌握相应学科知识的具体内容,学习知识吸收和问题解决的方法,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背景下,教师应当围绕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优化单元作业的设计,让学生以更具条理的方式吸纳数学知识,使其知识网络体系架构变得更为完整。同样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时间单位概念,还需要通过设计诸如“如果给你10分钟的时间,你能干些什么”等开放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件安排和完成过程中体会时间的量感;教师还可设计诸如“收集与珍惜时间相关的传说和故事,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这样的作业,在跨专业视域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质,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三)明确作业功能,创新作业布置形式

在单元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作业的具体功能指向。不同类型的单元作业有不同的功能,有些作业在完成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和夯实基础知识,有些作业在完成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课本知识的应用能力,有些作业在完成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有明确作业的功能指向,才能在单元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相应的作业布置和设计更具逻辑性。

还是以“认识时间”为例,在单元作业设计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时间量感,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设计活动单的方式来把握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周末马上就要到了,这个周末老师要布置一项作业,那就是让同学们自主选择星期六或星期天来制作一个活动单。活动单的制作方式特别简单,这份活动单是以钟面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同学们需要把这一天当中所有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并且把这些美好瞬间发生的时间画在钟面上,并且需要用不同的计时方法来表现这些美好瞬间的发生时刻。”这样的作业形式,将与时间相关的数学专业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获得新鲜感,提升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

(四)建立跨学科联系,优化单元作业设计

当前社会发展潮流下的人才需求,呈现出跨专业素养融合的趋向。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学会以跨学科的视角考虑问题。

在单元作业设计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那么单元作业的表现形式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也难以获得良好的体验。因此,教师可将数学作业设计与其他学科融合。例如上述“认识时间”的作业设计,就可和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合:布置“每日体育运动打卡”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花费一小时来进行体育锻炼,并将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具体内容记录下来。这种作业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体会时间量感,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

(五)因材施教,设计单元分层作业

不同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的天赋和能力是存在差别的。因此,采用统一的作业形式很难让所有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于某些学生而言,作业难度与其现阶段的知识掌握水平并不相符,强行完成相应作业不仅会让学生感到痛苦,还会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难以使得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达到理想状态。基于此,教师应该优化单元作业设计,设计分层作业。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知识掌握水平的学生选择。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课程教学中,面对知识掌握程度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可布置诸如30+20、60+10等整十数加减法作业,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应的加减法规则;如果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达到了平均水平,那么教师可提高难度,让学生完成诸如39+28、43+34等非整数类的加减法作业,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加减法的规则;如果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状态,那么教师可将加减法运算放入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解答应用题,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关键信息获取能力。这种单元分层作业能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课业水平均达到理想的状态。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颁布与实施的背景下,低年级数学教师应当不断优化单元作业的设计策略和方式,争取在提升学生作业完成体验的同时,让学生尽可能锻炼各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的思维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后续阶段的数学课程学习中取得新的突破。

猜你喜欢

双减布置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