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新生入馆教育新模式构建*
——以江苏省公立本科院校为例

2023-11-21申小春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6期
关键词:入馆新生图书馆

申小春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淮安 223300

0 引言

新生入馆教育也称新生馆前教育,是高校图书馆让新生读者学会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教育过程。传统的新生入馆教育主要包括:印制图书馆手册供新生自学、现场参观图书馆、集体观看图书馆视频、新生讲座辅导等活动形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服务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借还系统、位置预约系统、复印打印等自助化设备的普遍应用,图书馆服务方式全面开启了自助化模式。因此,网络自助型的“互联网+”时代新生入馆教育平台应运而生,网络化、自主化、微视频化的入馆教育模式成为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迫切需要。

1 “互联网+”与新生入馆教育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如今高校的入馆教育虽然在教学形式上有了一些变化,但在实际教学中学习者处于被动状态,成效也不尽如人意。同时随着“00 后”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传统的实地参观、发放《读者指南》等教育模式渐渐流于形式,远远无法满足新时代读者的需求。

2015 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随后“互联网+”引起了前所未有的热议。截至2021 年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10.32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在线办公用户规模达4.69亿,占网民整体的45.4%[1]。

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几乎每个人都可以称为“蜘蛛侠”,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出现,使大学生对互联网更加依赖。在这样一个大学生依赖互联网的时代下,传统的入馆教育模式已不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需要结合信息、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构建一个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入馆教育模式,把入馆教育内容以易得、易取方式传递给大学生,迎合他们的心理及行为特征,才能极大提高入馆教育的效果。因此,基于“互联网+”视角为新生入馆教育开创新思路成了业界关注的话题。

2 江苏省本科院校的入馆教育平台现状分析

2.1 基本情况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利用互联网开展入馆教育在高校图书馆中也越来越普遍。笔者以江苏省50所公立本科院校为对象,于2022年7月份多时段、多次对这些院校的图书馆网站开展实际阅读和调查访问。

通过深入的调查发现,有47 所院校利用网络开展入馆教育,其中主页上明确有“入馆教育”“新生专栏”“新读者向导”之类的栏目的达41 所;在目录下包含两个及以上的子栏目的有21 所(在线入馆教育测试除外);开展在线入馆教育考试的院校达35 所。

2.2 入馆教育网络平台主要内容

由于各高校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栏目设置的内容与名称不尽相同,难以统一,因此笔者阅读了各院校的“新生入馆教育”栏目的详细信息,有选择性地列出了相关内容,具体如表1 所示。表1 中标有“√”的表示该高校的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包含该栏目的内容。

表1 江苏部分本科院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包含的主要内容

(未完)

(续表1)

调查中发现有些院校的“新生入馆教育”平台栏目设置比较清晰且明确,比如:常熟理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常州工学院等。除了具备入馆指南、馆藏布局、规章制度、书目检索、借还书方法等常规内容外,还采用了动态多媒体形式将资源予以充分展示。部分图书馆更是引入了Web2.0 网络元素,如中国矿业大学、常州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的自助式的虚拟游戏型入馆教育平台通过多元化、虚拟化、趣味化的教育,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南京农业大学“新生入馆教育平台”的QQ 咨询界面和图书馆微博链接等,无不彰显了网络新生教育平台的优势。

同时由表1 可见,列举的这些院校大部分已通过网络进行了入馆教育的测试,这种开放式的测试,操作简便,能够满足适时适地的要求,并能保证测试的公开性和实时的成绩查询。而且这种测试入馆机制的引入,也对传统方式中新生读者没有自学压力、培训效果欠佳的状况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2.3 新生入馆教育的其他辅助方式

通过调查还发现,某些院校除了平台上设置了“新生入馆教育”栏目以外,还采取了其他一些辅助手段来开展入馆教育。比如:定期的专题讲座、现场参观体验、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以及特别针对新生而开展的各类活动等。笔者列举了一些代表性的院校,具体如表2 所示。

表2 江苏部分本科院校“新生入馆教育”其他辅助方式

(未完)

(续表2)

其中,专题讲座大部分都是围绕信息检索而展开的,微信、微博的开通则为新生与图书馆工作开展的互动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常州工学院还引入了“学生馆员助理”担任导游,这种形式不仅能激发新生读者的入馆学习兴趣,也能将其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拉近,利于同伴教育理念的形成。

2.4 存在的不足

2.4.1 网站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受重视程度不够

网站是新生认识图书馆的重要窗口,此次调查的50 所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平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栏目设置较单一。其中有18%的高校图书馆没有展示新生入馆教育的任何信息,由此可见其对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2.4.2 缺乏互动和体验,教育效果不佳

仅有极少数院校的入馆教育平台融入了视频/微视频、微课、电子书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形式,这些平台上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且趣味性较强。而很大一部分院校则墨守成规,只在网站上提供馆藏布局或图书借阅规则等简单的图片或文字内容,缺少互动性,单调乏味。因此,体验感有待进一步提高。

2.4.3 入馆教育集中在短时间完成,缺乏跟踪和针对性的后续教育

经过深入的调查发现,部分入馆教育集中在刚入学的短时间内完成,培训结束后就没有再开展专门针对新生的相关活动。

3 “互联网+”时代新生入馆教育新模式构建

“互联网+”时代的入馆教育应注入更多的新鲜元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新生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掌握开启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实现图书馆的信息教育职能价值。

因此,笔者在网络调查并分析了江苏省50 所公立本科高校的入馆教育开展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互联网+”时代入馆教育新模式。新模式将入馆教育分阶段分步骤地全方位地展开,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互联网+”时代入馆教育新模式

本模式以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而展开,其中实线框中为线上教学,虚线框为线下教学。线上教学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弥补线下教学在教学资源、教学时空等方面的局限,使学生的自主式学习成为可能。

3.1 基础体验阶段

基础体验阶段在新生入学前完成,从网络调查的结果发现,只有少部分院校没有专门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所以,在录取通知书上印上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新生通过加入学校图书馆的公众号即可进行《入馆指南》的学习。中国矿业大学和常熟理工学院就是让新生在入学前完成入馆教程的学习和测试的整个过程。

为了让新生对学校的图书馆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光靠阅览文本性的馆藏分布是不够的,建议学校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网上虚拟图书馆,新生访问网上的虚拟图书馆,通过游戏任务闯关的方式对图书馆的馆藏分布、规章制度等形成最初的体验。网上虚拟图书馆是采用3D 技术量身设计的全景虚拟图书馆系统,充分利用了虚拟现实平台的交互性、趣味性,能增强学生的现场感和沉浸感。从中国矿业大学、常州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的新生入馆教育中的学生评价来看,成效较佳,反响较好,能有效促进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的提升。

3.2 稳步提高阶段

图书馆在主页上开设“新生入馆专栏”。新生入学后,可基于网站开展自主学习,内容为新生必须了解的入馆基础知识,包含开馆时间、馆藏布局,以及具体使用图书馆过程中务必通晓的书目查询、借还书、预约续借等方法[2]。知识点以MOOC 视频、微电影、PPT 课件等形式呈现,也可以以文本、漫画、动画、图片等其他媒体形式呈现。

MOOC 视频或微电影建议以图书馆常见的违规问题为内容,如不正确地使用代书板、图书馆占座、窃书、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纸屑、吸烟等。新生通过这些典型而生动的案例,可以将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深深地刻在脑海里。

新生入馆知识测试系统,将在线学习、在线答题与借阅权限的开通相关联,通过考试后才能开通借阅权限。

3.3 应用巩固阶段

经过线上的自主学习后,学生可能还会有疑问,这时可以采取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和实践所学的内容。“学长制”同伴教育中的“同伴”,指的是学生志愿者或图书馆社团成员,先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教育,然后在入馆教育时引入同伴教育理念,既能激发新生了解图书馆的兴趣,提高大学新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也能提升学生互助成员自身的统筹管理能力,同时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3]。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开展了将导游式入馆教育与馆员助理内训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南京农业大学也采取选拔学生志愿者作为培训的小助教,以学姐学长带领陪伴的模式,尝试性开展新生入馆教育的新模式,新模式受到新生的热烈欢迎。拉近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提升新生入馆教育的互动性和趣味性的同时,志愿者也收获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加深了对图书馆的理解。常州工学院图书馆设计了积分机制,在完成相关任务后新生可得到相应积分,积分与借阅权限关联,也可兑换有偿服务或奖品,这种措施使得新生从早时的为积分而参加活动,变成自然而然地参与图书馆的活动,这样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在新生中变得可持续[4]。

专题讲座指在新生入学后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讲座,讲座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海报、图书馆网站主页、微信、微博等方式提前发布。新生登录图书馆网站上的“讲座预约系统”了解并预约感兴趣的讲座与知识竞赛,讲座除了个人网上预约,也可送课到学院,甚至可以提供团体的预约服务。

3.4 后续跟进阶段

部分院校的入馆教育缺乏后续跟进这一部分的内容,往往是新生的入馆测试结束后,入馆教育也就算是彻底完成了。高校图书馆应该结合现代网络技术给新生读者提供多种互动智能服务,保证入馆教育工作的持续性。其中微信在图书馆移动服务中具有个性化、便捷化和移动化的特点,非常适合在后续跟进阶段开展各项服务。比如:开展不定期推送好书、专题培训讲座、借阅排行、读书明星等服务内容,让新生随时随地获取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馆员还可以借助服务平台及时解答新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增强与新生的交流和互动,能进一步提高其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关注度。

为了让信息资源更加立体化,增强型虚拟现实技术与混合式虚拟现实技术也可以引入图书馆资源领域,比如使难以理解的数字图像变得更加生动逼真,珍贵的历史文献鲜活地得以展现等等,从而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意愿与兴趣[5]。

4 结束语

新生入馆教育是图书馆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这种全新的“互联网+”入馆教育模式,既解决了内容多、师资缺乏和教学效果无法评估等问题,也能让新生在移动学习环境中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利用线上的场景化虚拟图书馆网上体验和线下的“学长制”同伴教育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形式让新生入馆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最后,移动图书馆、微信、微博等在为师生的互动交流提供非常有效的平台的同时,也很好地让入馆教育的延续性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入馆新生图书馆
重获新生 庇佑
阅读推广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研究
河南一高校学生排千米长队进图书馆
图书馆
高校新生入馆教育工作浅析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去图书馆
新生改版
高职院校入馆教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