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立人”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启示

2023-11-21李瑞娜

科学咨询 2023年19期
关键词:立人子君孔乙己

李瑞娜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

一、背景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1]。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党和国家对他们寄予了殷切厚望。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师应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落实“三全育人”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鲁迅作为一百年前苦苦探寻民族道路的新青年中的一员,他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鲁迅认为“立国先立人”,“立人”是“兴国”的前提,“立人”的精神实质即摒弃国民劣根性。在课堂教学中,本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原则,我们将通过鲁迅其人其作去重温鲁迅的“立人”之路。

二、当代大学生应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精神——以鲁迅的生平经历为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原本生活在“小康”家庭的鲁迅,在13岁时因祖父卷入科场贿赂案,家庭突然遭遇重大变故。再加上父亲生病,又被庸医所误致死,给鲁迅年幼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鲁迅从小目睹了家庭变故后世人的冷眼、白眼,也亲身感受到了父亲的病痛,这也就是鲁迅后来到日本留学决定学医的初衷。

1902年,由于成绩出众,鲁迅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他去日本实现他从医救国的梦想。鲁迅想运用先进的医学技术去医治像他父亲一样忍受病痛的中国人,所以在留学期间很用功,成绩优异。

在仙台学医期间,“幻灯片事件”让鲁迅深深地受到了刺激,并改变了他医学救国的想法。教师播放幻灯片给学生看,画面中一个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的中国人被捕获,另外一群围观的中国人却拍手喝彩。鲁迅注意到这群人“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示出麻木的神情”[2],他开始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2]。无疑,鲁迅洞察到要想救国,只是去医治中国人的身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思想根源上医治中国人的灵魂。国民素质提高了,国家才能进步。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蕴藏着深深的爱国之情和伟大的“立人”思想。鲁迅弃医从文无疑是正确的,这已经得到了历史的验证。

鲁迅初到日本,为了表示反封建的决心,毅然决然地剪掉了长辫,照了一张相片,还在相片后面题了一首诗留念。这首诗后来改名《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3]此诗表达了鲁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当时的中国风雨飘摇,即便不被人理解,也要用满腔热血报效祖国,这是22岁的鲁迅立下的誓言。自从选择了文学启蒙民众之路,鲁迅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的文学著作,不仅为现代文学树立了典范,而且这些作品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无人超越。毛泽东同志评价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誉为“民族魂”。

鲁迅艰难的人生经历、求学历程、志向选择告诉我们,人要有梦想并为之付出行动,并且还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人生才能熠熠生辉。鲁迅胸怀大志、爱国爱民,一生致力于改造国民劣根性,从根本上反帝反封建。鲁迅等一代新青年用一点一滴的行动挥洒青春和汗水,浇筑救国梦。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时代为广大青年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平台和空间。广大青年要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青年学生要坚持艰苦奋斗,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当代大学生应该读懂鲁迅的作品并理解鲁迅的思想和意义,培养家国情怀,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当代大学生要懂得爱、理解和尊重——以鲁迅小说《孔乙己》和《药》为例

“看客”与“被看”是鲁迅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模式,他的小说写尽了看客的冷漠、麻木、愚昧,以及被看者的孤独、悲哀、绝望。鲁迅用简洁的语言揭露和批判国民的劣根性,毫不留情。看客与被看者之间的隔膜甚深,犹如一道鸿沟无法跨越。究其原因,在于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使人与人之间缺少关爱、理解和尊重,笔者具体以《孔乙己》和《药》为例来进行分析。

孔乙己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一个没落的旧时代文人形象,他迂腐不堪、生活穷困潦倒。身材高大的孔乙己因为身份的卑微,在咸亨酒店受尽看客的欺负、嘲笑和奚落,最终被封建社会所吞噬。咸亨酒店存在五个阶层的人,形成了一个等级森严、尊卑有序的鄙视链。第一层是丁举人这一类的读书人,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丁举人身份尊贵,他可以鄙视咸亨酒店的其他所有人。第二层是掌柜的,他是封建社会没落时期典型的小商人形象,经常和众人一起奚落孔乙己。第三层是站着喝酒的短衣帮,虽站着喝酒,但毕竟靠劳力生活。第四层是小伙计,小伙计的地位是除孔乙己以外最低的了,但他也瞧不起孔乙己,小伙计的态度是“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第五阶层则是唯一站着喝酒却穿长衫的孔乙己了,也是被所有人欺负的对象。孔乙己秀才都没有考上,却放不下读书人的尊严和体面,仍穿长衫,显得迂腐。而众人都拿孔乙己取笑,践踏他的尊严,这些薄凉的看客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演绎着恃强凌弱的复杂人性。

孔乙己挣扎在社会的底层,不被尊重,得不到关爱和理解,是一个迂腐的书生,但同时从本质上来说,他也是一个觉醒的反抗者。因为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孔乙己没有沿着鄙视链去欺负更弱小者,他心性善良、平等待人、懂得尊重。比如,他诚恳地教小伙计“茴”字的写法,没有等级观念地预言小伙计将来做掌柜。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孔乙己肯分他的茴香豆给小孩子吃,足见他的善良。然而,孔乙己的善良在当时的社会是得不到回应的。

小说《药》写的是华老栓夫妇为给儿子华小栓治痨病,花钱买人血馒头做药引子给儿子吃,而被吃的正是革命者夏瑜的血。革命者为老百姓抛头颅、洒热血,却丝毫得不到民众的理解,他们反食革命者的鲜血,何等令人心寒。《药》既写出了民众的愚昧、麻木、冷漠、自私,同时也写出了革命者和老百姓之间的隔膜,不被理解只能做无谓的牺牲。

当一个人不被爱,没人理解和尊重时,精神所受的打击要比肉体沉重得多。当代大学生要学会爱、理解和尊重,不歧视别人,也不歧视任何一种职业。每个人的能力都不同,但只要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我们感受到孔乙己的悲凉人生,明白了鲁迅的“立人”初衷,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就需多体谅别人,多传递爱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以鲁迅小说《伤逝》为例

当五四文学运动的新风吹遍沉睡的中国大地,广大青年激情满怀地呼吁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时候,鲁迅却用他犀利的眸子清醒地认识到男女爱情自由、婚姻幸福是要建立在经济独立和社会平等的基础之上的。为此,他创作了唯一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伤逝》。

《伤逝》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主人公原本是受五四新思想洗礼的新青年,特别是对待爱情上,女主人公子君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子君为了争取自由恋爱的权利,不惜和家庭决裂,勇敢地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2]可是同居后不久,这个新组的小家庭就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子君回归家庭,不再读书和学习,整日为生活琐事忙碌。由于社会的非议,涓生的工作也不顺心,而且觉得和子君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子君和涓生两个人生活过得很窘迫,最后不得不分道扬镳,各自求生存。离开涓生的子君失去了精神寄托,最终抑郁而亡。

当代作家亦舒钟爱鲁迅的小说《伤逝》,她创作了一部小说《我的前半生》[4],里面的主角子君和涓生就沿用了《伤逝》中主人公的名字。这里我们不妨称《伤逝》中的子君为“旧子君”,《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为“新子君”。接下来,我们对比一下新旧子君形象的异同,来找找旧子君命运悲剧的原因。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新旧子君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知识女性的代表。旧子君因为受到新思潮的影响,不顾家人的反对与自己的爱人组建家庭,后来沦为家庭主妇。新子君接受过高等教育,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后便放弃了工作机会,步入婚姻殿堂,度过了十年安稳的生活。旧子君和前期的新子君不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经济上均是不独立的。当家庭出现问题时,旧子君选择的是回归原生家庭,新子君做出的选择是以全新的自我重新踏入职场。女性经济上不独立,便无法安身立命。在《伤逝》中,当涓生向子君说出不爱时,子君选择沉默,后来被家人接走,郁郁而终。新子君在婚姻出现裂痕时依然能够在朋友的帮助和陪伴下找到一份新工作,逐渐恢复信心,奋斗出美丽的人生。我们知道,因时代不同,新子君比旧子君拥有更多公平的工作机会。鲁迅曾在演讲《娜拉走后怎样》中作出娜拉离开以后要么堕落、要么回来的预言。说明在那个年代,社会没有给女性提供公平的工作机会,这也是导致旧子君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在新子君生活的时代,社会为男女提供了公平的工作机会,所以新子君结束了不幸的婚姻后迅速找到了新工作。

综上所述,可得出旧子君命运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原因、经济原因、自身性格原因。在传统的婚姻制度下,妇女的家庭地位比较低。子君经济不能独立,不仅仅是她自身的原因,社会和时代的原因才是根本原因。当时的社会不允许子君出去找工作,也不给她提供工作的机会,所以她只能沉迷于家庭,逐渐失去自我。因此,在一个不合理的社会中,单纯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幸福是不可能成功的。人只有在为社会解放而斗争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个性的解放和个人婚恋的幸福。

亦舒的《我的前半生》是对鲁迅的问题“娜拉出走以后怎样”做出了当代回答,她用新子君的自立自强表现了时代的进步和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5]。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从旧子君的悲剧中吸取教训,同时学习新子君走出婚姻困境实现个人价值的人生经验。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女生,在爱情面前一定要保持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婚恋观,以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实现人生价值。

五、结束语

鲁迅提出了“兴国”先“立人”的思想主张,在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科学救国的一种表现。鲁迅希望运用文学的教育功能来实现文学启蒙民众落后思想的目的,但这条道路是艰难曲折而漫长的。正如《长明灯》中长明灯是封建思想和文化的象征,长明而不灭,《风波》中九斤老太是传统思想的象征,僵硬而固化。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对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受此思想影响的人总是按照固定的思维行事,不知变通。然而,时过境迁,鲁迅先生去世已经87年了。当今社会,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正在高质量发展中,国民素质也大大提高,我们已经看到了鲁迅“立人”思想实践的成果。在新时代的教育领域,我们要深入学习鲁迅思想的教育意义,把“立人”延伸为“立德树人”,通过鲁迅其人其作,去感悟文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立人子君孔乙己
教育家精神的“立人”之道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新老读者与《商界》的故事
孔乙己(下)
孔乙己
作为态度的抗争
子君的错
子君的恨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