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以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2023-11-21金晓瑜张辛皎王后禹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26期
关键词:苏州大学留学生国际化

金晓瑜,张辛皎,何 乐,王后禹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123)

0 引言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摆在重要位置,并提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1]。2021年,作为“十四五”期间推动江苏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江苏省教育厅正式启动实施“十四五”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品牌专业”),依托首批国家“试点学院”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建设的“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成为首批入选建设项目。作为前沿交叉学科,面对中美科技“脱钩”、国际局势波诡云谲等因素给全球科教合作带来的巨大影响,学院紧跟国家战略步伐,通过国际融合和区域协同创新等举措,努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善于独立思考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打造地方乃至国家的纳米科技领域人才培养高地。

1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我国教育和科技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深入,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反复延宕的新冠疫情对高等学校国际化工作带来的挑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在理工类人才培养方面,人员国际交流受阻,各类合作培养项目停滞,国际会议取消或推迟。伴随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以及部分西方国家不断加强对华遏制,高校师生对境外安全、签证办理时效等顾虑加深,各类交流恢复缓慢,高等学校的国际化发展仍然面临重重阻碍。

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等合作倡议为新形势下的高校前沿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国际化指引了方向,开拓与沿线友好国家在人才培养上的合作,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不断完善和壮大高校国际合作版图。此外,新冠疫情加速了线上交流合作发展。疫情暴发以来,在线教育、会议等软件的使用频率大幅增加,师生已习惯使用互联网开展交流学习,为人才培养国际化开辟了更多线上机会。最后,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反复的新冠疫情也使境外部分华人科教工作者萌生了回国发展的意愿。境外华人高水平人才的回归,将带来大量国际资源,充分利用这些优质资源将大力提升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也将对高校开展在地国际化产生积极作用[2]。

面对这些机遇与挑战,高等学校应当及时调整国际化战略方向,结合自身优势特点,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国际化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以顺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国际化基因,抢抓时机开拓创新,率先在加快推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和高成效中外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实践。

2 中外课程建设

2.1 一流学科支撑专业建设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由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国际纳米领域强校——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三方共建,是首批国家试点学院,也是苏州大学一流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主导建设学院,在国内外各大学科排名中均名列前茅。新冠疫情暴发后,学院在一流学科的支撑下,充分利用国际化基因优势,根据交叉学科的特点,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评价机制,为新形势下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2.2 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学院与包括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在内的国(境)外开设纳米专业教学的高校保持着合作关系,通过与国(境)外合作高校不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与合作,结合专业自身的改革需求,在保障在读学生公平性的前提下,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完善,不断提升专业课的双语/全英文教学比例。此外,为了让学生能适应专业课的英文教学,学院专门建立了英语语言中心,全职聘请具有国内教学经验的学术英语教师,针对专业特色自编英语教材,制定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学术英语课程,采用小班化、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接受专业的“在地”学术英语训练,提升专业课英语教学成效。

2.3 与国际接轨的课程评价机制建设

首先是对专业课程的评价机制建设。学院与国际接轨,长期坚持专业课程的评价机制建设。新冠疫情后,随着线上教学的普遍开展,其课堂互动少、教学模式单一等弊端也逐渐显现。为及时了解教学成效,学院坚持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课程评价,由学生给任课老师打分,并评选出“我最喜爱的教师”。其次,伴随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各类学生交流项目需要重新布局。为了了解学生最新的想法,学院开展对国际交流项目参与学生的评价反馈工作,依据同学们对项目执行细节的反馈,与国(境)外合作单位沟通并做出相应调整,并在开拓新项目时充分考虑学生对项目的需求与期待。

3 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3.1 国际化教师遴选制度

纳米学院始终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成立之初便确立了国际化的教师遴选和聘用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岗位管理和聘用办法。教师引进过程中,对拟聘人员的学术经历、教学科研潜质等进行评价,按照国际标准,一人一价,按水平定薪。近年来,在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对华科技遏制的影响下,有不少国外的优秀华人科教工作者打算回国效力,这给了国内高校尤其是理工类学科引智的良好契机。为此,学院抢抓时机,常年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在Science等国际顶尖杂志发布招聘广告,并委派专人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外重点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引才宣讲。此外,学院还通过已引进人员或柔性引进的国际大师推荐,物色方向契合的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优秀师资,实现高效引才。

3.2 国际化聘用考核机制

学院师资队伍全面实行聘用制,考核办法同样与国际接轨,并完善以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办法。在完成国内外同行专家评议后,进一步实施以学生评价为主的教学评估方法,从教学质量和学生体验两方面细化教学评分标准。相关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成果评价指标,包含线上或线下的各类课程、实习、论文等指导工作量和各级各类教改项目立项及奖励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

3.3 国际化师资梯队建设

通过“大师+团队”的师资梯队模式,学院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国际化师资队伍。通过柔性引进国(境)外知名专家担任名誉教授、国际顾问、讲座教授等,组建了包括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和发达国家院士在内的高水平国际化的学术支撑团队。通过全球招聘,专任教师中有6个月以上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92人(约占总数的93%)。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入选者18人次、国家级重点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38人次、51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位居全国前列。学院“纳米材料科学教师团队”先后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多个荣誉称号。柔性引进的国(境)外专家也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荣誉称号。

4 中外学术交流

4.1 创新合作机制,开拓合作网络

学院自创办之初就确立了国际化发展之路,多年来积极拓展与国外一流科教机构的合作。随着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学院不断开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截至目前,已与24个国家的53家国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形式包括学者互访、学生互派、共同研究、共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与此同时,学院不断创新合作机制,先后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等6个国际合作平台。平台类型涵盖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转化等多个方面。学院也积极组织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并鼓励教师与国(境)外合作者积极申报各级各类国际合作项目,邀请高端外籍专家来访,深化学术交流。截至目前,已主办/承办国际会议30余次,获批省级以上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32项,邀请高端外籍专家来访近500次。

4.2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服务国家战略布局,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国(境)内外双循环链接。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影响力,紧跟国家战略步伐,主动服务“长三角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实现学院科技“境内创新”和“境外创新”双轮驱动,学院与澳门科技大学积极合作,共建“苏州材料科学和生物医药离岸创新中心”,并成功入选苏州市2022年海外离岸创新中心新建项目。

参与国际学术组织,提升国际话语权。受科技部邀请,学院自2020年起担任金砖国家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工作组中方牵头单位(两家之一),参与工作组和虚拟联合中心的创建,代表中方参加一年一度的工作组会议,有力提升了学校乃至江苏省相关学科的国际话语权。

5 国际化人才培养

5.1 完善的联合培养体系

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了解多元文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学院与国(境)外合作单位共同构建了一套涵盖本科生、研究生的全链式联合培养体系,并不断拓展合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联合培养平台及出访交流机会。联合培养项目类别包括本科2+2、本硕3+1+1、博士2+2等。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赴国(境)外开展实验交流、参加国际会议等活动,使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多元的学术氛围。

5.2 浓郁的在地国际化氛围

丰富的交流学习项目。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学生短期国(境)外交流项目受到较大影响。为了给同学们创造更多交流机会,学院与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处积极对接,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线上交流项目。此外,学院还与国际著名期刊Nature等合作开展了“自然大师课堂科研论文写作课程”“ACSNano校园行苏州大学站”等活动,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与领域内国际知名学者、著名出版商编辑等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此外,学院也鼓励各课题组充分利用学院柔性引进的国(境)外专家资源,与合作者开展线上组会,在深化科研合作的同时,也丰富了学院的国际化学术氛围。

前沿的国际学术讲坛。新形势下,人员交流受到了较大影响,部分柔性引进的海外学术大师无法按计划来访交流。为了帮助师生加强与国外著名学者的联系,学院专门创办了“国际学术讲坛”,着力打造成纳米科技领域的高端国际学术讲座品牌。为了持续输出高端前沿并且对口的分享,形成品牌效应,学院邀请课题组提名并建立讲坛专家库。被提名专家均为发达国家院士或具备相当水准,以保证讲坛的质量和口碑,并定期更新专家库名单。为满足新形势下的交流多样性,报告形式为线上、线下或者线上/线下相结合,以便专家按需选择。

5.3 高质量的留学生培养

开拓优质留学生生源。据悉,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生源输出国和留学目的地国家[3]。随着来华留学生体量的不断增大,留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日渐显著,如何开拓优质留学生生源成为中国高校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自2017年起招收外国留学生,累计招收的40余位留学生大部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据此,学院主动出击,与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等“一带一路”国家的知名高校开展合作交流,以期通过前期合作树立良好口碑和声望,由合作者引荐,招收当地的优秀留学生。此外,学院还计划邀请已毕业或仍在读的优秀留学生担任招生宣传大使,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吸引当地优秀生源来学院深造。

紧抓留学生培养质量。由于留学生生源国的社会经济和教育水平差异,近年来招收的留学生中,普遍存在学生基本科学素养水平不一,部分学生存在英语沟通障碍等问题。为了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赶上学业进度,学院为每位留学生配备了班主任和课题组联络人,以便留学生尽快了解和适应国内生活,融入课题组的学习和科研;为了满足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对学术英语训练的不同需求,学院语言中心会对新入学的留学生开展英语水平摸底,根据摸底情况,安排学生接受相应水平的学术英语课程;为了让留学生有更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院对留学生实行与中国学生的同质化管理,并动员导师,对留学生的科研课题多加指导和帮助,以尽快提升科研水平。

6 结语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契机,结合现有的 “111计划”引智基地、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等国际合作平台建设经验,以及在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中获得的启示,从课程建设及教学过程、师资队伍建设、国内外学术交流、国际化人才培养等环节入手,实践和探索了适用于“纳米材料与技术”等前沿交叉学科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从而为“纳米材料与技术”品牌专业的实施和推广提供了一些借鉴及参考。

猜你喜欢

苏州大学留学生国际化
国家艺术基金“基础美术教育百年文献展”首站在苏州大学开幕
聚焦港口国际化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Shifting of the Agent of Disciplinary Power in J. M.Coetzee’s Foe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