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视域下以药学服务为核心的高职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改革与探索

2023-11-20刘雪萍韦运东

教育观察 2023年28期
关键词:药理学药学校企

陈 丽,高 思,刘雪萍,韦运东,吴 钢

(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部,广西柳州,545006)

一、引言

药学服务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药学人员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和技术,向社会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相关的各类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宜性,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1-2]《“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强执业药师队伍建设,持续实施执业药师能力与学历提升工程。[3]当前,执业药师专业素质与公众日益增长的合理用药需求不匹配、执业药师专业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4]因此,新形势下培养以药学服务为核心的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药学服务型人才需具备用药指导、药品调剂、药品管理、健康教育等能力,具备创新知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5]药学服务应用型人才需满足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参与用药决策,提供药品和用药知识,掌握用药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等要求。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可为指导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是开展药学服务的基础与核心。广西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对高职药学专业药理学进行教学改革,在课程中融入药学服务的理念[6],但课程内容在对接医药企业需求和企业工作内容方面,在学生角色对接企业岗位角色方面的设计不完善,学生较难把药学服务理念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应用于岗位工作。因此,学校必须从校企合作的视角出发,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对药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目标。本文总结了我校高职药学专业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以提高药学服务能力为核心的药理学课程改革的经验,为培养更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出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之一。[7]我校药学系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始于2010年,在“订单”培养、合作办学、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8-10],但校企合作在药理学课程中的融入度不够,存在理论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实践教学脱离职业岗位、校内实训基地利用不充分、“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提升。若毕业生在治疗药物的合理选用和评价等方面能力不足,则难以胜任与药学服务相关的工作。

(一)教学内容缺少职业指导

医药企业参与药品营销与管理、药剂学、制剂技术与设备、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等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共同授课相对容易,因为这些课程与医药企业的岗位设置联系紧密。例如,医药企业在参与药品营销与管理课程建设时,能够选派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承担三分之一的授课内容。而药理学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支撑的学科,课程内容整体偏重于理论知识,如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物动力学、药物效应学等,知识繁杂但彼此间密切关联,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医药企业在药理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较难找到切入点,难以实现药学服务与职业活动的紧密联系,导致药理学教学陷入缺少行业引领和指导的境地。

(二)未能充分利用校企资源

企业在校内设有模拟药店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但药理学课程未能整合、优化各课程的实验和实践内容,而且药理学课程的实验和实践很少使用模拟药店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因此,教师未能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培育学生,未能达到为学生药学服务实践技能的培养提供真实场景的目的,导致学生在学习结束后不能迅速在实践中实现知识的转化。

(三)未能落实校企师资共培

校企双方缺少在师资共培方面的合作,具备药学服务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力量薄弱。近年来,我校新引进的教师多为学术研究型博士,其理论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强,但缺少医药企业实践经历,缺乏专业岗位实践经验。此外,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和科研压力大,这部分教师较少主动寻求进入医药企业考察学习的机会。整体而言,教师队伍对企业的岗位设置、岗位要求、人才需求等关键信息不够了解,在讨论以药学服务为核心的药理学课程改革工作时,难以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医药企业专家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授课效果不佳。

三、课程改革的具体行动

在校企合作视域下,以药学服务为核心,对药理学课程进行改革。首先,需要全面调查分析课程现状及企业需求,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其次,从理论、实验、实训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最后,开展多维度的教学质量评价,全面反映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步骤,构建校企共同开发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药理学课程,以培养更符合企业需求、以药学服务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具体改革行动如下。

(一)全面调查分析,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学校通过开展企业及师生座谈会、到企业走访、到其他院校参观等方式,对课程现状、企业及社会需求进行全面调查,在合理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课程培养目标。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一般是在药品零售企业做执业药师,或从事与医药相关的销售工作[11],从事这类职业的药学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职业道德、职业适应能力。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即药理学的相关知识是开展药学服务的关键知识。因此,在药理学课程大纲中,需要将培养目标定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由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医药企业负责人等共同制定药理学课程的知识目标、岗位能力目标、职业素质目标。如在知识目标上,要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处方、审核处方及开展用药指导的能力;在岗位能力目标的设定上,要培养学生用药咨询、健康宣传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分析的能力;在职业素质目标的设定上,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及创新能力等。

(二)确定以药学服务为核心的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而教学重点也需要由以往的“以药物为核心”转向“以药学服务为核心”。行业专家、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医药企业负责人等在共同确定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时,一方面,应以岗位应用为出发点,整合优化课程,适当地删减或增添内容,分解知识点,以构建药理学知识网络;另一方面,应强调药学服务技能、临床合理用药、职业道德培养等,在培养学生良好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岗位技能进行全面训练,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都以药学服务为核心,以满足职业岗位要求。

1.改革理论教学

校企双方在组织与架构知识要点时,需结合岗位需求,将药学服务技能、合理用药、职业道德等内容有机整合,并引入新知识、新内容,建立知识要点与药学服务技能的联系。理论知识部分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必修模块分为总论部分和各论部分,总论部分包括药效学和药动学基本知识,各论部分包括基本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必修模块强调基本理论的阐述,增加非处方药物和复方制剂的教学,增加合理用药的指导,以及基本常用药物的处方分析、规格、商品名、用量用法,增加非处方药和处方药的审核、调配等内容,以及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机制、治疗方案等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药学服务的能力。例如,学校可组织教师编写药理学案例,建立案例库,通过PBL教学模式使用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信息,再通过查询资料、分析信息,应用专业知识讨论和分析药物作用的特点、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提出合理的用药方案,以此提升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选修模块包括临床应用较少的非基本药物,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对简单、适应症较为特定、不良反应较少,可以通过线上学习平台推送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学自测。例如,教师可在“智慧树”建立班级,推送学习资料,让学生通过手机应用软件随时学习、做题并查看自己的课堂表现评分和教师的反馈评语。同时,教师应在教学中找准思政教育切入点,强化药品安全意识,遵守职业规范,增强职业担当和职业使命感。

2.改革实验教学

传统药理学实验开展的项目主要为动物验证性实验,通过动物实验验证药物的药理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科研素养和科研意识。但是,有些动物实验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物解剖学知识和较强的临床手术操作能力,药学专业的学生由于缺少这方面的能力而容易导致实验项目开展的效果差,浪费实验动物资源。这不利于学生合理用药能力和药学服务能力的提升。例如,“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血压的影响”实验需要学生先给家兔气管插管,并在颈动脉插管后再进行药理实验,但学生在插管过程中往往容易因操作不当而导致家兔大出血死亡,实验无法进行;“强心苷对离体蛙心的作用”实验需要学生摘取蛙心并将蛙心套管插入心室,学生操作此步骤的成功率也很低。另外,实验课每次3学时,但动物实验需选择在2个小时左右的实验时间内能产生效应的药物,因而验证的药物都是起效快、作用强的速效药物,起效慢的药物较少应用于实验。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和学校应分别从经费、人力和技术上给予支持,如拍摄动物验证实验的视频,开展虚拟动物实验,通过基础药理学实验结合虚拟实验解决以上问题。基于此,学校还可以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处方分析,如支气管哮喘处方、高血压处方等,以培养学生审核处方的能力。

3.改革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强调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药学服务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更要强化实践部分的改革。[12]实践教学可依托校企联合构建的校内模拟药房、模拟车间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结合企业岗位需求,以药房药学服务、药品零售等岗位为主要职业活动,开展药品分类、审方、处方调配、问病荐药、用药指导、用药咨询、用药健康教育等模拟实践项目,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并让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双方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实践学习,强化学生岗位用药技能的培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接轨。另外,教师应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让学生到企业参与实践,体验工作环境,在真实的场所学习处方审核、问病荐药、用药指导等药学服务内容,从而通过接触更多岗位实际工作,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另外,学校可以在学生的第二课堂聘请药师开展药学服务讲座,如药学服务与临床药师、处方点评、各系统用药案例分析等内容,营造药学服务氛围。

(三)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应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从多角度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课程考核成绩由过程性考核40%和期末闭卷笔试60%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堂表现占10%、平时作业占15%、小组讨论占15%。课程考核改革主要体现在过程性考核中,学生在每堂课的表现、课堂参与情况、作业情况都将被纳入考核。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讨论情况;平时作业由实验报告和章节小测成绩组成;过程性考核特别增加了小组讨论的成绩。小组讨论主要针对学生在PBL案例讨论中的表现,主要考核学生提取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能力,鼓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期末闭卷笔试增加用药案例分析、处方审核和问病荐药等药学服务相关内容,以考核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校企师资共培

学校应安排药学专业教师到医药企业进行短期挂职,使之熟悉岗位工作及流程,积累企业工作经验。同时,学校应组织药学专业教师对医药企业兼职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培训,让医药企业兼职教师学习授课技能。学校和企业应在师资共培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培养具备药学服务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指导学生。学校和企业应通过师资共培,增强教师对药学服务技能知识的整合能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四、课程改革成效

(一)课程成绩提高

我校高职药学专业2019级7个班共380名学生,2020级5个班共284名学生,2021级3个班共107名学生。2019级学生学习课程改革前开设的药理学课程,2020级和2021级两个年级学生学习课程改革后开设的药理学课程。三个年级的药理学成绩如图1所示。课程改革后,学生的平时成绩(改革后为过程性考核成绩)、期末考核成绩和总评成绩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只有2020级的过程性考核成绩与2019级的无显著差异,这与2020级是第一个进行药理学课程改革的年级有关,存在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改革暂不适应、评价标准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2021级学生各项成绩都明显高于2019级,说明课程改革在提升学生成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图1 高职药学专业2019级—2021级“药理学”课程成绩比较

(二)效果评价良好

本研究通过开展多维度的质量评价,收集整理学生、教师、用人单位三方的意见和建议,全面反映课程改革的优缺点,同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并进行改正,为药学专业其他课程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提供参考依据。

1.教师评价

授课教师认为,改革后的药理学教学内容能够与医药企业岗位需求相联系,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职业与素质相结合,能满足岗位对药学服务能力的需求,能够体现校企合作的特色。学生的成绩、能力明显提升,同时也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后的课程要求授课教师熟悉医药企业岗位要求,具备实践经验,能够紧跟临床用药现状和医疗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2.用人单位评价

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反馈可知,用人单位对我校培养的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评价较好,认为学生具有较强的药学服务能力,大多数毕业生能够在接触岗位工作后的较短时间内熟悉工作流程,熟练进行药学服务工作。目前已有20多名毕业生进入了企业的管理岗位,多人成为企业的经营骨干,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被培养成为后备店长。学校药学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企业的好评,人才培养模式规模也逐渐扩大。[10]

3.学生评价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学生对药理学课程改革后的评价,调查对象为高职药学专业2020级5个班和2021级3个班共391名学生,共发放问卷391份,收回问卷391份,皆为有效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如表1和图2所示。从表1可知,92.69%(比较符合+很符合)的学生对改革后的教学内容持满意态度;97.01%的学生通过药理学课程的学习认识到药学服务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分别有95.68%和89.37%的学生认为改革后的教学内容能激发学习兴趣并帮助了解岗位要求;94.02%的学生认同改革后的教学方法,认为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角色扮演、PBL等教学方法对学习有帮助;94.35%的学生认为以药学服务为核心的药理学教学改革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93.02%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表示满意;96.68%的学生认为药理学课程提升了自己的药学服务能力。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药理学课程改革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但从“药理学课程所提供的教学内容是否能帮助你了解岗位工作要求”和“你是否认为以药学服务为核心的药理学教学改革提高了你的团队合作能力”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可以看到,选择“很符合”的学生分别为55.15%和53.82%,得分较低。这个情况与图2的平均分一致,这两个问题的平均分均低于4分,其他问题的平均分均高于4分。这说明,在教学内容上,学校还需要与医药企业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让教学内容更直观地反映岗位需求,增强学生对岗位的职业认知。另外,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分小组学习、讨论及教师引导等方式进行,学校要重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今后在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表1 学生对药理学课程改革的评价 单位:%

图2 问卷调查各题平均分

五、结语

“以药学服务为核心”和“提升药学服务能力”的理念是新时期提出的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符合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也是校企合作模式的外延与拓展。[13]我校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开展以药学服务为核心的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包括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不仅能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医药企业发展需求,而且能促进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实现校企共同发展。但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存在有待改进的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岗位的结合不够紧密、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全面、“双师型”师资力量不够强大等。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学校长期坚持并不断改进。

猜你喜欢

药理学药学校企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艺术药理学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