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资源错配的测度、效应与纠正机制研究
——以江西省本科高校为例

2023-11-20

教育观察 2023年28期
关键词:测度过度江西省

冯 苑

(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一、引言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和发源地。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是实现“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关键环节。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创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校创新投入和产出均实现了快速增长。《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2—2019年,全国高校R&D(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由31.4万人年提升至56.5万人年,R&D经费内部支出从780.6亿元增加至1796.6亿元,发明专利申请数由6.68万件上涨到21.09万件。[1]但总体而言,中国高校创新活动仍然存在着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重复建设等配置过度和高端科技人才配置不足的双重错配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创新效率的提高。

江西省作为教育人口大省,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高校创新效率相对偏低。2019年,江西省高校发明专利数为2245件,仅占全国高校发明专利总数的1.06%。[1]对此,《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特色发展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2]《江西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提升高校创新整体效能”“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等战略措施,以期扭转高校创新能力不足和创新效率偏低的局面。[3]在此背景下,本文拟从创新资源错配的视角出发,以江西省23所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对江西省本科高校的创新资源错配状况进行测度,进而提出创新资源错配的纠正机制,以期为新时代江西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高校创新效率的提高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与本文直接相关的文献是高校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这类文献借助数据包络分析等方法,主要聚焦于高校创新效率的测度和影响因素等问题。彭迪等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和指数法,从不同视角考察了中国“双一流”高校的创新效率,并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研究结论,即中国高校创新效率存在着整体水平偏低、高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的双重问题。[4-5]朱恬恬等人将高校创新划分为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采用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了中国27个省份的高校创新效率,发现2007—2018年中国高校创新效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6]韩先锋等人在测度中国省级创新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互联网+”发展对不同创新主体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发现其对高校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大于其对科研机构和企业两类创新主体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7]吴昌南等人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大学扩招”政策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发现这一效应显著为正。[8]

与本文相关的另一类文献是创新资源错配的相关研究。学者们最初主要关心企业的资源错配问题,其中比较著名的是Hsieh等人的研究,该文献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开创性地提出了HK核算框架,对美国、中国和印度的企业资源错配状况进行了测算,发现企业资源错配是中国和印度企业生产率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若中国企业的资源配置水平与美国的相同,中国企业的TFP将提升25%—40%,印度的这一数值则是50%—60%。[9]受这类研究启发,少数最新研究开始关注创新资源错配问题。Li等人基于HK核算框架,对中国1999—2012年各省份创新资源错配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发现样本期中国创新资源错配状况整体有所减弱。[10]王文等人在改进HK核算框架的基础上,对中国2001—2016年各省份企业创新资源错配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创新劳动力错配高于创新资本错配,且多数省份存在创新资源过度配置的情况,纠正创新错配可使研发产出提升约16%。[11]易明等人测度了中国2000—2016年30个省份的R&D资源配置状况,发现中国R&D资源存在资金配置过度而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这种错配会进一步抑制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12]陈怀超等人系统考察了不同主体创新资源错配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发现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资源错配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不同的影响效应。[13]Yang等人以中国2007—2014年145家科技园为对象,基于HK核算框架对科技园创新资源错配进行了测度,发现2011年以来大量新建的科技园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错配问题,并导致创新效率的下降。[14]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发现,尽管既有文献围绕高校创新效率进行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鲜有研究关注到高校创新资源的错配问题;尽管少数最新文献开始关注创新资源错配问题,但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区域、企业和科技园等,鲜有文献以高校为主体对中国创新资源错配问题进行分析。鉴于此,本文以江西省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试图对高校创新资源错配进行测度和分析。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理论上,从高校创新资源错配视角解释中国高校创新效率偏低的原因,丰富了高校创新效率和创新资源错配两方面的文献。第二,在实践上,通过对江西省本科高校资源错配状况的定量测度和比较分析,为理解江西省高校创新效率偏低的现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为高校资源错配状况的纠正和创新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最新的经验依据。

三、研究设计

(一)高校创新资源错配的测度方法

创新资源错配包括创新资本错配和创新劳动力错配两个方面。借鉴易明等人的研究[12],以两类创新要素的扭曲“税”作为创新资本错配指数和创新劳动力错配指数,相应公式为:

(1)

其中,disrdki和disrdli为本文关注的核心变量,分别表示创新资本错配指数和创新劳动力错配指数。γrdki和γrdli表示两类要素无错配时的加成情况,定义为:

(2)

其中,βrdk为以si为权重的高校创新资本投入对创新产出的贡献值,si为i高校创新产出占所有高校创新产出的比重。rdki/rdk为i高校创新资金配置的实际情况,siβrdki/βrdk为无配置扭曲时创新资本在各高校配置的最优状况,二者比值反映的是实际配置与理想配置之间的偏差,γrdki大于1说明创新资本配置过度,γrdki小于1说明创新资本配置不足。γrdli的基本含义和原理同γrdki一致。进一步地,若disrdki(disrdli)小于0,则表明创新资本(劳动力)配置过度;若disrdki(disrdli)大于0,则表明创新资本(劳动力)配置不足。两类创新要素错配指数的测度前提在于计算各高校创新资本和创新劳动力对创新产出的贡献度,为此构建不变规模报酬的知识生产函数并进行对数化处理,以要素弹性系数进行衡量,具体构建模型如下:

(3)

其中,rdy表示创新产出;rdk表示创新资本投入;rdl表示创新劳动力投入。μi和vi分别表示高校和年份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误差项。

(二)研究对象与变量设定

本文以江西省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研究数据来源于历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由于2016年之后《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仅发布省级层面的高校具体数据,而未公布具体高校的创新投入产出数据,因此将样本期的截止年份设置为2016年。同时,为了保证本科高校样本的覆盖性和全面性,将样本初始年份设置为2014年。最终获取了江西省2014—2016年23所本科高校的平衡面板数据。借鉴现有文献的普遍做法,本文以高校当年获得的科技课题总数表示创新产出,以高校当年拨入科技经费表示创新资本投入,以高校当年研究与发展人员全时当量表示创新劳动力投入。表1呈现了创新投入与产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可以看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创新投入与产出变量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变量选取较为合理。

表1 变量相关性检验

四、测度结果与分析

基于上述测度方法和样本,本文测度了2014—2016年江西省23所本科高校的创新资本错配指数和创新劳动力错配指数。表2呈现了基本测度结果。由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创新资本错配指数还是创新劳动力错配指数,均与最优值0存在一定的差距,说明江西本科高校普遍存在创新资源配置扭曲(包括创新要素配置过度和配置不足)现象。接下来,本文将深入剖析江西省本科高校创新资源错配的状况。

(一)创新资源错配的时序趋势

表3呈现了江西省本科高校创新资源错配的时序趋势。从均值来看,样本期江西省本科高校资本错配指数和劳动力错配指数分别为-0.101和-0.293,说明总体上来说,相对于创新产出而言,创新资本和创新劳动力的投入均存在一定的“过度”现象,体现了江西省本科高校整体创新效率不足的现状。分年度看,2014和2016年创新资本和创新劳动力均存在配置过度情况,2015年创新资本错配指数为0.087,说明2015年创新资本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甚至存在创新资本配置不足的情况。

表3 创新资源错配的时序趋势

表4呈现了江西省本科高校创新资源错配类型高校数量占比。从均值来看,样本期江西省本科高校资本配置过度的高校数量占比为63.77%,资本配置不足的高校数量占比为36.23%;劳动力配置过度的高校数量占比为72.46%,劳动力配置不足的高校数量占比为27.54%。这说明江西省本科高校在大多数年份存在两类创新要素配置过度的现象。

表4 创新资源错配类型高校数量占比 单位:%

(二)创新资源错配的类型划分

为进一步探索江西省本科高校创新资源错配的状况,本文以2016年的结果为例,对不同高校创新资源错配的状况进行分析。具体而言,23所本科高校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资本配置不足而劳动力配置过度的高校,包括南昌航空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萍乡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九江学院6所高校,占全部高校数量的比重为26.09%;二是资本配置过度而劳动力配置不足的高校,包括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宜春学院、南昌工程学院、新余学院9所高校,占全部高校数量的比重为39.13%;三是资本配置过度且劳动力配置过度的高校,包括井冈山大学、南昌师范学院、东华理工大学、赣南医学院、上饶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大学、景德镇学院、南昌理工学院8所高校,占全部高校数量的比重为34.78%。

(三)不同类型高校创新资源错配的状况分析

为考察各种类型高校资源错配的状况,本文按照江西省本科高校的特点,将其划分为综合类、师范类、理工类、农林类、医药类、财经类六种类型,并分别测度了其创新资本错配指数和创新劳动力错配指数,结果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综合类、师范类、理工类、医药类高校的创新资本错配指数和创新劳动力错配指数均为负,说明这些类型的高校创新存在资本配置过度和劳动力配置过度双重扭曲现象;农林类高校创新资本错配指数为负,创新劳动力错配指数为正,说明这类高校存在资本配置过度而劳动力配置不足的现象;财经类高校创新资本错配指数为正,创新劳动力错配指数为负,说明这类高校存在资本配置不足而劳动力配置过度的现象。

表5 2016年不同类型高校创新资源错配的状况

五、研究结论

本文立足于江西省“争创一流工程”的时代背景,从高校创新资源错配的视角出发,以江西省23所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测度了创新资本错配指数和创新劳动力错配指数,并从多维视角分析了其基本特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江西省23所本科高校普遍存在创新资源错配的现象,总体上存在着创新资本配置过度和劳动力配置过度双重扭曲现象。第二,26.09%的高校存在资本配置不足而劳动力配置过度现象,39.13%的高校存在资本配置过度而劳动力配置不足现象,34.78%的高校存在资本配置过度且劳动力配置过度现象。第三,具体到不同类型高校,综合类、师范类、理工类、医药类高校存在资本配置过度和劳动力配置过度双重扭曲现象,农林类高校存在资本配置过度而劳动力配置不足的现象,财经类高校存在资本配置不足而劳动力配置过度的现象。

本文为江西省高校创新效率偏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视角。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如下纠正机制。一方面,完善高校创新资本的优化配置机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更为科学、理性地配置高校创新资本,避免由于盲目增加投入导致的创新资本错配问题,同时也要避免对部分类型高校创新资本投入不足,以尽可能降低由此带来的高校创新效率损失,从而不断促进高校创新效率的提升和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另一方面,完善高校创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机制。各高校应立足于自身的类型和创新资源配置等实际情况,关注创新劳动力投入的合理性,更加注重创新劳动力投入的质量而非数量,不断提高创新劳动力的利用效率。

本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未来的研究可基于此进一步地拓展。首先,有关高校创新产出等指标的衡量方式可进一步进行丰富和拓展,例如,可使用多指标或者综合指数进行衡量。其次,伴随计量技术的发展和数据获取途径的增加,未来的研究可对高校创新资源错配的测度方法进行优化。最后,未来的研究可将研究对象拓宽至中部地区高校甚至是全国高校,以使研究结论更为丰富,适用范围更广。

猜你喜欢

测度过度江西省
模拟成真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考了个大的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