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
2023-11-20谢剑辉
谢剑辉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一、引言
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专业课程融合是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在融合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特点进行差异化融合,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在融合过程中,以实践为核心,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等多层次、全方位的融合机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研究基于此背景,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
二、融合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且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要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
(二)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很大压力。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毕业后,大部分会选择去一些大企业或事业单位工作,但这些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较高,很多毕业生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为了缓解学生就业压力,高职院校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其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1]
(三)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容易忽略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很难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难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质量人才。高职院校要想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两者的融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为他们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融合的思路
(一)出发点是立足产业
首先,高职院校应立足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以区域产业结构为依托,将专业课程与地方产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结合起来,打造基于区域产业的专业课程体系。其次,高职院校应注重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课程教学模式。“一体”是指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两翼”是指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最后,高职院校应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在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践平台等方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以工学结合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专业课程的融合方案
(二)专业认知重在职业规划
专业是指某一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2]学习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规划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了解与学生专业相适应的职业规划,再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清晰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专业认知。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准确的定位,才能明确自己求职的基本方向,才能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实现最优配置。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学生的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能力提升重在强化技能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作为专业教学的主体,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一方面,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要具备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参加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鼓励教师参与各类科技创新大赛,鼓励教师在比赛中取得一定的成绩。教师自身也应主动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参加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竞赛,参与企业创新和创业项目,以获得更多的参赛机会与实践经验,在比赛过程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这些比赛不仅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还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四)岗位认知重在精准对接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要精准对接,针对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高职院校要对专业进行精准定位。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等都会有所不同,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的角度出发,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具体目标,确保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精准对接。[3]其次,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了解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程度及现状,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与技能水平,了解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学习风格,了解学生所在企业岗位对员工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等。最后,课程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特点。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等多重教学因素,营造科学严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真实工作场景中开展学习。在教学中融入工作场景,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更符合实际需求。
(五)实践模拟重在激发思维创新
思维创新与技术创新是创业的两大重要基础,思维创新需要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被体验和感受,而技术创新则需要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被领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或技术创新能力,为未来创业奠定基础。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专业课程特点,以具体的行业或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融入真实的商业案例和工作流程,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如在机械制图课程中,教师可以将实际机械产品作为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产品设计、制造、装配、调试等完整流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和技术创新。
(六)融合的四阶递进
专业认知阶段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上。教师应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并以项目驱动、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能力认知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关键阶段。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标,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驱动、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岗位认知阶段是在能力认知阶段的基础上,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组建创新团队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岗位认知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后续创业奠定基础。创业认知阶段是学生在建立岗位认知和完成实践操作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的创业实践。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企业运营模式、发展趋势等。教师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四阶递进、循序渐进式的学习过程,最终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分层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四、融合的路径
(一)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必须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高职院校应坚持“三教”改革的总体思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起来;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教师应采取“项目+任务”“团队+导师”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得好不好、深不深,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是否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校管理层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工作。
(二)建立健全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
高职院校要建立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统筹协调机制。高职院校应成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统筹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和制度体系建设,推进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实践体系的建设,形成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4]高职院校应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创”师资队伍。一方面,教师应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技能培养,以课程为载体,将专业知识传授、专业技能训练与创新思维训练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学校应选聘一批有行业背景、企业经验和社会实践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创业导师等作为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思维指导和实践指导。首先,高职院校要完善专业课程教学标准、课程考核标准和奖励办法等制度建设,科学规划专业课程设置与内容,实现专业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其次,高职院校要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和能力提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最后,高职院校要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产学研平台、协同育人基地、校外实践基地等资源平台。
(三)合力联动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不仅需要政府、企业、高职院校的合力联动,更需要各方通力合作、相互配合。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体系;企业要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经费、场地等方面的支持;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的沟通交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协同育人的新机制;社会要积极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信息支持、资金保障和政策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只有各方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顺利开展,并最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传播与渗透。
(四)建设“双创”平台,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着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5]
第一,树立“崇尚创业、鼓励创新”的校园文化理念。高职院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文化,积极倡导“崇尚创业、鼓励创新”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培养和形成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第二,以创新创业竞赛为平台,以赛促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平台,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活动。同时,鼓励学生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社团、协会等组织机构,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构建
(五)建设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是实现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关键。一是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让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进而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二是建设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高职院校要聘请优秀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鼓励校内专业教师担任创新创业导师,进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和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三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培训。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的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定期培训和跟岗实践等方式,提高专兼职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四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高职院校要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效果好的教师予以奖励,并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
(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效果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效果评价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过程、效果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价,客观反映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整体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教学管理质量评价指标、课程考核评价指标四个方面。其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又可细分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三个方面。
五、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转变传统理念,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和实践教学全过程。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创新创业师资引进力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平台并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为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