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温针联合挑四缝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2023-11-20蔡少萍李子勇李树成蓝丹纯老洁慧老锦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根型麻木颈椎病

蔡少萍, 李子勇, 李树成, 蓝丹纯, 老洁慧, 老锦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近年来的多发病与常见病,本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及其附着组织退行性变导致神经根受压迫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为颈肩部疼痛、肢体麻木感以及伴随颈椎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西医急性期保守治疗以消炎镇痛、物理疗法以及神经阻滞治疗为主,病情控制效果欠佳,且长期应用存在疗效下降、副作用多等问题[2-3]。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的“项强”“颈肩痛”等范畴,本病主要病机为气血受阻、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故以疏通气血、舒筋通络、解痉止痛为主要治法。本研究采用电温针联合挑四缝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病房住院治疗的60 例明确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并通过佛山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伦理号:[2021]2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 版)》[4]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拟定。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拟定。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岁至70岁之间;③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能配合检查和治疗;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有颈部外伤史、颈部骨折或手术史的患者;②患有先天脊椎异常,系统性骨或关节疾病的患者;③合并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④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⑤患有严重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患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电温针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取俯卧位,暴露颈背部及上肢,操作时首先进行探穴,方可确定下针位置,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等具体情况,胖者刺深,瘦者刺浅,针刺前常规消毒皮肤。取穴:颈夹脊穴(双)、后溪(双)、申脉(双)、天柱(双)、悬钟(双);配穴:风寒痹阻证:风门(双)、大椎;气滞血瘀证:膈俞(双)、合谷(双);痰湿阻络证:脾俞(双)、肺俞(双);肝肾不足证:肝俞(双)、肾俞(双);气血亏虚证:气海、关元、脾俞(双)。进针深度为0.5~1寸,行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得气。针刺完毕后,选取4~5 组穴位加电30 min,使用电针治疗仪,选择连续波模式,设定频率为1~2 Hz(根据患者承受能力调整强度),同时,在颈夹脊穴上进行温灸。在皮肤上方垫硬纸片,截取20 mm×25 mm 的艾条,点燃放置于针柄上,点燃一头朝下,时间约为30 min,待艾条燃尽,用镊子清除艾灰即可出针,进行温灸过程中应注意预防烫伤。每天1 次,连续治疗7 d 为1 个疗程,治疗1 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挑四缝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先定位四缝穴,于第2~5 指掌面的近侧指间关节横纹的中央,一手4穴,用安尔碘棉签消毒患者的左手食指四缝穴,另一手将一次性6号注射针头,快速刺向四缝穴,挤压食指周围,一般可以见到血水或黄白色黏液,严重者还可挤出黄色的脂肪样颗粒,直至挤出来的是红色的血液即可停止。采用同样的方法挑治左手其他指的四缝穴(中指、无名指、小指)及右手的四缝穴,挑治后以棉签擦干双手四缝穴的血迹,并压迫止血1~3 min。治疗第1 天结合挑四缝1 次,隔6 d 再进行第2 次挑四缝穴治疗,一共挑治2 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6 观察指标

1.6.1 疼痛程度评估

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简化Mc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6]的变化情况。简化McGill 疼痛问卷(MPQ)评分内容包括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和疼痛分级指数(PRI)。分数越高,代表临床疼痛程度越严重,分别记录各项积分并计算总分。

1.6.2 颈部残障程度评估

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 组患者颈部残障指数(NDI)评分[7]的变化情况。该量表内容包括疼痛强度、个人护理、提起重物、阅读、头痛、集中注意力、工作、睡觉、驾驶以及娱乐等10 个项目,每个项目最低得分为0分,最高得分为5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

1.6.3 麻木程度评估

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 组患者麻木评分[8]的变化情况。麻木评分共分为4个等级,依据症状程度从轻到重分别计1~4分。

1.6.4 实验室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抽取2 组患者的静脉血,由本院检验科对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检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变化情况。

1.7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并参照文献研究[9]中相关疗效标准拟定。临床痊愈:颈肩背痛、上肢麻木疼痛等不适基本消失,肌力恢复正常,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能正常生活及工作;显效:颈肩背痛、上肢麻木疼痛等不适症状部分消失,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基本能参加正常劳动及工作;有效:患者存在轻度颈、肩、背不适,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无效:颈、肩、背不适无好转,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不能参加工作。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8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30 例患者中,男8 例,女22 例;年龄29~69 岁,平均年龄(51.3 ± 8.5)岁;病程为1~15年,平均病程(6.45 ± 3.47)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3±1.6)kg/m2。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7例,女23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52.2±8.7)岁;病程为1~17年,平均病程(6.36±3.44)年;BMI 为(24.1±1.6)kg/m2。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BMI 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 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MPQ 评分、NDI 评分以及麻木评分比较

表1 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MPQ 评分、NDI评分以及麻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MPQ 评分、NDI评分以及麻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MPQ 评分、NDI 评分以及麻木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MPQ评分、NDI评分及麻木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MPQ score,NDI score and numbness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表1 2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MPQ评分、NDI评分及麻木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MPQ score,NDI score and numbness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注: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例30 30 30 30 MPQ评分22.76±3.97 8.01±2.03①②23.15±3.11 12.07±2.25①NDI评分44.58±5.78 15.67±2.34①②43.64±5.42 21.35±3.01①麻木评分3.32±0.86 0.93±0.34①②3.18±0.83 1.78±0.46①

2.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 和TNF-α 含量比较

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 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血清IL-6 和TNF-α 含量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IL-6 和TNF-α 含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TNF-α含量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levels of IL-6 and TNF-α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pg·mL-1)

表2 2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TNF-α含量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levels of IL-6 and TNF-α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pg·mL-1)

注: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例30 30 30 30 IL-6 7.12±2.35 4.36±1.35①②7.14±2.37 5.38±1.31①TNF-α 6.45±2.12 3.36±0.85①②6.40±2.08 4.46±0.85①

2.4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3 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为70.00%(21/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例(%)]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包括机械压迫、生化炎性刺激、自身免疫等因素,其中,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小关节退变、椎间盘变性、椎体骨赘形成、小关节退变等[10]。近年来,由于电子产品的使用和工作方式的改变,使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呈年轻化的发展趋势。保守治疗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通过缓解病情进展、改善颈椎病理状态、促进颈椎损伤反应的修复,以达到缓解疼痛与功能恢复的目的[11]。在临床上,西医通常采用药物镇痛、营养神经、牵引制动以及物理疗法、手术疗法等措施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容易复发,总体疗效局限[12]。针刺疗法是中医特色外治法之一,现已逐渐广泛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当中。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项强”“颈肩痛”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为病机十九条之一,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自觉症状之一,外邪、气滞、血瘀、痰饮、劳损等均可引起,故其病机不外乎“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针刺具有缓解痉挛、止痛、舒筋活络等作用,广泛运用于颈椎病的治疗,而艾灸具有活血化瘀、祛湿活络、温经散寒的功效,故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可增强逐瘀通络、缓解疼痛的功效。有研究[13-14]表明,针刺可减轻局麻肌肉组织压力,促进神经供血,利于神经修复和生长,也可刺激局部血管丛,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减少炎性物质渗出,改善神经根周围水肿,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艾灸可清除机体氧自由基,抑制炎症时氧自由基释放及过量生成,减轻对细胞的损伤,起到抗氧化、细胞保护及抗炎的作用,同时,还可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15]。针刺治疗的同时给予艾灸形成温针灸疗法,可促进降低炎症因子分泌,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提高疼痛阈值[16]。另外,温针灸中艾灸具有温热效应,可对损伤的纤维环具有修复作用,对椎管内的炎症反应及神经根水肿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7]。

老锦雄教授“培元养心”学术思想认为“神”与“痛”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临床重视“养心神”在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四缝穴是经外奇穴,首见于明代董宿原所撰《奇效良方·卷之五十五》,谓其“四缝四穴,在手四指内中节,是穴用三棱针出血,治小儿猢狲劳等证。”[18]挑四缝治法是用三棱针选准特定部位和穴位,挑破皮层取出皮下脂肪的一种外治方法,历来在中医儿科文献中有多处记载,该法具有消食导滞、祛痰化积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小儿疳积、厌食、百日咳等[19]。随着医学发展及无菌观念的增强,在挑治针具的选择上,考虑操作简便及避免反复消毒针具,也有现代学者采用一次性注射针头或输液针头进行挑四缝治疗[20-21]。近年来文献研究[22]发现,挑四缝穴作为经外奇穴不仅在儿科疾病中广泛应用,对于成人的一些急慢性疾病同样有着较好的疗效。四缝穴是手阳明、手厥阴、手少阳、手少阴经脉所过之处,故与大肠经、心包经、三焦经、心经都有内在联系,尤其与心包经及心经均有内在联系,因此,挑治四缝穴以养心神、调理阴阳,从而使脏腑气血功能调和而止痛。另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表现为手指疼痛麻木,而手指均为手三阳、手三阴经循行所过,是人体气血较为薄弱的地方,很容易产生瘀阻而出现痹痛。现代研究[23]认为,机体在遇到伤害时之所以会感觉到疼痛,是由于机体应激产生的一些致痛物质作用于游离的神经末梢而引起,挑治四缝穴恰好可以使这些在神经末梢聚集的物质通过血液流出,同时,还具有疏经活络、活血化瘀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MPQ评分、NDI 评分以及麻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MPQ 评分、NDI 评分以及麻木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血清IL-6 和TNF-α 含量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IL-6 和TNF-α 含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为70.00%(21/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电温针联合挑四缝疗法能够明显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和麻木的症状,降低炎性因子含量,临床疗效确切。分析其内在机制,可能是由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局部组织和神经受到压迫多伴随有炎症,电温针联合挑四缝通过对IL-6 和TNF-α 等炎性因子发挥潜在抑制作用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发挥止痛和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

综上所述,电温针联合挑四缝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与麻木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含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根型麻木颈椎病
麻木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浮生一记
无题(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