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的内涵、统计监测指标及共同富裕效应*
2023-11-18乐君杰
□ 乐君杰
人的能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本要素。威廉·配第的著名论断“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暗含了人在财富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斯密在《国富论》中强调了一国居民的后天所获能力(人力资本)对社会财富形成的重要性。浙江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要达成“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并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就是要提升人民群众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要提升人民群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惠及全民的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则必不可缺。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一方面可以扩中(提高个体劳动生产率)和提低(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居民消费等促进经济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的内涵进行理论阐释,并据此构建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的统计监测指标,然后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普惠性人力资本的地区经济增长效应及共同富裕效应。
| 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的理论考察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新发展:赫克曼曲线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兴起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舒尔茨(1961,1963)首次明确地提出“人力资本”,之后贝克尔(1962)等人进一步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概念是指蕴涵在人身上表现为劳动者能力和素质的资本,包括知识、技能、经验等。舒尔茨讨论了五种形式的人力投资行为:(a)医疗和保健;(b)在职人员培训;(c)学校教育;(d)技术推广服务;(e)人口的迁移活动。贝克尔给出了一个更广泛的定义,认为人力资本不仅包括知识、技能和才干,还包括时间、健康和寿命,其中用于增加人的能力并提高其收入的投资均是人力资本投资。
赫克曼在2003 年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报告《人力资本政策》,对传统提升人力资本的相关政策提出了挑战。该报告最突出的贡献是“赫克曼曲线”,这条曲线描述了生命周期各阶段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规律(图1)。赫克曼曲线的含义是:在一个给定能力的个体生命周期中,假定每个年龄段实施同样的投资,那么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早期人力资本的回报率始终高于晚期。对于该曲线向右下方不断递减的原因,作者认为:一是由于早期投资拥有较长的收获期;再者是由于人力资本蓄积具有“技能集聚效应”,早期投资或是提高了后期人力资本的产出效率,或是降低了后期投资的成本(赫克曼,2003)。赫克曼的研究从公共资金绩效的角度出发,为政府教育投入决策向前基础教育阶段倾斜提供了“近乎一场革命”的理论依据。此外,赫克曼还创新性地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的“自我丰富性”和“多期互补性”概念。人力资本投资的“自我丰富性”意味着,“生命周期早期阶段技能的蓄积在后续阶段会自动添加技能的蓄积”;人力资本投资的“多期互补性”则意味着:“如果没有后期的投入作为补充,那么早期投入也将难有收获”。赫克曼的人力资本投资思想具有以下三个明确的政策含义:一是指出政府的公共投资要加大对早期(学前)教育的投入;二是早期技能蓄积不能忽视对非认知能力的公共投入;三是人力资本投资是长期性的。
图1 赫克曼曲线
在赫克曼曲线的启示下,近年来大量研究围绕早期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本积累展开。研究表明:(1)以学前教育为代表的早期人力资本投入将对个体认知能力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贾晋等,2018;袁玉芝、赵仪,2019);(2)早期教育投入在个体非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张鼎权等,2018;龚欣、李贞义,2018);(3)学前教育还对个体学习成绩、后续受教育情况、就业、工资等均产生长期影响(Berlinski,2008;Heckman et.al , 2010;蔡秀云等,2022)。除了对早期(学前)教育投入重要性的强调,赫克曼(2003)指出:“非认知能力对于劳动力市场的成功和学校的成功都非常重要”,点明了在重视早期(学前)教育投入的同时不能忽视对非认知能力的公共投入。近年大量研究证实了包括注意力、社交能力等在内的非认知能力对个体劳动力市场前景和未来生活幸福感具有正向作用(乐君杰、胡博文,2017)。除了教育,家庭因素、自身能力存量、文化资本等均会对个体非认知能力发展产生影响①通常使用子女参观博物馆、外出看演出等文化活动参与,家庭藏书等文化资源作为文化资本的指标度量其对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仇立平、肖日葵,2011)。。综上,可见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证的视角看,学前教育投入对个体全生命周期的人力资本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推动人力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还应当关注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将早期对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公共投入转化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
(二)基于可行能力平等原则的收入分配
人力资本理论不仅有助于理解经济增长问题,也有助于理解收入分配问题。在考察人力资本和收入分配的关系时,不得不提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即阿玛蒂亚·森提出的可行能力。森(2010)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受到生存环境、教育程度、医疗保健等因素的制约,因而需要引入能力、自由等非效用信息,合理的收入分配应基于可行能力平等原则,用可行能力来看待个人利益和衡量平等。森对可行能力定义为“个体实现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组合的实质自由”。其中,功能性活动是指“一个人认为值得去做或达到的多种多样的事情”,包括一个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beings)和能够做什么(doings)的集合。因此可行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人力资本,包括:①个体本身可以或应该达到的能力(营养能力、居住能力、防范死亡能力、接受教育和参与政治等社会活动的基本能力);②由一种潜在转向现实的能力,个体可经由自身愿望达到一种自我满意的生活水平的实现能力。影响可行能力的因素有自由、收入财富、基本需求等。阿玛蒂亚·森力图在经济与伦理、效率和公平的结合和统一中以实现分配正义:①在进行社会分配的决策时,强调可行能力需要外在保障(平等社会权利)来实现;②提出分配正义的实现途径,支持政府实施积极的公共政策行为,加强社会保障、普及教育、就业等措施来提高社会成员的能力。也就是说,个体可行能力建设需要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福利作为保障机制。
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思想,学界围绕公共服务体系对个体可行能力的影响效应展开了不少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①要实现每个人可行能力的平等,就是要打破制度性、机会性的不平等,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刘德吉,2009);②个体可行能力的实现与积极的公共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方福前、吕文慧,2009);③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实现个体可行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保障(夏怡然、陆铭,2015)。
(三)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的内涵
梳理人力资本理论可以发现,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不同选择,会显著影响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走势。因此,要实现共同富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选择合理的普惠性的人力资本投入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认为,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的核心思想就是上述赫克曼的早期人力资本理论和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平等原则。基于此,我们定义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的概念如下: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是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以人民群众的“可行能力建设”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路径,以“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福利”为保障机制,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和社会组织公益慈善投入为经济支撑的一个系统性的全民人力资本建设和提升体系。
要实行有效的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还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注重儿童早期发展,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如“赫克曼曲线”所示,早期人力资本投资不仅投入少、回报率高,还直接影响成年后的人力资本发展,因此政府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学龄前儿童,比如婴幼儿养育设施投入、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制度以及免费的儿童医疗服务等。二是要重视对非认知能力的公共投入,增加面向少年儿童的各项素质类教育投入,包括少年宫、图书馆等设施的建设,以及开展各种使用公共财政投入的面向青少年的素质培训。三是要注重义务教育的质量,特别是要提高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教育质量。四是要加强对老年人力资本的投入,主要是卫生健康水平的提高,加强对老年再就业能力的培训,以应对老龄化社会。五是要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强化社会保障机制,包括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教育体系,加大社区医疗卫生建设,强化社会救助机制等。
| 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的统计监测指标
基于上述对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的概念界定,本节从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来构建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的统计监测指标,以用来评价各地区的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及发展状况。其中,客观维度包括普惠性人力资本的投入和产出,主观维度用群众满意度来衡量。
我们用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和人的发展指标来反映普惠性人力资本产出水平。其中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对应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的最终目标,包括:①GDP 增长率,②收入差距,③就业结构,④就业率这4 个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及共同富裕状况的二级指标。人的发展指标对应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的实现路径,参照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并基于数据可获得性,选取:①学前教育入园率,②高中入学率,③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④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⑤死亡率,⑥人均可支配收入这6 个二级指标,用来衡量人民群众的人力资本水平和可行能力。其中,学前教育入园率和高中入学率反映基础教育水平;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和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反映成人总体受教育水平;死亡率反映各地健康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个体收入水平。
综合舒尔茨、贝克尔以及赫克曼等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定义,我们用普惠性学校教育投入、普惠性公共素质投入、普惠性技能提升投入、普惠性卫生健康投入这4 个指标来反映各地区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水平。普惠性学校教育投入包括:①教育经费投入,②教育经费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③学前教育规模,④学前教育师生比,⑤义务教育规模,⑥义务教育师生比这6 个二级指标,用以衡量各地区在认知能力建设上的教育投入水平。普惠性公共素质投入包括:①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经费投入,②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经费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③青少年宫素质教育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④文化设施数量,⑤体育设施,⑥艺术氛围这6 个二级指标,用以衡量各地区在非认知能力建设上的投入水平。普惠性技能提升投入包括:①职业中学数量,②中职师生比,③技工学校,④技工学校师生比,⑤成人教育,⑥职业技能培训人次数这6 个二级指标,用以衡量各地区在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技能提升上的投入水平。普惠性卫生健康投入包括:①卫生健康经费投入,②卫生健康经费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③医疗床位数,④卫生技术人员数,⑤医疗卫生机构数,⑥医疗救助投入,⑦医疗保险参保率这7 个二级指标,用以衡量各地区在医疗卫生健康方面,经费、物、人和医疗保障上的投入水平。
综上,本文构建的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包含7 个一级指标,36 个二级指标,指标具体定义见表1。数据取得上,除了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青少年宫素质教育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技工学校数、技工学校师生比、每年新增成人教育人数、职业技能培训人次数、医疗救助投入这7 个指标的数据需要从对应的主管部门补充获取(部分地区的统计年鉴里上述数据缺失),群众满意度需要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外,其他指标数据都可以从历年的《浙江省统计年鉴》和各地区统计年鉴、教育事业统计公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这些公开信息中获得①上述指标体系可以使用主观赋值法或因子分析法等来确定指标权重,并基于权重计算得到各地区的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指数,但基于篇幅本文不再展开,文中也不对各地区的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水平和发展状况进行具体评价。。
表1 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监测指标体系
| 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的共同富裕效应分析
(一)数据及变量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2018—2022 年《中国统计年鉴》。基于第一节对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的理论考察及概念界定,我们认为教育、健康和非认知能力投入是影响人力资本积累的最核心因素,因此以下的实证分析我们选取教育经费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每万人医疗床位数、人均拥有图书馆藏量这三个变量作为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的代理变量,来探究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的经济增长效应和共同富裕效应。
具体变量设置如下:(1)被解释变量:GDP 增长率、人均GDP 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用“GDP 增长率”和“人均GDP”作为经济增长的代理变量,使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为共同富裕的代理变量,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作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量;(2)核心解释变量:选取“教育经费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每万人医疗床位数”“人均拥有图书馆藏量”作为教育投入、卫生健康投入、公共素质投入的代理变量。教育经费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的定义为“省份本年度教育经费支出占本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每万人医疗床位数的定义为“省份本年度医疗床位总数/总人口(万人)”;人均拥有图书馆藏量的定义为“省份本年度图书馆藏总量/总人口(人)”;(3)控制变量:包括各省的三次产业GDP 结构、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进出口总额的GDP占比,以及每平方米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
(二)实证分析结果
本文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的地区经济增长效应及共同富裕效应。
表2 和表3 给出了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回归结果。回归结果显示,教育经费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每提高1%,GDP 增长率提高1.033,人均GDP 增加1556.8 元;每万人医疗床位数每增加一个单位,GDP增长率提高0.002,人均GDP 增加718.2 元;人均拥有图书馆藏量每增加一个单位,GDP 增长率提高0.104,人均GDP 增加458.29 元,且都在1%、5%或10%的统计水平上统计显著。该结果表明,教育、医疗、公共素质等方面的人力资本投入增加,有助于促进各地的经济增长。
表2 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对GDP增长率的影响
表3 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对人均GDP的影响
表4 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表4 给出了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回归结果显示,每万人医疗床位数量和人均拥有图书馆藏量的提升,均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每万人医疗床位数量增加的共同富裕效应尤其显著。教育经费投入增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尽管在统计上不显著,但就影响方向而言,也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该结果表明,增加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将有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早日实现。
| 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赫克曼早期人力资本理论和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平等原则,对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的内涵和概念进行了理论阐释及界定,并据此构建了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的统计监测指标,最后实证检验了教育、健康、非认知能力等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的经济增长效应和共同富裕效应。
本文的分析表明,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具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要让改革的成果惠及每一个人,保障所有人都可以无歧视无例外地享受制度红利,一是要不断提高对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投入,保障人力资本提升的起点公平;二要强化劳动者技能提升,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拓展职业培训和成人教育空间;三是在非认知能力上,加强公共文化和综合素质的投入,加快公益性文化和体育设施的开放使用,促进城乡居民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福利;四要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医疗保险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健康服务和水平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