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资源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以“七彩罗源”系列精品课程为例

2023-11-17曾丽琴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罗源思政课程

曾丽琴

(罗源第一中学,福建 罗源 350600)

植根于乡土、实施于拓展性课程的地方德育资源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尤其是提高学生社会参与度方面有着学科德育不可比拟的优势。[1]找准时机从地方资源中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堂,对坚定中国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对学生家国情怀、民族共同体意识、科学素养等的培养,以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是十分重要的。

一、地方资源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扣紧时代主旋律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之中,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贯穿于课堂教育主渠道。[2]要把其他学科课程一起纳入德育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实施的体系当中,重视其他学科课程的育德作用。[3]让学科教师结合本专业知识融入课程思政,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将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三者紧密结合,融会贯通,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福建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实行中小学思政课特聘教师制度,聘请本地区党政干部、行业先进模范、英雄人物等定期到学校讲课或作报告。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上的教育资源,聘请校外专家和民间技艺传承人加入到育人队伍中,可以实现思政教师队伍多元化建设。真正实现人人讲思政,处处是思政,多角度讲思政,多维度讲思政,多方位讲思政的“三全育人”模式。

(二)突出地域育人特色

在教育中,要秉承“在传承中育人,在育人中传承”的原则。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乡土特色的资源挖掘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资源、更真实的情境,同时促进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4]罗源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七彩罗源意红色,代表红色革命历史;黄色,代表罗源的玉石雕刻;银色,代表现代的钢铁工业城;蓝色,代表的罗源湾及罗源湾的海洋经济;白色,代表罗源农业的支柱产业——食用菌产业;绿色,代表罗源的花卉苗木培植基地;蓝黑色,代表罗源畲族风情,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随着年龄的成长,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正在不断提升,能开始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分析社会现象。让这些地方课程融入思政课程,走进校园,走进学生课堂,既能培养学生美好品格,提升文化内涵,又能促进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二、地方资源融入学校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将地方课程融入思政课程的教学,拓宽思政课堂的深度、广度和效度?笔者通过案例撰写,结合罗源当地的资源,并尝试将其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一)深入挖掘,重在思想求知

用心挖掘地方课程特色资源内容,力求提供更多符合学生发展的、喜闻乐见的地方德育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达到文化浸润的目的。

首先是突出适合性,不求大求全,适合最好。在三年级李静老师执教的《地瓜饺》这节课中,教师通过邮寄一份快递作为引入,通过设置问题:他给远在外乡的家人寄什么呢?他的家人最想念的是什么?然后通过在湖北务工的罗源老乡们一起在家制作罗源地瓜饺视频,介绍了它的制作方法,并通过视频中几代人向大家讲述有关地瓜饺在不同年代的故事,慢慢引出这节课的主题:地瓜饺是身在外乡的罗源人思念家乡的符号,它是家人们传递爱的一份信物,是联系乡亲们的精神纽带。这节课最后给大家讲述了故土难离的家乡情结,这个环节让班上很多留守儿童充分地感受到他们的父辈背井离乡创业的不易,还体谅到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了对父母养育的感恩之情,重塑了学生与父母的家庭关系。

其次是体现个性特色,让学生感受鲜明。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让学生体会到七彩罗源的精彩之处,增强地域文化的自信。罗源是畲族文化主要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地,“罗源凤凰装”已经成为畲族文化最亮丽的名片,罗源已经成为新时代畲汉团结共荣和文明互鉴的生动写照。在叶艳老师执教的“凤凰霓裳,魅力畲乡”课例中,课前让学生通过研学方式走进畲乡,亲身经历凤凰装的制作过程;完成对凤凰装的资料搜集、整理;课中让国家级传承人走进课堂,带领大家感受畲乡文化的魅力;课后让学生为畲乡做宣传的文创活动等。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凤凰装及畲族文化的认识,更好地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畲汉一家亲的情感。

最后要重视总结提升,在取材上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在杨柳老师执教《溪长流家长宁国长安——《清平乐·村居》》,本课例抓住一个关键字“溪”,创境激趣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字构筑的美丽乡村。而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美丽的家乡罗源,也有许多小溪,溪边也有人家,这些人家的生活是怎样的呢?通过学生对罗源文武溪和霍口溪边的斌溪村和福湖村的进一步了解,感受身边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变。最后通过提问:辛弃疾笔下《清平乐·村居》,究竟想表达什么?让学生了解辛弃疾的家国理想,领会词作中的家国情怀,并小结出溪长流则家长宁,家长宁则国长安,国长安则溪方能长流等道理。引领学生回归诗词创作情境,从而在爱国词人的襟怀与抱负中自然而然感受到有国才有家,爱家更爱国的情怀。

(二)课前谋划,贵在设计求新

将地方性文化材料转化为思政教材,搬上课堂讲台,这需要从教案设计入手,精心谋划。

由地理老师张朝均、生物老师高孝妃共同执教课例《红树林变成“金树林”——脱贫攻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究》。本节课环节一:首先由地理教师向学生介绍罗源县地理要素,再通过视频介绍红树林的生存环境,以及红树林在中国及全球的分布和生态效益。通过观看由本班学生录制的视频,结合问题思考,分析了罗源的气候环境适合红树林生存的特点。

环节二:生物老师以项目亲历者身份讲述罗源近30年的变迁,侧面讲述罗源红树林这30年的地位变化。首先设置一系列问题。1.30年前罗源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出贫困的三大原因,并介绍30年前罗源的主要产业。也进一步分析出当时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不足,没有发现罗源特有的经济增长点。2.为什么要引进护花米草?引导学生分析出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脱贫致富是第一要务,从日本引种互花米草是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配合罗源早期的生猪饲养的饲料以及鱼类饵料的需求,引导学生以科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分析一些社会现象,从中引发思考。接着再引导学生分析:因为互花米草具有光合作用能力强,根系发达生物学特性,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最后重点阐述互花米草与红树林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互花米草扩散后对红树林及其他的生态系统的影响,探究了“以时间、条件、地点为前提”的罗源发展史,从而理解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环节三:地理教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必需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又从优先发展绿色经济的思维,讲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意义。分析罗源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展罗源?我能为家乡建设做些什么?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理解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含义。即在维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基础上追求绿色低碳发展。在教学中应用地方课程资源,从学生所生活的乡村巨变出发,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通过层层设问,即从如何摆脱贫困到自身能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做出哪些贡献?将个人发展的“小我”与国家命运的“大我”相连接,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教学目标。

(三)现场研学,乐在体验求真

课程的实践性理念:“思想品德形成是在活动与交往中,在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中实现的。”[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其与课堂教学区别在于现场研学直观,更贴近自然,容易让学生快乐体验,乐意探知,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结合小学语文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的内容,笔者尝试进行项目式学习:在秀珍菇基地以讲好罗源秀珍菇故事为主题,建立小组搜集资料,实地参访,开展社会实践探究。在实践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增进学生对社情、乡情、国情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同时,本节课通过现场“为时代立言,讲好中国故事”讲解员的选拔比赛,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与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有机结合在一起,让语言表达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

(四)多科融合,妙在化用求活

郑润老师的大班社会活动课例《大美罗源——我们的溪尾街》,通过带领幼儿发现罗源溪尾街古代建筑的美,然后教会幼儿用剪纸的方式记录溪尾街的美,最后引导幼儿热爱传统艺术的美。教师把罗源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语言表达能力、美术教育等融为一体,宣扬的是中国文化自信,践行的是文化传承。在刘荣杰、胡君沁老师的《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课例教学中,历史与思政教师同台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取培育学生政治认同感的主题罗源松山围垦历程来切入,采用了历史政治学科融合、中小学段衔接的方式,让中国梦得到完美的阐释。

地方课程融入“思政课”,实际是在践行“素养形成”与“价值引领”同向并行,真正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思政教学要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丰富多样的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既可以弥补课本教学内容的不足,同时也提高了课程知识教学的鲜活性、适用性。

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最好注脚[6]。地方精品德育课程的开发主要将地方特色资源融入课程思政,精准解读地方文化精髓,通过丰富的地方资源课程将学科课程教育中形成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审美体验等加以应用和提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原汁原味的特色地方文化、地域特色融入教学实践中。学生也可以切实感受到特色文化魅力,从而使地方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教学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通过学科课程融合,把思政要素渗透在教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把思政的种子播撒在各学科的责任田上,让思政之花处处绽放。

猜你喜欢

罗源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红专并进 求真务实
——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简介之二
红专并进 求真务实
——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简介之一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2019农民丰收节罗源分会场活动举行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