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23-11-17甘士艳
文/甘士艳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指出,国家鼓励、扶持具备相应条件的教学科研机构培养应急管理专门人才。《“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也强调,提升应急救援人员的多言多语能力,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力量建设专业化应急语言服务队伍。
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各个阶段,均离不开公安民警的广泛参与。可以说,公安队伍是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中坚力量之一。因此,提升公安应急语言能力刻不容缓,其内容涉及制度建设、资源储备、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和应对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其中,公安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是公安应急语言能力提升的关键。
公安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现状和定义
公安应急语言服务人才面临着短缺的现状。近年来,公安机关在应急处置和救援的过程中遇到的方言、外语和手语等语言困境,充分说明了公安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不足。吉林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曾对全省外语人才进行了摸底调研,发现在全省595 名民、辅警人员中,只有15名民警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在持有各类语言等级证书的民警中,英语有10 人,韩语有7 人,日语有3 人,德语、俄语各2 人。在公安手语能力方面,以山西省公安系统截至2019 年的调查为例,地级市公安机关无民警拥有手语翻译员的翻译资质,省公安厅也只有两名民警拥有手语翻译员的资格证书。有相关专家学者认为,应急语言服务是指在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为化解危机、解决问题而提供应急语言服务的工作。依据上述观点,公安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可以定义为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各个阶段能够助力公安民警克服语言障碍、进行应急语言响应、提供语言服务的人。由于应急警务工作的突发性、危险性、权威性和保密性等特征,公安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主体应该是具有应急语言服务能力的公安民警和辅警。
公安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策略
近年来,应急语言服务人才队伍主要来自平时的语言人才招聘、语言志愿者招募和临时接受应急语言培训的工作人员等。然而,突发事件的应急语言服务往往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仅通过招募语言志愿者无法满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时对语言大范围的紧迫需求。公安院校作为公安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主动承担起公安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重任,从明确教学目标、完善培养内容、创新培养方式和强化师资队伍等方面,构建以“公安专业+ 应急语言”为模式的公安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和民警培训策略。
明确培养目标。公安院校培养的应急语言服务人才不是语言专业人才,而是既懂公安业务,又具备基本的应急语言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要构建的是“公安专业+应急语言”的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就是要培养具备扎实的公安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出色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强烈的应急服务意识、较高的信息处理技术水平和紧急救援能力等应用型、专业化、复合型公安专业人才。在现阶段,可以先探索在公安院校现有的侦查学、治安学、公安技术学和涉外警务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中增加应急语言、跨文化交际和应急心理学等相关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目标,让未来的公安专业毕业生现有的综合能力素质培养框架变得更为丰富和完善。
完善培养内容。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应具备语言服务的素质、知识、能力,特别是应急管理和救援的相关技能。在明确了上述培养目标后,公安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在培养内容上,除了“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专业选修课+ 通识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外,还要在“警务英语”必修课中增设应急警务英语教学的模块,并以必修课、选修课、专题报告、专家讲座等方式开设应急英语、应急心理学和手语等课程。此外,在本科生培养和民警培训中,可以借鉴国外对于应急语言志愿者的培训内容,增加防灾能力训练、应急语言能力培训和应急职业素养培训等内容,具体包括应急语言翻译、应急跨文化沟通、应急广播使用、应急语言技术使用、灾后应急心理抚慰等,全方位提升公安人才的普通话能力、区域方言能力、手语能力、外语能力、应对能力、应急心理应对和恢复能力。在人才培养和民警培训的过程中,可以借鉴“MEDTO 胜任力框架”,尤其要注重提升公安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政治立场、团队协作能力、应急品行素养、应急伦理素养和应急规范素养。
创新培养方式。随着现代化人才培养方式的不断发展,公安院校在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上应该充分进行理念、方法和模式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创新培养方式。一是融合式教学。公安院校可以在现有的公共英语或者警务英语读写和听说课中融入应急救援、应急心理相关的语言知识、研讨话题以及语言技能培训,将语言能力和应急知识相互融合。二是混合式教学。公安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比较成熟的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方法,通过自建或引进微课和慕课、创新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等手段,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公安应急语言方面的课程和培训。三是实践性教学。公安院校可以尝试开发应急警务语言相关的虚拟仿真课程,供学生进行模拟实训,也可以在应急语言教学大纲中设置实训课时,增加实训模块,并安排指导教师给予精心指导。同时,在公安专业综合模拟实训中也可以增加应急警务相关的实训环节,促进专业实训的完整性。四是协同式培养。公安院校可以通过公安和消防等实战部门探索公安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方面的校局合作新模式,也可以同国内在外语和手语人才培养上比较优秀的综合性高校、外语类高校或手语类高校合作办学,尝试“专业+ 语言”人才的联合培养模式,选拔公安院校专业和语言能力都比较优秀的学生前往其他院校进行半年到一年的应急语言培训学习,有计划地增强公安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储备。
完善师资队伍。公安院校现有的语言师资队伍多为普通话、以英语为主的外语和心理学教师,多缺乏应急警务或应急语言方面的实战或教学经验。在进行公安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之前,公安院校应先组建应急语言师资队伍。一是通过组织应急警务专题培训、高等院校访学和参加警务实践等方式对现有的语言和心理学教师进行应急警务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专业能力。二是在同一门课程中组建语言、心理学和应急警务专业的跨学科教学团队,以便教学团队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和通过专题研讨的方式开展教学。也可以邀请公安实战部门的应急警务专家加入教学团队之中,充实团队的实战型教学力量。三是加强应急语言服务的科学研究。提升公安应急语言能力,既是增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安实战所需。因此,公安院校的教师应加强对相关话题的关注和研究,以科研反哺教学。
在地震、洪水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同消防、医生等公共服务人员一起冲上前线的,少不了广大的公安基层民警。他们的工作内容基本涵盖了突发事件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各个阶段。公安民警的应急语言能力的高低同应急警务处置的水平直接相关。因此,公安院校教学部门和培训部门也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尽快思考和探索公安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助力平安中国建设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