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略
2023-11-17魏文颖肖芳王婷
文/魏文颖 肖芳 王婷
心理资本作为一种在个体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积极心理状态,能提高个体工作效率、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在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应该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动态调整教育目标,才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就业。然而,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需要从心理资本视角下,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各项举措,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由此可见,通过对心理资本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的是由高校为主导,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常情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包括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生活规划等。这些教育内容的有效落实,能够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助力。然而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依然面临很多挑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弱。当前,许多在校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较弱,且对职业理想认识不足。而一旦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弱,则影响大学生对自我就业的定位,甚至使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难以获得就业机会。不仅如此,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如果无法确定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焦虑、目标感模糊、求学动机丧失、学习兴趣减弱等现象,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习惯的养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缺失。目前,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生活后,降低了对自身的要求,同时对学习也开始懈怠,对于毕业后的生活较为迷茫,没有清晰的奋斗目标。另外,还有部分大学生盲目跟风考研、考证。造成上述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大学生对自身能力以及兴趣爱好普遍缺乏了解,同时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没有找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方法,从而使部分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出现盲目性特征。一方面,大学生如果对自我评价过高,容易在就业时眼高手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大学生如果对自我评价过低,则容易忽视自身的优势,导致竞争意识不足。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不合理。大学生在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时,需要兼顾自我因素以及外界因素。其中,自我因素包括所学专业、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外界因素则包括就业市场、应届生毕业人数等。大学生通过整合自我因素以及外界因素,并找到一个既能发挥自身优势特点,又能获取较多就业机会的位置,就能实现自我价值。然而,目前有些大学生在对职业生涯展开设计时,却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有些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城市时,仅局限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也有部分大学生对于自身的职业目标设定过高,而没有考虑自身条件是否能够达到。因此,当既定职业目标与就业现象出现差距时,情绪容易低落。除此之外,许多大学生都有过参加兼职和实习的经历,但有一些大学生仅将这种经历作为完成学校任务的一部分,而没有真正从职业角度出发,没有对实践活动成果进行巩固。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多。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应用于企业中,后续才被引入高等教育中,成为引导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我国高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晚,在研究体系、经费支持、人员配备、教育环境等多重方面的发展有所滞后,部分高校没有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整个大学教育中,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相脱离。与此同时,部分高校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的专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一些教师是兼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些兼职教师普遍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需的专业技能,因而无法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
相关策略
基于自我效能感提升大学生内驱力。第一,用好案例分析,促进理性认知。案例能够帮助个体找到参考对象,进而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自身行为予以反思。通过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用好案例分析,能够帮助提升大学生的内驱力。例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案例,不断强调努力在其中的重要性,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严于律己。另一方面,在向大学生分析职业生涯规划失败的案例时,教师可以和大学生一同分析案例的失败原因,并再次强调努力因素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成功时学会努力归因,在失败时不骄不躁,并持续转化为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发挥朋辈引领,提升成就动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高校可以经常邀请优秀大学毕业生通过返校开展座谈会的方式,向更多在校大学生传递就业经验。一方面,相比于教师的说教,现实的成功案例能够给在校大学生带来就业希望;另一方面,则能发挥朋辈引领作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榜样。如此,能够激发更多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升其成就动机。
提高大学生职业定位能力。第一,落实目标管理,做好职业定位。目标作为希望的具体体现,承载着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期盼,因此做好目标管理是影响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关键因素。如果目标管理定位过高,大学生无法实现,容易打击其积极心态。在制定目标时,教师需要引导大学生从自我因素和外界因素出发,通过了解自身专业在就业市场的热度、自身优势是否能够支撑目标开展等因素,确定自身在就业市场中的职业定位。另外,在实施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考虑将一个大目标拆解成若干小目标。其中,小目标都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目标。随着大学生将小目标逐一实现,就能使大学生对职业前景满怀希望。第二,开展情绪管理。拥有乐观心态的大学生在处理各类问题时,总能做好情绪控制,以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要做好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工作。一方面,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经常向大学生传递积极因素,普及积极乐观心态为大学生带来的优势,帮助大学生培养乐观心态。另一方面,大学生应该正视现实情况,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并从中找出职业发展机遇。
凭借韧性培养大学生职业抗挫折能力。第一,开展挫折教育,提高职业韧性。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韧性,高校可以开展挫折教育。一方面,教师要让大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当遇到挫折时,不应该怨天尤人,而应该通过调整心态的方式克服挫折。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让大学生知道,挫折的出现虽然不可避免,但每一次战胜挫折都能磨炼自身的意志。通过在挫折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确保其能够正向看待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各类问题,提高其职业韧性。第二,构建咨询保障,做好心理赋能。高校在开展挫折教育的同时,还可以兼顾构建心理咨询保障举措。例如教师应该随时关注大学生的情绪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循序渐进地开展挫折教育。此外,高校可以邀请心理学专业教师,向大学生讲授情绪控制以及心理调节的方式方法。与此同时,当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任何负面情绪,高校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舒缓心理压力,做好心理赋能,使其以良好的心态对待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