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的价值定位与实践

2023-11-16汤传文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安全观总体思政

汤传文

(湖北开放大学/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1]这是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对当前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并在此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概念。面对国际国内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安全形势,高职院校有效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强烈的安全意识、践行维护国家安全责任的主动性,是全面落实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后文简称思政课)作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第一课程,天然地担负着这一铸德育魂任务的主体责任。

本文旨在解决思政课如何有机地在各课程实施中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的问题,这是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等重要论述和政策精神的必然要求,更是思政课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改革创新措施。

一、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的价值意义

(一)有助于形成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责任意识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在成长成材过程中,能否具备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直接关系到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成效。认识是实践的前提,只有具备对国家安全的科学认识,才能产生自学维护国家安全的正确行动。思政课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首先要回答“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什么”的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知识广度,以往依靠单科思政课(2022年以前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2022年及以后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章节讲授、一次国防安全讲座或者偶尔开展的国家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既没有做到系统的理论阐述,也没有做到积极地回应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宽领域新特点。

针对前述问题,本文提出思政课应通过多课程、专题化、多渠道的协同教学,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主题,在时间上增加教学时长,在空间上将教学拓展至课堂、网络、现实三个维度实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国家安全教育。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帮助学生在历史发展、安全理论、法律精神、具体践行等方面理解和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与现实图景;通过网络平台,实施安全知识测试、案例判断等,引导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检测和初步运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化的实践任务,对国家安全时事进行分析、展示、讨论,指导学生形成对国家安全的理性分析能力,在明辨“是与非”的认知基础上强化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

(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安全责任践行能力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育教学不仅要使当代大学生具备全面的国家安全责任意识,更要在此基础上具化为捍卫国家安全的能力,从而在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下为总体国家安全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因此,要着重于解决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怎么做”的问题。

一方面,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国家安全之于个人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保障作用,提升大学生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认同感,对当前形势下国家安全领域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挑战形成较为深刻的认识,并将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规范自己日常言论行为的科学指南,在实践中积极履行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学应充分运用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国家安全案例,将学生置换入案例,进行代入性的讲解,引导大学生以当事人、关联人的视角参与事件过程,在事件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模拟事件处理方式,预判处理结果,寻找正确的处理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履行安全责任、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三)有助于推动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创新

思政课是高校强化价值引领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主战场,如何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育人实效,需要永无止境的改革探索。思政课既要守好主阵地,也要拓展主阵地[2]。因此,在国际斗争形势日趋严峻的当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实施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保障思政课教育教学与时俱进,推动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是广大思政课教师队伍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来看,新时代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强化思政课教学与党的理论创新同步,保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本文所提倡的思政课实施课程联动、专题化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就是这一思想的贯彻。它是在总结高校一线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教情、学情和社会环境,推进思政课教学对党的理论武装即时响应、即时实施、即时创新的生动体现。这一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的创新举措,将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适应新时代党的最新理论思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建设、教学研究等多方面工作。

二、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

为更好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扎实实施,对当代高职学生的国家安全认知状态进行学情分析就成为教学的必然先导。为真实客观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国家安全认知和自觉程度,分析教学成效,找出不足,作者以湖北省三所高职院校在校生为调查对象,通过不记名在线问卷调查为主,现场座谈会和一对一访谈为辅等形式收集信息。通过问卷星发放国家安全观问卷,题目设计的信息收集方向包括: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等基本信息,对国家安全观的认知基础,学校国家安全观教育情况,学生对国家安全的主观性想法等。调查对象涉及文经、理工类学生1300人,覆盖大一、大二两个年级,在线回收1284份问卷,有效问卷为1273份。多人座谈会及一对一访谈,以班级为单位抽取访谈对象,覆盖学校20%的专业,共计开展3次多人座谈会和多次一对一访谈,单次时间均在半小时以上。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结合当前院校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方面的实施情况,本文从教学实施、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三方面分析高职院校在国家安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实施上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教学宽度和深度不足

调查反馈,学生对学校的国家安全教育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主要包括“学校开展了主题活动,但是对于国家安全观的理解还是一知半解”“思政课教学讲过关于国家安全观的内容,但是听过后没有形成深刻的印象”“国家安全就是防止间谍渗入,不能拍摄一些军事机构等”“老师课堂上讲的国家安全内容乏味,缺乏吸引力”“主要通过网络,甚至是影视作品了解国家安全问题”等等。

从调查对象的反馈中发现,当前学校开展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存在教学全过程不足、教学深度不够、理论联系实际不强等问题。首先,在教学全过程上,缺乏教学持续性。高职院校的国家安全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学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但是前两者是在大一新生尚未开展文化课学习前开展的教学,后者开设在大一的第1或者第2学期。然后随着学生年级升高,国家安全教育逐步弱化,直至消失。除此以外,即使不定期开展国家安全主题的讲座报告,也是安排低年级学生参与,没有针对高年级学生。其次,在教学深度方面,之所以受访学生反馈对国家安全知之不深、没有印象,既是因为内容教学频率过低,甚至是一遍过,又是因为没有拓宽内容的广度,辐射到经济、法律、科技、生物等诸多领域,教学内容相对于大学前教育没有明显的区分度。最后,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理论教育过多,没有及时准确地结合当下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解读,未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认知印象。

(二)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缺乏正确认识及行为自觉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居民家庭生活条件从仅能满足基本物质需求阶段跨越到了对更高层次的品质生活需求阶段。在这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00”后,更多的是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和未曾发生过变动的安逸生活状态。因此,他们对国家安全问题缺乏认知敏感性,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认识较为片面。主要呈现出两方面的特征。

一方面,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与履行责任的能力出现脱节。大学生整体上对国家认同度较高,长期的教育宣传、国家发展给予的良好生活条件、当前国家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使得大部分学生对于国家安全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但同时问卷数据也显示,由于缺乏国家安全知识和个人生活经历影响,大学生对涉及国家安全的隐性威胁发现能力较弱,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例如,高达78.8%的被调查学生不知道国家安全机关的举报电话;一些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由于无法正确识别消极负面言论,导致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会受到不良言论的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识不够全面。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国家安全的内涵认识,高年级比低年级全面,男生比女生全面,有7.61%的大二学生和15.32%的大一学生、18.31%的女生和8.23%的男生,仍然把国家安全观片面地理解为传统的军事、领土和政治等安全范畴,而对于能源、科技、文化、生态、网络、粮食等方面的安全较少关注,甚至没有提及。在国家间竞争日益转移到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情况下,各级各类学校包括高职院校应自觉守好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有效抵御“极端个人主义”“西方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想的侵蚀。如果大学生因为缺乏对国家安全的全面认知,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缺乏警惕性,就很容易出现政治信仰缺失、价值观念扭曲的情况,对国家未来人才培养造成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

(三)舆论环境对大学生安全认知的负面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24.7%的学生不太认同我国现在正面临着比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以前更复杂、更不确定的安全形势,6.28%的学生则完全不认同这一看法。他们认为国家未来发展可能会经历一些困难,但是安全领域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并不存在。这说明由“富起来”“强起来”“厉害了!我的国”“大国重器”等正面报道构建的舆论环境,确实提高了大学生对国家发展成就的认可,但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学生对我国国家面临的安全形势,缺乏忧患意识的现象。

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舆论环境也会影响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西方文化娱乐,如影视剧、体育赛事、品牌文化等对大学生的影响”时,超过60%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在座谈和访谈的深度交流中,也基本印证了这一情况。据统计,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通过接触甚至追捧欧美和日韩的动漫、影视、明星艺人等,而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价值取向呈现出西方化趋向,少数学生呈现出以个人为中心,以好恶为依据的行事风格,表现为对集体、国家层面的事情缺乏兴趣,对于不涉及自身直接利益的行为和现象,采取忽略化处理方式。

三、思政课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的系统化实践

基于对学生的调查分析,综合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情况,在遵循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规律前提下,实施“原则、路径统筹和支撑下的专题式理论教学体系”的系统化教育教学实践。对所有学生实施多轮国家安全观教育,从理论到现实、从政策到实践,保障高职院校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工作在课堂上得以深入且高效的实施,提高大学生安全认知水平,培养安全责任意识。

(一)坚持两个实践原则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关键课程,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政治导向和育人原则。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必须强调坚持人民性原则和“八个相统一”原则。

1.坚持人民性原则

2014年4月,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国家安全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此后的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核心是人民安全理念,明确了坚持和践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民,也都需要依靠人民,这是开展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教育的根本所在。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由此可见,只有实现了人民安全,才能夯实国家安全基础,实现长治久安、国泰民安。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必须充分体现出其高度重视人的安全这一理论特点,使得教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现实。

2.坚持“八个相统一”原则

思政课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育教学,是在意识形态教育的课程属性下,对国家安全教育进行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全面性的教学构建,为国家安全筑牢人民防线,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国家安全责任,具有民族忧患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需要思政课在实施国家安全教育教学中要具有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保障教育的落地落实。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的要求,这是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基础上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因此,我们要在“八个相统一”的指导下,探索和构建思政课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实践框架和课堂教学体系。

(二)依循立体化的强基路径

为打造总体国家安全观专题教学体系,以解决当前高职院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面临的困境为目的,围绕明确目标、强化队伍、深化内容、创新方法、拓展资源五个方面,以多维度的方法和路径,构建和夯实教学体系基础,确保高质量的教学效能输出。

1.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是教学的指路明灯,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学的针对性设计和有效实施,思政课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学阶段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学生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树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3]。这就为思政课开展总体国家安全教育定下了任务,即帮助大学生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由来、理论内涵和内容体系;培育国家安全的法律思维,形成底线思维;通过具体国家安全实践教育将所需安全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2.强化教学队伍

落实好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思政课教师的水平是关键因素。教师在总体国家安全方面的知识储备是否充足,理论水平以及自身的教学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教育教学的育人效果。因此,必须围绕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包括:制定教师培训学习计划,常态化开展国家安全理论的全员自主学习、集中理论学习和热点安全事件的研讨;针对教学专题,集中优质师资开展集体备课,打造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方案;有效利用思政课专项经费,聘请国家各安全领域工作的专家担任授课教师,打造开放性的师资库,配强教师队伍。

3.改进教学方法

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的教学,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理论讲授法,要积极采用小组协作、角色代入以及信息化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法律护航专题教学中采用的角色代入法为例,融入典型的违反国家安全法的相关案例,进行角色代入式教学,阐明国家安全法制定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依法治国的进步,引导学生在维护国家安全的过程中形成守法、用法的思维习惯,解决“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怎么做”的问题。

4.深化教学内容

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国家安全观的一种辨证超越。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内容上的这种超越。基于高职思政课课时和学生情况,教学内容上要进行符合学情的系统设计,引导学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实质,以人民安全为根本宗旨的理论核心,以及我国在“生存谋—谋发展—要复兴”的历史阶段中形成的传统安全观、新国家安全观、综合国家安全观和总体国家安全观。通过深入挖掘具体案例,引入当时当今的国家安全热点事件等方式,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举例如下(见表1):

表1 角色代入式教学案例

2020年6月,国家安全机关侦破一起内地赴港学生杨某某与境外敌对组织及反中乱港势力相勾连,从事颠覆我国国家政权及反中乱港活动案[4]。假设你是杨某某的中学同学,在杨某某去了香港后,两人一直保持联系,那么请你在发觉杨某某去了香港后认知和行为发生变化的不同阶段,分析判断你该如何作为?

5.拓展教学资源

在数字化的今天,教师对学生不再拥有知识获取和掌握的绝对优势,教学过程也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学资源的范围应该包括三部分,即教师教的资源,教师学的资源以及学生学的资源。教师教的资源,我们也称之为基础资源。一般而言,思政课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的基础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方案、专题课件、课堂活动项目、视频资料等。在基础资源即教师教的资源基础上,积极拓展教师学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前者给教师提供国家安全理论的学习渠道,如线上专题学习、相关会议学习和实践研修等;对于后者,可以通过在思政课线上课程平台打造国家安全专题学习资源、思政微信公众号推送国家安全热点解读、基于VR虚拟资源的国家安全场景等等实现资源拓展。

(三)形成专题式理论教学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有四门思政课,在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而推进的多路径建设基础上,依据各门课程的属性定位,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实施分工协作,从历史发展、法律护航、理论要义、领域实践四个方面,设计打造既符合各门课程特点,又能全面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专题式理论教学体系。

1.历史发展教学专题——在道路自信培育中定位总体国家安全观

基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内容,梳理不同历史阶段国家安全观的演变历程,设计专题“构建大安全观——国家安全观的前世今生”(见表2)。帮助大学生从历史观视角,领略各个时期国家安全如何得以维护,树立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道路自信。教学实施中,以“传统安全观”到“非传统安全观”再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安全理念演变为教学框架,以“军事斗争求安全—发展合作求安全—协作共赢求安全”的安全维护手段为主要知识点进行专题的教学设计,阐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以及新时代以来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和深化,带领学生了解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的具体安全理念和实践,深刻理解国家安全观的演变逻辑。

表2 “构建大安全观——国家安全观的前世今生”知识架构

2.法律护航教学专题——在法律思维培养中明确总体国家安全观

将国家安全法律意识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专门设置“国家安全法”教学专题,主要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立法缘由、作用和意义,并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国家分裂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等的介绍,让学生对国家的安全制度以及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能够有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可融入典型的违反国家安全法的相关司法案例,进行角色代入式教学,阐明国家安全法制定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依法治国的进步,引导学生在维护国家安全的过程中形成守法、用法的思维习惯,明确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性、指导性。

3.理论要义教学专题——在理论自信树立中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设计“总体国家安全观:安全治理的中国智慧”教学专题。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创造性地提出关于国家安全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形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搞清楚“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什么”的问题[5]。在教学设计中要系统地从时代方位、安全挑战等方面讲授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背景;从党的领导、人民安全、总体安全、中国特色等方面讲授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理论内涵。在教学实例中,引入“一带一路”的实践案例,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更好地形成对国家安全理论的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在对国家具体的安全战略实践解析中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理论自信。

4.领域实践教学专题——在具体安全解读中内化总体国家安全观

“形势与政策”作为一门即时性的政策宣讲解读类课程,紧扣安全时事热点,解读前沿安全形势,每学期通过专题设计,在其他课程对于国家安全在历史、法律、理论等方面解读的基础上,开展具体的领域性安全实例解读。例如,2020年针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安全专题、2021年针对美国打压中国科技发展的科技安全专题、2022年针对俄乌战争引发的粮食安全专题、2022年针对佩罗西窜访台湾的领土安全专题等等。

以粮食安全专题为例,为学生分析受新冠病毒、全球极端天气、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人类或将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的全球粮食安全大背景。帮助成长在衣食无忧年代中的大学生们树立对粮食安全的正确认知,充分认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资源约束、种植成本、外贸风险等因素,随之为学生呈现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即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通过粮食安全专题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非传统安全领域内国家安全问题的方法。

结语

基于思政课实施的“原则、路径统筹和支撑下的专题式理论教学体系”,目前还处于经验总结和探索阶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总体国家安全观有着厚重的理论深度和时代价值,需要进一步挖掘和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形势的风云变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也随时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思政课教师直面困境,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安全观总体思政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思政课“需求侧”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