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评价、五融入、六环节”的课堂革命实践
——以“Web前端开发框架”课程为例
2023-11-16贾露苏眉曾辉朱珺
贾 露 苏 眉 曾 辉 朱 珺
(湖北开放大学/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近三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以逐年递增的形势增长,2023年再创历史新高,毕业生规模达1158万人。虽然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就业形势持续回暖,但企业招聘和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导致就业竞争压力剧增。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新技术层见叠出,技术更迭速度快,社会对技术应用人才需求也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显得尤为突出。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虽然具备良好的基础,但在教学内容、教学理论、实训环境等方面依然难以满足技术的更迭速度。因此,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技术更迭的信息技术类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适应技术的快速迭代至关重要。其中,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对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滞后、案例单一,缺乏项目整体性
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尤其前端框架技术更新瞬息万变,前端框架教材从制作到出版历经1~2年,技术内容滞后行业技术,教学内容无法跟上当前的变化。教学案例注重单个知识模块,但是知识的衔接、框架的整体性缺乏,学生的项目整体体验感不强,以致学生很难适应Web前端技术更迭。
(二)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凸显不足
传统的讲授模式的特点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操作学生练习的单一教学[1]。然而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实践动手能力强,学生主体地位凸显不足,同时每个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自身素质不同,出现学生跟不上进度或感觉非常吃力而导致自我放弃的情况。
(三)信息化手段有待提高
目前,各学校普遍都使用了信息化教学平台,但在教学平台的使用上很多停留在较浅层次。表现为:只用平台开展点名、收作业等简单教学管理活动;仅在课前发布教学资料,课中、课后的教学环节中没有教学任务,评价体系不完整,缺少激励机制等,导致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从而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技能和专业知识提升慢。
(四)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有待加强
以Web前端开发框架课程为例,作为专业课程,原有的思政教育则是一味地讲政治,出现了为思政而思政的情况,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喊出思政口号,并没有领悟到工匠精神的精髓。这种思政和专业两张皮的情况屡见不鲜[2]。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需要一定的契机,不是简单直接相融合,而是结合专业知识把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元素融入不是某一个教学环节,而是需要结合岗位特征、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重构课程体系共同打造。为此,为祖国培养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工匠精神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责任需要依托课堂革命,打造有用、高效、高质量课堂任重道远。
二、“四评价、五融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如何解决案例单一、缺乏项目整体性,改进单一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提升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如何将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不显得生搬硬套?同时,如何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信息抓取,提高信息检索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基于解决上述问题,经过课堂革命实践,构建了“四评价、五融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其内涵与特征表述如下:
图1 “四评价、五融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项目为载体,采用以学生导师为引领的分组教学法。四评价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素质、参与度的多维度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五融入是将“1+X”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点、职业技能大赛移动应用开发赛项知识点、双案例资源、思政元素、职业素养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六环节是课前任务、原理讲解、初步开发、代码调试、升级任务并总结、课后任务等6个主要教学环节。
该模式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项目贯穿整个课程,构建集知识、岗位技能、竞赛、“1+X”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思政于一体的项目教学化。借助校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Web前端开发框架”、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即“1+X”证书制度Web前端开发系列丛书《Vue.js前端开发实战》,结合实际建设活页式教案,巧妙运用教学管理平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载体,包含“四评价、五融入、六环节”的课堂革命。
三、“四评价、五融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目标和具体做法
通过教案的活页化,重构课程体系,以国货购物网站项目为载体,基于Web前端工程师岗位的能力要求和典型项目开发流程,将知识点和技能点有机融入网站的18个子项目,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教师通过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开展递进式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由浅入深,辅以缺陷案例提升学生的代码调试能力,培养做事有耐心与工作责任心,并且团队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前端开发工程师。在提高项目实战能力的同时,养成课前预习、课中专注学习、课后善于反思的学习习惯。借助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现共享实用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一)实施目标
1.“四评价”课堂革命,创新管理与评价体系
判断课堂革命的成效,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课堂评价体系不能仅包括教师单一化的评价,也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掌握评价标准及方法,对教师的教和自身的学积极地开展评价,同时引导学生之间开展相互评价。从而使学生可以全方位了解自身学习情况,教师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做出教学调整。学生技能的培养效果最终要接受企业的验证,因此评价的主体除了教师、学生,还需加入企业。传统的考核评价主要是基于学习过程的评价,往往忽略了对应的岗位需求。为此,需要引入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学生能够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规范师生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会起到促进作用。“Web前端开发框架”课程运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平台——学习通,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辅以贯穿课程中的“四评价”体系实施课堂教学。
2.“五融入”课堂革命,培养适应性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
以实际工程实战项目贯穿,集职业素养、移动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竞赛知识点、“1+X”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课程思政元素、双案例教学资源有机融入的课堂教学,是将理论知识融入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并领悟理论知识,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信息检索的能力,养成预习、复习、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他们通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全面学习相关课程,成长为复合型技能人才。
3.“六环节”的课堂革命,深化落实“三教”改革
课堂革命相对于传统课堂是颠覆性的改革,需要教师从教法入手,深刻反思自身不足,学会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课堂革命实施过程离不开资源的建设,需配合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重构课程体系,建设成一个集“岗赛证政”,以及合理融入缺陷案例和思政元素等的综合性优质课程资源,保证课程资源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保证学生能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满足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3]
(二)具体做法
1.课前
以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为依托,通过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和预习任务,学生在了解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任务的同时,观看平台预习视频,再结合预习资料完成课前任务,并上传至教学平台。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形成第一阶段评价,并且教师根据课前反馈结果,调整教学环节。课程实施以购物车商品选取项目为例,教师结合课前的学情分析发现,学生针对表单控件原理和数据绑定原理的应用能力不足,于是在课中采用“非常6+1”的设计,将6个教学环节扩展为7个,适时地增加了设计分享,如图2以求启发学生的设计思路,形成共鸣。
图2 教学实践
2.课中
在新增的设计分享环节中,教师邀请以不同方式,实现相同功能的两名学生,分享设计方案。学生们对比两种设计方案,发现用框架实现功能更加快捷,逻辑更清晰,从而激发了其学习框架兴趣。
学生学习框架意识和兴趣更浓时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动画辅助明原理。教师借助动画,讲解数据绑定原理,绑定是在视图和数据之间建立联系。通过文本插入、借助指令等方式实现视图和数据建立对应关系。数据双绑定则是通过内置指令v-model实现视图和数据双向绑定,即视图数据变化则数据对象模型中书的数据值改变,反之亦然。学生听教师讲解,明确原理后,对原理在本次项目中的应用兴趣更浓。教师结合绑定原理,演示搜索框绑定效果,学生边听边练后,教师发布绑定多个复选框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导师协助下,经过激烈的小组讨论,完成本次任务。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有所增强。随后,教师发布动态属性绑定错误值的缺陷案例,学生在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组织讨论,共同探讨排错思路。这是本次项目的教学难点。学生导师辅助小组进行排错,教师巡视搜集共性问题。发现学生因为原理的应用能力不足,导致动态属性绑定技术掌握不牢,无法完成排错任务。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讲解,辅以口诀,总结排错思路。学生在明确思路后,完成了此次难点任务。完成难点任务使学生专业能力有所提升,团队进一步增强了协作意识,培育了学生迎难而上的可贵品质,思政元素实现了有机融入。学生之间参照教师发布的评分标准进行小组互评,结合教师点评,形成第二次评价。教师接着发布升级任务。要求小组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之后企业工程师在线上根据行业规范进行评价,形成第三次评价。最后,企业工程师邀请获胜的小组成员上台总结,为课堂教学画上圆满的句号。
3.课后
教师发布测试和拓展任务,同时推送精品在线课程资源,供学生复习回顾,查漏补缺,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教师通过平台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形成第四次评价。
教学手段上,提前为学生推送精品在线课作为预习复习资料;实行学生导师制,鼓励学生优帮互助,提升团队协作能力;采用双案例驱动对代码持续改进、精益求精,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多元评价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增强学生岗位适应性。
思政元素融入方面,以中国创造、中国制造国货购物网站为主线宣扬中国本土品牌的优势,树立科技自信、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双案例驱动对代码持续改进、精益求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韧劲与耐心。实行学生导师制,鼓励学生优帮互助,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引入企业教师和企业真实案例,提前了解行业规范,培养职业素养。
三、实践效果分析
基于“四评价、五融入、六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的“Web前端开发框架”课程的课堂革命实践,对接Web前端开发岗位标准,融入“1+X”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移动应用开发技能大赛技术要点,结合教案的活页化,重构课程体系,以国货购物网站项目为载体,将知识点和技能点有机融入网站开发的18个子项目。课前在超星平台发布了预习资料和预习任务,通过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获得学生在知识技能、认知实践、学习行为方面的特征数据。借助数据对学情进行综合分析,调整教学设计。通过动画辅助和学生导师,突破教学重点;通过双案例驱动和小组互助,解决教学难点;通过升级任务,加强训练。课后通过拓展任务,提升综合能力。
(一)“四评价”促成多元过程评价
课前通过超星平台,由教师主导对课前自测和设计方案测评;课中由教师组织学生对缺陷案例排错情况进行互评,由企业工程师对学生参与度和编码质量进行评价;课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拓展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第4次评价。考核评价表如表1。
表1 考核评价表
运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平台,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做到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预习、学习、复习[4]。贯穿课程中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小组间互评、小组内互评、教师点评,构建了多主体共同评判学生学习效果的多元、过程性评价。
(二)“四评价、五融入、六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
根据平台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样本源自实施课堂革命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学生。在每次课程前教师会结合平台数据及学生情况,对教学目标内容进行一个预估判断,教学实施后将实际的数据,结合预估值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客观反馈课堂革命实施效果。
1.教学目标达成
教师根据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认知实践水平、素质三个维度,对教学目标进行预设。实际实施后,学生的知识技能、认知实践、素质都超出预设目标的3%以上。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经历理解原理、初步编码、代码调试,再到升级任务,最后拓展任务全过程,知识、技能、素养目标高效达成,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2.职业素养目标达成
职业素养目标的制定依据前端开发岗位标准、“1+X”职业技能证书标准、技能大赛要求和企业操作规范,结合项目任务对评价内容进行细化,将代码规范、命名规范、代码优化、美观度作为职业素养目标达成情况的衡量标准,“四评价、五融入、六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后,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比预估效果好,得到企业工程师的肯定,教学目标有效达成。[5]
3.课堂参与度、课堂满意度提高
教师结合前期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在课堂参与度、教学方法满意度、教学内容满意度进行预测,经实际实施后,依据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数据,学生课堂参与度相对预设目标提高2%,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提高2%,教学内容满意度提高2%。学生课堂参与度、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课程预设的教学目标高效达成。
4.职业技能、学习效果提高
课堂革命实施后学生职业技能提高3%、整体学习效果提高4%。“四评价、五融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引入企业案例,以项目引领,帮助学生积累项目经验,提高了就业竞争力;采用双案例驱动,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从整体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的“四评价、五融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革命,将前端开发岗位标准、“1+X”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职业技能大赛、双案例资源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设计。以项目为载体,教师借助项目通过问题启发式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考。通过双案例资源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整个课程以真实项目为依据,子项目间紧密联系,课程学习完成,项目任务完成。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工作责任心、耐心、细心,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学生在技能竞赛团队赛获得较好的成绩,“1+X”证书通过率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成果突出。通过教案活页化,加快活页化教材推进,四评价借助信息化平台,促进多元过程化评价,完善并优化课程评价体系,推动课堂革命。课堂革命并不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教法的改革、教材的改革,而是围绕课堂全方位的有效改革。课堂革命不是一次变革,而是螺旋式上升,课堂革命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