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市全面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机遇和对策分析
2023-11-16王玉邦
王玉邦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提出建设产业“四地”重大要求,2022年6月召开的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对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提出战略目标,同时针对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作出整体部署安排。2023年7月召开的青海省委第十四届四次全体会议提出,要聚力建设产业“四地”,提升生态旅游新内涵,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青海“四地”建设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也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青海把握发展方向的重要机遇。
在新时代,格尔木市作为青海副中心城市必须紧抓机遇,不断推动格尔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绿色消费,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价值的有效转化,力争将格尔木市建设成为丝绸之路青海段重要的旅游节点城市,为全省全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贡献力量。
一、格尔木市全面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优势和理论实践意义
(一)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内涵及特征
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作为旅游产业和目的地国际化共同发展的产物,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能够提供符合国际生态旅游标准的生态旅游产品和综合服务配套且游客停留24小时以上的旅游目的地。同时,具有生态旅游特质和功能,能够按照生态旅游标准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并以自然景观要素为主的宏观景观地域。它的关键特征是国家化、生态化、系统化。
从新西兰、瑞士等国家和地区的打造经验来看,我们要从重视规划、有序开发,政府加强宏观调控,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自然教育,坚持社区参与发展,积极开展市场宣传,推行认证制度与示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着力发展。
(二)格尔木市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优势和意义
格尔木市作为中国盐湖之城和青海西部重要枢纽城市,在融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方面大有可为。首先,格尔木市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的旅游资源。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区位优势明显,拥有全省特有的长江源头、万丈盐桥、雪山冰川、瀚海日出、沙漠森林等文化旅游资源。格尔木市各类生态旅游资源的单体数总量较多,部分资源还未开发利用,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其次,格尔木市生态旅游资源类型丰富,自然与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在空间上相互融合,构成了相互映衬、相互突出的整体格局。各区域不同类型的景观资源在空间上的完美组合,为格尔木市提供竞争优势的资源空间组合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建设产业“四地”重大要求的提出,为格尔木市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指明了方向。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中格尔木市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这是践行“两山”理念与生态立省战略的重要路径;其次,通过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既能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又能展示生态高地的大美;第三,通过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既能促进地区各民族交往交融,又能推动现代文明交流;第四,通过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实践活动,既能带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又能改善民生福祉。第五,通过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可以有力推动格尔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完成建设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青藏高原文化旅游集散中心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任务, 为青海省和海西州实现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贡献力量。
二、格尔木市全面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格尔木市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正确处理好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依托区位优势和独特的旅游资源,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着力增强格尔木市在柴达木旅游板块的核心引领作用,积极将格尔木市打造成柴达木大旅游圈内以生态、文化、工业、旅游互融共进为鲜明特色的高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很好发挥了文化赋能、旅游带动的作用,生态旅游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注重战略定位和规划设计,合理布局生态旅游发展
一是着力打造“一纵一横两点三核多业态”全域旅游发展布局,即沿着铁路、公路,合理布局拍摄写生、野生动物观测站及自驾游、地质科普、民俗风情等设施,串起昆仑文化科考探秘、高原生态体验、工业科普观光、荒漠激情自驾等主题旅游廊道,形成有海拔梯度、有生态差异、有健康保障的高原全域旅游景区景点和线路集群,力争把格尔木市打造成青海西部全域旅游示范城市。“一纵”即市区——纳赤台——西大滩——可可西里——唐古拉山长江源头第一镇自驾游旅游带;“一横”即沿着长江源头1号邮局——长江入海口11号邮局,打造纵贯长江的水生态旅游带;“两点”即规划建设市区旅游点、唐古拉山生态镇旅游点,形成特色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体育旅游目的地旅游集群;“两环”即昆仑文化旅游环线、生态(工业)旅游环线。二是依托昆仑旅游区、将军楼公园、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旅游区、野牛谷省级风景名胜区、胡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察尔汗盐湖景区、水上雅丹等景区景点,打造以昆仑山探险旅游为标志性的旅游线路,以“将军楼公园——地质博物馆——金鱼湖——昆仑圣泉——无极龙凤宫——瑶池景區”为主线,形成一条集自驾游、团队游、科学考察、登山探险、摄影为一体的标志性全域旅游线路。
(二)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完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
一是整合全市高原生态资源、昆仑文化资源、民俗风情资源、户外探险资源等特色资源,构建格尔木“高原假日城——大旅游景区——旅游小城镇——特色旅游村——风情农家乐”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加大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构建食、住、行、娱、游、购紧密结合的旅游基础服务产业链,开拓商、养、学、闲、情、奇等新旅游六要素旅游产品,努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三是通过旅游产业基金、旅游资产证券化、PPP模式(公共私营合作制)、上市筹措资金等手段,促使更多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投入旅游客运业、休闲住宿业、特色餐饮业、景区游乐业、文化娱乐业和旅游商品业。四是依托公路规划自驾游途中的服务网络,有机整合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站、公路道班等现有资源,结合“厕所革命”,沿公路新建观景摄影点、游客服务区、汽车旅馆等设施。五是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评估、旅游应急处置、旅游保险等重点工作,提升全域旅游服务保障水平。
(三)谋划产业发展项目,夯实生态旅游发展基础
持续加强旅游基础配套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夯实全域旅游发展基础。一是加大规划建设旅游文化项目力度,积极推动旅游文化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项目,着力打造全域旅游竞争新优势。大力推介文化旅游资源,实现文旅企业互联互动。长江源村被评定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金鱼湖民族风情园被评定为青海省乡村旅游示范点。从2022年以来截至目前,累计建成2个4A级旅游景区,新增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处,城际标志性生态旅游线路2条,文旅市场主体9家。全市星级酒店达到15家,社会宾馆200余家,乡村旅游经营户(含零散经营点)300余家。二是突出红色遗迹与文化公园融合发展模式,把将军楼公园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力打造察尔汗梦幻盐湖景区、西王母瑶池、胡杨林沙漠公园等核心旅游景区,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导示牌等旅游基础设施,继续推进旅游项目建设,盐湖雅丹、昆仑大峡谷、台吉乃尔野奢文旅小镇等景点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昆仑山生态旅游环线文旅项目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生态旅游产品持续开发提供支撑。此外,昆仑天街、318营地、方程赛车赛事城、六子湖等城市微旅游特色休闲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四)培育创新特色品牌,打造生态旅游靓丽名片
一是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培育昆仑“莽”、突出盐湖“蓝”、深化草原“青”、优化高原“道”四个品牌形象,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中国高原特色旅游城市,讲好地方故事,彰显格尔木魅力。二是加快实施“旅游+”战略,通过“旅游+新型乡镇化”模式,积极打造长江源头生态第一镇、察尔汗盐湖生态旅游特色小镇、杞红小镇等特色旅游乡镇,实现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通过“旅游+农业现代化”模式,建设采摘园,带动各类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发展,逐步形成集农业生产、观光采摘、农技培训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旅游园区。通过“旅游+文化”模式,充分挖掘山水文化资源,积极编排昆仑神话舞剧,支持手工艺制售和“非遗”项目进4A级景区。通过“旅游+生态环保”模式,开发功能性矿泉水、盐浴养生等旅游体验项目,促进旅游产业与矿产资源开发、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影视娱乐、会展博览等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同时,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推动胡杨林景区低空飞行项目,建设以直升机、热气球、固定翼飞机等为依托的低空旅游项目,为培育打造全域旅游特色名片进一步奠定坚实基础。
三、格尔木全面融入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中国正处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肩负巩固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格尔木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文旅融合逐步深入,旅游收入逐年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和精神文明发展需求,但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虽然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旅游设施基础建设不够完善,文化旅游融合领域不宽,带动能力不强,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不足,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以及与体育、探险、影视拍摄等融合不够深入,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和销售比较薄弱,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够,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等问题。
在旅游市场开发方面也还存在一定的短板,比如:格尔木市生态旅游市场规模扩大,但人均消费水平偏低;生态旅游市场辐射范围扩大,但仍然以近程市场为主;亲友结伴和家庭出游是目前生态旅游者最主要的旅游组织方式之一;生态旅游者停留时间以2天至3天为主,停留4天至7天和8天至14天的比例较少。另外在处理好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方面,格尔木市任务十分艰巨,任重而道远。
四、格尔木市全面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对策
新时代为格尔木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积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格尔木市应以资源禀赋为依托,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全面提升产业素质,深入推进文旅融合,不断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模式,健全高品质文化旅游服务体系。深度挖掘全市独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把自然的馈赠和历史的积淀转化为发展新优势,突出昆仑山的生态价值和生态潜力,以满足群众旅游休闲消费需求和生态环境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原生态旅游和文化体验为主要发展方向,有力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努力答好全面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政治答卷。
(一)强化顶层设计,引领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牢固树立“生态为本、文化为魂、服务为基”的发展理念,本着边开发、边保护的理念,按照已编制完成《格尔木市“十四五”文体旅游广电发展规划》和制定的《格尔木市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五年行动方案》,合理规划建设文化旅游项目,着力打造“一纵一横两点三核多业态”全域旅游发展布局,打造具有高原生态观光与休闲、户外运动、文化生态体验、冰川科考、峡谷探险等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按照“一年试点、两年铺开、三年建设、四年完成、五年巩固”的要求,分年度、分阶段实施推进。充分利用特色工业资源,开发察尔汗盐湖、光伏产业园等工业旅游观光体验項目。挖掘独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推动西王母瑶池、昆仑山大峡谷、胡杨林沙漠公园等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开放。加快方程式赛车赛事城和自驾车营地建设,开发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二)立足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核心生态旅游景区
紧紧依托格尔木市独有的区位优势和特色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优先,抓紧抓好西王母瑶池、梦幻盐湖、胡杨林沙漠公园三大核心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重点挖掘无极龙凤宫至瑶池110公里“百里画廊景观带”文化旅游资源,实施野牛沟岩画保护工程,打造盐沼迷城、千岛盐花等景点。重点开发建设昆仑盐雕国际博览园,开发盐雕、盐塑文创,增强盐雕制作体验。以保护和发展区内胡杨林及珍贵稀有野生动植物资源为核心,充分发挥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积极打造胡杨林沙漠公园3A级旅游景区,合理布局生态公园、汽车驿站、房车露营地等休闲度假设施和业态,推出NODE星球戈壁嘉年华、啤酒节、音乐会、旅游演艺节目。此外,进一步强化对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革命旧址遗址等资源的保护利用,重点建设军事主题博物馆,努力营造历史文化吸引力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环境。
(三)优化资源配置,加大生态旅游宣传营销推介力度
倡导绿色消费,鼓励和引导以牛羊肉、枸杞、藜麦等乡土时令物产作为主要食材,开发地方特色菜。开发盐产品、昆仑玉、枸杞、民族手工艺品、保健品等特色化、系列化、品牌化的生态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工艺能人携带技艺、产品进入文化旅游景区展示销售。积极打造“昆仑溯源生态旅游线路”“盐湖雅丹探奇生态旅游线路”“青藏高原生态休闲体验旅游线路”三条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同时,积极融入海西柴达木旅游环线和全省昆仑之巅大环线,将全市重点景区纳入省州旅游大环线中。在此基础上组织办好昆仑文化旅游节、FCRS方程赛车、玉珠峰登山節、NODE星球戈壁嘉年华等重点节会赛事活动,发挥集聚效应、传播效应、带动效应,促进生态旅游品牌发展。通过积极参加省内外文化旅游推介会、博览会、旅交会等,扩大“巍巍昆仑山·中国盐湖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切实维护好品牌形象,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力支撑。
(四)推进文旅融合,不断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模式
积极融入全省“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规划,着力打造“一纵一横两点三核多业态”文旅发展布局,形成生态旅游共建共享的新格局。加强部门间协作,积极探索创建“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旅游与文化、工业、农业、交通、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深入挖掘研究格尔木城市特质,发展昆仑文化创意产业,完善西王母瑶池、梦幻盐湖、野奢小镇、胡杨林沙漠公园、西大滩驿站及玉珠峰登山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昆仑文化体验中心、军事主题博物馆、城市书房、百姓大舞台。重视生态旅游的扶贫带动作用,建设长江源村昆仑映城、察尔汗生态旅游小镇、郭勒木德镇民族小镇、金渔湖民族风情园、乌图美仁乡新能源小镇等乡村旅游示范点。持续开通旅游专列、旅游包机航班,推进火车站、机场的旅游化改造,将机场和火车站打造成格尔木旅游的第一窗口。丰富文体融合形态,支持自驾车营地、赛车城、高原汽车试驾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高原运动、冰雪体验项目,承办好环湖赛格尔木段赛事活动。
(五)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生态旅游层次和水平
配套推进道路交通、用水用电、旅游厕所、环卫设施、无线网络覆盖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打造城市客厅,提高宾馆舒适化程度,规范餐饮场所秩序,高标准建设景区景点厕所,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设文明卫生景区,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营造大美景区环境,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开展A级景区旅游厕所达标工程。
结合历史文化遗存点内涵,建立灵活多样、美观大气的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牌等引导标识,提升档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监督管理,加强文明素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全市都是大景区、人人都是导游员”意识,通过宣传引导游客自觉文明出行、文明消费,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素质、文明意识和文化旅游形象,进一步增强生态服务意识和提升生态旅游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
[2]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R].青海新闻网,2022-06-06.
[3]构建产业“四地”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N].青海日报,2022-06-21.
[4]芈峤.建设产业“四地” 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N].青海日报,2022-06-07.
[5]芈峤.青海聚焦聚力“四地”建设,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N].青海日报,2022-06-07.
[6]格尔木市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Z].柴达木门户网站,2022-05-20.
[7]我市出台印发《全面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实施方案》 [Z].格尔木政府网站,2022-04-24.
[8]2022年格尔木政府工作报告[R].2022-03-14.
[9]科学谋划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Z].格尔木政府网站,202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