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授课 小班研讨”在医学统计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评价*

2023-11-16刘云广陈虹汝杨惠莲郭映花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21期
关键词:助教学时研讨

刘 燕,刘云广,陈虹汝,杨惠莲,郭映花

(青海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系,青海 西宁 810001)

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95︰1,远高于1998年即高校扩招前的生师比(11.25︰1)[1],而且,即便是在1998年之前,我国高校的生师比就已经高于美国部分知名院校[2]。长期以来,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急剧缩减,生均教育经费不足,教学时空缩短,致使很多高校都选择了“大班授课”的教学模式。然而,这种模式生师比过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8世纪,德国学者格斯纳在大学课堂中引入“小班研讨”教学模式[3],小班研讨的学生规模一般不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讲授部分很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分析[4]。20世纪中叶,我国很多高校将“大班授课”和“小班研讨”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5-8]。

医学统计学是培养医学生科研素养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然而,医学统计学理论复杂,难度较高,学生普遍数理基础比较薄弱[9],因而,教师教好这门课颇具挑战。临床医学专业是本校的优势专业,招生规模较其他医学专业大,班级授课组织形式以大班授课为主。未来几年,是本校临床医学专业的认证年和认证后的整改年,提高临床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是现阶段亟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为此,本校在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平行大班针对该课程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尝试。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本校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12班的86名学生作为课改班;选取本校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34班的86名学生作为对照班。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12、34班为教学安排的大班授课,且2个班级均为全国招生,培养方案一致。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对照班学生实施常规教学,课改班学生实施课程改革教学,具体如下。

1.2.1.1“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设计 课改班和对照班在大班授课中的教学内容安排一致,且均由相同年资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承担授课。课改班“小班研讨”是在总学时中抽出6学时进行,相应6学时的教学内容由学生通过线上资源进行自我学习。对照班相应部分的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讲述。(1)“大班授课”内容安排:医学统计学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为36学时,实习课为18学时。各部分的教学内容均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安排。(2)“小班研讨”内容安排:小班研讨的内容设置3个任务:一是针对知识点进行选题研讨,二是针对阶段性学习的知识点设计案例,三是要求各小组再搜集一个相关案例,达到以案例进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小班研讨的任务由教师提前1周发送至云班课,并由学生提前在课下完成。小班研讨的师资由教师团队中的讲师、研究生助教担任。(3)实习课的安排:实习课在以往内容的安排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数据库分析思路的实习。

1.2.1.2“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组织 大班授课在教务处的统一安排下开展,授课地点在阶梯教室。“小班研讨”授课地点由阶梯教室转到智慧教室。将学生分为40人左右的2个班分别开展“小班研讨”。每个小班再分为7个小组,每个组6~7人。每个小班包括1名研究生助教和主讲教师,其中研究生助教工作任务主要是提前下发研讨主题、研讨现场记录、随机抽取汇报者、参与部分小组的现场讨论。主讲教师则重在听取学生汇报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思路提出新的问题,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且引导其他学生积极发言。

1.2.2评价指标 收集2个班学生各环节的考核成绩,2个班级的期中、期末均使用相同试卷,平时成绩的考核部分构成一致,平时、实验、期中成绩各占10%,期末成绩占70%。此外,“小班研讨”结束后,在课改班学生中开展针对课程改革效果的问卷调查,以评价课程改革效果,有83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参与率为96.5%。

2 结 果

2.1课改班与对照班学生形成性考核成绩比较 课改班学生总评成绩优于对照班;2个班级学生的平时、期中及期末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课改班与对照班学生形成性考核成绩比较分)

2.2课改班学生对“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效果反馈 83.1%的学生认为“小班研讨”效果好或很好,88.0%的学生认为“小班研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帮助,84.3%的学生认为“小班研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授课教师和研究生助教在“小班研讨”中的角色满意度均达到了85.0%以上,通过课题设计环节激发了71.1%的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意愿。见表2。

表2 课改班学生对“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效果反馈(n=83)

2.3课改班学生自报获益情况 课改班学生自报获益前5位依次为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69.9%)、拓宽了知识面和视野(66.3%)、同学间交流讨论更充分(60.2%)、对理论课的内容有拓展(59.0%)、培养了清晰有效的口头表达能力(57.8%)。见表3。

表3 课改班学生自报获益情况(n=83)

2.4课改班学生认为应该实施“小班研讨”教学的授课内容 50.0%以上的学生认为应该把“小班研讨”放到对不同资料的统计分析上,其次是多变量的统计分析、数据的描述和双变量的统计描述。见表4。

表4 课改班学生认为应该实施“小班研讨”教学的授课内容(n=83)

3 讨 论

医学统计学课程是所有医学生进行医学科学研究或者医疗卫生实践的工具课之一,本研究中,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对比分析发现,课改班学生的各项成绩相较于对照班均有明显提升。在有限的学时内,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因班级人数过多而导致的重“教”不重“学”的现象,弥合了“教”与“学”的联系。具体来说,现阶段在各方面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减轻因大班课堂人数众多,学生层次跨度较大,教师不能因材施教的压力;有利于打破因大班授课缺少交流,多数学生很难获得主动思考、参与课堂的机会;有利于改善教师因大班授课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而缺少启发式、探究式等互动教学方式。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报告中明确指出,“改变被动传授、机械训练、简单重复的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新课改理念多样化、行之有效的实现形式。通过小班化教学、选修走班等方式,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这表明国家大力支持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通过小班化教学,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形态和模式,以此来积极推进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班教学中引入“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是有效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提升知识应用能力,早期培养科研思维,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

在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改革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1)师资受限的情况下,无法同时进行多个小班研讨。(2)“小班研讨”课的准备和实施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3)医学生的课业负担重,空堂时间少,“小班研讨”需要提前和学生商量空闲时间实施。(4)40多人的班级相对于25人以内的小班来讲还是人数有点多[10],无法顾及班级中的每个人,不能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改革中,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课改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纵观国内各高校,从2011年开始,先后就有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就开始实施“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育改革模式。“小班研讨”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医学是一门直接关系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学科,因此,医学教育在培养目标和岗位职责等方面均与其他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小班研讨”也是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必然趋势。针对本校目前“小班研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以下建议:(1)西部高校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专业师资匮乏,教师教学任务重,因此在实施“小班研讨”时,可以鼓励并且准许学生担任助教。国内也对此类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部分高校建立了学生助教制度,加强助教培训,通过助教的选拔机制、工作职责、考核等系列政策让助教队伍成为小班研讨课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11]。(2)学校教务部门应该对后期开展“小班研讨”课程的教师量化并计算相应的工作量,以鼓励教师开展“小班研讨”课的积极性。(3)对于实施“小班研讨”班级的学生考核,实施多样化的考核形式,降低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如:国内高校将“小班研讨”等过程性考核占50%的比例,期中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12-13]。考核方式的改变不仅会改变师生教和学的态度,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4)小班制教学实行有效的课堂组织,能够在教师的掌控下,确保每位学生的参与,目前,40人的相对小班还是不足以确保在“小班研讨”中每位学生能够发言。因此,建议研究生助教的参与,可以将“小班研讨”课堂延伸到课堂之外,研究生助教提前参与到某一组“小班研讨”的准备活动中,不仅能够确保每位小组成员真正参与到研讨中,同时还打破了师生之间的隔阂感,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虽然有研究显示,“小班研讨”增加了教学成本,费用是普通教学的1.5倍[14-15]。然而,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条件还不具备大规模实行小班化教育的物质条件。要革除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弊病,只有将大班授课和小班讨论相结合,不断探索将二者深度融合,相互吸收,扬长避短,才能有效地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

本研究课改班学生通过参与课程改革,对“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1)“小班研讨”时间太短,有些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2)“小班研讨”的选题最好通过案例形式由教师直接定比较好;(3)智慧教室的环境和氛围很适合进行“小班研讨”;(4)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授课效果不如线下授课效果好,还是希望能够在线下开展小班研讨。

综上所述,“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医学统计学课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应用综合知识解决实践案例的能力。

猜你喜欢

助教学时研讨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