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主要城市的数字经济竞争力研究

2023-11-16建,向

中国市场 2023年32期
关键词:竞争力数字经济

陈 建,向 铃

(广州航海学院 航运经贸学院,广东 广州 510725)

1 引言

人类社会经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正在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发展乏力,但是数字经济突围而出,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占领数字经济高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

2 文献综述

在数字经济时代,新经济理论研究成为热点;数字经济引领全球经济转型,培育新的增长动能,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

2.1 数字经济理论

数字经济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学学者对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作用和核算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研究。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趋势;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表现[1]。数字经济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新一代数字技术经济形态[2]。陈世清(2019)认为,数字经济是人类利用数字化知识和技术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3]。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打破产业边界和时空障碍;促进传统产业创新升级,将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创造了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新型经济形态[4]。2016年,G20中国杭州峰会指出数字经济的内涵,也就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1]。数字经济催生半导体需求,推动中国成为半导体行业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5]。引导数字经济的资本形成,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以实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扩张的有机统一,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6]。数字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7]。但是数字经济理论还是很空洞,发展经验不足,研究数字经济理论和探索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已成为重要课题。

2.2 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寻找新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稳步增长是世界的共同目标;探索新经济增长理论成为热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索洛指出,国家地区可以通过资本积累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8]。知识是地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要素、经济增长模型的内生变量[9];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增长要素,提高内生经济持续增长的可能性[10]。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激励技术创新发展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策略[11]。永恒的劳动力和资本在中国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小,而技术进步的作用越来越大[12]。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重要的发展策略;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目标[13]。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中国政府把数字经济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力争保持数字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国际上位于领先地位[14]。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2.3 经济竞争力理论

竞争力就是竞争优势,保持和创造卓越的绩效,为企业生存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15]。经济竞争力是国家地区在经济竞争中的综合实力、在市场竞争中创造财富的能力、在经济发展中的活力和潜力[16]。经济竞争力与科技竞争力相互协调,融合发展,共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17]。经济竞争力以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为根本,是地区科技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16]。地区综合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总量、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资源、政策等[18]。经济实力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9],产业创新、结构优化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地区经济竞争力的主要来源[20]。城市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21]。

2.4 产业融合发展理论

产业融合指收缩产业边界、有效整合独立的技术和产品、减少产业之间壁垒、加强合作,促进产业增长[22-23]。产业融合是产业间分工转变为产业内分工,独立的产业部门相互渗透,产品、业务和市场进行融合,发展成为新的产业格局[24-25]。基于产业技术创新和价值链规律,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是增强产业生命力、加速我国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26]。数字经济在投入新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创造有利自增长模式;与其他经济体系融合为一体,实现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27]。数字经济具有高成长性,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推动力量;具有颠覆性创新,创造出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新动能和新发展机制[28]。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应持续优化软硬环境,加大技术创新对早期市场的支持力度,支持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发展,实施“互联网+”与“智能+”,鼓励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走出去[28]。数字经济的爆发式增长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但中国数字经济尚未取得绝对竞争优势和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3 研究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产业升级、经济增质增效方面显示出强大动力。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经济竞争由过去资源、技术、市场之间的竞争转向数字经济领域竞争。经济学家的共同观点: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就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就是把生产、服务过程产生的数据转化为新产业,提供新服务,提高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从产业创新视角,产业数字化就是传统三大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能和经济效益。城市数字经济水平反映出城市三大产业数字化程度和竞争力水平。信息时代,城市经济实力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资源和平台。

H1:城市数字经济水平与城市经济竞争力是正相关关系。

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基础建设、人口数量和质量、经济实力、历史文化、技术创新等。在信息时代,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的发展战略。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都投入大量资源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应用等信息技术;其经济实现华丽转变,实现高质量、高速度的稳定发展目标。数字经济发展强劲的城市,其经济发展表现更优异,例如深圳市的数字经济强于广州市,其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也都优于广州市。数字经济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的比例越高,地区经济竞争力就越强。

H2:城市数字经济水平是衡量城市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建设数字经济重大战略平台,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提升数字技术对三大产业的融合度与渗透力[29]。我国数字经济生产总值和其他三大产业融合一起。数字经济的产业数字化是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升级改造的契机;其数字产业化需要其他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数字经济发展赋能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为数字经济提供宝贵的资源。

H3: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是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证。

4 研究设计

4.1 地区经济竞争力研究设计

地区生产总值是衡量城市经济实力的最常用指标。根据地区生产总值进行排名,可以判断城市经济竞争实力;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是预测城市经济发展潜力的常用指标。城市经济竞争实力和经济发展潜力是衡量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维度。本研究结合城市经济数字竞争实力和经济发展潜力评估城市经济竞争力。

4.2 地方数字经济水平研究设计

数字经济使第四产业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但是数字经济统计的顶层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科学体系。我国统计部门没有把数字经济产值从其他产业独立出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设立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迪顾问”),该公司在推动数字经济研究、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建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赛迪顾问专注于数字经济研究,收集大量数字经济数据和研究案例。

4.3 城市数字经济水平对地方经济竞争力影响的概念模型

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政策优势、科技实力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所长朱敏指出:过去10年,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30]。党的二十大提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国策。数字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产业创新活力、经济发展推动力,已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基于数字经济(Xi)对地区经济发展(Yi)有重大影响,本研究提出如下研究概念模型:

Yi=α+βXi+εi

式中,α,β为待定常数,εi为随机变量。

5 城市数字经济水平对其经济竞争力影响实证研究

5.1 中国50强城市经济竞争力与数字经济水平概况

5.1.1 中国50强城市经济竞争力概况

地区生产总值(GDP)是地区的国民经济核算核心指标、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出地区经济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了保证研究样本代表性,结合数字经济发展须有较强经济实力为支撑的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的长期性,本研究选取2010年中国50强经济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十年。由于2020年、2021年,国民经济发展受疫情负面影响较大,所以选取的经济数据为2010—2019年(如表1所示)。根据中国各城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没有公布小城市经济统计结果)公布的数据获取各市地区生产总值,然后进行降序排列;排名越前,经济实力相对值越高。城市之间发展优势是相对的,在2010年50强经济城市排名中,第1名经济实力相对值R1=50;第2名经济实力相对值R2=49;……;最后1名经济实力相对值R50=1。在2019年50强经济城市排名中,第1名经济实力相对值S1=50;第2名经济实力相对值S2=49;……;最后1名经济实力相对值S50=1。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城市经济未来竞争力受2010年的经济表现(地区生产总值)影响较小,所以经济实力相对值系数为0.3;受2019年的经济表现(地区生产总值)影响较大,所以经济实力相对值系数为0.7。地区生产总值过去10年增长速度对未来经济增长(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每个城市经济竞争力值(Yn)是地区经济实力相对值和增长速度共同起作用的,设计计算公式如下。经过计算,得到中国50强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值(相对值)如表1所示。

地区生产总值10年增长速度:Kn=(GDPn2019-GDPn2010)/GDPn2010(n=1,…,50)

城市经济竞争力值:Yn=(0.3Rn+0.7Sn)·Kn(n=1,…,50)

5.1.2 中国50强城市数字经济水平概况

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整体发展相互辅助。数字经济产业促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创新发展;其它产业为数字经济提供很好的资源。数字经济产值融合在其它三大产业之中,国家统计部门还没设立第四产业统计目录;数字经济规模和竞争力的研究成为研究难点和热点。

赛迪顾问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数据,形成“2022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赛迪顾问,2022)。包头市经济发展缓慢,安庆市、鞍山市的经济负增长,没有进入2022中国数字经济水平100强名单。这三座城市数字经济水平排名统一列为第101名。根据赛迪顾问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水平排名越靠前,经济水平越高。在这50强城市当中,数字经济水平第1名的经济水平值X1=50;……;数字经济水平值X48=3(包头市、大庆市、鞍山市同为最后排名)。经运算,各城市数字经济水平值如表1所示。2010年中国城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前5名分别为: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深圳市、苏州市;2022年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水平前5名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杭州市。这说明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成果不同,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比上海好,其地区生产总值向上海靠近;深圳数字经济水平比广州高,其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超越广州,而且差距逐渐拉大。另外,大庆市、鞍山市的经济出现负增长,其数字经济水平没有进入中国100强名单,数字经济水平与地区生产总值相互影响。

5.2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5.2.1 数据描述性分析

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统计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2010年中国50强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分别为:2125.00亿元、17915.40亿元和4672.8920亿元。经过10年大发展,2019年上述城市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分别为:1745.30亿元、38700.60亿元和10274.5660亿元。大庆市、鞍山市没有赶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甚至出现负增长。上海经济总量增长2.16倍,50强城市经济总量均值增长2.2倍;前者增速略低于后者,但是还是保持很好的增长势头。

5.2.2 数据相关性分析

根据表1统计数据,以城市数字经济水平值为横坐标,城市经济竞争力值为纵坐标,运用SPSS统计软件做散点图,如图1所示。城市数字经济水平值越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值越高,呈现出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可以做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图1 城市的数字经济水平值与经济竞争力值散点图情况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城市数字经济水平值和城市经济竞争力值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86,单尾显著性检测结果为P=0,小于0.001,所以城市数字经济水平值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值正相关关系非常显著,接受研究假设H1。

5.2.3 方差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回归均方为27455.49,残差均方为157;F统计量的观察值为174.861,对应的P值为0,小于0.001,城市经济竞争力值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值存在线性关系。接受研究假设H2。

5.2.4 回归方程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回归系数,如表3所示。常数项的系数为-7.869,标准化的回归系数为0.886。T检验的统计观察值t=13.224;概率值p=0,小于0.001。研究结果证实回归系数有显著意义。数字经济水平对经济竞争力的影响模型为:Y=-7.869+1.635X。 数字经济水平提高1个单位,城市竞争力提升1.635个单位。在数字经济时代,城市数字经济水平对其经济竞争力的影响非常显著,以数字经济为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引擎是科学的决策。

表3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回归系数

5.3 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对比分析

地区生产总值是三大产业生产总值之和,而数字经济总值融合于三大产业之中。10年期(2010—2019年)的增长速度有力地说明地区经济发展轨迹和趋势。赛迪顾问根据主要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水平排名。根据表1数据,对地区生产总值10年增长速度与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水平排名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42,P=0,小于0.001,相关性显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区三大产业产值表现更好。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是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

6 结论与对策

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疲软的环境下逆势上扬,对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但国家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还未完善,数字经济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数字经济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机制有待完善。

6.1 研究结论

我国数字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日益强大;在提质增效方面优于传统产业;在促进产业经济价值增长方面成果显著。数字经济增长1单位,地区经济就增长1.635单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地方经济竞争力的影响是显著正相关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动力之一:在与产业升级、地区竞争力提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创新发展方面起到支撑引领作用。中国50强城市经济发展成就说明数字经济与其他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创新发展,有助于增强各行业的竞争力、实现地区经济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

6.2 数字经济发展策略

国家做好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地区因地制宜制定数字经济发展策略;传统产业加快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步伐,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6.2.1 中央做好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

数字经济发展是系统工程:首先做好发展战略部署;其次构建发展基本框架、建设好支撑工程;最后提供足够的保障措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国家集中资源实施系列战略工程,例如新型网络、智能计算研发、区块链技术、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数字城市、智能制造等。

6.2.2 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数字经济发展策略

地方发展数字经济结合地区优势和需求,实现点线面相结合的策略。经济发达的城市在经济总量、信息技术、科技人才、产业创业、信息服务应用等领域优势明显,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发挥数字经济标杆作用。各级政府不断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主攻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优势产业集群,造就一批标杆性领军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

6.2.3 一线城市发挥标杆作用

北京市发挥首都标杆作用,把创新发展放在首位,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坚持创新发展策略,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智慧服务,实现绿色发展目标。上海市在数字金融、服务数字化、贸易数字化等领域进行创新;打造全球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并完善金融体系;推动数字货币交易发展。深圳市的数字经济领跑全国;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升科技创新引领能力,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服务业数字化应用,优化数字经济产业布局,发挥数据要素核心价值,打造国际信息港。广州市是千年商都,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潮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升格成为城市发展的双引擎之一;建设数产融合的全球标杆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猜你喜欢

竞争力数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日本竞争力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
数字变变变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