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为例
2023-11-15谢友奇王明忠陈秀蓉丘锦福
谢友奇 王明忠 陈秀蓉 丘锦福
(福建开放大学,福建福州,350003)
一、引言
为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缓解社会结构性就业供需矛盾,2019 年以来,我国以“1+X”证书制度的试点实施为突破口,深化“三教”改革,推动国内职业教育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向深度发展。目前,“1+X”制度试点工作在各个领域、各个学科已经全面铺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近年来在国内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地铁线路相继开通,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旺盛,导致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缺口巨大。特别是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专业知识面要求广、专业操作技能要求高、入职岗前培训周期长,导致整个领域长期供需关系紧张、结构性缺员。因此,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亟须根据2020 年国家公布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通过此次的“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来对接城市轨道乘务行业标准,培育高质量的城市轨道技能人才。
二、研究现状
(一)“1+X”证书制度下的城市轨道行业研究现状
从2011 年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以来,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近年来,众多城市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学者将目光投向“1+X”证书制度,开展了相关研究:张莹[1]等基于“1+X”证书制度,对高职轨道交通产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开展了研究;刘琛[2]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当前存在的课程体系和培养规划问题,给出了“1+X”证书制度的实施框架建议;谢芳[3]等研究了“1+X”证书制度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专业的课程体系重构;姚明阳[4]重新构造了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将“1+X”证书主要考核项目融入相关课程,做到了课证融通;曾光[5]研究了“岗课赛证”的内在逻辑,并将其运用到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中。
(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乘务模拟驾驶研究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建设与运营人才匮乏、施工质量存在安全隐患、规划赶不上城市发展等问题。[6]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乘务人员是城市轨道运营管理方面的主要技能人员之一,存在技能要求高、培训周期长等特点,长期以来其人才匮乏更为严重。因此,一直以来都有学者对列车模拟驾驶开展研究,以提高轨道交通车辆乘务专业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刘晨阳[7]基于仿真技术,建设了运营调度指挥、车站控制和列车驾驶等多专业联合培训系统。李佩[8]开发了考核评分系统,对站台作业、驾驶操作、紧急制动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评价考核。王剑锋[9]通过利用软件与设备相配合使用的方式,让乘务实训课可模拟列车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的全过程。冯博[10]运用VR 仿真及AR 技术及电子沙盘,构建了集高铁列车检修、模拟驾驶、牵引供电等为一体的高速铁路综合教学培训虚拟仿真平台。张超[11]研发了适用于乘务员培训的轨道车模拟驾驶系统,该系统可模拟轨道车运行视镜、轨道车-司机人机界面、轨道车运行控制算法。陆超[12]利用机车模拟驾驶设备,将运用与规章、机车操作技能、故障处理等内容融入《列车驾驶》课程,实现了课程的一体化改革。但是,对于“1+X”证书制度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乘务专业职业教育中的探究相对较少,未查找到相关文献。
三、福建城市轨道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分析
福建省轨道交通产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截至2022 年底,福州地铁已开通运营线路4 条,线网里程111 公里,在建线路总长约116 公里;厦门地铁已开通运营线路3 条,线网里程98.4 公里,在建线路总长约122.7 公里;武夷山有轨电车已开通运营线路1 条,线网里程26.2 公里。另外,根据省内各市远景规划,到2035 年,福州地铁线网将达16 条,线网里程621 公里;厦门地铁线网将达12 条,线网里程493 公里;泉州规划轨道交通线网5 条,线网里程196.7 公里;福莆宁城际轨道规划线网2 条,线网里程180.2 公里;厦漳泉城际轨道规划线网3 条,线网里程231.3 公里。
与当前整个轨道产业快速发展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福建省内轨道交通产业职业教育的严重脱节。目前,福州地铁、厦门地铁城市轨道车辆乘务专业人员,需要完全依靠省外铁路职业院校培养。根据莫荥[13]等跟踪调查,目前福建省开设城市轨道专业的职业院校有23 家,其中高职院校6 家、中职院校17 家。这23 家职业院校仅6 家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根据调查,这6 家院校中,有3 家院校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涉及车辆运用或列车驾驶,但由于教学设施不足、教师团队力量薄弱等问题,相关专业课程并未开设。其开设的列车驾驶等实践性教学课程也存在脱离实际现场的问题。省内院校城市轨道车辆乘务方面职业教育的长期空白、停滞不前,导致各地铁企业不得已将目光转向省外职业院校。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作为轨道交通行业的核心特色专业之一,已成为制约我省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亟须以此次“1+X”证书制度作为破解省内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乘务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的有效机制。
四、“1+X”证书制度下的城轨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以《“1+X”制度试点方案》为宗旨,以《福建开放大学职业学院城轨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以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培训学院制定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托,从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城轨交通实训室、创新“1+X”考证实训课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
(一)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乘务职业技能等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依次递进。根据制定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及我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择初级为技能考证目标。初级技能要求以掌握列车运行与操作为主、列车故障处置为辅。为了使“1+X”考证知识项点有机融入本专业课程体系,达到课证融通,对我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优化,重构课程体系(如表1)。
表1 城轨交通乘务(初级)考核项点融入城轨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体系对照表
(二)建设城轨交通实训室
为推进国家“1+X”制度试点建设的落地,同时,满足轨道交通专业群的省级“双高计划”发展需要,我校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室建设。实训室满足城轨交通乘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城轨交通站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中级)的实训和考评需求,为“1+X”证书制度的落实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实作环境。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特点和“1+X”城轨交通乘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特点,以福州地铁1 号线B 型车为仿真原型,按照1 ∶1 比例制作单节仿真车体,车体包含双司机驾驶舱和客室舱;以福州地铁1 号线线路数据为基础,以模拟驾驶台为核心,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高度还原列车驾驶现场场景及操作,有效实现学生的学习、训练、考核等功能;以福州地铁1 号线B 型车拖车转向架、动车转向架、受电弓装置、车钩及缓冲装置、空调为原型,采用3D 打印技术制作1 ∶2 高度仿真车辆部件模型,配足配齐实训设备设施,确保实训室更好地服务于“1+X”城轨交通乘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
图1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室布局图
(三)创新1+X 考证实训课程
针对目前各大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安排不够合理、模拟实训室不符合实际现场需求等问题,根据福州地铁乘务人员一次出乘作业指导书和实际跟车作业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实训室已有车辆部件模型等设备资源,梳理、改进现场实训作业流程。通过模拟乘务员出勤、整备、有电试验、出库、途中运行、故障处置、退勤等作业内容的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训练,使得学生的列车驾驶实训过程同地铁乘务人员的实际作业全过程达到高度契合,从而实现一次出乘作业实训过程的沉浸式体验。学校实训室改进后的学生实训过程同地铁司机一次出乘作业过程的对比如图2 所示。
图2 地铁司机一次出乘作业和学生模拟实训过程对比图
整体课程以“教、练、考”为主线,基于实际工作过程构建实训课程体系。通过深度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乘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展出退勤作业、整备作业、正线驾驶等实训作业,确保实训课程不脱离1+X 考证根本要求;通过对实际作业全过程的高度模拟,以实现真实的工作场景、真实的设备、真实的作业流程,确保实训环境就是实际工作环境;通过虚拟仿真和模拟驾驶的相互结合,在实训场地和操作设备受限情况下,有效提高实训效率,让学生快速掌握列车驾驶本领。
五、总结与展望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作为福建开放大学职业学院的老牌特色专业,已为省内其他高职院校及轨道交通类企业输送了大批量专业技能人才。在此次福建省“1+X”证书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过程中,我校充分考虑中高职职业教育的统一整体性,敢为人先,以城市轨道交通乘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为依托,摸索出了一条适应本土化职业教育的新发展路径,为学生后续的职业技能深造创造了有利条件。后续,我们将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结果为导向,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出与时俱进的轨道交通车辆产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