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季进补 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

2023-11-15欧阳军

中国食品 2023年21期
关键词:汤锅生姜羊肉

欧阳军

今年的11月8日是立冬节气,这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一些有养生习惯的人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立冬补冬”。俗话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来看,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仅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把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明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下面我们就讲讲冬季进补的那些事。

药补门道多

传统医学认为,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冬令进补不是说每个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进补,年轻体壮、无病之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不必进补。如果进补不当,反而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此外,因为药物入胃全靠胃肠的消化吸收,只有胃肠功能正常,才能发挥补药的应有效应,所以脾胃虚弱的人群进补前需先服用些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扁豆、陈皮之类调理胃肠的药物,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再由少至多地进服补药,这样机体才能较好地消化吸收。

进补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所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备受青睐。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至于药补,常用的补气类中药有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适用于气虚不足、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脾虚泄泻之人;常用的养阴补血类中药有生地、阿胶、当归、枸杞、桑椹、桂圆等,适用于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口唇苍白、血红蛋白偏低、妇女月经过少等人;常用的温肾助阳类中药有鹿茸、鹿胶、海狗肾、锁阳、肉苁蓉等,适用于平素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夜尿增多等人群。

因为“是药三分毒”,所以药补时有很多讲究,应当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情况分别选用针对性的补益药,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强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气虚患者、年老体弱者、因工作过度劳累周身无力者,或因慢性病引起的头晕无力者均可服用,能够补益元气、增加食欲,促使体力恢复。但是体内有实邪或热邪的人群、感冒发烧的人群、血液粘稠的人群以及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则不宜服用。

需提醒的是,体质虚弱的人在感冒或其它急性病期间应停服补品,待急性病治愈后再继续进补,否则会使病症迁延难愈。在服用滋补品的同时,还应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因为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胃肠道对滋补品的消化吸收,使补药中的有效成分能够被机体很好地吸收利用,真正达到补而受益的目的。

并非人人都宜补

冬季进补应遵循“秋冬养阴、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切忌大补和盲目药补。

冬季的自然界阴盛阳衰,中医讲究阴阳平衡,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和健康成长的儿童体内已有潜能去达到阴阳平衡,进補反而会破坏平衡。因此,这群人只要多吃高蛋白质食物以满足自然需求即可。此外,其他人在感冒发烧、拉肚子、胃痛、急性肝炎等疾病发作期间,也不宜进补;药补对孕妇的副作用较大,不利于胎儿健康,多吃高蛋白质食物即可。

对于一些身体虚弱(如阳虚、气虚)或有慢性疾病的人,以及50岁以上的年长者,冬天可适当吃些补药。冬天人体消化能力强,吃补药不易上火,此时人体毛孔处于闭合状态,进补不易流失,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较大。五六十岁及以上年龄的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冬季进补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冬季里,女士一般以补气养血为主,可服用阿胶、参类、畜禽类,加中药调理,但是月经期间最好不要吃药或进补;男士和老年人要以补肾为主,可以多吃羊肉、生蚝、黑豆、枸杞、海参等食物。

进补之前准备好

根据中医“不虚不补,虚则补之”的原则,如果不辨寒热妄加进补,容易“火上加油”,因此在进补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进补前,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调理好脾胃,为立冬进补打下基础。调理脾胃要按体质来,对于一些湿热体质、肝火旺体质以及痰湿体质的人,进补前应在中医的指导下,先服汤方去掉湿热、痰湿。调理脾胃时要多吃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淮山、云苓、芡实、沙参、麦冬、百合以及时令蔬菜,如果湿热重,可以多吃红白萝卜、西洋菜等。

此外,在进行药补前可先食补,以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进补过程。适当多吃一些性质平和、无明显属性的食物,可以让人体在冬天积蓄能量,避免换季时患病,还可以预防阴寒内伏,常见的包括猪肝、莲子、芡实以及赤豆等。

御寒食物帮助过暖冬

冬季天气寒冷,怕冷的人如果想过一个“温暖的冬天”,除了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营养、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外,还应适当摄取一些含热量高的食物,以增强体质、抗御寒冷。下面几种食物的御寒效果较好,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羊肉:性味甘热,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有暖中补虚、开胃健脾、益肾养肝、御寒祛湿之功效,历来被用作冬季御寒和进补壮阳的佳品。寒冬常食还有保护胃肠黏膜、增加消化酶分泌、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牛肉:性味甘平,有补胃脾、益气血、补肾壮阳、强筋骨之功效,对脾胃虚弱、便溏泄泻者尤为适宜,体弱畏寒者冬令食之效果尤佳。

辣椒:所含的辣椒素具有强烈的辛辣味,可刺激食欲、增进消化,能使心跳加速、末梢毛细血管扩张、流向体表的血液增加。冬天常吃辣椒可抵御寒冷,并防止因受潮引起的关节痛、腰腿痛和胃虚寒症。

核桃:核桃仁富含不饱合脂肪酸、磷脂和维生素E、碳水化合物,其中碳水化合物产热量高,冬季食用可增加机体热量,起到御寒保暖的效果。

板栗:含糖量较高,还含有不少矿物质和脂肪酶,可增加机体所需热量,增加御寒作用,适用于肾寒肾虚、腰膝无力者。

如果有选择性地将一些食物与药物配伍做成药膳,食借药力、药助食成,可起到御寒温阳、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等作用。下面对冬季几种常见食疗药膳及家庭制作方法进行简单介绍,供读者选用。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5克、生姜15克、羊肉200克。将生姜切片、羊肉切小块、当归切薄片,三味同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煮汤,待羊肉熟烂后再放葱花、胡椒粉、猪油、味精、食盐调味,饮汤食肉。

参芪香菇鸡:嫩母鸡肉100克、党参30克、黄芪45克、香菇30克,生姜、料酒、食盐适量。鸡肉去骨,取净肉100克切成小块,党参、黄芪、香菇(先用水浸泡)洗净切成薄片,生姜洗净切成小薄片。将鸡肉、党参、黄芪、香菇、生姜、料酒和食盐拌匀,约5-10分钟后置于锅中隔水蒸1.5小时后食用。

苁蓉羊肉汤:净羊肉200克、肉苁蓉12克、续断12克,酱料、生姜和食盐适量。将洗净的羊肉切块(放锅内加水煮时暂不放调料),放绿豆5克煮沸15分钟,将绿豆和水一起倒掉,膻味即除。再加清水、肉苁蓉、续断和调料,用小火煨至肉烂熟即可喝汤吃肉。

虫草炖老鸭:老鸭200克、冬虫夏草6克、麦冬9克、川贝6克,生姜、胡椒、食盐适量。将老鸭去骨,取净肉200克,加清水、调料、食盐同炖,待老鸭炖烂时再放冬虫夏草、麦冬、川贝,用小火煨30分钟后喝汤吃肉,每周一次。

金桔煨牛肉:取肥瘦牛肉500克,用清水洗净,金桔100克,洗净切成大块。将牛肉块放入锅内,加清水烧开撇去血沫,再放入金桔、黄豆、姜、料酒烧开,改用小火炖至肉烂豆酥,加胡萝卜再烧烂熟,最后放味精、葱花、精盐调味即可食用。

滋补汤锅悠着吃

冬季寒冷,热气腾腾的汤锅是最受欢迎的驱寒方式之一。近些年来,加入中药的滋补汤锅因被宣传可健体驱寒,格外受到青睐。不过,营养专家提醒大家,吃滋补汤锅要悠着点。

一些汤锅的汤料中添加了一二十种中草药,虽然我國有药食同源的传统,但有些并未纳入由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食药物质目录,如果汤锅的经营者在选择所加入的中草药时并不按照国家标准去做,也不向消费者明示其中中草药的成分和药理作用,就不可避免地会让特殊人群发生禁忌症,从而产生安全疾患。

另外,吃中药忌食辛辣、油腻是最起码的常识,而汤锅中采用红汤、高汤的不在少数,这就犯了忌讳。即使采用清汤,很多放入汤锅中涮的原料,如肥牛、羊肉等也属油腻之物,有违服用中药的忌口要求。另外,中药要想真正起到保健效果,应该保证一定的煎煮时间,但汤锅店的药膳汤锅通常是在清汤或红汤中直接投入生药材,开锅后马上涮其他食物,这种吃法几乎没有药效,更谈不上滋补作用。这种把药材投入锅底的做法传统上多用豆蔻、桂皮、砂仁等,主要起去膻、除腥、调味作用,不能称其为药膳汤锅、滋补汤锅。

延伸阅读:天天烫脚丹田暖

民间有一种说法,叫“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烫脚,丹田暖和”。大家都知道“寒从脚起”的道理,冬天里,人们往往手脚寒冷,用热水烫脚会感到全身舒服,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足浴”。

根据中医原理,脚部受寒能反射地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胃寒疼痛、冻疮、静脉炎等。但如果坚持每天用温热水洗脚,并用双手按摩相应的穴位,则可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良好作用,若持之以恒,可望益寿延年。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脚背、脚底、脚趾间汇集了很多穴位;中医专家认为脚是人体第二心脏,脚掌上有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相联,洗脚时用双手按摩脚心、脚趾间隙,能使大脑感到轻松、舒畅。

正确方法如下:每晚临睡前,准备40℃-50℃左右的热水,双脚浸泡5分钟,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平行交替按摩双脚上的涌泉穴各60次,再用双手大拇指按摩两脚脚趾间隙各20次。为保持水温,可分次加入适量烫水。

猜你喜欢

汤锅生姜羊肉
“扒羊肉”
茶壶和汤锅
不自量力
夏吃生姜益健康
开春食羊肉,滋补健体
巧煮随心熟鸡蛋
冬补一宝 羊肉
地龙生姜平喘
生姜拌醋治腿关节疼
羊肉宴引发的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