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2023-11-15张烨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从古到今,书籍都被人们视为重要的精神食粮。阅读不仅是初中语文课堂上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还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渠道。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进行阅读教学改革,打造高效的阅读课堂,带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度理解、探索、感悟文字的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7-0085-03

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缺少阅读氛围、课堂活力不足、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学生很难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度思考,融入自己的情感,获得阅读感悟。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学生的阅读素养将无法提高,学生未来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课程目标片面

课程目标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向,是检验阅读教学效果的标准。当前部分教师比较偏重知识目标,把教学重点放在生字词教学、答题技能培养等方面,忽视情感、能力等目标,不能增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情感感悟,也没有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这不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此外,一些教师在设置课程目标时,没有精准把握学情,制订的目标过高或过低,导致学生或是“够不到”或是“吃不饱”。很多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较吃力,无法发挥主体作用[1]。

(二)教学方式单一

教无定法,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文本内容等,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式,优化阅读教学。只有师生共同阅读、共同解决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达成教学目标。但部分教师在应试理念的影响下,依然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一的“填鸭式”模式。学生被动阅读,被动接受知识,长此以往会形成被动获取知识的习惯,失去阅读的主动性。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根据《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入手,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把控阅读目标的难易程度。以《背影》为例,教师设置的目标如下:理解“背影”及其他难点字词的意思;发挥想象,感受时光的流逝;认识到亲情是无价的,学会珍惜亲情。

此外,教师还应提高阅读目标的具体性。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上,部分教师设计的目标范围广,往往是一个大框架,包括理解关键词、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等。这些目标概括性强,具体指向性不足,无法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学指导。对此,教师可结合文本内容制订更具体的目标。以《背影》为例,教师可以在三维度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总结文章共提到了几次背影;掌握与背影相关的语言运用技巧;根据关键词展开联想,把握文章情感。由于设计的教学目标较具体,

教师能够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指导[2]。

(二)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的生活阅历少,与社会的接触少,想象力有限。语文教材给学生开启了一扇感知世界的大门。通过教材课文中的文字,学生能够想象一些未曾涉足的世界,但很多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较弱,很难在脑海中重现文本情境,也无法理解文本中的抽象概念。此外,部分初中生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会错过一些重要的教学环节,无法快速调整到正常的学习状态,降低了学习效率。这需要教师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情境教学就是一种既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好方法[3]。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情境,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以《钱塘湖春行》为例,诗中的“钱塘湖”就是现在的杭州西湖,很多初中生没有去过西湖,对西湖的印象只停留在别人的描述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通过文字了解真实的西湖,也无法感受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西湖旅游视频、与西湖相关的其他诗歌、富有情感的音乐等呈现给学生,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听着音乐阅读诗歌、观看视频、欣赏美景。之后,教师可以设置讨论话题“西湖美在哪里”,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能够表现西湖美的诗句。最后,教师让学生静下心来,闭着眼睛听诗歌朗诵,在脑海中想象西湖的画面,想象诗人到西湖游玩、欣赏的情景。这样学生会有更强烈的代入感,能够感受到诗中西湖美丽的意境,对西湖的美也会有更全面的理解。

(三)多媒体教学

1.课前预习

在课堂上虽然教师会重点讲解难点知识,但一些没有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理解的速度往往会慢一些,会比预习过的学生更吃力。这表明了课堂预习的重要性,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课堂预习的习惯,有更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后,放手让学生在课下预习。以《出师表》为例,该文言文语言凝练,翻译难度大,学生在理解时较困难。在学习这篇文言文时,学生不仅要了解文言文的意思,记忆实词解释,还要理解诸葛亮的思想。部分教师在翻译这个阶段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导致这篇课文的教学时间过长。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关课件,整合教学重点,把字、词、句、情感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板块,之后介绍诸葛亮的人生经历,详细讲解“三顾茅庐”的故事,让学生理解诸葛亮和刘备之间是君臣关系,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有利于学生理解诸葛亮的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完成文言文翻译,圈定重点字词等,掌握预习的方式。未来在教学新的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将此类课件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把握文章重点,完成预习任务[4]。

2.课堂导入

当前,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教师如果能够把握导入的艺术,就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所以,在教学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一些趣味视频、趣味小游戏等,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入学习状态。以《动物笑谈》为例,教师可在课下整合与动物相关的搞笑视频、小动物的可爱图片、与小动物相关的文章等,在课堂上播放。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小动物的趣事。分享结束后,教师顺势告诉學生,这篇文章讲的就是主人公和小动物相处过程中的趣事,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后,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文章中描述的趣事。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画出文章中能够烘托氛围、提高文章趣味性的词句,选出几个词句赏析,这样也能够让学生细细品味文章中的幽默语言[5]。

(四)问题引导法

为了让学生对阅读文本更感兴趣,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环环相扣的问题加以引导。教师要把控问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大部分学生能解答出这些问题。这样学生才能不断获取新知识,获得学习成就感。同时,教师还要合理安排问题的频次,确保每个问题之间都有合理的时间间隔,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时间思考每个问题,有效回答问题,始终保持阅读兴趣。以《藤野先生》为例,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必须了解本篇文本的重难点,围绕重难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还要将问题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比如,教师先提出问题:“文章是怎样描述藤野先生的?文章中的藤野先生有哪些特点?”在学生思考作答后,教师提出下一个问题:“在生活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人?他们有怎样的特点?”让学生用3~4个关键词总结这些特点,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描述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模仿文本中的用词和描写方式,讲述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这样学生也就能够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文本中的知识。

(五)群文阅读

教师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将课内课外有关联的文章整合在一起分享给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从众多的阅读素材中找到知识的连接点,把握文章重点,建立完善的知识框架,提高判断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

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可以将主题相同的材料整合在一起,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作家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会有怎样相同的看法,又有怎样不同的思想观点。教师也可以围绕作者整合阅读材料,将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整合在一起,让学生了解作家在经历了种种事情之后,对同一件事情又有怎样不同的看法。

以“母爱”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老舍的《我的母亲》、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胡适的《我的母亲》三篇文章整合在一起,将一些重点线索整理出来进行纵横对比。纵横对比能够让学生看到不同作者在描写母爱时,采取了哪种写作方式和写作角度。比如,老舍是以时间的顺序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描写了一些生活细节,体现了母亲的爱;朱德描写了两条线索,即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母亲的辛勤劳动,体现了母亲的智慧与坚强;胡适是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入手回忆母亲,重点写了母亲给自己的250封信,表现了母亲深沉的爱。之后,教师可以从单篇文章入手深度引导。以胡适的《我的母亲》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精读,找到母亲在文章中的三个身份,划出与三个身份相关的句子。这样,学生就能发现胡适描绘的母亲是恩师,是慈母,也是严父。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与母亲的相处经历和生活细节,感受母亲对自己的爱。

(六)引入探究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时间完成探究任务,这样学生就能自己获取知识,感受到探究的快乐。学生在大胆发言的过程中,能够发散思维,提升思维感悟能力。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想法,适当提出意见,传达一些积极思想,纠正学生的观念。以《出师表》为例,教师可以引入辩论形式的探讨活动。为了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传统美德,教师设计了一个辩论话题,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探讨诸葛亮到底是不是愚忠。在实践的过程中,正方的学生主要围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这种精神展开辩论;反方学生则认为就是因为诸葛亮过于尊重刘禅,所以才出现了一些无法挽救的问题。在学生激烈的讨论交流后,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讨论情况,基于教学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

(七)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文章情境,感受人物的性格,经历人物所经历的故事。如果人物身上传递了一些比较美好的精神品质,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也能不自觉地学习这种精神品质。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学生会发现菲利普夫妇所表现出的自私及唯利是图和约瑟夫所表现出来的纯真对比十分明显。前者用金钱衡量亲情,不能宽容地对待于勒,也不同情他现在的遭遇;后者却有纯真的亲情,用十个铜子表现出了自己的爱心,所以他也得到了满怀真诚的祝福。在讲解完课文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下节课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重现文章场景,可以适当地增加或者改动情节,调整对话等,要保留人物原有的特色,并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会全身心投入,能够感受人物的情感,也能从这些角色的角度出发进行心理活动。在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可以从这篇课文联想到现在的人际关系,让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的感想:做人应当有一颗宽容心,要关心他人,关心国家,要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责任感等。

三、结束语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想打造高质量阅读课堂,就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丰富阅读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文章,品味文章语言,发挥想象展开联想,感受语言的魅力和情感。这样学生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提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董芬.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J].语文新读写,2022(12):42-44.

骆斌.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J].学周刊,2022(3):93-95.

陶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J].文学教育,

2020(7):108-109.

林宜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浅析[J].语文天地,2020(17):65-66.

祝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0(17):61-62.

作者简介:张烨(1975.9-),女,甘肃文县人,任教于甘肃省文县城关中学,高级教师(副高),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