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天鹅&灰犀牛

2023-11-15汤永勝

交通财会 2023年11期
关键词:黑天鹅犀牛比喻

很多时候,在我们谈及风险防控时,常常想到或者被提及的,就是影响巨大的黑天鹅事件和灰犀牛事件。无论是黑天鹅事件,还是灰犀牛事件,影响之深都是刻骨铭心的。

黑天鹅的比喻始见于古罗马,当时人们认为天鹅都是白的,因此黑天鹅就属于不可能存在的另类。而我们现在常说的黑天鹅事件,是由黎巴嫩裔美国学者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在2007 年出版的《黑天鹅》一书中最早提出的,用来比喻那些极其罕见、出人意料而又影响巨大的事件,他认为,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和理性,而忽视了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从而导致了对风险的低估和无准备。

“灰犀牛”一词是由美国学者米歇尔•渥克(Michele Wucker)于2013 年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后来她在《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中指出,“灰犀牛”主要指明显的、高概率的却又屡屡被人忽视、最终有可能酿成大危机的事件。她认为,灰犀牛是一种明显可见但常被忽视的巨大威胁,由于惰性和侥幸心理作祟,当灰犀牛缓慢而稳定地向我们冲来时,忽视了主动和及时的行动,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黑天鹅事件和灰犀牛事件最大的区别就是,黑天鹅比喻的是短期内突发的小概率事件,而灰犀牛比喻的是长期积累之后爆发的大概率事件。如果人们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寻找应对能够造成冲击但发生概率极低的事情上,就会忽略掉那些发生概率极高、原本能够通过及早发现苗头加以预防就可避免发生的事情。如果一味寻找的是“黑天鹅”,那么就很可能看不到“灰犀牛”。而现实中,灰犀牛事件,是在出现一系列警示信号和危险迹象之后,没有及时加以处置而发生的,比如有些大型泡沫,其产生的后果是系统性的,影响甚至比黑天鹅事件更加可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这就需要我们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关注多方信息来源,尤其是要关注接收那些与自己相悖的观点和信息,尽可能减少自身的失误,最大可能提升适应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把可能发生的黑天鹅事件的损失影响降至最低;同时更不能盲目乐观,要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针对潜在的风险信号,建立健全完善风险防控管理体系,进一步增强风险应对能力,把灰犀牛事件化解于未然。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资金安全风险无处不在,如何有效防范决定成败。只有不断做到未雨绸缪,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黑天鹅犀牛比喻
黑天鹅格里布
比喻
小犀牛的梦
“灰犀牛”“黑天鹅”
小区里的黑天鹅
暴脾气的犀牛
直视“黑天鹅”
比喻最爱
什么是比喻
犀牛哥哥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