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立体课程体系,培育高素质劳动者

2023-11-15关军李雪王宁山东省青岛高新区实验小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青岛分校

教育家 2023年40期
关键词:劳动育人学校

关军 李雪 王宁 | 山东省青岛高新区实验小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青岛分校)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部署要求,山东省青岛高新区实验小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青岛分校)积极贯彻落实集团总校“以爱育爱”核心理念,以劳动课程开发为载体,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培根、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综合育人价值,努力实现“让学生拥有一个远大梦、一条文化根、一颗聪慧脑、一张自信口、一副健壮体、一双灵巧手”的“六个一”育人目标。

探索整体育人方式,构建特色劳育课程

依托学校办学理念和地方特色,学校不断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构建了符合校情和学情的“1+2+N”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1”指的是依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严格落实每周一课时的基础劳动必修课程。依托青岛市教育局指导编写的劳动教育教材,学校制定了各年级生活劳动项目清单,包括衣物洗涤、烹饪技术、烘焙技艺、整理收纳、毛线编织、家庭园艺、电器维护等。

“2”指的是学校开发的两类校本特色劳动课程——木工课程和农耕课程。木工课程打破知识技能的单一运用,向跨学科方向拓展。例如,当学生确定设计方案时,需有意识地对作品材料和操作方法进行筛选,并在不断的尝试中学会科学理性地解决和处理问题;确定好设计方案后,学生为了同一个目标开展合作,提高社交与合作能力;执行过程中涉及数学、美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内容,有效促进学科融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展创新思维、体会工匠精神、提升核心素养。正如奥地利社会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所说:“如果孩子小时候能够学着用自己的双手,以一种艺术的方式,为自己也为别人做一些实用的东西或者艺术品,他们长大后就不会是生活的门外汉、人群中的孤独者。他们将以一种合群的、富有艺术感的方式去生活,去建立与他人的关系,他们的生命也将因此而变得丰富和充实。”农耕课程则围绕“道禾”主题展开。“道”体现的是“道法自然、自然为道”,强调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教育要立足学生的生命发展、顺应学生的自然天性;“禾”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培育出健壮的“幼苗”,强调一切为了学生健康、快乐、自由地生长。让学生感受泥土的气息,学习如何进行波卡西堆肥、如何培育种子,将成果用于打造学校“农耕博物馆”,传承耕读精神,再由此延伸出农耕文化课程、光盘行动、节粮爱粮活动、节气食育活动和“我是小小面点师”课程等。“道禾”课程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涵,体现了学校“如实、生根、究竟”的办学心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N”指的是面向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选修类劳动课程群。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学校设置了丰富的选修劳动课程群,涵盖多个领域,例如:传统文化类课程群,包括“扎染”“陶艺”“造纸”“剪纸”“版画”等选修课程,让学生感受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科技创新类课程群,开设了“3D打印”“小颗粒搭建”“Python程序”“创意搭建”“益智社团”等选修课程,为学生打开科技的大门,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劳动能力,培养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助推“五育融合”,实现全面发展

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也是人类繁衍生息、社会得以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劳动教育应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始终。全面落实劳动教育,不仅要将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落实到位,还需在学科教学中积极探索“五育融合”,通过巧妙设计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

学校积极挖掘各学科的劳动教育元素和资源,通过课程的“融汇”和教学的“融入”,不断开拓劳动教育场域,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学校纵向开发了贯通各学段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农耕文明”,依托技能学科开展“种植延伸”教育活动,结合劳动教育课程内容,通过讲座、微视频、种植实践、实验探究等方式,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另一方面,学校在同一学段横向开发了统整各学科的项目式学习课程,例如低年级部的“神话故事”“汽车总动员”,中年级部的“走进秋天”“海螺城堡的美丽树叶”,高年级部的“‘粽’情端午”“纸短情长”“茶道”等。此外,劳动教育项目式学习课程还与学校八个“主题月”相融通,例如:3月“植爱月”开展植树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等;4月“读书月”开展“好书推荐卡”活动,组织学生制作书签;5月“劳动月”开展劳动教育专题活动,组织学生学工、学农;6月“致远月”结合青岛海洋文化开展“海洋节”专题活动,组织学生制作“海洋装饰画”、海洋生物名片等;11月“探索月”开展科技创造、人工智能、编程的展示活动;12月“思齐月”开展“德智体美劳综合大闯关”活动。同时,为了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水平,学校还开设了“家长劳动辅导员课堂”,家长依托自身特长和资源,开展了“多肉植物种植”“舌尖上的美食——麻团”“相约美味里脊,传递浓浓情谊”“服装设计”等三十余项深受学生喜爱的亲子互动劳动课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价值和使命。学校设计并建设了木工教室、陶艺教室、农耕教室、茶艺教室等各类专用功能教室,开发了校内农耕种植孵化基地“半亩田”,与青岛农业大学共同开展种植培育项目,借助高校资源获得专业技术支持,让学生体验专业化、现代化的农业活动,感受农业的飞速发展。依托“半亩田”实践基地,学校开展了以“种植”为主题的劳动实践,带领学生走进农场、了解农业、体验农业活动;待到收获之时,学校将劳动果实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有收获感和成就感,提高劳动热情。除了校内劳动基地,学校还与社会机构合作,将建立在盐碱地上的“青岛东方伊甸园”拓展为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开展“植树造林”主题学习活动。为了能在盐碱地种出茂密的植物,学生先后进行了土壤改良、绿化废弃物堆肥、土壤成分调配等一系列综合劳动技术策略实验,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调整应用方案,全面提升了核心素养。

此外,学校还构建了“542”劳动教育评价体系——“5”即从学生劳动感知、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创新五方面设计活动评价标准;“4”即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四个层面对学生劳动进行过程性评价;“2”即每月一评价,每月一颁奖,予以学生及时的反馈,如学校设立了“劳动小能手”“家务小帮手”“创新小能手”等奖项作为月评价奖励的主要内容,从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提升、人格养成等全方位引领学生成长。同时,为更好地落实“以爱育爱”“全员育人”理念,学校不断加强劳动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了包括校外专家教师、学校专职教师、“道禾课程”种子教师、家长辅导员在内的劳动教师梯队,培育“一专多能”的劳动教育师资团队。

新时代,劳动教育意义重大,学生劳动品质、劳动情怀的培养,呼唤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进行深入探索,同时提升教学能力。青岛高新区实验小学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育学生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鼓励学生在劳动中锤炼品格,培育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劳动者。

猜你喜欢

劳动育人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